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基础教育课程
主办: 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发展中心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672-6715
CN: 11-5187/G
邮发代号: 80-447
投稿邮箱:jcjykczz@163.com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基础教育课程
曾用刊名:中小学图书情报世界
创刊时间:1993
略议小学语文教学
【作者】 岳林君
【机构】 四川省南充市舞凤镇第一小学
【摘要】【关键词】
【正文】 人们看一部电影,看一场戏,往往会忘记了自己,如同置身于电影和戏曲之中,被那曲折的故事情节,生动的人物形象深深吸引。台上台下浑然一体,给人一种艺术的享受。语文虽然不同于电影和戏曲,但是一个好的语文老师,却能用高尚激越的情感,妙趣横生的语言,把课讲得生动活泼,耐人寻味,同样能给人以一种艺术享受。?教语文,要紧的是把学生的心抓住,使学生产生一种孜孜不倦,锲而不舍的学习愿望。这就要求教学要有趣味性。
一.通过讲故事调动学生的兴趣
教学的趣味性,是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一个重要因素。教师在教学中要充分调动一切教学手段,用最有效的方法,引起学生对所学的东西的爱好和兴趣。教师要学会讲故事。纪连海老师就是用故事来吸引学生。根据课文的特点,把无声的文字变成有声的语言,生动的再现作者的感情。教师只有自己首先进入角色,真正把作者在文章中寄寓的情思化为自己的真情实感,才能打动人,感染人,给人以入迷之感。教师要在故事中融入自己的感情,把自己变成故事的主角,加上自己的理解,就好像唱歌一样,加上节奏使故事具有可听性,语言亲切,又有变化。可以使用各种各样的象声词,各种动物的叫声的模拟词,把角色的对白进行扩充,适当重复,适当提问,让孩子们与故事中的角色进行互动。经过一段时间之后,学生一定会越来越喜欢老师的,自然也喜欢我们的语文课堂了。讲故事是一种很有效的教学方法。以讲故事为契机,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这要比说一些大道理更容易让学生接受。而且讲故事能有效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二、努力为学生成功创造条件
小学生就像春天刚刚萌发的一片片绿叶,每片叶子都与众不同,每片叶子都需要老师的悉心呵护。前面提到那个叫魏兵的男生,我了解到,他三岁时父母离异,母亲远嫁,父亲外出打工,跟着奶奶和叔叔,生活条件十分艰苦。他自理能力强,会干许多家务,但经常调皮捣乱受到奶奶的责骂、叔叔的毒打,在学校由于学习落后常常挨老师批评,被同学看不起,因此他很自卑,似乎对自己也丧失了信心。可他内心深处渴望被人注意,渴望上进。他在一年级时汉语拼音没有学好,认不清声母、韵母,不会拼读,一遇到不会写的字,别的同学都可以用拼音代替,他却只能干着急。考试卷的第一题往往是读拼音写汉字,可他不会拼读,不知道要写的汉字是什么,不会做又不愿空那白白丢分,他着急、生气,他也很想做对题,想得高分,想成为好学生,他非常渴望成功,这种内心感受他说不出来,更无人诉说,这种焦虑情绪折磨着他,于是就用非正常的方式发泄出来,撕卷子、摔东西。这时的他是多么无助,是多么需要老师和同学们的帮助哇!批评指责并不能解决问题,反而适得其反。我首先帮他补习汉语拼音,学习过程中,我发现他学得特别认真,进步很快,就鼓励他:“你很聪明,继续加油,老师相信你一定能学会拼音。”并允许他遇到不会写的字可以先画圆圈,然后给他面批作业,由他说出画圈的是什么字,我给他注上拼音,写上汉字。当他拼音全部学会后,我对他说:“你的作业本中有许多‘拦路虎’,你这个‘小兵’能不能打败这些‘拦路虎’呢?”要求他自己拼读,并把会写的字写上,每写对一个,我就在旁边给他画上一面小红旗,祝贺他打败了一个“拦路虎”。他品尝到了成功的喜悦,学习更加努力,他特别喜欢画画儿,而且画得相当好。我给他创造表现自我的机会,学完《咏柳》这首古诗,我让同学们画观察到的柳树,他的画得了个大大的“优”,我称赞他观察的仔细,画的像真的一样,连老师都画不出来,很了不起,真是我们班的“小画家”,并要同学们向他学习。他激动的小脸通红,话音发颤,也许他有些不好意思,甚至受宠若惊。但我知道他在觉醒,他在自我完善,他在渐渐找回失去的自信。
三、放飞学生的思维,让学生在互动中学习
在语文教学中,构建语义的理解、体会,要引导学生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大胆的各抒己见。教师应因势利导,让学生对问题充分思考后,学生根据已有的经验,知识的积累等发表不同的见解,对有分歧的问题进行辩论。通过辩论,让学生进一步理解感悟,懂得了知识是无穷的,体会学习是无止境的道理。这样的课,课堂气氛很活跃,其间,开放的课堂教学给了学生更多的自主学习空间,教师也毫不吝惜地让学生去思考,争辩,真正让学生的思维在无拘无束的讨论中碰撞出智慧的火花,给课堂教学注入生机。如在教学《送元二使安西》古诗时,因为在前面我给同学们讲了一首送别诗,对于这首我让学生自学。首先,对于题目同学们就有不同的理解方法,有的同学说,“元二使”是个人名;有的同学说,“元二使”是元二出使的意思。这样同们展开了激烈的讨论,最后,我在学生们讨论的基础上作了全面的总结,使他们对古诗题目有了比较正确的理解。让同学们在课堂上对有争议的问题展开讨论,这样既可以保护同学们独立思考的积极性,又可以让他们的个性在课堂里得到了充分的张扬。
四、教师要提高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
一个小学语文教师要具备非常艺术的语言表达能力。语言是表达思想的工具,古往今来,历史上演绎了许多可歌可泣的动人故事。商鞅舌战群臣,得以顺利变法;诸葛亮舌战群儒,得以说服孙权抗击曹操。这些故事时至今日仍然激动人心。
人类需要交际,人和人之间需要沟通,更何况是和小学生,即便是自己和自己也需要内部沟通,在这两种情况下都充分体现出了语言的巨大价值。一个教师要充分相信语言的力量,要充分使用犀利的语言这一利器。心理学研究证明,一个学生面对糟糕的环境,或者对学习不感兴趣,如果说不能改变自己的心境,那么就会消磨掉他的意志,就会耗费他的大量精力,他就会感觉到疲惫不堪,他的神经系统和潜意识就接受了失败、灰心、沮丧等等不良信号。这时候最需要有人对他进行心理帮助,引领他走出心理误区,作为小学语文教师要担负起这个重任。?
总之,教学内容是丰富多彩的,教学方法是千变万化的。俗话说的好:“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广大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应依据学生认知发展的规律和教材的实际特点,抓住时机,有效“充电”,这样就能达到一种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一.通过讲故事调动学生的兴趣
教学的趣味性,是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一个重要因素。教师在教学中要充分调动一切教学手段,用最有效的方法,引起学生对所学的东西的爱好和兴趣。教师要学会讲故事。纪连海老师就是用故事来吸引学生。根据课文的特点,把无声的文字变成有声的语言,生动的再现作者的感情。教师只有自己首先进入角色,真正把作者在文章中寄寓的情思化为自己的真情实感,才能打动人,感染人,给人以入迷之感。教师要在故事中融入自己的感情,把自己变成故事的主角,加上自己的理解,就好像唱歌一样,加上节奏使故事具有可听性,语言亲切,又有变化。可以使用各种各样的象声词,各种动物的叫声的模拟词,把角色的对白进行扩充,适当重复,适当提问,让孩子们与故事中的角色进行互动。经过一段时间之后,学生一定会越来越喜欢老师的,自然也喜欢我们的语文课堂了。讲故事是一种很有效的教学方法。以讲故事为契机,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这要比说一些大道理更容易让学生接受。而且讲故事能有效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二、努力为学生成功创造条件
小学生就像春天刚刚萌发的一片片绿叶,每片叶子都与众不同,每片叶子都需要老师的悉心呵护。前面提到那个叫魏兵的男生,我了解到,他三岁时父母离异,母亲远嫁,父亲外出打工,跟着奶奶和叔叔,生活条件十分艰苦。他自理能力强,会干许多家务,但经常调皮捣乱受到奶奶的责骂、叔叔的毒打,在学校由于学习落后常常挨老师批评,被同学看不起,因此他很自卑,似乎对自己也丧失了信心。可他内心深处渴望被人注意,渴望上进。他在一年级时汉语拼音没有学好,认不清声母、韵母,不会拼读,一遇到不会写的字,别的同学都可以用拼音代替,他却只能干着急。考试卷的第一题往往是读拼音写汉字,可他不会拼读,不知道要写的汉字是什么,不会做又不愿空那白白丢分,他着急、生气,他也很想做对题,想得高分,想成为好学生,他非常渴望成功,这种内心感受他说不出来,更无人诉说,这种焦虑情绪折磨着他,于是就用非正常的方式发泄出来,撕卷子、摔东西。这时的他是多么无助,是多么需要老师和同学们的帮助哇!批评指责并不能解决问题,反而适得其反。我首先帮他补习汉语拼音,学习过程中,我发现他学得特别认真,进步很快,就鼓励他:“你很聪明,继续加油,老师相信你一定能学会拼音。”并允许他遇到不会写的字可以先画圆圈,然后给他面批作业,由他说出画圈的是什么字,我给他注上拼音,写上汉字。当他拼音全部学会后,我对他说:“你的作业本中有许多‘拦路虎’,你这个‘小兵’能不能打败这些‘拦路虎’呢?”要求他自己拼读,并把会写的字写上,每写对一个,我就在旁边给他画上一面小红旗,祝贺他打败了一个“拦路虎”。他品尝到了成功的喜悦,学习更加努力,他特别喜欢画画儿,而且画得相当好。我给他创造表现自我的机会,学完《咏柳》这首古诗,我让同学们画观察到的柳树,他的画得了个大大的“优”,我称赞他观察的仔细,画的像真的一样,连老师都画不出来,很了不起,真是我们班的“小画家”,并要同学们向他学习。他激动的小脸通红,话音发颤,也许他有些不好意思,甚至受宠若惊。但我知道他在觉醒,他在自我完善,他在渐渐找回失去的自信。
三、放飞学生的思维,让学生在互动中学习
在语文教学中,构建语义的理解、体会,要引导学生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大胆的各抒己见。教师应因势利导,让学生对问题充分思考后,学生根据已有的经验,知识的积累等发表不同的见解,对有分歧的问题进行辩论。通过辩论,让学生进一步理解感悟,懂得了知识是无穷的,体会学习是无止境的道理。这样的课,课堂气氛很活跃,其间,开放的课堂教学给了学生更多的自主学习空间,教师也毫不吝惜地让学生去思考,争辩,真正让学生的思维在无拘无束的讨论中碰撞出智慧的火花,给课堂教学注入生机。如在教学《送元二使安西》古诗时,因为在前面我给同学们讲了一首送别诗,对于这首我让学生自学。首先,对于题目同学们就有不同的理解方法,有的同学说,“元二使”是个人名;有的同学说,“元二使”是元二出使的意思。这样同们展开了激烈的讨论,最后,我在学生们讨论的基础上作了全面的总结,使他们对古诗题目有了比较正确的理解。让同学们在课堂上对有争议的问题展开讨论,这样既可以保护同学们独立思考的积极性,又可以让他们的个性在课堂里得到了充分的张扬。
四、教师要提高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
一个小学语文教师要具备非常艺术的语言表达能力。语言是表达思想的工具,古往今来,历史上演绎了许多可歌可泣的动人故事。商鞅舌战群臣,得以顺利变法;诸葛亮舌战群儒,得以说服孙权抗击曹操。这些故事时至今日仍然激动人心。
人类需要交际,人和人之间需要沟通,更何况是和小学生,即便是自己和自己也需要内部沟通,在这两种情况下都充分体现出了语言的巨大价值。一个教师要充分相信语言的力量,要充分使用犀利的语言这一利器。心理学研究证明,一个学生面对糟糕的环境,或者对学习不感兴趣,如果说不能改变自己的心境,那么就会消磨掉他的意志,就会耗费他的大量精力,他就会感觉到疲惫不堪,他的神经系统和潜意识就接受了失败、灰心、沮丧等等不良信号。这时候最需要有人对他进行心理帮助,引领他走出心理误区,作为小学语文教师要担负起这个重任。?
总之,教学内容是丰富多彩的,教学方法是千变万化的。俗话说的好:“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广大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应依据学生认知发展的规律和教材的实际特点,抓住时机,有效“充电”,这样就能达到一种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