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基础教育课程
主办: 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发展中心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672-6715
CN: 11-5187/G
邮发代号: 80-447
投稿邮箱:jcjykczz@163.com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基础教育课程
曾用刊名:中小学图书情报世界
创刊时间:1993

初中化学实施生活化教学的有效方法探讨

【作者】 阿卜力米提·阿卜莱孜

【机构】 新疆喀什地区伽师县克孜勒苏乡中学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摘 要】 课堂教学生活化,是指教师在教学中将教学活动置于现实的生活背景中,激发学生的主体参与愿望,达到在生活中学习、在学习中生活的教学目的。新课程倡导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社会发展的现实中选材,倡导从生活走进化学,从化学走向社会的理念。化学教学实践必须密切联系学生的生活,从现实生活中的学生出发,才会真正具有生命的活力和生活的价值。本文结合初中化学生活化教学现状谈了如何实现初中化学教学生活化的几点策略。
  【关键词】 初中化学;生活化;教学方法

  教学生活化是我国素质教育教学改革不断深入的时代背景下,对教师教学提出的一个新要求,让教师深刻认识到生活才是知识的海洋,同时,学生学习知识最终是服务于生活,帮助学生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的。初中化学教学与生活的联系也是必然的,教师利用生活化进行教学,对于提升化学教学的课堂质量和效率,也是有着积极影响的。初中化学教师应该深入关注学生,深入到学生的生活环境中,创设生活化的情景课堂,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从而给予学生化学知识熟悉的“既视感”,这样更加能让学生对化学课堂产生新兴趣,更加愿意积极主动去学习课堂知识。同时,要让学生养成观察生活和发现生活的良好习惯,在化学的世界中,去用化学知识解决生活的问题,阐述生活中的化学现象。
  一、积极联系生活,构建生活情境
  生活中处处涉及化学知识,我们可以运用真实的生活情景创设教学情境,从而提高学生对化学的学习动机。另外,加强化学知识与生活实际的联系,不但能让学生深刻体会到学习化学的重要性和实用性,开阔学习视野,还能使化学知识更加生动有趣,利于学生掌握。初中学生进入初中之后,第一次接触和学习化学,对于他们来说这是一门全新的学科,如何做好学生入门引导,对于学生以后学习化学产生着重要的决定性作用。在教学中,教师一定要善于从学生的生活情境出发,认真进行教学模式和方法的创新,让学生能真正感觉化学学习的快乐,最大限度的调动学生的自主意识和学习兴趣,这样才能有效提升学生课堂学习的积极性。在《空气》这个章节的教学中,将理论与现实生活联系起来,现实生活中,学生认为哪些是空气资源。我们生活在大气层中,没有空气我们就无法生存,世间万物都离不开空气,让学生能知道空气对生活的重要性,引入到空气的概念教学,这样能更加合理的进行教学过度,真正让学生能掌握空气的定义。在教学中,教师合理的、准确的对空气进行了概述,然后询问学生空气中又包含了那些气体?我们人类呼吸需要空气中的什么气体?在火焰燃烧时,需要什么气体?通过这些问题,教师在一个真空的玻璃杯和一个氧气玻璃杯中,分别擦着一根火柴,观察我们不难发现,真空玻璃瓶中的火柴立刻熄灭,而氧气玻璃杯中的火柴直接燃烧殆尽,教师让学生自己总结,最终学生通过观察发现,燃烧需要氧气,真空中无法达到燃烧的条件。
  二、引入生活实例,调动学生学习兴趣
  课堂教学中的导入是一堂课能否顺利完成,是否能吸引学生注意力的“前奏”,在日常生活中,蕴含了大量的化学知识,部分是学生熟悉的,此时教师一定要抓住教师熟悉的部分进行导入教学,将学生熟悉的、感兴趣的生活实例,运用到课堂教学中,这样能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能更好全神贯注于化学课堂,并且增强学生对课堂的新鲜感,能在最短时间内引发学生思考。在序言介绍中,为了让学生能更好地学习化学,将化学与人类社会的关系进行梳理,让学生有一个更加深刻的认识,调动学生积极去探索化学知识的兴趣,这样让学生能更快的进入课堂。例如,地球上的水资源,这个内容学习中,教师先让学生回忆一下,生活中什么时候需要用水,学生可以发现生活中无时无刻都需要水资源,例如,早晨起来洗脸刷牙,做早饭、拖地、洗衣服等,这些都需要水,如果没有水资源,或者我们的水资源遭到破坏,那么我们该怎么办,我们还能生存吗。这样的问题让学生认识到化学知识教学内容是紧密与我们的生活相关的,这样学生会非常关心化学知识点的内容,希望能通过学习去解决生活问题,了解更多的知识。
  三、理论与生活现象相结合
  在化学教学中,化学课堂的材料本身具有一定的生活化和可塑性,此时教师一定要对生活化教学模式进行创新,在教学过程中,立足于教材内容进行不断的创新和改进。在教学过程中,一定要立足于教材内容,不断推陈出新,增强化学与生活的联系。例如,在《分子和原子》这个内容教学中,由现象透过本质的基本概念和原理中,教师可以让学生观察生活中发生的一些事情;如,“水”、“可乐”、“石块”等物体,此时教师可以让学生描述这些物体的形态和状态,这些物体都属于什么化学性质和组成,学生思考之后,教师引入到文章内容的教学上,让化学课堂的教学内容能顺利的被学生接受,进而能不断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这样能让学生充分探究。学生课后可以仔细观察一瓶可乐的变化,打开可乐的瓶盖之后,大量的泡沫冒出,从这个现象可以对化学的分子、原子等物体的结构形态和性质进行分析,组织学生更好的学习化学知识。
  结束语
  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之下,生活化教学理念的提出,目的是为了改变传统知识灌输式的教学模式,将教学与生活实践有机整合起来,促进教学的改革以及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初中化学与生活本身就是紧密相连的,教师一定要全面挖掘化学与生活之间的联系,利用生活现象与化学课堂中的教学素材,让学生能更好的投身到课堂中,认真学习化学知识,这样更加有助于提升化学课堂的整体教学水平和效果,真正让学生能利用所学知识解释生活中的化学现象,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参考文献:
  [1]张文起;浅谈初中化学新课程课堂教学的变化[J];教育教学论坛;2011年27期
  [2]王进冬;初中化学有效课堂教学随想[J];教育教学论坛;2011年19期
  [3]陈静;浅谈初中化学课堂教学中的有效互动[J];科教新报(教育科研);2011年22期
  [4]陆芳芳;浅谈初中化学课堂教学的兴趣化、生活化、信息化、探究化[J];教育实践与研究(B);2017年Z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