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基础教育课程
主办: 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发展中心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672-6715
CN: 11-5187/G
邮发代号: 80-447
投稿邮箱:jcjykczz@163.com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基础教育课程
曾用刊名:中小学图书情报世界
创刊时间:1993
加强语文阅读有效教学的策略探寻
【作者】 陈银芳
【机构】 四川省资阳市雁江区丹山镇初级中学
【摘要】【关键词】
【正文】 【摘 要】 加强语文阅读教学,需要我们创新阅读教学策略,实施有效教学,这样才能更好地用好的语文教育促进学生语文素养提升。
【关键词】 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教学;实践策略
有效教学是新课改的重要关键词,也是我们一线教师的重要追求。传统语文阅读教学,由于教学手段单一,教法简单,不仅使语文课堂氛围沉闷,而且学生学习兴趣差,师生互动性不强,故而教学效果长期处于高耗低效状态。在全面推进新课改的今天,我们要创新教学方法,用多样化的教学手段让阅读课堂更加生动。经过实践证明,的确有助于我们实施有效教学,提高了语文阅读教学效果。下面,我结合具体实践,谈谈加强语文阅读有效教学的实践策略。
一、加强“读”的训练
古人说得好:“书读百遍,其义自现。”语文是读的学科,阅读更需要我们仔细的读,反复的读。因此,在要加强阅读教学,我们首先就应加强“读”的训练。作为一线教师,必须重视,才能在读的平台上创新策略,运用多种方式来促进读的实施。我们知道,读分为发声的读,即朗读,也有不发声的读,即默读,这两种方式的读在语文课堂上应用较多,是学生比较习惯的读书方式。但在实践中,我们不可能让学生一二再的朗读或默读,因为这样单调的方法容易让人生腻。所以,要加强“读的训练”,我们还应要激趣学生读书兴趣和拓展读书方式上下功夫,尽可能让学生成为学习主体,有主人翁般的能动意识和学习需求,这样他们才能成为“我想读”、“我要读”的主动“乐知者”。为此,在“读”的训练过程中,我们要多鼓励,要丰富读书方式,把浏览读、跳读等快速读的方式整合进去,也把分角色读、分组读、男女读等不同角色读的方式开展起来,这样就更容易促进学生读书积极性和主动性,达到提高语文阅读有效教学的目的了。
二、引导体验阅读情感
阅读是培养学生情感、受到情感熏陶的重要平台,语文的人文性强调的就是学生情感和审美能力的培养。因此,在语文阅读教学中,要提高效果,就应注重学生情感教育,让学生在读书对话中体验到情感,实现情感的熏陶和教育。因此,引导学生亲历“读通——读懂——会读”的语言实践过程,获得良好的情感体验。我们知道,语文的学习应该在活生生的语言环境中进行,以往的教材把词语、句子都当作孤立静止的东西来教学,我们的学生总在进行着“谁在什么地方干什么……什么时候,谁在哪里干什么”之类的句子训练。这种句式,学生在牙牙学语时就会了,其实学生缺乏的并不是这样直白的表达,而是如何将在语文学习中的语言,变化成自己的语言。因此,在阅读教学中,我们不能重蹈复辙,再进行这种枯燥乏味的句式训练,更应引导学生在整体感悟上读懂、会读,体会到文中的文学性和人情味。这样,文中的情感就通过学生影响、教育着学生,使之发生思想的变化,激励学生变成一个积极的人。例如,在引导学生反复朗读朱自清的《春》后,学生的灵感火花被点燃、引发,眼中的春雨也就有了生命的色彩:“春雨是白色的,你瞧,春雨撒在梨花上,梨花变白了。”“春雨是五颜六色的,你看,春雨滴在草地上,五颜六色的小花都开了。”……这种学生对文本的独特体验是多么富有灵性呀!
三、鼓励学生质疑学习
学问学问,又学又问。问是读书的钥匙,是思考的起点,是深钻的体现。培养学生质疑学习的方法和能力是阅读教学的重要目标,也是我们提升学生学习能力的正确做法。宋代朱熹说过:“读书无疑者须教有疑。”明人陈献章说:“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疑者觉悟之机也。”凡是学生,都要善于提问题,才能学得好,有效果。而现实告诉我们,学习差的学生往往提不出什么问题,他们对学习不精心,囫囵吞枣,即使发问也是没有经过深入思考而问得浅显,因此,往往似懂非懂。因此,在阅读教学中,我们要加强学生质疑意识和方法的培养,使之能主动质疑,会质疑,能把质疑出来的问题形成“问难”。当然,“问难”也应有一定方法,也是需要培养的,“问难”不等于胡问瞎问。“问难”首先要问自己,要多给自己提几个问题,多问几个为什么。不要盲从,别人的答案究竟对不对,还要经过自己思考、鉴别。将别人的答案同自己原先的想法对比一下,想一想自己与别人的差别,从而发现自己思维的毛病,学习人家思维的方法。只有学生自己会思、会问、会学的基础上,才有可能与别人合作交流,也只有在学生个体的潜力得到发挥时,阅读教学才会变得有效,促进学生的发展。?
四、注重学生阅读习惯培养
教育,就是培养习惯。要提高阅读教学效果,实施有效教学的一个重要追求,就是要培养学生阅读学习习惯。对于当今的广大中学生来说,培养他们阅读习惯是非常必要的。因为当今的时代是一个信息满天飞,知识周期变短,更新快的时代。在学校所获得的知识往往成不了换来一生工作需要的金钥匙了。时代的快速发展告诉我们,传统那张“旧船票”赶不上今天发展的“这首船”了。因此,作为培养学生发展的阅读教学,我们就要紧跟时代的步伐,不断创新教学策略,注重学生阅读学习习惯的培养,使之具有想获取新知识的意识和能力,进而促使他们要多读书、读好书、养成读书的良好习惯。好习惯怎么培养?语文教师就要从日常教学入手,上课不能上哑巴课,不能没有读书声。在你的语文课中,要安排好学生读课文的有效时间,单个读、小组读、全班学生读,都要有所体现。这样一来,你平素训练多了,习惯会养成自然,学生也会产生兴趣了。
总之,要提高语文阅读教学效果,我们就要创新教学策略,让学生在方法多样的教学中感受到阅读学习的快乐有趣。在这样的阅读实践中,学生个性能得到培养和张扬,学生能力就会有明显的增强,学生语文素养也就有提高的发展机会了。
参考文献:
[1]刘涛彩,初中语文自主阅读教学探析[J].当代教育论坛,2011年。
[2]瞿敬辉,新课标下初中语文阅读教学再思考[J].考试周刊,2008年。
【关键词】 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教学;实践策略
有效教学是新课改的重要关键词,也是我们一线教师的重要追求。传统语文阅读教学,由于教学手段单一,教法简单,不仅使语文课堂氛围沉闷,而且学生学习兴趣差,师生互动性不强,故而教学效果长期处于高耗低效状态。在全面推进新课改的今天,我们要创新教学方法,用多样化的教学手段让阅读课堂更加生动。经过实践证明,的确有助于我们实施有效教学,提高了语文阅读教学效果。下面,我结合具体实践,谈谈加强语文阅读有效教学的实践策略。
一、加强“读”的训练
古人说得好:“书读百遍,其义自现。”语文是读的学科,阅读更需要我们仔细的读,反复的读。因此,在要加强阅读教学,我们首先就应加强“读”的训练。作为一线教师,必须重视,才能在读的平台上创新策略,运用多种方式来促进读的实施。我们知道,读分为发声的读,即朗读,也有不发声的读,即默读,这两种方式的读在语文课堂上应用较多,是学生比较习惯的读书方式。但在实践中,我们不可能让学生一二再的朗读或默读,因为这样单调的方法容易让人生腻。所以,要加强“读的训练”,我们还应要激趣学生读书兴趣和拓展读书方式上下功夫,尽可能让学生成为学习主体,有主人翁般的能动意识和学习需求,这样他们才能成为“我想读”、“我要读”的主动“乐知者”。为此,在“读”的训练过程中,我们要多鼓励,要丰富读书方式,把浏览读、跳读等快速读的方式整合进去,也把分角色读、分组读、男女读等不同角色读的方式开展起来,这样就更容易促进学生读书积极性和主动性,达到提高语文阅读有效教学的目的了。
二、引导体验阅读情感
阅读是培养学生情感、受到情感熏陶的重要平台,语文的人文性强调的就是学生情感和审美能力的培养。因此,在语文阅读教学中,要提高效果,就应注重学生情感教育,让学生在读书对话中体验到情感,实现情感的熏陶和教育。因此,引导学生亲历“读通——读懂——会读”的语言实践过程,获得良好的情感体验。我们知道,语文的学习应该在活生生的语言环境中进行,以往的教材把词语、句子都当作孤立静止的东西来教学,我们的学生总在进行着“谁在什么地方干什么……什么时候,谁在哪里干什么”之类的句子训练。这种句式,学生在牙牙学语时就会了,其实学生缺乏的并不是这样直白的表达,而是如何将在语文学习中的语言,变化成自己的语言。因此,在阅读教学中,我们不能重蹈复辙,再进行这种枯燥乏味的句式训练,更应引导学生在整体感悟上读懂、会读,体会到文中的文学性和人情味。这样,文中的情感就通过学生影响、教育着学生,使之发生思想的变化,激励学生变成一个积极的人。例如,在引导学生反复朗读朱自清的《春》后,学生的灵感火花被点燃、引发,眼中的春雨也就有了生命的色彩:“春雨是白色的,你瞧,春雨撒在梨花上,梨花变白了。”“春雨是五颜六色的,你看,春雨滴在草地上,五颜六色的小花都开了。”……这种学生对文本的独特体验是多么富有灵性呀!
三、鼓励学生质疑学习
学问学问,又学又问。问是读书的钥匙,是思考的起点,是深钻的体现。培养学生质疑学习的方法和能力是阅读教学的重要目标,也是我们提升学生学习能力的正确做法。宋代朱熹说过:“读书无疑者须教有疑。”明人陈献章说:“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疑者觉悟之机也。”凡是学生,都要善于提问题,才能学得好,有效果。而现实告诉我们,学习差的学生往往提不出什么问题,他们对学习不精心,囫囵吞枣,即使发问也是没有经过深入思考而问得浅显,因此,往往似懂非懂。因此,在阅读教学中,我们要加强学生质疑意识和方法的培养,使之能主动质疑,会质疑,能把质疑出来的问题形成“问难”。当然,“问难”也应有一定方法,也是需要培养的,“问难”不等于胡问瞎问。“问难”首先要问自己,要多给自己提几个问题,多问几个为什么。不要盲从,别人的答案究竟对不对,还要经过自己思考、鉴别。将别人的答案同自己原先的想法对比一下,想一想自己与别人的差别,从而发现自己思维的毛病,学习人家思维的方法。只有学生自己会思、会问、会学的基础上,才有可能与别人合作交流,也只有在学生个体的潜力得到发挥时,阅读教学才会变得有效,促进学生的发展。?
四、注重学生阅读习惯培养
教育,就是培养习惯。要提高阅读教学效果,实施有效教学的一个重要追求,就是要培养学生阅读学习习惯。对于当今的广大中学生来说,培养他们阅读习惯是非常必要的。因为当今的时代是一个信息满天飞,知识周期变短,更新快的时代。在学校所获得的知识往往成不了换来一生工作需要的金钥匙了。时代的快速发展告诉我们,传统那张“旧船票”赶不上今天发展的“这首船”了。因此,作为培养学生发展的阅读教学,我们就要紧跟时代的步伐,不断创新教学策略,注重学生阅读学习习惯的培养,使之具有想获取新知识的意识和能力,进而促使他们要多读书、读好书、养成读书的良好习惯。好习惯怎么培养?语文教师就要从日常教学入手,上课不能上哑巴课,不能没有读书声。在你的语文课中,要安排好学生读课文的有效时间,单个读、小组读、全班学生读,都要有所体现。这样一来,你平素训练多了,习惯会养成自然,学生也会产生兴趣了。
总之,要提高语文阅读教学效果,我们就要创新教学策略,让学生在方法多样的教学中感受到阅读学习的快乐有趣。在这样的阅读实践中,学生个性能得到培养和张扬,学生能力就会有明显的增强,学生语文素养也就有提高的发展机会了。
参考文献:
[1]刘涛彩,初中语文自主阅读教学探析[J].当代教育论坛,2011年。
[2]瞿敬辉,新课标下初中语文阅读教学再思考[J].考试周刊,2008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