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基础教育课程
主办: 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发展中心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672-6715
CN: 11-5187/G
邮发代号: 80-447
投稿邮箱:jcjykczz@163.com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基础教育课程
曾用刊名:中小学图书情报世界
创刊时间:1993
议新课标下的小学语文教学
【作者】 刘书红
【机构】 四川省南充市嘉陵区南荣路小学
【摘要】【关键词】
【正文】 《新课标》中指出:现代社会要求公民具备良好的人文素质和科学素质,具备创新精神、合作意识和开放的视野,具备包括阅读理解与表达交流在内的多方面的基本能力,以及运用现代技术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所以,我认为小学语文应从下面几方面来教学:
一、体现语文学科特点,努力提高学生阅读水平,全面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
1.采取多种形式去读课文,使阅读效果更好
初读,将课文读正确,整体感知全文;再读,将课文读流利,理解课文中的词句;研读,将课文读出感情,谈独特的理解与感受;练读,将课文读入心,积累语言文字。在不同层次的读中,教师同样鼓励个性化的学习。让学生自己想想有感情朗读课文的方法,彼此交流、逐步学会有感情地朗读;让学生提出问题,教师挑出有价值的问题共同讨论,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让学生将自己的理解画出来,说一说自己这样画的理由,放胆做画学语文;让学生排演课本剧,师生根据语言文字进行评议,演演评评学语文等等。这些颇有趣味的方法不仅能有效地完成阅读教学任务,还能促进学生乐学、爱学语文。
2.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在学生习惯的培养方面,我注意让儿童在规范中学语文,打下学好语文的基础。这并不与在“玩”中学习语文相矛盾,习惯能影响人的一生,“个性”必须在一定的规范中张扬才不会使学生走上发展的歧途。所以,教学决不能从统得过死转向放任自流,一定要严把“度”这一关。在听、说、读、写几方面,都有一定的规范。如:个别同学站起回答时,其他同学要注意倾听,有意见可以举手提出;朗读或回答问题声音要响亮……语文学习的点点滴滴都需要有规范,都需要我们去培养学生的良好习惯。
3.语文教学要充分利用文本
教师要深入钻研文本,在较长的故事情节中理出一条主线,理清脉络,长文短教,突出重点,然后牵一发而动全身进行教学,体现阅读的整体性,从而提升阅读的品质。
4.课堂教学要重视学生说读写的训练,紧紧扣住文中的词句进行语言文字、情感朗读、感悟内化的训练。从而体现出以阅读为主、读中感悟的语文学科特点
丰子恺《白鹅》一文结构鲜明,有利于学生对文章整体的把握。教学时,首先让学生初读课文后找到中心句,然后通过探究文本,细读文本,感悟文本,把白鹅形象体现在“高傲”这一特点上;接着让学生自由读课文,细心品味语言文字,体会作者怎样从叫声、步态和吃相具体表现白鹅高傲的特点,边读边画出相关语句,并做好阅读批注;在感悟课文内容之后,要安排回顾全文读书环节。这样的教学过程环环相扣,层层推进,有力地引导学生统揽全文,把握文章整体的规划感与美感。加之,在教学环节中也强化了学生对课文的整体感受能力,使学生感受文章是简洁流畅的,体现出扎扎实实学文本,简简单单教语文的特点,全面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
二、注重语文教学知识的拓宽延伸,让课堂丰富起来,为学生创设宽松愉悦的学习氛围,激发兴趣,达到教育目的
在教学中,我努力创设宽松愉悦的学习氛围,激发兴趣,教给了学生知识,更教会了他们求知、合作、竞争,培养了学生正确的学习态度和学习方法,使学生学得有趣,学得实在,确有所得。
玩,是孩子们的天性,是孩子们的乐趣所在,将“玩”引入课堂,使学生对活动的动机和兴趣逐渐迁移到语文学习上,从中享受到学习语文的乐趣。在探究语文教学的进程中,我力求将“讲堂”转变为“学堂”,将机械重复的练习转变为生动活泼的游戏,让学生充分体验语文学习的快乐,为他们语文学习的持续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尽管是“玩”中学语文,但我们决不是追求形式主义。这里倡导的“玩”是一种形式、一种途径,“玩”是为了更好地学习语文,培植学生学习语文的热情。
1.语文教学课前要精心预习,课堂要有效引导,为学生创设一个多元的求知过程,通过多方面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增强学生的求知欲望
教学语文时,教师先后采用课件展示,读文绘画,上台讲解,演示说明,接读强化等外在的教学形式,让学生在自主、合作中全身心地投入到阅读实践之中。这种求知是心灵与文本的对话,教师的点拨和指导,独具匠心的设计与组织,为学生创设了一个形式多元化的求知过程。既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又增强了学生的求知欲望。
2.课堂要给学生提供一个宽松的表达空间,营造一个争先恐后、畅所欲言的喜人场面,使语文知识得到拓宽延伸,让课堂丰富起来
教学语文,教师先让学生读课文,然后用“从那个词语或那个句子读出了什么”,这个牵一发而动全身的问题点拨学生,既告诉学生品读的重点是词和句,又没有限定固定的范围,给学生留下了广阔的思维空间。教师没有用自己的讲解分析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而是以开放的理念,设计了开放的问题,营造了开放的氛围,自然也开放了学生的思维。
三、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是小学语文新课程改革的迫切需要
1.疑是思之源,思是智之本
语文教学过程中,要发掘学生的创新、创造潜能,必须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要充分尊重信任学生,努力营造一种民主、平等、宽松、和谐的教学氛围,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从而创造性得到最大的开掘。在课堂教学中不能只要教师的活动,学生必须积极参与,要有学生充分动脑、动手、动口的时间和空间,创造一个宽松的课堂,使课堂气氛变得和谐、活跃,鼓励学生创新,从而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和创新意识。
2.在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要提供机会,引导学生去联想、想象,去生动的再现课文内容,大胆的延伸课文内容,合理的再造课文内容,就能充分地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创造需要广博的基础,解放的空间,才能搜集到丰富的资料,扩大认知的眼界,以发挥其内在之创造力。因此,加大学生的知识积累,引导学生去联想、想象,尽可能地扩大学生知识面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创造能力的一个重要方面。创新能力的体现或实现离开实践活动是不可能的,教师应大胆的延伸课文内容,合理的再造课文内容,就能充分地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3.教师要会赏识学生、尊重学生、鼓励学生,注意保护和充分调动每一位学生创新的主动性、积极性。正确评价学生的学习态度、参与过程、交往状态,激励学生的创新意识
教学中教师不但要激发兴趣,还要积极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勇于提问,懂得“好问则裕”,培养学生创新精神。
新课程下的语文作业应该更好地解放学生的大脑、双手、眼睛、嘴巴、空间,成为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和体验成功乐趣的活动,让学生乐在其中。
总之,我认为小学语文应从提高学生阅读水平、注重语文教学知识的拓宽延伸、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认真设计作业这四方面来教学,才能培养出具备良好的人文素质和科学素质,具备创新精神、合作意识和开放的视野,具备包括阅读理解与表达交流在内的多方面的基本能力,以及运用现代技术搜集和处理信息能力的合格人才。
一、体现语文学科特点,努力提高学生阅读水平,全面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
1.采取多种形式去读课文,使阅读效果更好
初读,将课文读正确,整体感知全文;再读,将课文读流利,理解课文中的词句;研读,将课文读出感情,谈独特的理解与感受;练读,将课文读入心,积累语言文字。在不同层次的读中,教师同样鼓励个性化的学习。让学生自己想想有感情朗读课文的方法,彼此交流、逐步学会有感情地朗读;让学生提出问题,教师挑出有价值的问题共同讨论,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让学生将自己的理解画出来,说一说自己这样画的理由,放胆做画学语文;让学生排演课本剧,师生根据语言文字进行评议,演演评评学语文等等。这些颇有趣味的方法不仅能有效地完成阅读教学任务,还能促进学生乐学、爱学语文。
2.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在学生习惯的培养方面,我注意让儿童在规范中学语文,打下学好语文的基础。这并不与在“玩”中学习语文相矛盾,习惯能影响人的一生,“个性”必须在一定的规范中张扬才不会使学生走上发展的歧途。所以,教学决不能从统得过死转向放任自流,一定要严把“度”这一关。在听、说、读、写几方面,都有一定的规范。如:个别同学站起回答时,其他同学要注意倾听,有意见可以举手提出;朗读或回答问题声音要响亮……语文学习的点点滴滴都需要有规范,都需要我们去培养学生的良好习惯。
3.语文教学要充分利用文本
教师要深入钻研文本,在较长的故事情节中理出一条主线,理清脉络,长文短教,突出重点,然后牵一发而动全身进行教学,体现阅读的整体性,从而提升阅读的品质。
4.课堂教学要重视学生说读写的训练,紧紧扣住文中的词句进行语言文字、情感朗读、感悟内化的训练。从而体现出以阅读为主、读中感悟的语文学科特点
丰子恺《白鹅》一文结构鲜明,有利于学生对文章整体的把握。教学时,首先让学生初读课文后找到中心句,然后通过探究文本,细读文本,感悟文本,把白鹅形象体现在“高傲”这一特点上;接着让学生自由读课文,细心品味语言文字,体会作者怎样从叫声、步态和吃相具体表现白鹅高傲的特点,边读边画出相关语句,并做好阅读批注;在感悟课文内容之后,要安排回顾全文读书环节。这样的教学过程环环相扣,层层推进,有力地引导学生统揽全文,把握文章整体的规划感与美感。加之,在教学环节中也强化了学生对课文的整体感受能力,使学生感受文章是简洁流畅的,体现出扎扎实实学文本,简简单单教语文的特点,全面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
二、注重语文教学知识的拓宽延伸,让课堂丰富起来,为学生创设宽松愉悦的学习氛围,激发兴趣,达到教育目的
在教学中,我努力创设宽松愉悦的学习氛围,激发兴趣,教给了学生知识,更教会了他们求知、合作、竞争,培养了学生正确的学习态度和学习方法,使学生学得有趣,学得实在,确有所得。
玩,是孩子们的天性,是孩子们的乐趣所在,将“玩”引入课堂,使学生对活动的动机和兴趣逐渐迁移到语文学习上,从中享受到学习语文的乐趣。在探究语文教学的进程中,我力求将“讲堂”转变为“学堂”,将机械重复的练习转变为生动活泼的游戏,让学生充分体验语文学习的快乐,为他们语文学习的持续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尽管是“玩”中学语文,但我们决不是追求形式主义。这里倡导的“玩”是一种形式、一种途径,“玩”是为了更好地学习语文,培植学生学习语文的热情。
1.语文教学课前要精心预习,课堂要有效引导,为学生创设一个多元的求知过程,通过多方面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增强学生的求知欲望
教学语文时,教师先后采用课件展示,读文绘画,上台讲解,演示说明,接读强化等外在的教学形式,让学生在自主、合作中全身心地投入到阅读实践之中。这种求知是心灵与文本的对话,教师的点拨和指导,独具匠心的设计与组织,为学生创设了一个形式多元化的求知过程。既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又增强了学生的求知欲望。
2.课堂要给学生提供一个宽松的表达空间,营造一个争先恐后、畅所欲言的喜人场面,使语文知识得到拓宽延伸,让课堂丰富起来
教学语文,教师先让学生读课文,然后用“从那个词语或那个句子读出了什么”,这个牵一发而动全身的问题点拨学生,既告诉学生品读的重点是词和句,又没有限定固定的范围,给学生留下了广阔的思维空间。教师没有用自己的讲解分析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而是以开放的理念,设计了开放的问题,营造了开放的氛围,自然也开放了学生的思维。
三、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是小学语文新课程改革的迫切需要
1.疑是思之源,思是智之本
语文教学过程中,要发掘学生的创新、创造潜能,必须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要充分尊重信任学生,努力营造一种民主、平等、宽松、和谐的教学氛围,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从而创造性得到最大的开掘。在课堂教学中不能只要教师的活动,学生必须积极参与,要有学生充分动脑、动手、动口的时间和空间,创造一个宽松的课堂,使课堂气氛变得和谐、活跃,鼓励学生创新,从而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和创新意识。
2.在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要提供机会,引导学生去联想、想象,去生动的再现课文内容,大胆的延伸课文内容,合理的再造课文内容,就能充分地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创造需要广博的基础,解放的空间,才能搜集到丰富的资料,扩大认知的眼界,以发挥其内在之创造力。因此,加大学生的知识积累,引导学生去联想、想象,尽可能地扩大学生知识面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创造能力的一个重要方面。创新能力的体现或实现离开实践活动是不可能的,教师应大胆的延伸课文内容,合理的再造课文内容,就能充分地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3.教师要会赏识学生、尊重学生、鼓励学生,注意保护和充分调动每一位学生创新的主动性、积极性。正确评价学生的学习态度、参与过程、交往状态,激励学生的创新意识
教学中教师不但要激发兴趣,还要积极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勇于提问,懂得“好问则裕”,培养学生创新精神。
新课程下的语文作业应该更好地解放学生的大脑、双手、眼睛、嘴巴、空间,成为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和体验成功乐趣的活动,让学生乐在其中。
总之,我认为小学语文应从提高学生阅读水平、注重语文教学知识的拓宽延伸、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认真设计作业这四方面来教学,才能培养出具备良好的人文素质和科学素质,具备创新精神、合作意识和开放的视野,具备包括阅读理解与表达交流在内的多方面的基本能力,以及运用现代技术搜集和处理信息能力的合格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