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基础教育课程
主办: 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发展中心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672-6715
CN: 11-5187/G
邮发代号: 80-447
投稿邮箱:jcjykczz@163.com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基础教育课程
曾用刊名:中小学图书情报世界
创刊时间:1993

普通高中选课走班与课改教学

【作者】 康 冰

【机构】 山东省滨州行知中学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为保障课程标准所规定的选课制度的顺利实施,根据《山东省普通高中选课指导意见(试行)》、《山东省普通高中课程设置及教学指导意见》和《山东省普通高中学生学分认定管理暂行办法》等文件,结合我校实际,特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三个面向”指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认真落实《中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和《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立足我校实际,借鉴课程改革的有益经验,大力推进教育创新,努力构建充满活力的普通高中课程体系,为造就拔尖人才奠定基础。
  根据课程计划对课程实施的要求,普通高中的课程结构包括必修和选修两种类型。必修课程的主导价值在于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共性,而选修课程的主导价值在于满足学生的兴趣爱好,培养和发展学生的个性。高一主要是必修课程,进入高二,每个学习领域就先后出现了选修课程,总计超过一百个模块,学生选择的空间相当丰富。因此,构建“双班运行(行政班与教学班),导师引领”的教学管理机制,既是新课程改革的必然要求,也是新课程实验的重要标志。走班制教学针对学生发展的不平衡和差异性,承认学生具有选择和发展的权利,承认学生有选择课程的权利,让每位同学都拥有属于自己的“课程套餐”。而没用走班制,就往往会出现选修课程必修化的倾向,也就谈不上真正意义上的自主选择。
  二、走班属性的定位
  走班制教学是新课程选修教学背景下产生的一种教学管理形式。选课制的实施使同一行政班和学生在不同的教学班上课,教师和教室固定,而学生根据自身选择进行流动听课,这样的班级管理形式和制度就是走班制。
  三、模块走班的特点
  1.行政班与教学班并存。学生以行政班为核心开展在校的各种集体活动,如三操、社会实践、社区服务等团队活动,并以行政班为单元进行非走班模块的教学和自主学习。在进行选修模块学习时,学生根据自已的选择到不同的模块教学教室内上课,从而形成只有在走班教学时才存在的教学班。所以,同一个行政班学生,其任课教师一般是不同的。
  2.教学班学生流动性大。同一个选修课教学班的学生来自不同的行政班,教学班内是选择方向一致、学习内容相同而水平差距较大的群体,在同一天开设的不同节次的课程中,学生要不断地由一间教室转到另一间教室进行流动听课。
  3.学生意向的多元化。选修课的开设为学生提供多样化选择的余地和发展个性的空间,有利于激发学习兴趣,拓展知识视野,也为学生提供了规划人生的实践机会。
  4.模块设置的多样化。同一学段内同一学科同时存在不同模块的教学,根据新课程的要求,结合学校对高二年级不同学科的教师配备情况,确定各学科的模块设置方案。
  5.对教师的专业化程度要求高。许多选修模块站在学科的前沿,内容新、起点高,而教师对这些模块的内容往往接触较少,或对这些模块的教学研究不足,这就对教师的专业素养提出了挑战。因此,走班教学既有利于重点教师的培养,又有利于全体教师专业水平的提高。
  四、模块走班的践行
  1. 学校重视,领导支持,教师拥护。
  对于“选课走班”,学校高度重视,在去年暑假开始之前就专门研讨了有关新课程实施的有关问题,设立了专门的领导机构,由学校分管高中教学的校长牵头,教务处、教研室、电教室、政教处各部门通力协作、相互协调,及时组织教和学生认真学习新课改有关文件精神,学习外地成功的经验,进一步深刻理解以学生发展为本的课改理念,努力在理论和实践中探索,树立敢为改革先的信念。
  2. 思想明确,思路清晰,方法得当
  选课走班对于我省所有高中学校来说都是一个全新的课题,没有先例可以借鉴,一切都需要在实践中摸索、在实践中实行、在实践中完善。因此,我校在反复研讨的基础上决定遵循“立足实际,先易后难,由点及面,稳步推进,深化完善”的指导思想,实施“分段开展,分层推进”策略,确保选课走班工作的顺利进行。
  3. 管理改进、注重过程、加强引导
  教育管理上,我校制定了行政班与教学班并存的管理办法,平时集体活动、一日常规管理按行政班管理,选课走班时按教学班管理,各任课老师是教学班的班主任,负责上课时间的班级管理,要求教学班班主任对上课期间每一个学生的上课出勤、课堂表现、学习态度、平时作业完成情况都要记录,并将记录情况及时汇总反馈给行政班班主任,模块结束时作为学分认定的重要依据。
  五、新课改下的教学展望
  新课改下要求我们要面向全体学生,为学生全面和终生发展奠定基础。我的理解是“全体学生”是量,“全面发展”是质。质和量要一起抓,一个不能少。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我们的关键是让学生“学会学习”,这个过程要经过“要我学——我要学——我能学”的阶段。由学生对教师的依赖逐渐变成独立学习。同时比以往的教学我们还更应关注学生学习的情感,为学生营造宽松、民主、和谐的学习氛围。在教学过程中应以宽松的态度对待学生学习过程中的错误,和学生进行平等的交流。在实施新课程的过程中,教师要与新课程同步发展,要不断提高自身的理论水平和业务专业水平。要通过不断的理论学习,转变教育教学观念,转变在教学中的角色,适应新课程提出的新要求。
  总之,作为新世纪的英语老师,我们应不断提高自己的自身素质,调整自己的知识结构,提高教育教学水平,争取做教学的研究者,在日常工作中,要努力学习英语教学理论,与自己的教学实践相结合,在高中选课走班的形势下走出一条属于我们英语学科发展特色的成功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