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基础教育课程
主办: 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发展中心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672-6715
CN: 11-5187/G
邮发代号: 80-447
投稿邮箱:jcjykczz@163.com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基础教育课程
曾用刊名:中小学图书情报世界
创刊时间:1993
语文阅读教学中有效提问是这样设计的
【作者】 徐丹琳
【机构】 四川省巴中市巴州区凤溪镇中心小学校
【摘要】【关键词】
【正文】 【摘 要】 提问是语文阅读教学中不可或缺的一种重要组织手段,加强设计是提高有效性的前提。实践中,我们可从情境性、指向性和思考性三个方面加以优化。
【关键词】 小学语文;课堂提问;有效设计
提高语文阅读教学效率,这是许多专家、学者和广大教育工作者十分关心的问题。当然,更是我们一线教师的重要追求。然而语文教学的现状却不尽如人意,有的表面热闹的“满堂问”,有眼花缭乱的多媒体,有鸡零狗碎的解析,有轰轰烈烈的“花架子”。这些都是对新课标的曲解,陷入单一低效的阅读教学状态。新课标指出:“逐步培养学生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的能力,提倡多角度的、有创意的阅读,利用阅读期待、阅读反思和批判等环节,拓展思考空间,提高阅读质量。”这段话对阅读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同时也为我们勾画了阅读教学极富魅力的课堂新境界。显然,阅读教学的改革要达到这样的要求,关键在于创设一种富有探究性和创造性的问题情境。因此,在阅读教学中,教师的提问是否有效、是否能成功地诱导学生深入探究学习,就显得尤为重要了。作为教师,只有不断锤炼课堂提问的艺术,才能发挥课堂提问应有的功效,对于阅读教学课堂提问,我有如下探索:
一、问题设计要有情境性
不能让问题提得太突然,没有情境性的提问让人倍感意外,也无法引起学生深入思考。有效的提问都是伴随情境而来的,也就是说,在一个能激人兴趣的情境中,提出一个问题,让人顺势而思,就会收到良好效果。实践证明,真实的情境能让学生有机会运用所学的语言进行交际,进行有效的输出。特别是那些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有趣的问题能很好地引发学生的共鸣,激发学生思考,让学生真正的感受到语文学习的快乐。所以,在教学的过程中应该努力的创设和提出具有真实情境的问题,激发学生积极思考。老师在提问设计时,应着力思考如何创设能引发学生有效学习的情境。新课程力图摒弃过去教学设计完全从“学科逻辑”出发的弊端,强调从儿童实际生活出发,创设生活化情境。为此,我们应从学生角度出发,尽可能创设真实的、日常的、与学生实际生活紧密联系的情境(当然,日常的教学可以以模拟情境为主),鼓励学生在学习中把“真实问题”与所要学习的内容结合起来,运用已有知识经验进行建构。
二、问题设计要有指向性
学生是以语言为媒介实现问题的接受、理解、分析和最终解决的,因此,指向不明的提问往往会偏离教师提问的意图。例如,一位教师在教学《鱼市场的快乐》一文时,老师抓住把苦日子过甜一段组织教学,体会鱼贩子们的自得其乐。他是这样提问的:学了这一段你体会到了什么?同学们说:“我体会到了鱼贩们卖鱼像玩棒球。”有的虽然说到了快乐,但不知所以然,最后老师生拉硬扯地结束,教学目标未能很好的展示出来。但有的教师却别出心裁,采取角色表演的形式,用书当鱼当场表演一番鱼市场的情景,让学生身临其境的去感受作者表述的自得其乐。从师生的互动中我们不难发现,学生学得是多么兴味盎然,而且问题提得准确有理,教学目标的达成当然水到渠成。所以,教师在设计问题时有必要细思:我为什么要设计这个问题?还要反复推敲:为了体现问的意图,用怎样的语言表达才会一语中的?为了快速达标,教师不妨开门见山,让每位学生能明明白白知道你的心,清晰的意图给学生指明了思维方向,他们便会立刻投身到问题中,积极解决问题。
三、问题设计要有思考性
如果教师不能在教学中设计有思考价值的问题,一味地在“是不是”“对不对”“好不好”中转圈,那么学生的思维也只能在肤浅的表面打转,日渐形成浅尝辄止的思维陋习,严重制约思维的良性发展。因此,有效的问题设计,我们应根据教学实际来进行设计,最好能设计出具有一定思维含量的课堂提问,教师责无旁贷。例如:我在教学《马蜂和熊瞎子》一文时,总感觉文章不太好教学,尤其是体会大棕熊掏马蜂的情景,让我觉得无从下手,看了看图读了读课文就结束了,课后反思发现韵味根本没体会到。这次要上公开课,我在这个重点上反复琢磨,设计了这样的问题:“其实大棕熊不经意的一举一动都吸引着人们。”请你再去读读课文5-6自然段,看看“熊瞎子的寻路、掏蜂窝、与马蜂斗争等哪个更让你觉得有韵味,充满情趣,找到后画出你认为值得品味的句子,谈谈自己读后的感受。”学生在充分自主学习后,我又让他们进行小组的交流,最后进行全班交流,同学们交流得有声有色,能抓住熊瞎子“心急”“团团转”“嗥叫”“贪婪”“得意”“撕开”“大嚼”展开丰富的想象,说出自己的感受来谈韵味、谈情趣。因此,我们要特别注意那些可挖掘的地方,引发学生进行深入的思考,增强思维的深刻性。
一堂课的时间是有限的,繁琐零乱的问题既让无效的课堂对话滋长蔓延,又剥夺了学生自主读书、品味、思考的时间。在全面进行新课改的今天,作为一线教师,我们要善于对教学中设计的问题进行梳理整合。虽然我们常说教无定法,但一个科学合理的提问,是有一定规律可循的,那就是结合内容和学情实际来设计,凸显问题的情境性、指向性和思考性。当然,在具体实践中,提问过程中也是有一定讲究的,这个需要结合实践才能谈得清说得明。
总之,有效设计课堂提问这种手段,是我们提高阅读教学效果的一种重要抓手。作为一线教师,我们要剔除繁琐的问题罗列,一问一答式的讲解,使一堂课中的大问题少而精,牵涉的面广,研究的角度新,探究的层次深。因此,无论是什么课型或者课时的阅读,教学中的问题设计都要精心、尽心,从而在提高学生思维参与能力的同时,也提升阅读教学质量,发展学生阅读素养。
参考文献:
[1]刘学芬,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提问的技巧探究[J].教育学,2017年。
[2]青桂益,浅谈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提问的实践探究[J].魅力中国,2016年。
【关键词】 小学语文;课堂提问;有效设计
提高语文阅读教学效率,这是许多专家、学者和广大教育工作者十分关心的问题。当然,更是我们一线教师的重要追求。然而语文教学的现状却不尽如人意,有的表面热闹的“满堂问”,有眼花缭乱的多媒体,有鸡零狗碎的解析,有轰轰烈烈的“花架子”。这些都是对新课标的曲解,陷入单一低效的阅读教学状态。新课标指出:“逐步培养学生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的能力,提倡多角度的、有创意的阅读,利用阅读期待、阅读反思和批判等环节,拓展思考空间,提高阅读质量。”这段话对阅读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同时也为我们勾画了阅读教学极富魅力的课堂新境界。显然,阅读教学的改革要达到这样的要求,关键在于创设一种富有探究性和创造性的问题情境。因此,在阅读教学中,教师的提问是否有效、是否能成功地诱导学生深入探究学习,就显得尤为重要了。作为教师,只有不断锤炼课堂提问的艺术,才能发挥课堂提问应有的功效,对于阅读教学课堂提问,我有如下探索:
一、问题设计要有情境性
不能让问题提得太突然,没有情境性的提问让人倍感意外,也无法引起学生深入思考。有效的提问都是伴随情境而来的,也就是说,在一个能激人兴趣的情境中,提出一个问题,让人顺势而思,就会收到良好效果。实践证明,真实的情境能让学生有机会运用所学的语言进行交际,进行有效的输出。特别是那些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有趣的问题能很好地引发学生的共鸣,激发学生思考,让学生真正的感受到语文学习的快乐。所以,在教学的过程中应该努力的创设和提出具有真实情境的问题,激发学生积极思考。老师在提问设计时,应着力思考如何创设能引发学生有效学习的情境。新课程力图摒弃过去教学设计完全从“学科逻辑”出发的弊端,强调从儿童实际生活出发,创设生活化情境。为此,我们应从学生角度出发,尽可能创设真实的、日常的、与学生实际生活紧密联系的情境(当然,日常的教学可以以模拟情境为主),鼓励学生在学习中把“真实问题”与所要学习的内容结合起来,运用已有知识经验进行建构。
二、问题设计要有指向性
学生是以语言为媒介实现问题的接受、理解、分析和最终解决的,因此,指向不明的提问往往会偏离教师提问的意图。例如,一位教师在教学《鱼市场的快乐》一文时,老师抓住把苦日子过甜一段组织教学,体会鱼贩子们的自得其乐。他是这样提问的:学了这一段你体会到了什么?同学们说:“我体会到了鱼贩们卖鱼像玩棒球。”有的虽然说到了快乐,但不知所以然,最后老师生拉硬扯地结束,教学目标未能很好的展示出来。但有的教师却别出心裁,采取角色表演的形式,用书当鱼当场表演一番鱼市场的情景,让学生身临其境的去感受作者表述的自得其乐。从师生的互动中我们不难发现,学生学得是多么兴味盎然,而且问题提得准确有理,教学目标的达成当然水到渠成。所以,教师在设计问题时有必要细思:我为什么要设计这个问题?还要反复推敲:为了体现问的意图,用怎样的语言表达才会一语中的?为了快速达标,教师不妨开门见山,让每位学生能明明白白知道你的心,清晰的意图给学生指明了思维方向,他们便会立刻投身到问题中,积极解决问题。
三、问题设计要有思考性
如果教师不能在教学中设计有思考价值的问题,一味地在“是不是”“对不对”“好不好”中转圈,那么学生的思维也只能在肤浅的表面打转,日渐形成浅尝辄止的思维陋习,严重制约思维的良性发展。因此,有效的问题设计,我们应根据教学实际来进行设计,最好能设计出具有一定思维含量的课堂提问,教师责无旁贷。例如:我在教学《马蜂和熊瞎子》一文时,总感觉文章不太好教学,尤其是体会大棕熊掏马蜂的情景,让我觉得无从下手,看了看图读了读课文就结束了,课后反思发现韵味根本没体会到。这次要上公开课,我在这个重点上反复琢磨,设计了这样的问题:“其实大棕熊不经意的一举一动都吸引着人们。”请你再去读读课文5-6自然段,看看“熊瞎子的寻路、掏蜂窝、与马蜂斗争等哪个更让你觉得有韵味,充满情趣,找到后画出你认为值得品味的句子,谈谈自己读后的感受。”学生在充分自主学习后,我又让他们进行小组的交流,最后进行全班交流,同学们交流得有声有色,能抓住熊瞎子“心急”“团团转”“嗥叫”“贪婪”“得意”“撕开”“大嚼”展开丰富的想象,说出自己的感受来谈韵味、谈情趣。因此,我们要特别注意那些可挖掘的地方,引发学生进行深入的思考,增强思维的深刻性。
一堂课的时间是有限的,繁琐零乱的问题既让无效的课堂对话滋长蔓延,又剥夺了学生自主读书、品味、思考的时间。在全面进行新课改的今天,作为一线教师,我们要善于对教学中设计的问题进行梳理整合。虽然我们常说教无定法,但一个科学合理的提问,是有一定规律可循的,那就是结合内容和学情实际来设计,凸显问题的情境性、指向性和思考性。当然,在具体实践中,提问过程中也是有一定讲究的,这个需要结合实践才能谈得清说得明。
总之,有效设计课堂提问这种手段,是我们提高阅读教学效果的一种重要抓手。作为一线教师,我们要剔除繁琐的问题罗列,一问一答式的讲解,使一堂课中的大问题少而精,牵涉的面广,研究的角度新,探究的层次深。因此,无论是什么课型或者课时的阅读,教学中的问题设计都要精心、尽心,从而在提高学生思维参与能力的同时,也提升阅读教学质量,发展学生阅读素养。
参考文献:
[1]刘学芬,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提问的技巧探究[J].教育学,2017年。
[2]青桂益,浅谈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提问的实践探究[J].魅力中国,2016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