刊名: 基础教育课程
主办: 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发展中心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672-6715
CN: 11-5187/G
邮发代号: 80-447
投稿邮箱:jcjykczz@163.com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基础教育课程
曾用刊名:中小学图书情报世界
创刊时间:1993
浅谈如何将法制教育融入初中政治教育
【作者】 吴爱国
【机构】 山东省济南市莱芜区方下镇中心中学
【摘要】【关键词】
【正文】 【摘 要】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不断发展,当今人们的生活质量越来越高。对于当今初中学生来说,由于初中阶段的学生都是00后,非常容易受到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从而忽视了法制的重要性,甚至对法律都没有概念,这就需要充分发挥初中政治教学的积极作用,提高初中政治教学的法制教育工作,让学生知法懂法、遵循法律标准。基于此,本文重点探究初中政治教学中增强法制教育时效性的有效方法。
【关键词】 初中政治;法制教育;有效性探究
正所谓无规不成圆,国无法而不治,民无法而不立。法律是立国之本更是治国的依据,法律法规是规范和保持社会正常运行的一项强有力的手段,也是规范公民自身行为的准则。将法制教育融入思想政治课程,是进行法制教学的最好方式,既能够巩固学生的法律意识,还能进一步促使学生形成正确的法律观念。而初中阶段的学生,正处于青春发展时期,是塑造人生价值理念的重要阶段。初中政治教师要合理利用这个时期做好学生的法制教育工作,使学生形成守法的法制意识,这对今后学生自身的全面发展有积极的引导作用。
一、法制教育有助于中学生确立正确的人生观
人生价值观是人的素质的根本内容,其实质是人的需要及利益的内在变化,它使人追求一定的价值目标,并通过对价值目标的追求,激发人的热情和精神,是人的生活和行为的精神支柱。因此,在法制教育过程中,引导中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是对中学生进行思想教育的核心内容。其次,在教学实践中,我又采用了学生喜闻乐见的“辩论会”、“我做小法官”、“法律知识竞赛”“小品表演”等形式进行法制教育,收到了很好的效果。例如:在讲“公民依法继承私有财产”时,我就通过开展模拟法庭活动来传授相关的内容;在讲“未成年人保护法”时,主要通过举办征文比赛,组织撰写读后感和编辑“法制手抄报》”等活动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主动性;在“特殊的保护,特殊的爱”时,通过课前调查和课堂合作探究,使学生认识到在我们的周围还存在着来自各方面的不法侵害。通过对未成年人保护法的学习,感受到法律的特殊保护。
二、联系实际生活向教材内容中渗入法制教育
传统教学方式过于老旧,不仅枯燥乏味,而且不容易理解。而理论联系实际教学方式比较容易被学生理解,在向政治教学中渗入法制教育过程中,可以将法制理论知识与实际生活联系到一起,分析内容含义。例如,在讲解“公民的基本权利”过程中,采取提问方式,将实际生活与法律知识联系起来,引导学生思考,从而达到渗入法律教育目的,布置的问题可以是“中学生享有哪些基本权利?”、“如果合法权益被侵犯,又该怎样维护呢?”等。除了普通的问答渗入方式,也可以采取情境教学方法,根据学生人数划分为多个小组,合理分配小组角色扮演,在演绎过程中,激发学生对法律知识的学习兴趣,从而达到教学目标。例如,初中政治课程“我们享有“上帝”的权利”,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合理编写短剧,让学生扮演其中涉及到的人物,给出老板侵犯消费者权益剧本,让学生自己想象消费者应该如何维护自己权益,后半部分由学生编写。在此过程中不仅可以帮助学生深入理解法律权益含义,同时也可以锻炼学生独立思考能力,加强学生自我保护意识,实现法律教育的真正价值。
三、组织综合体验式教学
要提高学生的法制素养,只是加强学生法律知识的学习是不够的,还必须要学会运用法律,所以教师应该进行综合体验式教学。法律知识来自于实际生活,也必将应用于实际生活。在初中政治教育中,教师可以在课堂教学内容中引入社会热点话题,引导学生对这些热点话题展开讨论,并得出自己的结论。教师要表扬那些积极参与、结论积极向上的学生,希望他们再接再厉;使其对于结论消极的学生,教师更要给予引导和关怀,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法治观,使其对生活充满信心。另外,教师可以组织学生现场模拟一些经典案例,模拟案发现场,让学生表现出最真实的行为,教师从中观察每个学生的反应和行为,模拟完成后,教师给予客观评价,及时指出错误,并给出正确意见。通过这些方法,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法治观,强化学生的法制意识,并鼓励学生多运用法律知识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提升法制教育成果,加强初中政治教育和法制教育的融合。
四、充分运用多媒体技术提高对法律法规的理解能力
随着我国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教育领域的现代化也取得了很大的进步,在政治教学中也逐步引入了以多媒体技术为手段的现代信息技术。对初中生进行法制教育,由于法律知识和概念比较抽象,初中生理解起来会有一定的难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运用多媒体技术来辅助教学,帮助学生对法律法规进行理解。例如在给学生传授宪法相关的知识的时候,可以运用多媒体技术把宪法的创立过程的专题片展现给学生,让学生认识到宪法的神圣地位,加深学生对宪法的起源、地位、特性、作用及法律效力等法律知识的理解。另外,教师还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对教材内容进行拓展和延伸,为学生提供丰富的教学信息。此外,还可以运用多媒体技术带领学生进行案例分析。在用多媒体展示完相关的法律法规以后,从典型的案例着手,带领学生对法律知识进行分析,加深学生对法律知道的理解。运用多媒体技术,把理论知识和实际案例相结合,可以提高学生对法律知识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法律素养。
五、多元探索开辟第二课堂
学校法制教育的根本目的是通过教育,使学生自觉形成守法、护法的意识,将教育转化成自觉行为,从而促进整个社会的法治水平的提高。可是“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除了课堂上下功夫外,我们还应结合自己学校的实际情况,积极组织和参加各种社会实践活动,加强对学生进行法制教育。最近几年来我一直坚持引导组织学生观看“今日说法”,并对具体案例进行讨论,一般围绕以下三个问题进行:1.简述今天案件的主要内容。2.这一事件发生的深层原因是什么?3.案件的审理结果对你有什么启示?通过几次类似的尝试,学生们学习的积极性很快被调动起来,看“今日说法”栏目,已成为我们班学生的习惯,也成为学生课余饭后谈论的重要话题之一。每年的12月1日是我国的法制宣传日,我们学校对此高度重视,开展了各种各样的活动。如在学校悬挂当年法制宣传的主题标语,组织学生集体观看一部法制电视电影,要求各班以法制教育为主题办一期板报,举办法律伴我成长的征文比赛、漫画比赛。
现代社会是一个法治社会,依法治国是我国的治国方略。法律已经广泛渗透到我们生活中的每一个角落,政治教师只有用心去挖掘,同时不断提高自身的法律素质,深入开展教研活动,积极探索渗透规律,不断提高课堂法制渗透教育的能力和水平,增强渗透教育的说服力和感染力。只有这样,在思想政治课堂中渗透法制教育,才能真正取得很好的效果,确保青少年能够健康、快乐地成长!
参考文献:
[1]丁华.如何更好地在思想品德课中渗透法教育[J].山东教育,2015(35).
[2]李俊.个人社会化理论视野下的青少年法制教育探析[J].毛泽东邓小平理论研究,2014(8).
[3]陈冬梅.浅论如何在初中思想政治教学中贯彻法治教育[J].学周刊,2015(11).
【关键词】 初中政治;法制教育;有效性探究
正所谓无规不成圆,国无法而不治,民无法而不立。法律是立国之本更是治国的依据,法律法规是规范和保持社会正常运行的一项强有力的手段,也是规范公民自身行为的准则。将法制教育融入思想政治课程,是进行法制教学的最好方式,既能够巩固学生的法律意识,还能进一步促使学生形成正确的法律观念。而初中阶段的学生,正处于青春发展时期,是塑造人生价值理念的重要阶段。初中政治教师要合理利用这个时期做好学生的法制教育工作,使学生形成守法的法制意识,这对今后学生自身的全面发展有积极的引导作用。
一、法制教育有助于中学生确立正确的人生观
人生价值观是人的素质的根本内容,其实质是人的需要及利益的内在变化,它使人追求一定的价值目标,并通过对价值目标的追求,激发人的热情和精神,是人的生活和行为的精神支柱。因此,在法制教育过程中,引导中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是对中学生进行思想教育的核心内容。其次,在教学实践中,我又采用了学生喜闻乐见的“辩论会”、“我做小法官”、“法律知识竞赛”“小品表演”等形式进行法制教育,收到了很好的效果。例如:在讲“公民依法继承私有财产”时,我就通过开展模拟法庭活动来传授相关的内容;在讲“未成年人保护法”时,主要通过举办征文比赛,组织撰写读后感和编辑“法制手抄报》”等活动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主动性;在“特殊的保护,特殊的爱”时,通过课前调查和课堂合作探究,使学生认识到在我们的周围还存在着来自各方面的不法侵害。通过对未成年人保护法的学习,感受到法律的特殊保护。
二、联系实际生活向教材内容中渗入法制教育
传统教学方式过于老旧,不仅枯燥乏味,而且不容易理解。而理论联系实际教学方式比较容易被学生理解,在向政治教学中渗入法制教育过程中,可以将法制理论知识与实际生活联系到一起,分析内容含义。例如,在讲解“公民的基本权利”过程中,采取提问方式,将实际生活与法律知识联系起来,引导学生思考,从而达到渗入法律教育目的,布置的问题可以是“中学生享有哪些基本权利?”、“如果合法权益被侵犯,又该怎样维护呢?”等。除了普通的问答渗入方式,也可以采取情境教学方法,根据学生人数划分为多个小组,合理分配小组角色扮演,在演绎过程中,激发学生对法律知识的学习兴趣,从而达到教学目标。例如,初中政治课程“我们享有“上帝”的权利”,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合理编写短剧,让学生扮演其中涉及到的人物,给出老板侵犯消费者权益剧本,让学生自己想象消费者应该如何维护自己权益,后半部分由学生编写。在此过程中不仅可以帮助学生深入理解法律权益含义,同时也可以锻炼学生独立思考能力,加强学生自我保护意识,实现法律教育的真正价值。
三、组织综合体验式教学
要提高学生的法制素养,只是加强学生法律知识的学习是不够的,还必须要学会运用法律,所以教师应该进行综合体验式教学。法律知识来自于实际生活,也必将应用于实际生活。在初中政治教育中,教师可以在课堂教学内容中引入社会热点话题,引导学生对这些热点话题展开讨论,并得出自己的结论。教师要表扬那些积极参与、结论积极向上的学生,希望他们再接再厉;使其对于结论消极的学生,教师更要给予引导和关怀,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法治观,使其对生活充满信心。另外,教师可以组织学生现场模拟一些经典案例,模拟案发现场,让学生表现出最真实的行为,教师从中观察每个学生的反应和行为,模拟完成后,教师给予客观评价,及时指出错误,并给出正确意见。通过这些方法,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法治观,强化学生的法制意识,并鼓励学生多运用法律知识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提升法制教育成果,加强初中政治教育和法制教育的融合。
四、充分运用多媒体技术提高对法律法规的理解能力
随着我国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教育领域的现代化也取得了很大的进步,在政治教学中也逐步引入了以多媒体技术为手段的现代信息技术。对初中生进行法制教育,由于法律知识和概念比较抽象,初中生理解起来会有一定的难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运用多媒体技术来辅助教学,帮助学生对法律法规进行理解。例如在给学生传授宪法相关的知识的时候,可以运用多媒体技术把宪法的创立过程的专题片展现给学生,让学生认识到宪法的神圣地位,加深学生对宪法的起源、地位、特性、作用及法律效力等法律知识的理解。另外,教师还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对教材内容进行拓展和延伸,为学生提供丰富的教学信息。此外,还可以运用多媒体技术带领学生进行案例分析。在用多媒体展示完相关的法律法规以后,从典型的案例着手,带领学生对法律知识进行分析,加深学生对法律知道的理解。运用多媒体技术,把理论知识和实际案例相结合,可以提高学生对法律知识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法律素养。
五、多元探索开辟第二课堂
学校法制教育的根本目的是通过教育,使学生自觉形成守法、护法的意识,将教育转化成自觉行为,从而促进整个社会的法治水平的提高。可是“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除了课堂上下功夫外,我们还应结合自己学校的实际情况,积极组织和参加各种社会实践活动,加强对学生进行法制教育。最近几年来我一直坚持引导组织学生观看“今日说法”,并对具体案例进行讨论,一般围绕以下三个问题进行:1.简述今天案件的主要内容。2.这一事件发生的深层原因是什么?3.案件的审理结果对你有什么启示?通过几次类似的尝试,学生们学习的积极性很快被调动起来,看“今日说法”栏目,已成为我们班学生的习惯,也成为学生课余饭后谈论的重要话题之一。每年的12月1日是我国的法制宣传日,我们学校对此高度重视,开展了各种各样的活动。如在学校悬挂当年法制宣传的主题标语,组织学生集体观看一部法制电视电影,要求各班以法制教育为主题办一期板报,举办法律伴我成长的征文比赛、漫画比赛。
现代社会是一个法治社会,依法治国是我国的治国方略。法律已经广泛渗透到我们生活中的每一个角落,政治教师只有用心去挖掘,同时不断提高自身的法律素质,深入开展教研活动,积极探索渗透规律,不断提高课堂法制渗透教育的能力和水平,增强渗透教育的说服力和感染力。只有这样,在思想政治课堂中渗透法制教育,才能真正取得很好的效果,确保青少年能够健康、快乐地成长!
参考文献:
[1]丁华.如何更好地在思想品德课中渗透法教育[J].山东教育,2015(35).
[2]李俊.个人社会化理论视野下的青少年法制教育探析[J].毛泽东邓小平理论研究,2014(8).
[3]陈冬梅.浅论如何在初中思想政治教学中贯彻法治教育[J].学周刊,2015(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