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基础教育课程
主办: 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发展中心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672-6715
CN: 11-5187/G
邮发代号: 80-447
投稿邮箱:jcjykczz@163.com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基础教育课程
曾用刊名:中小学图书情报世界
创刊时间:1993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作者】 李润冬

【机构】 广西百色市右江区百胜蓝天希望小学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浅谈小学生写作兴趣的培养

  【摘 要】 指导习作是一个循序渐进、复杂的、重要的过程。学生作文指导贵在创新,贵在激趣。新《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鼓励学生自由地表达,有创新地表达,尽可能减少对写作的束缚,为学生提供广阔的写作空间。”“兴趣乃写作之本”,因此,教师在指导学生习作时,应该采取多种手段激发学生习作兴趣。 
  【关键词】 激趣;生活;求新;欣赏;实践

  指导习作是一个循序渐进、复杂的、重要的过程。我认为,学生作文指导贵在创新,贵在激趣。新《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鼓励学生自由地表达,有创新地表达,尽可能减少对写作的束缚,为学
  生提供广阔的写作空间。”作文指导课上要调动学生说和写的兴趣,才会给学生的自由飞翔加上强劲的双翅;才会发展学生思维,才能使学生不断地向着更高的目标进发。因此,教师在指导学生习作时,应该采取多种手段激发学生习作兴趣。 
  一、创新导入激兴趣
  学生面对作文往往觉得无从下笔,很大程度上是学生对所写事物还处于陌生状,没有情感,没有写作的冲动,自然难以下笔。写作前,教师应该精心设计导入,唤起学生对所写事物的认知、情感,进而产生写作的冲动。为了写好《我的XXX》这篇作文,我带来了小时侯和老师的一张合影,通过投影让学生欣赏,学生好奇地盯着照片,并窃窃私语,猜测照片上的人是谁?这时满怀深情地说道:“同学们,在我的影集里珍藏着一张普通的照片,每当我看到这张照片时,不自禁地想起一个人,那就是我的幼儿园老师,也就是大家现在看到的这张照片上的中年妇女。”学生听了不断地发出惊叹声,我接着说道:“同学们,我的童年生活已过去了很多年,但照片上这位老师却深深地印在我脑海里,因为……”这时台下鸦雀无声,讲完后,教室里响起一阵雷鸣般的掌声,这一创新设计会带来的效应令我意外。要求学生回忆印象最深的人,学生们沉思了一会,然后窃窃私语,继而畅所欲言,课堂气氛一下子活跃了起来,接着写作就水到渠成了。 
  二、生活中积累写作素材
  著名教育家叶圣陶老先生曾说过:“生活是写作的源泉,源头盛而文不竭。”因此,作为语文教师要引导学生走进大自然,了解社会,了解生活,了解国家大事,做到“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引导学生做生活中的有心人,使他们感受生活的充实。教师应组织学生经常开展有趣的班队活动,如开展体育比赛、文娱表演、小实验、小制作、游戏、劳动等活动,引导他们在活动中体验并关注他人在活动中的表现。带学生参观游览,领略大自然无限的风光;走进社会,认识社会的真、善美;参加有意义的活动,让学生用心体验生活,感受生活,做生活的有心人。只有将生活和作文联系起来,让作文素材开发成为无尽的源头活水,写作之源就会取之不尽,用之不竭,写出真情实感的文章来。 
  三、多媒体再现生活情景
  在作文教学中,使用多媒体再现生活情景,有助于吸引学生注意力,调动写作兴趣,在兴趣中促使学生投入观察。鲁迅先生说过:“静观默察,烂熟于心,然后凝神结想,一挥而就。”可见,观察也是何等重要。因此在指导学生写课间的某个活动时,我事前没有通知学生,在学生毫无防备的情况下摄下学生活动的几个场面,如:跳绳、打羽毛球、踢毽子、爬杠等,拍的时候有意捕捉学生活动时的细节,如动作、神情、语言以及围观者的种种表现。上课时,我先慢放画面,而后放大某个重要的特写镜头,并适时地让画面定格,这样的慢放、放大特写、定格都是为了激起学生兴趣,让学生趣味观察;再提出相应的问题,以便调动学生语言思维的积极性。这时课堂上气氛热烈,学生热情四射,看完后,要求学生完成习作,很快,一幅幅扣人心弦的比赛场面跃然纸上。 
  四、适当欣赏增信心  
  教师适当地欣赏学生,肯定学生的成功能激活学生的写作兴趣,增强信心,从而提高学生写作水平。如教师在评价学生作文时,要以朋友的口吻,长辈的爱抚,善于发现学生作文中的点滴成绩,微小的闪光点,哪怕是一个标点、一个词、一句话,应毫不吝啬地给予肯定和鼓励。教师评改作文时,要实行高分政策,欣赏学生,激励学生,再加上自己的阅读感受,如“你把人的心理活动写得逼真形象,合情合理,老师非常欣赏。”“你把这次活动过程写得这么精彩,说明你观察仔细认真,想象丰富,老师真想和你们再玩一次。”“你的书写进步了,继续努力!”……学生看到这样的话语,定会激发强烈的写作欲望,产生浓厚的写作兴趣。学生在这种情绪下,必然会主动热情地去写他们熟悉和喜爱的人、事、物,他们的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定会得以提高,也就达到了作文教学的理想目标。 
  因此,教师只有欣赏学生,鼓励学生,才能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让学生灵活自由地选择自己的表达方式,写出具有真挚情感而又富有童真童趣的文章。  
  五、实践活动促情感
  激趣实践活动是促进学生作文的源头活水,又是孩子们生活成长的摇篮,更重要的是在实践活动中学生玩的天性得以暴露,进而玩中实践,实践中体会,体会中感悟。冰心老人说:”专心地学习,痛快地玩。”因此,我认为实践活动不要给学生过多的束缚,让他们自由展露,驰骋思维,挥洒情感,真实行为,只要目的达到即可。如在指导学生写某个比赛的作文时,我在课堂上举行了扳手腕比赛,学生情绪高涨,个个跃跃欲试,扳手腕的同学大显身手,尽情拼搏,双方双脚死死抵着地面,小脸憋得通红,你来我往,不分胜负,周围同学挥舞手臂,呐喊助威,这情,这景,这活生生的画面是生活的写照,也是写作的活水源泉,这时实践活动也成了一种写作需要,写作乐趣,一切有血有肉的文字得以生动再现。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滴水穿石非一日之功,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但我相信长期持之以恒,做生活的有心人,做勤劳的小蜜蜂,多思考,多练笔,通过各种渠道激发学生写作兴趣,培养创新思维,一定能培养出学生对作文的浓厚兴趣,才能适应新课改的浪潮,才能提高写作能力。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2]苏霍姆林斯基设计的作文题目选[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80。 
  [3]陈毛美等,《中学语文教材教法》[M],吉林: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6 。
  [4]梁中杰,《现代基础写作学》[M],四川:四川大学出版社,2003.8。
  作者简介:李润冬,从事语文教育24年。一贯遵循“爱与尊重是教育的出发点”。所带班级班风正,学风浓,每年都被学校评为“文明班级”,辅导学生参加各级各类比赛多次获。奖所撰写的论文曾获国家级一等奖;获省级一、二、三等奖;个人多次被学校评为优秀教师、优秀班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