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基础教育课程
主办: 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发展中心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672-6715
CN: 11-5187/G
邮发代号: 80-447
投稿邮箱:jcjykczz@163.com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基础教育课程
曾用刊名:中小学图书情报世界
创刊时间:1993

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策略探究

【作者】 陈 璐

【机构】 中国石油广安希望学校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摘 要】 要提高小学语文教学有效性,就需要我们创新教学策略,运用多种方法开展课堂教学。本文从营造氛围、创新识字教学方式、有效运用多媒体和强化朗读教学等方面进行了阐述。
  【关键词】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提高

  提高教学有效性,是让学生获得良好语文教育的基本保证。而传统语文课堂,大多存在严重少、慢、差、费的现象,究其原因就是“一言讲”占主要,给人的感觉就是讲圣经,而不是教语文,这也难怪传统语文教学长期处于高耗低效状态。反思过去,盘点语文课改,我们才能在失败中找到突围方法,把在新课改实践中取得的成果化为理念和方法,指导着我们新一轮课改。语文教学就在这样背景下边探索边实践,取得让人满意的教学效果。下面,我结合自身实践的小学语文教学,谈谈提高教学有效性的实践策略。
  一、营造和谐愉悦氛围,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有效的教学就是师生的互动对话。要提高语文教学有效性,就必须激发以学生为中心的课堂氛围的生成。美国心理学家罗杰斯说得好:“成功的教育依赖于一种真诚的理解和信任的师生关系,依赖于一种和谐安全的课堂氛围。”而我们一线语文教师,作为课堂教学的组织者,也是氛围营造的缔造者,因此,要让学生积极参与,就要注重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与培养,其方法就是通过加强氛围营造,体现在整个教学活动中,做到热爱学生,民主、平等地对待学生,才能创造一种和谐的师生关系,增强学生“我要学”意识。而落实到平时的教育教学中,就要关心每个学生的健康成长。课堂上,鼓励学生敢疑、敢问、敢说、敢辩,多从赏识的角度去评判学生,多以宽容的心态去看待学生。不对学生求全责备,更不能嘲笑、挖苦、讥讽学生。教师要善于激励学生,多给学生表现和创造成功的机会。学生经常在教师的关心、鼓励、帮助下,获得成功的喜悦,就会对老师产生亲切感、信任感,就会对语文学科产生兴趣,自觉地去参与学习。
  二、创新识字教学方式,提高识记效率
  识字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让学生走进语文世界的有效引领方法。加强识字教学,创新教学方式,不仅有利于趣化课堂,减少识字过程枯燥性,增强学生主体性,还能促进学生阅读,提高写作能力。因此,我们要提高语文教学有效性,对于小学这个特定阶段,我们就必须重视并创新方式来提高识字教学效果。我们知道,小学阶段识字量多,任务重,难度大,要让学生都能达到新课标要求的——能认的要能认——能写的要能写,那就需要学生下大力气。而这种力气仅限于传统方式的背或记,效果是不明显的。好的方法就是我们教的过程要创新,不能老是教师读、学生跟着念这种方式。实践告诉我们,要把学与用结合起来才能提高效果,鼓励学生开展大量阅读,在阅读中强化记忆,并进行简单的写作练习,如看图写话、自编故事、日记周记等。学生能够较正确的使用自己认识的生字,运用平时积累的词句,同时与工具书的查找相配合来表达心中想说的话,这样教学实现了以学促用,以用促记的效果,达到了提效增质的效果。
  三、有效运用多媒体,化解教学难点
  随着“三通两平台”的有效推进,以多媒体为核心的现代教育技术手段走进课堂,与语文教学进行了融合。我们知道,多媒体功能强大,只要科学合理运用,就能化功能优势为教学优势,促进教学效果大提升。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特别是在提效增质的实践中,我们应首选多媒体来辅助。例如,在教学古诗《绝句》时,对于一线语文教师来说,古诗教学是比较枯燥的,大多课堂方法单一,方式不多,加上古诗理解难度大,导致课堂上很多学生感受不到语文学习的快乐,更难以体验到学习成功。因此,古诗教学,也难怪有人说是老大难问题。而在今天,多媒体与其整合,其不仅能激发学生视听感受,让学生穿越时空,回到历史的长河,改变古诗教学的枯燥和乏味,还能化静为动,让学生感受诗歌意境,促进学生快速体会古诗的语言文字的美妙,提高教学效率。就在这首诗的教学中,我们就可运用多媒体展现与诗内容一致的画面——春景图:翠绿的杨柳青翠欲滴、迎风飘扬,两只黄鹂在柳枝建嬉闹,唱着动听的歌;成行的白鹭在蓝天自由飞翔,飞向天际。不可质疑,多媒体的运用,让诗中的意境跃然眼前,让学生愉悦地进入诗歌的学习,这对于帮助学生理解,化解教学难点起到立竿见影的效果。同时,我们还可以运用多媒体为学生提供优美的录音,有效地指导学生在语气、节奏和语调等方面有感情地诵读古诗,让学生徜徉于古诗的美妙意境中。这都是提高语文教学效果的有效实践。
  四、加强朗读教学,培养学生理解能力
  以读为径是语文学习的有效策略。新课改要求还语文课堂书声朗朗。传统语文教学,为了“教以应试”赶进度,忽视了语文学习以读为径这一途径,导致学生朗读文本就成问题,这样教学显然没有理解到“书读百遍,其义自见”的道理。在新课改实践的今天,我们必须予以纠正,让学生大声读出来,使其在熟读、有感情地朗读中或快速的默读中习得语文知识和语言规律,发展语感,获得理解能力、审美能力的培养。多年实践表明,只要让学生多读,就能走进语文,获得理解。在大量的阅读实践之后,学生自发的研读活动也就有了探索的兴趣、有了发自内心的情感体验。所以,在课堂上让学生们真正充分地、自由自在地阅读,老师只提供适当的拨云见日式的点拨,这是展开教学、让他们获得乐趣的一个前提。
  总之,要提高语文教学有效性,我们要创新教学策略,通过有效方法引导学生共同创建高效课堂,从而让学生获得良好的语文教育。作为一线教师,我们不仅要更新观念,更要在观念指导下付诸实践,才能让良好的语文教育作用于学生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段明,小学语文教学的有效策略探究[J].成功,2016年。
  [2]管中林,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策略探究[J].教学与研究,2014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