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基础教育课程
主办: 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发展中心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672-6715
CN: 11-5187/G
邮发代号: 80-447
投稿邮箱:jcjykczz@163.com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基础教育课程
曾用刊名:中小学图书情报世界
创刊时间:1993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策略浅析

【作者】 汪鹏程

【机构】 四川省蓬安县龙云镇中心小学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在新课标的要求下,小学语文教师在进行教学的过程中,要重视阅读教学,精心设计阅读环节,引导学生进行积极阅读,使他们在阅读过程中理解课文内容,加深学习体会。在设计阅读活动时,教师要从课文内容和学生的兴趣出发进行教学设计,利用多样化的阅读环节激发学生的阅读积极性,让他们在阅读中获得收获。通过阅读和教学的有效结合,能够促进学生的思维深入,使他们深刻理解所学内容,实现高效的学习效率。
  一、加强师生互动,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在教学改革过程中,教师和学生是教学活动中共同作用的参与者,教师要加强和学生的沟通交流,拉近师生关系,使学生从喜欢教师过渡到喜欢语文学习,积极主动的进入到阅读环节。通过阅读加深对课文的理解,收获语文知识和阅读感悟。在开展阅读教学时,教师可以利用教师的个人魅力和语言能力对学生进行引导,让学生对课文内容产生兴趣,主动进入到阅读环节,使阅读和学习活动相互促进,实现高效的教学效率。例如,在教学古诗《江南春》时,教师可以声情并茂的进行朗读。在教师的朗读声中,让学生能够体会到古诗中的情感,激发他们的阅读兴趣,通过反复阅读,理解古诗中江南的春天美景,使他们提高学习效率,在阅读中促进语文能力的有效提高。
  二、精心设计文章导语,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小学语文教材中包含大量文质兼美的文章,我们通过仔细品读可以产生美的感受。在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要精心设计课堂导语,在最短的时间内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阅读欲望。比如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实施导入。在教学《富饶的西沙群岛》时,教师可以一边播放美丽的海洋生物,一边给学生介绍海洋生物的名称,让学生产生美的视觉享受,促使学生尽快融入文章意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让学生对文章内容形成大体了解。此外,还可以采用对比教学的方法。在教学一篇文章时,教师可以先引入与之相关的文章作为导语,鼓励学生互相探究与讨论,引导学生思维实现自然过渡,激发学生浓厚的阅读欲望。
  三、引导学生整体感悟,把握文本脉络结构
  脉络就是指作者的写作思路,要想整体感悟文章,理解文本的思想内容,就要先把握文本的脉络结构。因此,在阅读教学中,我们要引导学生把握文本的脉络结构,在此基础上帮助学生整体感悟,把握文本的整体内容,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每一篇文章都有自己的中心句和主题句,我们要想整体感悟文本内容,把握文本的脉络结构,必须先找到文章的中心句和主题句,只要抓住文章的中心句和主题句,那在理解文章思想主旨的时候就能轻松许多。如在学习《九寨沟》时,我引导学生寻找文章的中心句,经过思考,他们最终找到了文章最后一段中的一句话:“雪峰插云,古木参天,平湖飞瀑,异兽珍禽……九寨沟真是个充满诗情画意的人间仙境啊!”文章的开头阐述了九寨沟名字的由来和地理位置,第三段突出了九寨沟“平湖飞瀑”“古木参天”“雪峰插云”的特点,第四段突出了九寨沟“异兽珍禽”的特点,而最后一段则对文章进行了总结,升华了文章的主题,是全文的中心句和主旨句。
  四、进行有效引导、点拨,提高学生的阅读效率
  在阅读教学过程中,我们要对学生进行引导、点拨,让学生掌握总分总的阅读程序,学会跳读、扫读、泛读和精读等多种阅读方式,自主阅读各种体裁的文章,知道如何总结文本内容,归纳中心思想,把握文章的写作特点,从而提高学生的阅读效率。如在学习《植物妈妈有办法》这节课的时候,我设计了这样一个问题:“同学们,你们知道植物是如何旅行的吗?”学生被这个新颖的问题吸引了,但却不知道答案,脸上一片茫然。对此,我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引导学生从课文中寻找问题的答案,让学生感受蒲公英妈妈对自己孩子的关爱,随后将时间留给学生,让学生自由阅读,自己则在一旁进行引导、启发,纠正学生的错误,解决学生提出的问题,从而取得了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五、鼓励学生大胆设想,培养学生的求异思维
  科学研究表明,知识和成果的形成过程实际上是一个凭借各种直觉提出猜想,然后进行实践验证,并揭示知识和成果规律的过程。为了培养学生的求异思维能力,教师要鼓励学生大胆猜测,勇于发表自己的不同见解和意见,允许学生在阅读中标新立异,这不但可以使学生获取相应知识,而且有助于培养他们的创新思维。如在教学《小摄影师》的最后一段时,有些学生提出了问题:“小男孩还能回来吗?高尔基能再见到他吗?”对此,我应鼓励学生大胆猜想,结果学生的思维闸门被打开,他们很快想出了各种结果。有的说:“小男孩由于走的很匆忙,所以出来车祸,高尔基闻讯后去看望了他。”有的说:“小男孩取回了胶卷后,没有见到高尔基,因为高尔基去接见外宾了”……最后,我对学生的遐想进行了积极的点评。这种开放式教学方法,不但可以拓展学生思路,而且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求异思维,训练他们的口语表达能力。
  六、充分利用网络资源,拓展学生的阅读渠道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利用网络资源,来拓展学生的阅读渠道,激发和增强学生的阅读兴趣。语文学科具有很强的综合性,其内容的覆盖面也比较广泛,再加上课堂时间毕竟有限,这就导致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容易顾此失彼,无形中缩小了阅读范围。而借助网络技术实施阅读教学可以打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让模糊的语文知识变得更加清晰,不但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而且能拓展学生的阅读范围。网络技术的信息更新速度快,里面包含的阅读信息丰富多彩,能够为学生提供充足的阅读文本,促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如在教学《万里长城》这一课时,教师通过网络搜索“长城”这一关键词,就会从中搜索出大量的与长城有关的文字和图片,甚至还有赞美长城的歌曲。通过这样的方式,可以有效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提高学生的阅读水平。
  总之,教师要重新审视阅读教学,正视阅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积极探索高效的教学方法和教学途径,让阅读教学更上一个台阶,实现阅读教学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