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基础教育课程
主办: 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发展中心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672-6715
CN: 11-5187/G
邮发代号: 80-447
投稿邮箱:jcjykczz@163.com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基础教育课程
曾用刊名:中小学图书情报世界
创刊时间:1993

试论快乐教育在数学教学中的运用

【作者】 魏 兰

【机构】 四川省资阳市雁江区伍隍镇初级中学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快乐教育是国家教育部近年来在全国推广的一种教学方式,它要求教师在教学中挖掘教材内容,通过一系列方法、技能和技巧,创造出一种宽松、快乐的教学环境,使学生和教师在心境快乐、情感融洽的气氛中学习知识,增长智慧,其核心是建立活泼的教学气氛与和谐的师生关系,激发学习动机,培养学习兴趣。
  一、数学的特点之一是高度的抽象性。
  在数学中,抽象地保留了量的关系和空间形式而舍弃了其它的一切,所以看上去已经失去了和生活的联系,这正如罗素所说:“数学是研究到最后自己都不知道在研究什么的科学。”
  数学的高度抽象性决定了数学教学内容的抽象性。反映在数学教学中,学生普遍认为,数学枯燥而无味、晦涩而缺乏活力。它既没有物理、化学、生物的广泛实用性,又没有语文、历史、地理的情节生动性,更没有体育、音乐、美术的美感陶冶性。所以,对有些学生来说,数学学习只是机械的、被动的、毫无兴趣的接受。
  学习心理学的研究成果告诉我们:推动学生进行学习的一种内部动力是学习动机,而“兴趣是构成学习动机中最现实、最活跃的成分。一个人对其所学的东西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会进发出惊人的学习热情,而热情是一种魔力,它会创造奇迹”。浓厚的学习兴趣可以使各种感官、大脑处于最活跃的状态,引起学习中的高度注意,使感知更清晰、观察更细致、思维更深刻、想象更活跃,记忆更牢固,能够最佳地接受教学信息;浓厚的学习兴趣,能使学生在繁重的刻苦学习过程中抑制疲劳,在克服困难解决问题中意识和感觉到自己的智慧力量,体验到创造的快乐,产生快乐的情绪。
  所以,根据数学具有严密的逻辑性和高度的抽象性的特点,基于一般学生对数学学习的认识水平,在数学教学中推行快乐教育具有非常现实的意义。
  二、快乐教育的核心是创设环境。培养兴趣
  兴趣不是天赋的,而是在后天的生活环境和教育的影响下产生和发展起来的。国外有的教育心理学家指出:教师在教学中应负的责任之一,是点燃学生心中知识好奇心之火。那么,数学教学中如何推行快乐教育、培养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呢?
  1.恰当介绍数学史,使学生看到数学及其发展过程充满着激情。    
  教学中结合教学内容恰当插入一些数学发展史的历史故事,一些有名的数学趣题或典故,使学生看到数学是一门有趣的学科,数学的发展亦充满了激情。 
  如讲到无理数,可向学生介绍古希腊毕达哥拉斯学派的成员伯索斯因为发现了无理数,而被扔进了大海;讲到虚数,可向学生讲授虚数由发现之初被认为“虚幻”、“神秘”的数,到揭开神秘的面纱并被得到广泛的运用;讲到勾股定理,可介绍毕达哥拉斯曾因此发现而欣喜若狂,宰了一百头牛来庆贺;讲到二项式定理,可向学生介绍“杨辉三角”;讲到数列,可介绍古印度著名的“象棋大师与国王”的故事;讲到极限,可讲解分析“一尺之槐,日取其半。万世不竭”的哲理等。
  2.适当介绍我国古今数学的卓越成就,激发使命感。
  我国古代很多数学的发展有过很大的贡献,不少研究成果长期居世界领先地位。三国时魏人刘徽作出圆的内接正3072边形,利用“割圆术”计算出霄的近似值为3927/~250(——3.1416);南北朝时著名数学家祖冲之是世界上第一个确定圆周率准确到六位小数的人。  
  在现代,我国著名数学家华罗庚,无论在理论数学或应用数学上,都做出了举世公认的贡献,他依据“黄金分割”研究推广的“优选法”在许多生产部门得到广泛的运用;青年数学家陈景润顽强拼搏,在攀登“哥德巴赫猜想”高峰的征途上遥遥领先;我国的‘‘小数学家”在近几年的国际数学奥林匹克竞赛中,一次次获得金奖。
  通过介绍这些卓越成就,使学生认识到先辈的辉煌需要我们这一代去继承、去发展。陈景润的研究成果虽在世界上遥遥领先,但距“哥德巴赫猜想”这一金子塔尖的明珠还有一步之遥,摘取这一明珠的希望还寄托在我们这一代身上,还需要我们去努力。
  3.简介数学在日常生.活、生产中的广泛应用,使数学向其植根的土壤作适当回归。
  数学家华罗庚说:“宇宙之大,粒子之微,火箭之速,化工之巧,地球之变,生物之谜,日用之繁,无处不用到数学。”
  按照马克思的思想,一门科学只有当它达到了能运用数学加以论证时,才算真正的科学。事实上,数学的运用不仅在纯数学理论的发展上,也不局限于传统认识的物理、化学、生物、医学、工程、通讯等自然科学中,而已扩展到日常生产、生活的方方面面。可以说,现代社会人的生存离不开数学,社会的发展离不开数学。所以数学教学是素质教育的基本内容之一。    
  4.挖掘数学中的辩证法。    
  恩格斯曾经说过:“数学,辩证法的辅助工具和表现形式。”
  数学充满了辩证法。学生一进入中学,首先遇到正负数,教学时一般都要举出大量的实例来说明它的意义。如:温度,零上为正,零下为负;行路,前进为正,后退为负;方向,向东为正,向西为负;收支,收入为正,支出为负。但这仅仅是约定俗成。如果我们约定零下为正,那么零上就为负。同样,后退为正,前进为负;向西为正,向东为负;支出为正,收入为负。而这些正为辩证唯物主义中矛盾对立的双方,无一不在一定条件下互相转化。完全类似的,加减统一为加法是对立统一规律的反映;极限思想是质量互变规律的反映;大量的数学命题反映了因果联系的普遍性:1=1/2×1×(1+1),1+2:1/2×2×(2+1),1+2+3:l/2×3×(3+1)。1+2+3+4=1/7×4×(4+1),这些偶数性是1+2+3+4+……+n=1/2×n×(n+1)这一必然性的客观反映。
  5.培养学生的数学美感。
  教学中能使学生得到美的体验、充满美的激情,进行美的鉴赏、美的创造。
  在当代,数学教学已把审美原则作为教学的一项重要原则。英国、日本的数学教学大纲把培养学生欣赏数学美作为教学的目的之一。数学研究现实生活中的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客观存在的实体为数学提供了极其丰富的内容,使数学充满了美。有数的美,式的美,形的美;有理论美(如实数理论),规律美(如周期规律、统计规律、组合规律),结构美(如欧氏几何体系),方法美(如数学归纳法、配方法、换元法),思维美(如几何形象思维、数学直觉思维、数学抽象思维、数学逻辑思维),符号美(如。、△、∈、o);有解决数学问题的奇异美、简捷美;有数学图形的对称美、相似美;有整个数学体系的和谐美、统一美。教学中如能充分展示,则能使学生得到美的体验,领略数学的魅力,产生热爱数学的情感。
  6.选择最优教学模式,创设轻松、快乐、和谐的教学环境。
  最优教学模式表现在课堂组织的灵活性,教学方法的多样性,教学语言的愉悦性和板书结构的完整性、层次性。
  数学课堂教学可结合教材内容安排数学小游戏、小竞赛,可讲授、自学、讨论,教学方法尽可能多采用发现法、研究法、自学辅导法等,教学语言要抑扬顿挫,尽可能多引导启发,多表扬鼓励,板书力求完整、层次分明,以创设轻松、快乐、和谐的教学环境。
  综上,我们结合数学教学的特点,探讨了数学教学中推行快乐教育不仅是必要的,而且是可行的。只要我们在数学教学实践中大胆探索,潜心钻研,就一定能够提高教学效益,达到提高数学教学质量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