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基础教育课程
主办: 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发展中心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672-6715
CN: 11-5187/G
邮发代号: 80-447
投稿邮箱:jcjykczz@163.com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基础教育课程
曾用刊名:中小学图书情报世界
创刊时间:1993
同伴对话——教师专业发展的最佳途径
【作者】 成雨桦
【机构】 四川省宜宾市翠屏区李庄镇中心小学校
【摘要】【关键词】
【正文】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对于教育的关注度在不断提高,所以保证学生学习质量,让教师向着专业化的角度发展,对教学质量提高有着重要的帮助。教师的专业化发展过程中,可以使用的方式较多,其中最为重要的方式即是同伴对话的方式,新课改教学理念的实施对学生有着重要的帮助意义,在此阶段中,教师要进行针对性提升,保证自己的教学效率得到提高。但是在当前的教学质量提高过程中,虽然学校教学提高的方式为教师探索和研究,但受到外界因素的影响教师整体研究存在一定的问题,因此可以使用同伴对话的方式来提升教师针对性研究的质量。让学生养成相互合作和以探究为核心的文化背景。能够帮助教师个体专业得到提升,保证教学质量。
1、同伴合作的表现形式
教师实施同伴对话的方式较多,可以通过开展合作的同伴属性的不同进行种类划分,可以分为几种形式。首先按照合作人员人数的不同可以划分为一对一合作和小组合作的形式。一对一对话合作,多是同辈教师之间的相互合作,同时也具有不同辈分之间教师进行对话合作,同辈分教师理念相同,容易沟通两人之间相互合作可以更加默契和有冲劲。不同辈分之间的教师进行相互合作有着互补的作用,老教师有经验新教师有动力,能够较好的完成相关的教学研究工作。小组合作对话式教学主要是由3名或者3名以上的教师组成的合作研究小组。每个教师可以分享自己的教学经验和心得,同时研究小组中可以有经验丰富的教师和年轻有工作冲劲的新教师共同组成,其研究和发展的课题也可以更加丰富和专业化,能够面临更加困难的挑战,完成整个教学活动的提升。小组对话研究可以使用三种方式,即是照镜子式指导、合作式指导和专家式指导。按内容的侧重点来分,同伴合作可分为技术性合作、同事式合作/认知性合作、挑战性合作等。
2、同伴互助合作的具体实施形式
2.1集体备课——整合大家的智慧,分享合作的快乐
俗话说人多力量大,在教学工作中同样适用,对于同伴互助合作来说教师可以使用的形式较多。第一即是集体备课的方式,备课是教师进行教学工作的准备条件之一,通过备课教师能够制定合理的教学计划,针对不同班级学生的学习特点来完成知识焦旭,防止出现模式化和套用化的情况。以小学语文教学备课为案例。首先以年级组为单位进行学科备课,教学中教师要关注学生综合能力的提升。所以备课需要遵守三备、四定、五明确的原则。三备即是准备课标、准备学生、准备教学方法。四定即是指定时间、地点、内容等,五明确主要是明确知识点、明确基本训练点、知识迁移的基本结合点及重点和难点。整个备课过程中教师要结合自己研究的课题进行课堂备课,集体备课的时间可以为一学期一次。在语文课堂备课中,每个教师都要进行中心发言,阐述自己的想法和理念。同时每个教师也要提出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存在和容易发生的问题,有大家集思广益进行解决,并且不断的探讨和研究,磨平存在的不同问题,深入研究教材,完成高质量的备课工作。
2.1以优带新——教学相长,共同发展
教师合作互助工作中,基本使用的方式为以老带新,老教师有经验,新教师有干劲,两种合作提升,并且老教师通过自己的经验传授可以帮助新教师快速的成长。但是在目前的教学过程中,老教师不容易接受新鲜思想,他们更愿意用经验来完成教学,导致新教师也无法得到新思想的提升,影响教师整体能力的提高。所以在一对一或者是小组合作的同伴对话中,应该改变传统的理念,将以老带新变更为以优带新,每个院校都有着自己的评价体系,较多新教师接受教学理念较好,同时懂得创新教学方法,因此都是教学过程中能力较为优秀的教师,在互助工作中,可以将优秀的教师作为带新的主体,改变传统的带新方式,牵动教师队伍的整体发展,要各科教师可以全面发展,保证新教师能力尽快的成长起来。
每个学校需要在开学初制定青年教师的培养计划,让青年教师可以多听课,多参加公开课,完善整个培养体系,同时在新教师的培养和引带过程中,要使用以优带新的方式,提升每个教师的教学水平,同时不要保证单一的带新模式,可以制定较插交流的方式,每个优质教师都要带不同的新教师,保证他们的竞争性。同时送新教师外出学习,与不同地区的教师进行交流和学习。
2.3研讨疑难———问出真谛,讲出精彩
新课程实施中教研倡导教师集体的同伴互助,要求加强教师间的交往、互动和合作,让教师在专业争论中畅谈自己的思想观点,在理念碰撞中发现别人的真知灼见,在深度会谈中找出阻碍团队进步的消极因素,依靠集体智慧来加以解决。为此,年级组成员积极探讨同伴互助的有效形式,指引教师平等对话,精诚协作,相互促进,让教师畅谈自己教学教研的心得、感想和困惑,分享他人的收获、体会和经验。在这个环节中,要求全员参与,广泛开展,每一位教师都勇敢地走到台上,走进同行,让自己的心智得到熏陶与洗礼,让每一个人的智慧都找到了用武之地,更有了一次次探讨、研究的旅行。疑难者问出了真谛,回答者讲出了精彩。
2.4课题研究——学习中研究,研究中成长
开展小课题研究活动,增强教师的研究意识。每个教研组申报本组三年研究课题,指定课题负责人,每个教师根据教研组三年研究课题申报个人的小课题,做到“人人参与课题、人人研究课题”。要求每个课题都要做到有计划、有措施、有总结、有成果,形成教育科研的良好风气。研究的专题仍然以教师在日常课堂教学中遇到的典型性、普遍性问题、产生的困惑为主,如《新课程改革中教师角色转变的探索与研究》等。小课题的研究从课堂中来到课堂中去,服务于课堂。在开展小课题研究活动中,不追求课题级别和成果获奖等次,只是鼓励教师把教学中遇到的问题作为研究对象,发挥个人智慧,集体力量攻克难关。
3、总结
总之,教师同伴合作是以解决教育教学中的实践为直接目的,以促进教师专业素养提高为旨趣,以平等的对话方式而展开的活动,其目的在于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分享知识,相互提供支持;为提高教学技能学习新知识,解决实践问题而相互帮助,提供反馈意见。它有助于加强教师间的合作与改善教学。对我国的教育、教研活动中突出教师的主体性和教师之间的合作具有积极的重要作用。故,教师同伴指导在我国的教育教学活动中有其可行性。
1、同伴合作的表现形式
教师实施同伴对话的方式较多,可以通过开展合作的同伴属性的不同进行种类划分,可以分为几种形式。首先按照合作人员人数的不同可以划分为一对一合作和小组合作的形式。一对一对话合作,多是同辈教师之间的相互合作,同时也具有不同辈分之间教师进行对话合作,同辈分教师理念相同,容易沟通两人之间相互合作可以更加默契和有冲劲。不同辈分之间的教师进行相互合作有着互补的作用,老教师有经验新教师有动力,能够较好的完成相关的教学研究工作。小组合作对话式教学主要是由3名或者3名以上的教师组成的合作研究小组。每个教师可以分享自己的教学经验和心得,同时研究小组中可以有经验丰富的教师和年轻有工作冲劲的新教师共同组成,其研究和发展的课题也可以更加丰富和专业化,能够面临更加困难的挑战,完成整个教学活动的提升。小组对话研究可以使用三种方式,即是照镜子式指导、合作式指导和专家式指导。按内容的侧重点来分,同伴合作可分为技术性合作、同事式合作/认知性合作、挑战性合作等。
2、同伴互助合作的具体实施形式
2.1集体备课——整合大家的智慧,分享合作的快乐
俗话说人多力量大,在教学工作中同样适用,对于同伴互助合作来说教师可以使用的形式较多。第一即是集体备课的方式,备课是教师进行教学工作的准备条件之一,通过备课教师能够制定合理的教学计划,针对不同班级学生的学习特点来完成知识焦旭,防止出现模式化和套用化的情况。以小学语文教学备课为案例。首先以年级组为单位进行学科备课,教学中教师要关注学生综合能力的提升。所以备课需要遵守三备、四定、五明确的原则。三备即是准备课标、准备学生、准备教学方法。四定即是指定时间、地点、内容等,五明确主要是明确知识点、明确基本训练点、知识迁移的基本结合点及重点和难点。整个备课过程中教师要结合自己研究的课题进行课堂备课,集体备课的时间可以为一学期一次。在语文课堂备课中,每个教师都要进行中心发言,阐述自己的想法和理念。同时每个教师也要提出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存在和容易发生的问题,有大家集思广益进行解决,并且不断的探讨和研究,磨平存在的不同问题,深入研究教材,完成高质量的备课工作。
2.1以优带新——教学相长,共同发展
教师合作互助工作中,基本使用的方式为以老带新,老教师有经验,新教师有干劲,两种合作提升,并且老教师通过自己的经验传授可以帮助新教师快速的成长。但是在目前的教学过程中,老教师不容易接受新鲜思想,他们更愿意用经验来完成教学,导致新教师也无法得到新思想的提升,影响教师整体能力的提高。所以在一对一或者是小组合作的同伴对话中,应该改变传统的理念,将以老带新变更为以优带新,每个院校都有着自己的评价体系,较多新教师接受教学理念较好,同时懂得创新教学方法,因此都是教学过程中能力较为优秀的教师,在互助工作中,可以将优秀的教师作为带新的主体,改变传统的带新方式,牵动教师队伍的整体发展,要各科教师可以全面发展,保证新教师能力尽快的成长起来。
每个学校需要在开学初制定青年教师的培养计划,让青年教师可以多听课,多参加公开课,完善整个培养体系,同时在新教师的培养和引带过程中,要使用以优带新的方式,提升每个教师的教学水平,同时不要保证单一的带新模式,可以制定较插交流的方式,每个优质教师都要带不同的新教师,保证他们的竞争性。同时送新教师外出学习,与不同地区的教师进行交流和学习。
2.3研讨疑难———问出真谛,讲出精彩
新课程实施中教研倡导教师集体的同伴互助,要求加强教师间的交往、互动和合作,让教师在专业争论中畅谈自己的思想观点,在理念碰撞中发现别人的真知灼见,在深度会谈中找出阻碍团队进步的消极因素,依靠集体智慧来加以解决。为此,年级组成员积极探讨同伴互助的有效形式,指引教师平等对话,精诚协作,相互促进,让教师畅谈自己教学教研的心得、感想和困惑,分享他人的收获、体会和经验。在这个环节中,要求全员参与,广泛开展,每一位教师都勇敢地走到台上,走进同行,让自己的心智得到熏陶与洗礼,让每一个人的智慧都找到了用武之地,更有了一次次探讨、研究的旅行。疑难者问出了真谛,回答者讲出了精彩。
2.4课题研究——学习中研究,研究中成长
开展小课题研究活动,增强教师的研究意识。每个教研组申报本组三年研究课题,指定课题负责人,每个教师根据教研组三年研究课题申报个人的小课题,做到“人人参与课题、人人研究课题”。要求每个课题都要做到有计划、有措施、有总结、有成果,形成教育科研的良好风气。研究的专题仍然以教师在日常课堂教学中遇到的典型性、普遍性问题、产生的困惑为主,如《新课程改革中教师角色转变的探索与研究》等。小课题的研究从课堂中来到课堂中去,服务于课堂。在开展小课题研究活动中,不追求课题级别和成果获奖等次,只是鼓励教师把教学中遇到的问题作为研究对象,发挥个人智慧,集体力量攻克难关。
3、总结
总之,教师同伴合作是以解决教育教学中的实践为直接目的,以促进教师专业素养提高为旨趣,以平等的对话方式而展开的活动,其目的在于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分享知识,相互提供支持;为提高教学技能学习新知识,解决实践问题而相互帮助,提供反馈意见。它有助于加强教师间的合作与改善教学。对我国的教育、教研活动中突出教师的主体性和教师之间的合作具有积极的重要作用。故,教师同伴指导在我国的教育教学活动中有其可行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