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基础教育课程
主办: 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发展中心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672-6715
CN: 11-5187/G
邮发代号: 80-447
投稿邮箱:jcjykczz@163.com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基础教育课程
曾用刊名:中小学图书情报世界
创刊时间:1993

初中道德与法制教学中 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途径研究

【作者】 吐尔逊姑丽·仙米西

【机构】 新疆喀什地区伽师县江巴孜乡中学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摘 要】 初中道德与法制教学中由于受到传统教学理念的束缚,在教学中仅仅注重知识的传授,从而相对忽视了对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不能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随着教学理念的不断更新,在教育教学中不仅仅注重对知识的传授,还在于对学生创新意识和能力的培养,以便更好地满足社会对人才的需求。本文首先阐述了当前初中道德与法制课堂教学问题,接着提出了初中道德与法制教学中对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具体措施,以便更好的促进学生创新意识的提升。 
  【关键词】 初中道德与法制;创新意识;途径研究

  道德与法制属于一门实用课程,帮助学生能树立正确的是非道德观念,对于学生的人生成长有着重要的影响,让学生能利用所学知识认真去辨明是非,有一定的事情判断能力和自我的观念,用良好的道德品质和崇高的思想武装学生,全面提升我国社会主义未来接班人的道德素质水平和自我责任与权益的维护意识。下面本文阐述初中道德与法制教学现状,针对教学中如何有效提升和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红途径进行有效的探索,接着提出关于初中道德与法制教学的有效策略,以供参考,促进我国初中学生整体的创新意识。
  一、初中道德与法制课堂教学问题
  (一)教学手段单一
  初中道德与法制教学中相对缺乏多元素教学的手段,虽然在素质教育和信息教育改革的背景下,教师的教学思维和手段已经在进行创新,但是创新的力度还不够,部分教师对于教学手段的创新,认识还不够。教师进行教学内容整理和教学设计时,还是受到传统模式的影响,有一种固步自封的感觉,整体新颖性不足。
  (二)教学观念有待更新
  初中道德与法制课堂上,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很多时候教师自身对于这种创新理念的认识本身不够,还存在不足,所以,教师在教学中,很多时候教师都缺乏创新意识,在课堂上对于学生主观能动性的发挥还不够重视。这主要是因为教师自身的知识体系掌握还不够全面,又深受传统教育理念和思维的影响,教育观念无法得到及时的更新,在教学传授知识的过程中,对学生主体地位没有足够重视,导致对学生的创新培养方面存在明显的缺失。
  二、学生创新意识培养途径
  (一)转变教育观念,提升自身素养
  学生能不能成为一名合格的创新人才,作为教学的引导者教育者,教师自身的综合素养水平和能力,起到决定性的影响,教师具备创新意识,不断进行教学模式和理念的创新,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能不断变化教学手段和模式,让学生处于不断的探索和好奇的过程中,这样学生的思维在变化中不断产生摩擦,不会出现固步自封,或者课堂机械,教学僵硬等问题。所以,教师一定要不断进行教学实践能力创新,提升自己的专业知识内容和体系的理解能力和分析能力。首先,教师应该从小做起,注重学习先进的知识理论和知识体系,研究教育规律和教育对象,努力成为教育的创新者和实践者。在初中道德与法制课堂教学中,认真学习新思想,坚持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思想及科学发展观,弘扬社会主义和谐价值观,不断学习社会新焦点问题和热点问题,将其与课堂教学联系起来,全面提升自身的教学知识面,更好的进行课堂教学。
  (二)激发学生兴趣,优化课堂教学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学生学习的一种五星动力,每个学生都会重点关注自己感兴趣的事物,并且会积极主动的参与到课堂教学活动当中,当学生以兴趣为前提和基础去参与课堂教学活动时,就会非常的投入,学生的学习潜能将会被最大化的激发,学习能力将会大大的提升,学习效率也会很高。创新教育的核心和主体对象是学生,课堂教学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所以,课堂上教师一定要激发学生的思维能力,让学生能真正投身到课堂,在快乐中学习,达到最佳的学习状态。在社会道德与法制课堂上,教师可以用幽默的话语,或者感人肺腑的故事去熏陶学生,在情境中让学生也感同身受。如,汶川地震中的英雄,他们的感人事迹,牺牲自己挽救他人的精神;救援队员们不畏艰险,不惜放弃自己的生命,也要就出每一个活着的人。这些感人的事迹中,都具有很高的教育价值和教育意义。
  (三)坚持全面面向学生,培养学生创新思维
  质疑是学生进行创新的起点,也是敢于创新的一种踊跃表现。很多时候,学生对于教师的教学都是深信不疑,或者教师自己也认为自己的教学活动是毋庸置疑的。但是,古人云:“学起于思,思源于疑”,“以学患无疑,疑则有进”,由此可得知,学习的过程中,本身就是一个不断思考的过程,在学习时,一定要不断质疑,对事物保持一种干预质疑和怀疑的态度,不断去怀疑才能不断去验证,在这个过程中,推动学生的思维能力发展,不断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能力,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并且积极解决问题。所以,在初中道德与法制教学课堂上,教师一定要第一时间抛出问题,让学生自主思考,然后形成自己的答案,教师与学生一起进行辩论,这样能形成新思想、新观点和新方法。
  结束语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之灵魂,初中学生作为我国未来社会主义事业的接班人,要想更好的推动我国社会主义事业不断向前发展和进步,就必须要进行创新,创新科技、创新社会、创新发展。所以,如何在道德与法制教学中进行创新思维和能力的培养,是一项艰巨的教学任务,对于教师而言,一定要全面进行多元化教学手段的创新,教师在教学中不断进行教学模式创新,让学生能在不停的思维变换下,自我探索和发现,从而逐渐培养学生的自主意识,能全面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愿意积极参与到课堂上,从而达到更加理想的课堂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程兰英;初中政治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J];亚太教育;2016年32期
  [2]王洪彬;初中政治教学中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J];中国培训;2016年04期
  [3]周宝卫;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应用生活化教育的思考[J];中学课程辅导(教师教育);2018年04期
  [4]张书方;初中政治教学中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对策[J];中华少年;2017年3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