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基础教育课程
主办: 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发展中心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672-6715
CN: 11-5187/G
邮发代号: 80-447
投稿邮箱:jcjykczz@163.com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基础教育课程
曾用刊名:中小学图书情报世界
创刊时间:1993
浅谈小学美术教学中的剪纸教学
【作者】 吕红娟
【机构】 济南市莱芜区莲河学校
【摘要】【关键词】
【正文】 【摘 要】 根据新课程标准学生是主体教师为主导的理念,将教学方法归纳为三种基本类型:教师主导型教学方法、师生互动型教学方法、学生自主型教学方法即主导型、互动型、自主探究型。几年的剪纸活动课,我深深地认识到在儿童美术教育中引入剪纸教学,可以使孩子们手脑并用,有利于开发他们的智力,培养孩子们对美的观察力、思维力和创造力。
【关键词】 小学美术;剪纸教学;方法探究
近些年来,我国越来越重视传统文化的传承与保护,而剪纸是一项传统技艺,极具中国民间艺术特色,现在它已逐渐进入小学美术课堂。而小学生在剪纸技艺的学习过程中,不仅可以对动手能力加以锻炼,并且还能够把我国的艺术文化加以传承,使其焕发生机,展现活力。
一、选择贴近生活的素材,充分展现学生的所思所想
在传承和发展剪纸文化的过程中,教师要注意做到与时俱进。由于传统的剪纸题材比较单一,通常都是表现建筑、动物、人物以及风俗等题材,所以在实际的课堂教学中,教师就要做到创新题材,避免学生在剪纸实践中出现题材雷同的问题。同时,教师还要鼓励学生将他们的日常所思、所想、所见通过剪纸表现出来,避免对学生的创作题材进行限制,这样学生才会创作出具有生命力的剪纸作品。需要注意的是,教师在进行剪纸的创新时,并不是要将传统完全舍弃,而是要在剪纸的基本技巧中加入创新思维。例如,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不仅要让学生学习剪纸中的各种基本元素,比如圆形剪纸、水滴形剪纸、锯齿形剪纸以及月牙形剪纸等,还要将这些基本元素与生活结合起来,再引导学生进行剪纸创作。比如,教师可以让学生在剪纸创作的时候与周围的环境相结合,将自然环境融入其中;在学生创作人物型剪纸的时候,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动画式的夸张和变形;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创作各种生活化的场景,让学生剪出一个个小桌子、小凳子等。
二、教师要正确认识剪纸技术,恰当运用剪纸范例
将剪纸教学融入小学美术教育的过程中,要提高剪纸教学“教”的质量,首先,教师作为教学活动的主要参与者,要对剪纸技术和内容有正确的认知和了解,在正确认识中国剪纸的基础上,结合小学美术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将美术教学与剪纸教学有机地结合在一起,为剪纸教学的有效开展奠定基础。其次,教师在开展剪纸的教学过程中,要注重范例的有效运用,以各种不同的题材、形式的剪纸作品作为范例,引导学生在观察这些优秀作品的基础上直接讲解剪纸的特点、方法以及步骤,之后教师再通过亲自示范来让学生按照教师讲解的方法和步骤进行实践,让学生在亲手实践的过程中加深对相关知识点的理解。例如,双喜字不仅在古时的中国应用广泛,而且在现代社会中仍然在使用,而这个剪纸作品看似复杂,其实步骤相对简单,教师只要将有关的两个步骤告知学生,学生就可以按照这两个步骤来完成这一剪纸作品,而这两个步骤分别为首先把一张正方形的纸对折再对折,然后画上端正的双喜字,其次把正方形的纸对角折三至四次,按图案折剪的方法,剪出喜字字样。
三、动手实践,让学生掌握剪纸基本技能
在小学剪纸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掌握一些基本的技能与手法。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及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切实可行的教学目标,起初要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为主,让学生从简单的学起,然后由易到难、由简到繁地台阶式进行,逐渐提高学生的剪纸技能。如可以让学生从练习撕纸学起,使学生形成整体形象感知能力;然后让学生认识剪纸工具,掌握剪纸工具的操作与使用方法。从练习简单的剪纸制作开始,从对边一折剪到对边二折剪,从左右对称剪到对角等,逐步掌握剪纸的基本技法。在此基础上,让学生创作造型简单的剪纸作品,激发学生的剪纸欲望。在剪纸作品的制作过程中,学生往往会遇到很多问题,教师不要采取包揽式教学模式,不要告诉学生如何去剪,而是启发学生动脑思考,反复尝试,例如:这个图案应该使用阳刻还是阴刻?应该如何来剪?这些问题都要让学生独立思考,或者通过小组合作进行探究。在剪纸过程中有的学生会因为总是剪破纸,刀刻的纸会出现毛边,可能会丧失学习信心。教师要对其进行鼓励,启发他反复实践,认真反思:为什么会总是把纸剪坏?花纹的边沿为什么处理不好,出现毛边?并且耐心地帮助学生分析原因,找出解决问题的办法。
四、融合多种形式,提高创新能力
在小学美术——剪纸的技能技巧的训练中,可让小学生进行创作的尝试,在创作的过程中也可以不断地提高剪纸的技能与技巧。事实证明:单纯地模仿已远不能满足小学生好奇、爱探索的心理要求,因而要启发诱导他们去创造。平时,在课堂上学到的知识,无论,是画一朵花、—片叶、还是一个人、几件什物,无论是配置色彩,还是进行构图等等都得运用到实践中去,这对巩固知识,提高技能,发扬智力是极为有益的;为了达到这一目的。我在每次课业完成后都为学生提供一些资料,启发他们去创作,例如教花边剪纸时,我将第二种花边的纹样稍稍掭画了一点,剪出后就得到了一条新的花边。学生看了兴趣很大,个个动手尝试。人人创作出了自己的新花边。有的同学把它变成了“神仙鱼”花边,有的变成了“波浪式”花边。还有的同学根据学过的蝴蝶剪法剪成了“蝴蝶”花边、“蜻蜒”花边等。另外,平时还用办剪纸专刊、进行剪纸欣赏活动,来调动学生的创作积极性。这样,便有很多同学能在已学知识的基础上赋予新的内容,创造出了新的作品。
五、现学现用,传承优秀的剪纸文化艺术
随着剪纸艺术与生活相融合,剪纸艺术拥有观赏和实用的实际功效,在教学活动和生活中就可以直接用到,使学生可以多层次领悟剪纸艺术的美,更好地把剪纸艺术文化发扬光大。在小学美术教学活动中,不妨把相关的知识内容与剪纸艺术结合在一起,在发扬剪纸艺术文化的同时,也提高了学生的审美观,例如,同样在“剪纸中的阳刻和阴刻”课堂上,教师可以通过设计教学过程的方式让学生对剪纸有着更加全面的了解。首先,教师可以展开色纸,提问学生:该张色纸通过怎样的方式才能够使作品以有趣美丽的方式呈现?教师让学生根据提出的问题讨论,并且讲出剪纸轮廓明显、形象概括等基本特征。在学生讨论过程中,教师将北方剪纸、南方剪纸分别展出,让学生鉴别以及欣赏,同时让学生说出两个不同区域的剪纸有什么区别。通常情况下,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可以说出花鸟、人物等剪纸作品的表现内容,同时找到阳剪以及阴剪出现的差别。以实践为主要的教学内容,着重学生学习并运用剪纸知识,把教、学、做三者结合为一体,培育学生创新意识,开拓学生的眼界,开拓学生学习乐趣和特长,有利于帮助学生的综合素质的提高。
从剪纸艺术特点和规律出发,探索具有推广价值的由校本教材、教学方法和途径组成的剪纸教学体系,不仅重视模仿和欣赏,更突出想象与创造。因此,要在强调双基的基础上,鼓励儿童创新和内在真实情感的表达。
参考文献:
[1]申晓彤,刘玉杰,李民.剪纸艺术走进小学美术课堂教学探究[J].教育教学论坛,2016(47).
[2]李文贞.小学美术教育中民间剪纸艺术教学的重要性[J].当代教育理论与实践,2016(1).
[3]李桂菊.剪纸艺术在小学教育中的传承与发展[J].小学教学研究.2012(23).
【关键词】 小学美术;剪纸教学;方法探究
近些年来,我国越来越重视传统文化的传承与保护,而剪纸是一项传统技艺,极具中国民间艺术特色,现在它已逐渐进入小学美术课堂。而小学生在剪纸技艺的学习过程中,不仅可以对动手能力加以锻炼,并且还能够把我国的艺术文化加以传承,使其焕发生机,展现活力。
一、选择贴近生活的素材,充分展现学生的所思所想
在传承和发展剪纸文化的过程中,教师要注意做到与时俱进。由于传统的剪纸题材比较单一,通常都是表现建筑、动物、人物以及风俗等题材,所以在实际的课堂教学中,教师就要做到创新题材,避免学生在剪纸实践中出现题材雷同的问题。同时,教师还要鼓励学生将他们的日常所思、所想、所见通过剪纸表现出来,避免对学生的创作题材进行限制,这样学生才会创作出具有生命力的剪纸作品。需要注意的是,教师在进行剪纸的创新时,并不是要将传统完全舍弃,而是要在剪纸的基本技巧中加入创新思维。例如,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不仅要让学生学习剪纸中的各种基本元素,比如圆形剪纸、水滴形剪纸、锯齿形剪纸以及月牙形剪纸等,还要将这些基本元素与生活结合起来,再引导学生进行剪纸创作。比如,教师可以让学生在剪纸创作的时候与周围的环境相结合,将自然环境融入其中;在学生创作人物型剪纸的时候,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动画式的夸张和变形;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创作各种生活化的场景,让学生剪出一个个小桌子、小凳子等。
二、教师要正确认识剪纸技术,恰当运用剪纸范例
将剪纸教学融入小学美术教育的过程中,要提高剪纸教学“教”的质量,首先,教师作为教学活动的主要参与者,要对剪纸技术和内容有正确的认知和了解,在正确认识中国剪纸的基础上,结合小学美术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将美术教学与剪纸教学有机地结合在一起,为剪纸教学的有效开展奠定基础。其次,教师在开展剪纸的教学过程中,要注重范例的有效运用,以各种不同的题材、形式的剪纸作品作为范例,引导学生在观察这些优秀作品的基础上直接讲解剪纸的特点、方法以及步骤,之后教师再通过亲自示范来让学生按照教师讲解的方法和步骤进行实践,让学生在亲手实践的过程中加深对相关知识点的理解。例如,双喜字不仅在古时的中国应用广泛,而且在现代社会中仍然在使用,而这个剪纸作品看似复杂,其实步骤相对简单,教师只要将有关的两个步骤告知学生,学生就可以按照这两个步骤来完成这一剪纸作品,而这两个步骤分别为首先把一张正方形的纸对折再对折,然后画上端正的双喜字,其次把正方形的纸对角折三至四次,按图案折剪的方法,剪出喜字字样。
三、动手实践,让学生掌握剪纸基本技能
在小学剪纸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掌握一些基本的技能与手法。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及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切实可行的教学目标,起初要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为主,让学生从简单的学起,然后由易到难、由简到繁地台阶式进行,逐渐提高学生的剪纸技能。如可以让学生从练习撕纸学起,使学生形成整体形象感知能力;然后让学生认识剪纸工具,掌握剪纸工具的操作与使用方法。从练习简单的剪纸制作开始,从对边一折剪到对边二折剪,从左右对称剪到对角等,逐步掌握剪纸的基本技法。在此基础上,让学生创作造型简单的剪纸作品,激发学生的剪纸欲望。在剪纸作品的制作过程中,学生往往会遇到很多问题,教师不要采取包揽式教学模式,不要告诉学生如何去剪,而是启发学生动脑思考,反复尝试,例如:这个图案应该使用阳刻还是阴刻?应该如何来剪?这些问题都要让学生独立思考,或者通过小组合作进行探究。在剪纸过程中有的学生会因为总是剪破纸,刀刻的纸会出现毛边,可能会丧失学习信心。教师要对其进行鼓励,启发他反复实践,认真反思:为什么会总是把纸剪坏?花纹的边沿为什么处理不好,出现毛边?并且耐心地帮助学生分析原因,找出解决问题的办法。
四、融合多种形式,提高创新能力
在小学美术——剪纸的技能技巧的训练中,可让小学生进行创作的尝试,在创作的过程中也可以不断地提高剪纸的技能与技巧。事实证明:单纯地模仿已远不能满足小学生好奇、爱探索的心理要求,因而要启发诱导他们去创造。平时,在课堂上学到的知识,无论,是画一朵花、—片叶、还是一个人、几件什物,无论是配置色彩,还是进行构图等等都得运用到实践中去,这对巩固知识,提高技能,发扬智力是极为有益的;为了达到这一目的。我在每次课业完成后都为学生提供一些资料,启发他们去创作,例如教花边剪纸时,我将第二种花边的纹样稍稍掭画了一点,剪出后就得到了一条新的花边。学生看了兴趣很大,个个动手尝试。人人创作出了自己的新花边。有的同学把它变成了“神仙鱼”花边,有的变成了“波浪式”花边。还有的同学根据学过的蝴蝶剪法剪成了“蝴蝶”花边、“蜻蜒”花边等。另外,平时还用办剪纸专刊、进行剪纸欣赏活动,来调动学生的创作积极性。这样,便有很多同学能在已学知识的基础上赋予新的内容,创造出了新的作品。
五、现学现用,传承优秀的剪纸文化艺术
随着剪纸艺术与生活相融合,剪纸艺术拥有观赏和实用的实际功效,在教学活动和生活中就可以直接用到,使学生可以多层次领悟剪纸艺术的美,更好地把剪纸艺术文化发扬光大。在小学美术教学活动中,不妨把相关的知识内容与剪纸艺术结合在一起,在发扬剪纸艺术文化的同时,也提高了学生的审美观,例如,同样在“剪纸中的阳刻和阴刻”课堂上,教师可以通过设计教学过程的方式让学生对剪纸有着更加全面的了解。首先,教师可以展开色纸,提问学生:该张色纸通过怎样的方式才能够使作品以有趣美丽的方式呈现?教师让学生根据提出的问题讨论,并且讲出剪纸轮廓明显、形象概括等基本特征。在学生讨论过程中,教师将北方剪纸、南方剪纸分别展出,让学生鉴别以及欣赏,同时让学生说出两个不同区域的剪纸有什么区别。通常情况下,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可以说出花鸟、人物等剪纸作品的表现内容,同时找到阳剪以及阴剪出现的差别。以实践为主要的教学内容,着重学生学习并运用剪纸知识,把教、学、做三者结合为一体,培育学生创新意识,开拓学生的眼界,开拓学生学习乐趣和特长,有利于帮助学生的综合素质的提高。
从剪纸艺术特点和规律出发,探索具有推广价值的由校本教材、教学方法和途径组成的剪纸教学体系,不仅重视模仿和欣赏,更突出想象与创造。因此,要在强调双基的基础上,鼓励儿童创新和内在真实情感的表达。
参考文献:
[1]申晓彤,刘玉杰,李民.剪纸艺术走进小学美术课堂教学探究[J].教育教学论坛,2016(47).
[2]李文贞.小学美术教育中民间剪纸艺术教学的重要性[J].当代教育理论与实践,2016(1).
[3]李桂菊.剪纸艺术在小学教育中的传承与发展[J].小学教学研究.201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