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基础教育课程
主办: 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发展中心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672-6715
CN: 11-5187/G
邮发代号: 80-447
投稿邮箱:jcjykczz@163.com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基础教育课程
曾用刊名:中小学图书情报世界
创刊时间:1993

高中语文教学中怎样渗透德育教育

【作者】 任 艳

【机构】 重庆市酉阳第一中学校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摘 要】 高中语文教学中不但担负着培育学生素质的重要职责,也背负着指引学生树立正确道德认识和民族认知的重大责任。本文中作者认为高中语文教学要认真学习新课标,通晓德育的标准与含义。因此,高中语文教师既要严谨思索古代优良文化,发扬我国的传统思想,又要着重钻研学生的想法,思考学生的理解方式,认真钻研作文题目,善于用品德向导给作文命题,充分挖掘课本中的审美成分,积极培育正确审美观,激励学生的为善激情方面做了周密的叙述。
  【关键词】 高中教育;德育教育;语文教学;具体操作

  在高中阶段的语文教学中,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是十分有必要的,因为在高中阶段的教学过程中,语文教学的内容有大量的资源可以用来进行德育教育,并且高中阶段是学生价值观建成发展的关键时期,所以利用这一时期的语文教学,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往往能够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为了实现这样的教学目标,教师在进行课程教学的时候,就需要积极的探索教育和语文教学的相通之处,同时针对班级学生的特点教师应该灵活的调整具体的教学方法,找到引导学生进行学习和发展的有效教学措施,帮助学生真正的掌握知识的基础上,提升自己的思想道德素养。
  一、挖掘书本现有的德育教材
  在高中语文新课标素材中,关于德育,素材充足,不计其数。当高中的语文老师在传授专业文化的时候,必须连合课文的情感思想,开掘文章的教化点,对学生实行思想道德教诲。下面举例说明,在《诗经·氓》、《孔雀东南飞》、《窦娥冤》以及《雷雨》等教学过程当中渗透德育教学。鲁迅认为所谓悲剧就是毁灭人生当中有价值的东西来给人展示,指引学生学会欣赏悲剧,突出事物在被毁掉过程的价值,使学生在欣赏悲剧过程中深思价值被毁掉的原因,这能够有效地帮助学生汲取经验,避免在现实生活当中犯相同的错误;而且要指引学生心生恐惧和悲悯之心,这两种感情会使得学生在现实生活里不愿毁掉美好的景色和事物,诸多伤害别人的事可能就此被避免,有句著名的谚语叫“喜欢欣赏悲剧的人是不去做不法的事情的”就是讲的这个道理。
  二、领会文章中的人文修养
  此办法就是让学生饰演文章中各自的角色,经过学生对角色的了解和领会,来领略文章中体现的教育内在,进而从中受益。学生在表演文章里面的人物时,会将课文中角色的品德跟自己的价值向导相关联,把自己带入到课文的人物情境中去,跟课文中的人物一起敢爱敢恨,再将课文中角色的高尚品德转化成自己的思想品德,这样便使得学生学习课文的同时也受到了无形中的教育。
  三、挖掘教材中的资源来进行德育教育
  在高中阶段的德育教学过程中,语文教学其实有大量的资源可以进行利用,通过深入的挖掘教材中的资源,帮助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水平的提升,其实是比较有效的。另外语文教材有大量的故事性的内容,这些内容是学生所喜爱的,而且这些内容一般都是学生在进行学习中必须会遇到的问题。
  四、提升学生学习兴趣,陶冶学生道德情操
  基于彰显语文教学德育教育的功能,教师在教学中应注重对教学语言的合理使用,从而提升学生的学习投入度,进而培养其道德情感。教师所采取的具体的教学语言涵盖课堂导入语言、过渡语言、点拨语言、结束语以及教师示范性文章朗读等内容。现以教学导入语言与教师示范性文章朗读为例加以说明,笔者在语文教学中,注意把握和使用生动的导入语,使学生的注意力得以凝聚。从而激发其对语文知识的探求渴望。
  五、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建立健全学生的思想品格
  教师在教学中不仅仅有教书的责任,也同样有育人的义务。在语文的课堂教学中,教师除了应该向学生讲授理论知识以外,还应该向学生讲授做人的道理,积极地开展德育教育工作,建立健全学生的思想品格,让学生可以适应时代快速发展的需要,不断提高个人的综合素质。语文作为母语,是我们在日常生活中沟通和交流的常用工具,同时也承载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因此,在语文教学中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无论对于教师还是对于学生而言,都具有极大的现实意义,教师在语文课堂中应该不断加强对学生在情感和思想上的引导,帮助学生养成高尚的道德情操,要学生在掌握知识的同时,建立和健全自身的思想品格[2]。教师可以通过拓展学生阅读层面的方式,来增强学生的文化底蕴,为学生推荐一些优秀的文化作品,让学生可以在作品中受到积极的引导,以此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以及价值观,对自己有正确的认知,端正自身的认知态度。同时,教师也应该在教学中加强对学生责任意识的培养,让学生可以树立较强的责任感,严格遵守社会的准则和秩序,了解自身承担的责任和义务,增强学生的责任心和进取心,让学生认识到自己也是社会中的一份子,教师可以通过班级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责任意识,让学生在活动中树立集体观念,和同学之间可以相互理解、相互帮助。在实践中积极承担属于自己的责任,在活动中认识到合作的重要性,人与人是相互联系的整体。学生不可能脱离社会独立存在,同时学生应该正视自身在生活中和学习中遇到的困境,并且能够积极建立、健全自身的思想品格。
  六、在课堂教学环节实施有针对性的渗透德育思想
  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将语文教育思想与德育教育内容进行有机结合,教师就应该对学生的学习特点以及高中语文教育特点进行综合分析,进而明确高中语文课堂教学实践中渗透德育教育思想重要性,在课堂教学活动中有针对性的渗透德育教育,保证德育效果[1]。具体来说,教师在课堂教学实践中应该充分挖掘课文中德育教育思想,并将其与德育教育相结合,保证学生在学习相关语文知识的同时也能够受到其中德育思想的影响,形成更为深刻的思想认识,切实促进学生思想道德层面的健康成长。
  结语
  综上所述,在高中阶段的语文教育实践中,教师只有对语文教学活动进行全面分析,并积极探索德育教育优化措施,真正将德育思想与高中阶段的语文教学活动相结合,才能够凸显高中语文教育教学活动的价值,实现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为学生未来发展提供坚实的保障。
  参考文献:
  [1]赵娜娜.高中语文诗歌教学中德育渗透的途径与方法[J].新课程·下旬,2016(8):224-225.
  [2]吴兰英.浅谈高中语文教学中德育渗透的方法[J].南北桥,2015(11):61-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