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基础教育课程
主办: 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发展中心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672-6715
CN: 11-5187/G
邮发代号: 80-447
投稿邮箱:jcjykczz@163.com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基础教育课程
曾用刊名:中小学图书情报世界
创刊时间:1993

在情境中互动 在互动中交际

【作者】 柏海燕

【机构】 四川省广安市前锋区观塘镇小学校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谈小学语文口语交际教学

  【摘 要】 口语交际教学会对儿童的情感、意识、思维、能力等各方面产生积极作用,克服教学中存在的一些不良现状,探究小学语文教学中口语教学的科学有效的方法,是小学语文教学必须重视的课题。
  【关键词】 小学语文;口语交际;兴趣;实践活动

  口语交际是听与说双方互动的过程,是面对面你来我往的信息交流,是双向互动式的动态语言实践活动。在低年级口语交际课教学中,应依据交际内容创设情境,让学生在交际情境中产生交际欲望,乐于交际,自主交际,习得口语交际的语言修养。
  一、创设学生喜欢的交际话题,激发学生进行口语交际的兴趣
  对学生进行口语交际能力的训练时,如果我们给学生提供的话题是脱离学生生活、学生不感兴趣的,那么学生就没有“说”的欲望,长此以往,学生会觉得口语学习枯燥无味、呆板无趣,进而逐渐丧失口语交际的兴趣。所以,若想有效提高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身为小学语文教师的我们首先要为学生提供他们喜欢的交际话题,这样学生才会觉得有话可说、有话可讲,产生进行口语交际的兴趣,激发他们的口语交际热情。
  比如,可以给学生提供《我爱家乡》的口语交际题目,让学生说说最爱家乡的什么,为什么?也可以画一幅赞美家乡的作品,上课时向大家介绍自己画的内容,其他学生作出评价。这一话题也与学生的生活十分贴近,能够调动学生“说”的欲望和兴趣,学生都有话说,并且大胆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意见。
  二、创设交际情境,发展口语交际能力
  1、通过教师语言创设情境
  教师的语言,情感,教学的内容,在课堂合成一个广阔的心理场,势必作用于学生的心理。教师自身要以一个学习者的身份加入学生中间,成为学生的伙伴,努力营构轻松和谐的氛围,让学生轻装上阵,敢于表达并乐于表达。比如:笔者在上口语交际课《我爱画画》时,先让学生猜谜:“远看山有色,近听水无声。春去花还在,人来鸟不惊。”说的什么?当学生猜出谜底(“画”)后,再告诉学生:“画画可以让我们看到美丽的校园,雄伟壮丽的三峡,漂亮的鲜花,可爱的小动物……可以看到一个多彩的世界。”顺势揭示课题——《我爱画画》。有趣的谜语,生动的语言吸引了学生,可以唤起他们浓厚的说话兴趣,让他们兴致勃勃地交流自己对画的喜爱之情。
  2、通过角色扮演创设情境
  学生最好的刺激乃是对学习材料的兴趣。学生只有对学习材料感兴趣了,才会激起情感,情感又会触发语言动机,提高语言技巧,使学生有话可说,有话要说。特别是低年级学生,他们年龄小、注意力易分散、往往会对那些内容有趣、情节生动、人物形象的儿童文学作品,如寓言故事、动物故事等表现出极大兴趣。
  三、努力实现口语交际的双向互动
  口语交际的核心是“交际”二字,注重的是人与人之间的交流和沟通。它是一个听方与说方双向互动的过程,不是听和说的简单相加。只有交际的双方处于互动的状态,才是真正意义上的“口语交际”。因此,教师在“口语交际”教学中,应想方设法,实现课堂教学中的双向互动。
  有一些口语交际的话题,双向互动性是显性的,操作起来也比较容易。如某小学教材里“小猴借铅笔”这个话题,有这样的文字提示:小猴子是怎样向熊猫借铅笔的?熊猫是怎么说的?怎么做的?小猴子是怎么还铅笔的?熊猫是怎么说?怎么做的?教学时,只要让学生弄清这个话题的提示要求,分别让学生扮演小猴子和熊猫,按照提示问题的顺序,连说话带动作表演起来,就可以进入互动状态。
  有一些口语交际话题的互动性不够明显,双向互动往往会被忽略,教师在教学时要特别留意。如“学会劝阻”,题目要求对在公共场所的不适当甚至危险的行为加以劝阻。如果教学时只关注“劝阻一方”怎样说话,那么这个话题就失去了互动性,变成了“看图说话”。因此,教师在教学中不仅要引导“劝阻一方”说话,还要让他“能言善劝”,也要引导“被劝阻一方”说话,让他“能言善辩”。这样在表演时,才不会变成“独角戏”。像“道歉”、“祝贺”、“待客”、“商量”、“请教”、“安慰”、“解释”等话题都属于这一类。
  四、加强实践、突出互动,发展学生交际语言
  首先,运用多媒体手段,使口语交际训练生动化。毕竟学生和老师一起的时间多在课堂上,受时间和空间条件制约,有时无法创设情境。但是运用多媒体辅助手段可以将教师无法描述,学生没看过的东西或景象,生动形象的展现在学生面前,使学生产生感性认识,更激发了学生兴趣,对口语交际教学产生事半功倍的效果。其次,贴近学生生活。在民族地区,方言的大量使用给学生的交际带来极大的阻碍。一部分学生在交际时出现了不会说的现象,致使说话时磕磕碰碰,词不达意。发展、规范语言是一项艰巨的任务,必须在交际实践中规范语言,在互动中发展语言。例如《爱吃的水果》一课,我把“芒果、香蕉、桂圆、柿子、梨、苹果”寄放在水果盘中,学生的视觉、味觉、知觉一下被唤醒,很快地进入到交际的情境中。并在观察之后调动原有的知识积累,能说出自己爱吃水果的特点,使交际有序,活跃地进行。同时要理解学生身上存在的不足,在课堂教学中要少一些批评,多一些表扬,把相信人人能成功口语交际的期望传达给每个学生。要给学生一种感觉:口语交际课是我们自己的,是轻松的、自主的。教师还要勇于放下“架子”,作为一个听众、朋友而与学生一起聊天、讨论,进行没有心灵距离的开放式的交流。
  小学生口语交际能力,不仅是一个小学生修养培养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也是小学语文教学的一项重要能力。作为小学语文教师,我们应在小学语文教学中通过多种方式、方法、途径,培养学生的口头交际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