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基础教育课程
主办: 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发展中心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672-6715
CN: 11-5187/G
邮发代号: 80-447
投稿邮箱:jcjykczz@163.com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基础教育课程
曾用刊名:中小学图书情报世界
创刊时间:1993
如何上好小学数学复习课
【作者】 赵海英
【机构】 四川省南充市嘉陵区第二初级中学
【摘要】【关键词】
【正文】 在数学教学中,我们不仅要加强基础教学,培养学生的能力,发展学生的智力,而且要发展学生的个性,培养良好的身心素质,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而针对小学数学总复习的教学,使复习课更贴近学生的实际,才可以用较少的时间达到较好的复习效果。“复习课最难上。”这是许多数学老师的感觉,的确,复习课既不像新授课那样使学生觉得有“新鲜感”,又不像别的课那样有章可循。那么,如何上好数学复习课呢?根据这些年的教学经验,我觉得应该做到以下几点:
一、让数学课堂多一些幽默风趣和机智,激发复习兴趣
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指出:“如果教师不想方设法使学生产生情绪高昂和智力振奋的内心状态,就急于传授知识,不动情感的脑力劳动就会带来疲倦,没有欢欣鼓舞的心情,没有学习兴趣,学习就会成为学生的沉重负担。”从这句话中我们可以知道,积极的思维活动应建立在浓厚的兴趣和丰富的情感上,兴趣是一个人积极探究某种事物或爱好某种活动的倾向。在新课教学中,教师非常重视教学的趣味性,而在复习课的时候,往往却板起了面孔。实际上,复习课教学容易流于枯燥,更需要教师调节课堂气氛,以形成轻松活泼、生动有趣的课堂氛围。根据复习目标,遵循课程改革的新理念主动驾驭教材,合理调整教材,以学生熟悉的、感兴趣的、贴近他们生活实际的数学问题来取代教材中的复习题,使之切合学生的实际,适应教学的需要。使学生对复习的内容,由感而发,由趣而学,在积极思考与交流合作中充分感受到数学就在身边,就在自己的生活中,进而建构自己的数学知识,使知识与能力结构更趋合理。
二、梳理数学知识,构建完整体系
数学是一门系统性很强的学科,现在新课程的知识点教学都是分模块出现。复习课的特点之一是“梳理”,对所学的知识进行系统整理,使之“竖成线”、“横成片“,达到提纲挈领的目的。特点之二是“通”,融合贯通,理清知识的来龙去脉,前因后果。梳理数学知识既可以按教材顺序,分单元梳理出各单元的知识点,特别要抓出每个单元知识的重难点,和学生容易混淆和出错的知识。引导学生按一定的标准把有关知识进行整理、分类、综合,这样才能搞清楚来龙去脉。也可以统筹整合本册的内容分计算部分,概念部分,应用部分梳理知识点。形成完整的网络,构建完整的知识体系。
三、针对不同的题型,教会学生解题的方法和技巧
数学的题型不外乎是填空题,判断题,选择题,计算题和应用题,做填空题一定要培养学生写过程,不能蒙。判断题要培养学生周密思考问题,知道错在什么地方,如何改正,可以教会学生用反推法,举例法和假设法。如果选择题确实不知道怎么解时,教会学生用排除法和代入法。做计算题要上学生养成按步骤解题,老师们经常抱怨学生计算能力差,我觉得除了学生没有掌握好计算法则和计算顺序而外,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没有严格要求学生按步骤进行计算。计算的步骤我概括为,一看二想三算四查,一看指的是仔细观察计算式子的数和运算有哪些,有什么特点,二想指的是想计算法则,想计算顺序,想有没有简便运算。四查指的是检查,检查数操错没有,运算符号看错没有,计算顺序做对没有,有简便运算的题你漏掉没有等等。而很多学生四个步骤只做了一个,那就是算。应用题除了教会学生解题步骤外,特别注意教会学生解题要有依据,找到数与数之间的关系,教会学生会抓应用题中的关键字,词,句。教会学生灵活运用综合法和分析法解应用题。
四、复习时根据知识的重难点设计典型题,科学处理好练与讲的时间分配
复习课要根据教材内容的重难点,和学生容易出错的知识充分以课本中的例题,习题为素材,通过变形,引申,发散等方式形成典型的例题,构建知识块,提炼通性通法,必要时尽量一题多解和多题一解,以帮助学生对基础知识能融会贯通,基本技能和思想方法得到充分的训练和培养.复习应充分体现“有讲有练,精讲多练,边讲边练,以练为主的”原则。在课堂上要给学生提供机会,内容要“全”,练的习题要“精”,练的方法要“活”练的时间要“足”,训练应循序渐进,由浅入深,由简到繁。精心设计教学程序,合理安排讲练时间。讲要讲出新水平,引出新信息,总结出规律性的东西。练要练出新花样,做一题,学一法,会一类,通一片。学生通过教师讲,自己练,有常学常新之感,真正达到温故而知新之效。
五、内化知识结构,增强主体全面反馈,切实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最后一阶段必须时时处处的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的原则,教师把学生的各种反馈信息经过去伪存真,由表及里的分析、归纳和整理,逐层让学生这个主体去发现、提出新的问题,引导思考、探讨总结,灵活运用,找到学生掌握的整体性和局部性的缺陷,从而切实提高学生综合素质。
为及时检查学生综合素质情况和应变能力,在小学数学总检测时仍需对学生进行一系列的适应性、开放性、灵活性演练、诊断性测试。为此,教师就要花一定的时间挑选、组织、编排、翻新、综合、内化学生能力,编制成质量高、目标性强、检测点准、灵活开放的测试题,学生感到每一题都是有价值而舍不得放下的试卷。在综合检测试验后,教师对主体作出全面反馈,就可以进行最终的知识结构调整内化手段,进一步调控学生的全面复习。然而,学生的发展是不平衡的,小学数学总复习是基础性、综合性相结合的复习,对不同的学生既要统一要求,又要顾及差异,正确处理好“培优辅差促中间”的关系,同时也要对他们进行健康心理素质培养,教导学生正确对待知识掌握和检测效果(分数)的关系,从而使每个学生都能充分发挥自身的潜力,取得自己最佳的水平。
总之,在上复习课时,教师要大胆创新,灵活运用各种方法,不按部就班,墨守成规,帮助学生掌握相关知识,达到整理有序,复习有效,复习一块,掌握一类的目的,让学生感受到获取数学知识的快乐。
一、让数学课堂多一些幽默风趣和机智,激发复习兴趣
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指出:“如果教师不想方设法使学生产生情绪高昂和智力振奋的内心状态,就急于传授知识,不动情感的脑力劳动就会带来疲倦,没有欢欣鼓舞的心情,没有学习兴趣,学习就会成为学生的沉重负担。”从这句话中我们可以知道,积极的思维活动应建立在浓厚的兴趣和丰富的情感上,兴趣是一个人积极探究某种事物或爱好某种活动的倾向。在新课教学中,教师非常重视教学的趣味性,而在复习课的时候,往往却板起了面孔。实际上,复习课教学容易流于枯燥,更需要教师调节课堂气氛,以形成轻松活泼、生动有趣的课堂氛围。根据复习目标,遵循课程改革的新理念主动驾驭教材,合理调整教材,以学生熟悉的、感兴趣的、贴近他们生活实际的数学问题来取代教材中的复习题,使之切合学生的实际,适应教学的需要。使学生对复习的内容,由感而发,由趣而学,在积极思考与交流合作中充分感受到数学就在身边,就在自己的生活中,进而建构自己的数学知识,使知识与能力结构更趋合理。
二、梳理数学知识,构建完整体系
数学是一门系统性很强的学科,现在新课程的知识点教学都是分模块出现。复习课的特点之一是“梳理”,对所学的知识进行系统整理,使之“竖成线”、“横成片“,达到提纲挈领的目的。特点之二是“通”,融合贯通,理清知识的来龙去脉,前因后果。梳理数学知识既可以按教材顺序,分单元梳理出各单元的知识点,特别要抓出每个单元知识的重难点,和学生容易混淆和出错的知识。引导学生按一定的标准把有关知识进行整理、分类、综合,这样才能搞清楚来龙去脉。也可以统筹整合本册的内容分计算部分,概念部分,应用部分梳理知识点。形成完整的网络,构建完整的知识体系。
三、针对不同的题型,教会学生解题的方法和技巧
数学的题型不外乎是填空题,判断题,选择题,计算题和应用题,做填空题一定要培养学生写过程,不能蒙。判断题要培养学生周密思考问题,知道错在什么地方,如何改正,可以教会学生用反推法,举例法和假设法。如果选择题确实不知道怎么解时,教会学生用排除法和代入法。做计算题要上学生养成按步骤解题,老师们经常抱怨学生计算能力差,我觉得除了学生没有掌握好计算法则和计算顺序而外,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没有严格要求学生按步骤进行计算。计算的步骤我概括为,一看二想三算四查,一看指的是仔细观察计算式子的数和运算有哪些,有什么特点,二想指的是想计算法则,想计算顺序,想有没有简便运算。四查指的是检查,检查数操错没有,运算符号看错没有,计算顺序做对没有,有简便运算的题你漏掉没有等等。而很多学生四个步骤只做了一个,那就是算。应用题除了教会学生解题步骤外,特别注意教会学生解题要有依据,找到数与数之间的关系,教会学生会抓应用题中的关键字,词,句。教会学生灵活运用综合法和分析法解应用题。
四、复习时根据知识的重难点设计典型题,科学处理好练与讲的时间分配
复习课要根据教材内容的重难点,和学生容易出错的知识充分以课本中的例题,习题为素材,通过变形,引申,发散等方式形成典型的例题,构建知识块,提炼通性通法,必要时尽量一题多解和多题一解,以帮助学生对基础知识能融会贯通,基本技能和思想方法得到充分的训练和培养.复习应充分体现“有讲有练,精讲多练,边讲边练,以练为主的”原则。在课堂上要给学生提供机会,内容要“全”,练的习题要“精”,练的方法要“活”练的时间要“足”,训练应循序渐进,由浅入深,由简到繁。精心设计教学程序,合理安排讲练时间。讲要讲出新水平,引出新信息,总结出规律性的东西。练要练出新花样,做一题,学一法,会一类,通一片。学生通过教师讲,自己练,有常学常新之感,真正达到温故而知新之效。
五、内化知识结构,增强主体全面反馈,切实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最后一阶段必须时时处处的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的原则,教师把学生的各种反馈信息经过去伪存真,由表及里的分析、归纳和整理,逐层让学生这个主体去发现、提出新的问题,引导思考、探讨总结,灵活运用,找到学生掌握的整体性和局部性的缺陷,从而切实提高学生综合素质。
为及时检查学生综合素质情况和应变能力,在小学数学总检测时仍需对学生进行一系列的适应性、开放性、灵活性演练、诊断性测试。为此,教师就要花一定的时间挑选、组织、编排、翻新、综合、内化学生能力,编制成质量高、目标性强、检测点准、灵活开放的测试题,学生感到每一题都是有价值而舍不得放下的试卷。在综合检测试验后,教师对主体作出全面反馈,就可以进行最终的知识结构调整内化手段,进一步调控学生的全面复习。然而,学生的发展是不平衡的,小学数学总复习是基础性、综合性相结合的复习,对不同的学生既要统一要求,又要顾及差异,正确处理好“培优辅差促中间”的关系,同时也要对他们进行健康心理素质培养,教导学生正确对待知识掌握和检测效果(分数)的关系,从而使每个学生都能充分发挥自身的潜力,取得自己最佳的水平。
总之,在上复习课时,教师要大胆创新,灵活运用各种方法,不按部就班,墨守成规,帮助学生掌握相关知识,达到整理有序,复习有效,复习一块,掌握一类的目的,让学生感受到获取数学知识的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