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基础教育课程
主办: 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发展中心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672-6715
CN: 11-5187/G
邮发代号: 80-447
投稿邮箱:jcjykczz@163.com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基础教育课程
曾用刊名:中小学图书情报世界
创刊时间:1993

初中数学课堂小组合作有效性策略初探

【作者】 李 玉

【机构】 山东省莱芜市方下镇鲁西中学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摘 要】 基础教育改革以来,初中数学教学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学生在数学教学中的主体地位得到了进一步的确立。小组合作学习模式更加关注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课堂参与度,有利于良好教学效果的取得,因此被广泛应用于数学教学当中。
  【关键词】 初中数学;小组合作;策略初探

  小组合作作为一种有效的教学方法,将其应用到初中数学课堂中能有效地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但就目前来看,初中数学课堂小组合作活动过程中,还存在一些不足,影响到了小组合作功能的发挥,不利于教学目标的实现。因此,在初中数学课堂小组合作活動中,要想充分发挥小组合作的作用,教育工作者就必须适时引导,科学控制小组合作活动,确保小组合作活动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从而实现高效课堂教学。
  一、小组合作学习在数学课堂教学中的重要性
  小组合作学习法于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初产生于美国,它的主要应用原理是社会心理学,将合作原理积极引入到数学教学过程中,其中主要强调了交流学习的重要性。小组合作学习主要功能如下:(1)给学生充足的探讨时间,同时为学生搭建互相交流的平台,以此方式积极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合作交流能力以及独立思考能力,从而最大限度拉近学生之间的差距,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以此帮助学生更好地实现自我提升。(2)进行小组合作学习可以积极营造和谐、轻松的学习环境,使学生身处自由的氛围中,这样做有助于调动学生的主动性,让学生在数学学习过程中感受到愉悦,真正领悟数学的奥秘,从而丰富自己的数学知识,掌握更多数学知识技能,这对提升学生的学习成绩,培养他们的认知能力以及理解能力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3)教师鼓励学生进行交流学习有助于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积极弘扬团队协作精神,提高学生的参与度,有利于及时形成团结互助,友好沟通的和谐氛围。
  二、增强数学教学过程中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途径
  1、通过转变教学理念提升教师素养
  小组合作学习以学习小组为基本组织形式,以团体成绩为基本评价依据,小组合作学习能改变以往课堂中单一和单向的刻板教学方式,转为学生间互动、师生间互动的多元和多向的信息交流方式。在初中数学课堂采取小组合作学习的模式中,教师的角色定位亦应实时转变,不应仅仅是传道授业解惑者,更应是学生学习过程中相互探讨共同进步的同伴。教师的指导是教育中重要的一环,对于孩子的影响比课本更加深刻。在日新月异的时代,课本教材与教师教学理念要与时俱进。所以,教师要深刻意识到小组合作学习的优势,打破传统教育方式的禁锢,再合理的引导学生,才会深得同学们的支持。因此,只有教师施以合理的方式,探索出合适的教育方式,将小组合作学习合理化地运用在数学教学中,才能使教学更有效率。不同于传统的数学教育模式,实行小组合作学习对于教师的质量也有高要求,首先,教师需要将每个的学生的学习情况熟记于心,为不同的学生制定不同的教育方式,并且在小组合作学习的过程中,注意调动成绩稍差的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引导学生互帮互助,让学生自主形成团结协作的意识。
  2、科学合理地进行小组成员分配
  唯有科学地进行小组成员安排,才能促进合作学习效率的提升,确保小组合作学习的顺利开展。数学教师需要合理地进行成员分配,根据学生的学习成绩,结合学生的性格特点,科学地进行小组成员搭配,使成员之间相互吸引,促进小组合作学习的开展。此外,教师需要结合小组成员的特点,合理地进行小组职位分工,使得每一位学员都可以发挥自身的价值,将小组凝聚成一个整体,从而促进数学学习效率的提升[2]。对于学生的分组,教师需要做好准备工作,充分地了解每一位学生的基本情况,结合学生的个性特征将4~5人分成一个小组,确保小组成员数量的合理性。明确好小组成员的职责,使得每一位成员各居其职,充分发挥每一位成员的优势。合理进行分组,科学安排小组成员职责,是数学小组合作学习开展的前提,唯有确保小组划分的科学性,才能促进数学合作学习的顺利开展,促进学生学习成绩的提升。
  3、准确把握合作学习契机
  初中数学教师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应立足于学生的实际情况,对合作学习的内容进行合理选择,充分把握契机,比如,对于一些具有探究性和思考性的、单纯靠个人能力很难解决的问题,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模式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学习和讨论。在设计问题的过程中,教师要注意问题不能设计得过于简单,应紧紧围绕促进学生思考探究以及合作学习为目的。过于简单的问题,很容易让学生的思维变得懒惰,这对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极为不利。例如,在教学“多边形内角和”的时候,教师可以用提前设计好的问题向学生提问,以此引导学生进行学习,如,对多边形内角和进行探究:如何将多边形变成三角形然后再将它的内角和求出来?教师可以先问学生:“大家都知道三角形内角和为180°,那你们知道四边形的内角和为多少吗?”教师先让学生独立对问题进行探究,再将学生分成若干个小组,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交流,并在讨论后对解决问题的方法进行汇总,以便于提供给大家参考。小组内的学生有些用量角器测出四边形的内角和为360°,还有一些小组学生通过将四边形的纸折成两个三角形的方法,得出四边形内角和为360°。借助小组合作学习之后,教师就可以评价和引证小组学习探究过程和结论了。
  4、完善合作学习评价机制
  一般来讲,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全面化的教学评价也是提高小组合作学习效率的一种有效途径。故当前环境下,教师需充分发挥自身的教学引导作用,并有目的地完善课堂小组合作学习评价机制,以增强课堂教学效果,提高教学质量。首先,小组间的评价要全面。教师在选用小组合作学习模式时需注意班级各小组是否均积极参与到合作学习当中、各小组学生在合作学习中是否团结协作、各小组在学习讨论过程中是否创新以及小组成员的学习活动是否遵章守纪等,通过全方位的教学评价,增强小组合作学习的科学性与完整性。其次,自我评价。学生作为小组合作学习中的成员,需实事求是,客观评价本组的学习水平以及各成员的课堂表现,以便及时发现各位成员学习中的优缺点并及时改进。最后,民主评价。各小组之间需依据学习成果互相评价,多发现其他小组的优点,获取学习长处,提高本组成员的学习主动性与合作积极性,为组与组之间的学习竞争营造和谐、良好的课堂氛围,提高教学的有效性。
  总之,在小组合作学习的具体实施过程中,我们实实在在地看到了合作学习给课堂教学带来的变化,同时也认识到有效地组织学生开展小组合作学习存在着许多理论上的困惑和实际操作的困难。作为重要的课堂教学组织形式,它还有许多需要我们去探讨、钻研的东西,比如评价机制、教学模式、问题的设置如何使它发挥出最大的功效,还有待自己今后不断反思、总结。
  参考文献:
  [1]张炎生.合作学习让初中数学课堂迸发更强活力[J].考试周刊,2016(49).
  [2]万彤彤.初中数学课堂培养学生良好的合作能力[J].都市家教(下半月),2017(12).
  [3]刘平祥.基于核心素养的初中数学创新课堂探析[J].读与写,2017(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