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基础教育课程
主办: 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发展中心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672-6715
CN: 11-5187/G
邮发代号: 80-447
投稿邮箱:jcjykczz@163.com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基础教育课程
曾用刊名:中小学图书情报世界
创刊时间:1993

也谈初中数学情境教学

【作者】 李 俊

【机构】 贵州省仁怀市第七中学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摘 要】 情境教学以优化的情境设置为活动空间,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努力营造一种富有情境的教学氛围。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合理利用情境教学法,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数学知识,对学生数学素养和身心发展都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关键词】 初中数学;情境教学 

  新课程教学改革背景下,初中数学要不断进行创新的教学模式,更好地适应和满足新形势下学生学习的需求。而情境教学模式成为初中数学教学创新方法的选择,情境教学包含多方面的内容。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根据学生身心发展特点以及学科特点如何设计符合实际需要的情境教学,是值得教师研究的课题。情境教学模式的应用,旨在利用生活中的事物,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学生养成善于思考、乐于动手的学习习惯,为学生学习数学打下良好的基础。那么我们应该如何进行数学课堂教学呢?本文结合日常的教学实践谈谈自己在利用和创设情景教学中的一点做法。
  一、什么是初中数学教学中的情境教学
  所谓初中数学教学中的情境教学是指数学教师通过自身的经验设置一个具体的场景。在场景中设置各种问题,从而令学生容易理解并能帮助学生加深知识点的记忆。?数学老师在教学的特定情境中提供了调动人认知的某些点,经过老师从中穿插点播会把学生认知的点连成一条线再把线连成学生头脑中的思维网。经过这样的学习数学,同学们会在数学学习中不由自主地想起老师曾经设置的情境,从而能够更好记忆所学的知识点,并且喜欢上数学这门课程,进而达到提高成绩的目的。例如:学习数轴时,可以把数轴比喻成温度计,怎样读这个温度计,温度在零上是正数,在数轴原点的右边;如果温度是零下,则是负数,在数轴原点的左边。
  二、初中数学情境教学的策略
  1、使用直观教学。
  有人曾说过:“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就是希望感到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因此教师要以学生为主体,精心设计知识的呈现环节与层次,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努力让学生置身于一种探索问题的情境中,以激发学生的创新潜能和探索欲望,为学生的可持续发展打下基础。例如:在教学梯形的面积时,首先我在课前将学生分为三个小组,分组准备:完全相等的两个等腰梯形纸片,完全相等的两个直角梯形纸片和完全相等的两个任意梯形纸片。其次,在课堂上,老师提出:“今天我们来研究梯形的面积公式,同学们有办法探索出它的面积是如何求的吗?”接着,孩子们分组大胆实践,积极讨论、分析归纳。最后,学生汇报情况,老师画龙点睛——不管是那种梯形,都可以转化成平行四边形来计算,从而得出梯形的面积公式为S一(a+b)×h÷2
  又比如:教学“圆的周长”时,我首先出示了一个用铁丝制成的圆环,让孩子们动脑求出圆的周长。学生发现只有把铁丝剪断、拉直就可以测量出这个铁环的周长,即“化曲为直”的计算方法;接着我又让学生计算手中硬纸片圆的周长,他们有的沿着圆的一周贴上透明胶带;有的用绕线的方法;还有的把圆滚动一周又可以测出圆的周长……然后指着黑板上画的圆,我启发孩子们问:“早在一千多年以前,我们的祖先就会计算圆的周长了,你们能求出它的周长吗?”通过启发,孩子们学习的热情越发高涨起来了。
  2、创设问题情境。
  数学故事有时反映了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有时反映了知识点的本质,用这样的故事来创设问题情境不仅能够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还能加深对数学的兴趣,提高数学的审美能力。例4、在讲“平面直角坐标系”时,笔者先讲数学家欧拉发明坐标系的过程,欧拉躺在床上静静的思考如何确定事物的位置,这时一只苍蝇粘在在蜘蛛网上,蜘蛛迅速的爬过去把它捉住,欧拉恍然大悟:“啊,可以象蜘蛛一样用网络来确定事物的位置。”于是,我引入本节正题。
  利用多媒体课件,淋漓尽臻的反映实际生活中的问题,创设问题情境,激发思维浪花例5、在讲“扇形面积”的计算时,笔者先用Flash设计出一则有趣的动画情节“狗与麻雀”来引入课题。有一块空旷的草地上有一根柱子,柱子上栓着一条长3米的绳子,绳子的另一端栓着一只狗,问这只狗的最大活动区域有多大?突然,来了一只麻雀来与这只狗逗乐,于是这只狗绕着柱子转过n度,那么,它的最大活动区域有多大?当沉重看完这段小电影后,强烈的刺激了求知欲,马上将这个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建立数学模型,于是,引出了扇形面积的计算。在教学中利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学生在自由自在的欣赏动画时,体验着生活,在情境中产生了探索的欲望,自主学习被激发出来。
  3、创设趣味情境。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学生积极参与学习的潜在动力和前提。早在我国古代,伟大的教育家孔子就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可见兴趣对于学生学习的重要性。兴趣是一种带有情感色彩的认识倾向,是学习的基础,数学学习更加需要学习兴趣。初中数学概念性强,有些知识点很是抽象,这就注定了数学学习的枯燥性,好的数学学习兴趣,是构建高效课堂的基础。在初中数学情境教学中,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能激发学生提出数学问题,使学生有机会进入积极思维的状态,有利于引导学生的创新学习。因此,教学中,我们教师应积极的从学生的性格、爱好等各方面特点出发,如实结合实际的教学需要,充分挖掘教学中存在的趣味因素,积极创设趣味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变“苦学”为“乐学”,提高教学效率。例如,在复习“函数的图像”时,我们耳熟能详的《龟兔赛跑》的寓言故事也可以被引入进来:乌龟和兔子赛跑,兔子开始远远领先于乌龟,兔子就骄傲了,在路边睡了一觉,而乌龟却一直往目的地奔跑,最终乌龟获得了冠军。我把故事情节变成了相应的函数关系,并用简洁的函数图像描绘出来,再次展现了数学的魅力。这样,通过利用有趣的故事创设教学情境,在激发了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也加深了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教学效率得到提高。
  总而言之,在数学的课堂教学的过程中教师不应该让学生一节课掌握多少的知识,而是通过不同的情境创设来引导学生去掌握求知的方法,常言道: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就是这个道理。教师在教学时设置不同的情境是为课堂教学服务的,是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服务的,在这样的前提下,通过师生的共同努力,达到让学生能快乐的学习的目的,最终为学生的全面健康成长奠定坚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