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基础教育课程
主办: 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发展中心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672-6715
CN: 11-5187/G
邮发代号: 80-447
投稿邮箱:jcjykczz@163.com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基础教育课程
曾用刊名:中小学图书情报世界
创刊时间:1993

良好教态在激发学生主体性中的运用

【作者】 蔡 青

【机构】 四川省武胜县民族小学校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良好的教态是创造一个轻松愉快教学氛围的必然要求,也是学生感到心理自由与安全的重要前提。然而,要做到教态轻松自然,往往比做好其他教学要求更不容易。一个真正好的教态,需要教师智慧,因为事物具有两面性,仅和悦的教态是不行的,还需要配合严肃教态运用,才能让学生课堂松驰有度,活而不乱。之所以认为教态的运用是一门艺术,正如表演一样那样难,是因为较之教学中其他的来谈的,因为如教学内容的安排、教学环节的衔接等,都可以在事先的精心备课中设计,甚至就是教学用语也完全可以事先考虑。然而教学态度把握的好坏却不是事先设计就可以解决的,它更需要看临场的表现和发挥。那么,作为一个数学老师,怎样才能持有一个轻松自然的教学态度呢?在这新课改背景下的数学教学探究中,我认为增强自我教学智慧。有效驾驭自我心情,运用良好的教态营造愉悦和谐的教学氛围,从而达到激发学生主体性,使之发挥能动作用的效果。下面,我结合多年实践的小学数学教学,谈谈良好教态在激发学生主体性中的运用。
  所谓教态,就是教师讲课时的情绪的外在表现,包括教学时心情、表情、体态动作、神态等,是教师开展课堂教学的一种重要辅助手段,也称无声的教学语言。学生在课堂上会通过教师有声语言的讲解而“察其容”,而且还会通过教师的教态这种无声语言而“观其色”。教师的教态在无形中形成了一种教学气氛,学生在无形中感受到一种课堂气氛。因此,教师的教学态度直接影响课堂气氛。实践证明,师生关系好,彼此心理相容,教与学双方都会沉浸在轻松愉悦的课堂气氛之中。教师讲解激情满怀,生动传神,学生学习全神贯注,兴趣盎然。反之,师生关系不融洽,学生必然会感到一种心理压力,教师教学也不能得心应手,课堂气氛势必沉闷、呆板。因此,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是创造愉悦和谐的课堂气氛的基础。
  一、良好的教态在激发学生主体性过程中的作用
  教师的教态有先入为主的作用。当教师走进教师的那一刻,教师的教态会直接影响到学生上课的情绪,这种先入为主的方式常常会有意想不到的效果。
  (一)良好的教态,能使学生集中注意力。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在讲课时充满自信、富有激情同时辅以适当的手势,学生是很容易被教师吸引住的,此时,无需教师督促他们会十分自觉、十分专注地听教师的讲解的。
  (二)良好的教态,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课堂教学中,教师讲课时用亲切、和蔼的目光关注学生,即使在学生一时回答不出教师提出的问题时也不流露出失望的神色,而仍是面带微笑地期待,那么学生对学习活动的兴趣就会不断增强,主体性就会充分发挥作用。
  (三)良好的教态,能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教师对学生尊重、信任、鼓励的面部表情,结合教学内容辅以具有鼓舞力量的手势以及能使学生获得信心和力量的站点和行走的姿势,为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提供了极其有利的条件,学生在这样的教学环境中学习,效果当然也就会十分理想。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我们教师一定要用最适合教学内容和学情需要的教态开展教学,让教态这种坖声的教学语言也发挥出积极作用来辅助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
  二、良好的教态在激发学生主体性过程中的应用策略
  教态是一种重要的辅助教学手段。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我们教师要用亲和、自然的教态去面对学生,及时调整好你的心态和精神面貌。具体来说,要做到以下四个方面。
  (一)转变教学观念。创造民主、轻松、浓郁的课堂氛围,是激发学习兴趣、焕发课堂活力的前提条件。新课标强调教师由传授者转为促进者,由管理者转为引导者,教师要摒弃“师道尊严”的旧观念,设身处地地为学生创造轻松良好的学习氛围,建立一个接纳性、宽容性的课堂气氛,形成一个互教互学的“学习共同体”,尊重学生的学习体验,使学生无拘无束地大胆质疑、发表见解、与教师争论。只有这样民主宽松的教学环境,学生才会以愉快的心情钻研问题、启动思维、驰骋想象。
  (二)用微笑面对学生。微笑是人际交流中一种最好的方式,微笑让学生对教师没有惧怕感,课堂气氛温和。如果教师板着脸孔,摆出高高在上的姿态,让学生感到压抑,学习有紧张感,课堂气氛变得生硬、冷漠,不利于教学的开展。
  (三)给予学生鼓励。明代教育家王阳明说过:“今教童子,必使其趋向鼓舞,中心喜悦,则其进自不能已。”教学也如此,教师不能带着有色眼镜去看待学生之间的差别,要让每个学生都能发现自己的长处,获得欣赏,体验成功的喜悦。教师要放下严厉的批评、呵责,多鼓励、表扬学生,发现他们学习的闪光点,给予学习的自信心。教师的语言、表情,对学生的刺激应该是积极的,而不是消极的。
  (四)多给学生肯定的神色,鼓励的目光。通过“会说话的眼睛”,多夸奖学生“好极了”,多用肯定的目光表扬学生“你真棒”。教师还可奖励学生小红花、作业本等物品,这样让课堂气氛积极向上,让学生在宽松愉悦的气氛中学习。学生这样才能不断进取,有旺盛的学习兴趣。
  总之,在小学数学日常教学中,我们教师要注意深入到学生中去,和学生打成一片,交知心朋友,建立起深厚的师生感情。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善于用亲切的眼神、和蔼的态度、热情的赞语来缩短师生心灵的差距,真诚地关怀和帮助每个学生,充分尊重他们,信任他们。要允许学生在学习中出现错误,允许学生充分表达自己的见解,允许学生质疑问难,对他们充满爱心、关心、热心、耐心和信心,使学生“亲其师、信其道、乐其学”。使数学课堂教学活动生动有趣,调动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和爱好,让学生喜欢数学学习,爱上数学,这样就激发了学生的情趣和学习的兴趣。
  参考文献:
  [1]刘雪莲,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之我见[J].考试周刊,2014年。
  [2]赵丽君,良好的课堂气氛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作用[J].吉林教育,2014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