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基础教育课程
主办: 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发展中心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672-6715
CN: 11-5187/G
邮发代号: 80-447
投稿邮箱:jcjykczz@163.com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基础教育课程
曾用刊名:中小学图书情报世界
创刊时间:1993

浅谈小学美术教学中学生学习习惯的培养

【作者】 李俊霞

【机构】 陕西省神木市锦界第一小学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摘 要】 在众多学科中,美术对陶冶学生情操,提高学生艺术素养,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促使学生全面和谐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 课前准备;专心听讲;敢于创新;乐于表达;善于观察

  作为一名小学美术教师,在传授给学生美术知识的同时,更要注意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为他们的成长奠定良好的基础。以下,是我在美术教学中的具体做法:
  一、培养学生课前勤准备的习惯
  美术课前准备,是学生完成美术作品的基本要求。但在平时的教学中却还是经常出现学生不带美术材料的现象,直接影响了正常的上课秩序,影响作业的效果。这时就需要教师督促学生养成课前勤准备的习惯。首先,提前把下节课要准备的材料、工具写在黑板上,让学生用笔记下。其次,要建立检查制度,让认真负责的同学及时记录,教师再进行反馈和鼓励。这样,小组成员之间互相督促、提醒,小组与小组之间形成了积极向上的竞争意识,很好的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如此一来,在美术课上不带学具的不良习惯有了明显的改观。
  二、培养学生上课专心听讲的习惯
  由于小学生的自我控制能力很差,注意力容易分散,经常会发生听课“走神”的现象:老师在讲课时,有的学生在玩东西,有的学生看书、写作业,还有的学生转身讲话等等。小学生专心听讲习惯的培养,实际上是对小学生注意力的培养。针对这一特点,我在平时教学中比较注意教学语言的趣味性,激发学生认真听讲。在讲的过程中注意动静动静搭配,尽可能让小学生多的回答问题,促使他们始终处于积极主动的学习状态。如在教学《纸卷魔术》一课时,我先拿出一张纸说:“同学注意喽,看老师把它变成了什么?”教师快速地卷出各种纸筒。学生不以为奇。我又说:“老师还能变,瞧好了。”我巧妙地把不同的纸卷组合成老鼠、奶牛、小姑娘等,学生惊讶地张大了嘴巴。这时,我反问学生:“如果让你们变,你们会变成什么呀?”学生的回答很积极,为下面的创作提供了丰富的素材。
  三、培养学生敢于创新的习惯
  陶行知曾说:“手脑双全,是创造教育的目的。中国教育革命的对策是使手脑联盟。”开发儿童的创造潜能是教师的职责,而美术学科则是特别有利于培养、发展儿童创造能力的学科之一。但在美术教学中我深感到让学生进行艺术创造之难,因为只要课堂上教师进行范画,那么这堂课的绘画质量和绘画速度多数是既好又快的,但如果教师不进行范画,学生就会无从下笔。而现代美术教育不是培养熟练的画匠,而是培养具有创新思维的人。所以,我觉得从某种意义上讲,让学生养成敢于创新的学习习惯,比获得美术知识更重要。
  在教学中我先不急于让学生动手画,而是围绕每节课的内容,尽可能多的让学生去设想,看谁的想法最多,最有独到之处。如:在教《我设计的环境小设计》一课时,我先让学生欣赏小设施巧妙造型与实用价值的完美结合,再由学生根据小设施的观赏性和功能性进行评价,找出一些不足之处,这时对于学生发表的不同见解,教师要最大限度地使学生受到鼓舞,使学生经常处于一种积极探求的心理状态,为后面的创作打下良好的基础。在绘画时我也允许学生参考书中的作品,但必须把原作丰富起来,有效地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这样一来,学生想象的翅膀展开了,为以后的创作,提供了丰富的素材。
  四、培养学生乐于表达的习惯
  如果说教师的表扬和鼓励是对学习过程的一种及时的评价,那么让学生参与评比,则是对学习过程更具体、更细致的评价。通过评价,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欣赏能力、与人相处的能力才能都会得到提高。因此,我在教学中,注重抓住适宜的时机,鼓励学生参与到课堂的评价中。刚开始,让学生评价作业时,他们只会说喜欢哪幅画,但往往不知如何评起,我就在评价的方法上给予指导和启发,使他们学会观察、分析画面中物体的形状、比例、色彩及组合关系等,理清评价的思路,从中启发学生的求知欲与表现欲,树立起学生的信心。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往往跃跃欲试,都想发表一下自已的观点,我就尊重并信任学生,让学生积极参与美术作业的评价。先让学生自评,学生在自评过程中充分阐述自已的想法、创作动机及画面中的优缺点。然后组织学生进行互评,让其他同学来评价,对于别人的缺点,教给学生用中恳的方式表达出来,让同学容易接受。在评价中,学生积极动脑思考、认真倾听,大胆阐述自己的意见和见解,学会了赏识别人的优点,也与同学拉近了感情。
  五、培养学生善于观察的习惯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观察对于儿童之必不可少,正如阳光、空气、水分对于植物之必不可少一样。在这里,观察是智慧的最重要的能源。”良好的观察力是创造优秀作品的基础,也是我们教学的目的之一。所以,在平时教学中我十分注意让学生留心观察。如教学《这就是我呀》时,我不是先告诉学生如何去画,而是启发学生首先注意观察自己脸部的特征,说一说,再请其他同学补充。让学生在充分观察基础上,再画画自己的头像。美蕴藏在人类现实生活中的各个方面。五彩缤纷的大自然,更是人类美育的摇篮。因此,我还特别注意培养学生观察生活的习惯和能力,让学生在观察生活中,去体验和创造性地表现生活中的美。如在教学《春天的色彩》,我结合学校举行的春游活动,去引导学生尽情地观察体验,去寻找春天的气息,捕捉大自然中美的色彩。
  当然,好习惯的养成不是一蹴而就的,在习惯养成中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要充分的尊重和信任学生,还要有足够的耐心,只有唤醒学生心中沉睡的巨人,教育才算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