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基础教育课程
主办: 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发展中心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672-6715
CN: 11-5187/G
邮发代号: 80-447
投稿邮箱:jcjykczz@163.com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基础教育课程
曾用刊名:中小学图书情报世界
创刊时间:1993

谈生本理念下的幼儿园数学区角活动材料投放策略

【作者】 付思群

【机构】 四川省简阳市简城第一幼儿园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摘 要】 幼儿园是学习的第一步,是启蒙思想、发散思维最关键的阵地。特别是对于数学学科而言,在幼儿园阶段的教学工作中,幼儿个体性的发展是每位教师都需要关注的内容。数学区角作为幼儿展开数学活动的关键场所,旨在通过数学区角活动培养并提高幼儿各方面的能力,为进入小学学习数学打好基础。基于此,本文主要针对幼儿园数学区角活动材料的选择策略展开了阐述。
  【关键词】 幼儿园;数学区角;活动材料;选择

  幼儿园数学区角材料是教师教育意图的物质载体,它本身的特性及由这些特性所规定的活动方式往往决定着幼儿获得的学习经验,同时,它与幼儿活动欲望的强弱、兴趣的高低、活动持续时间的长短、能否进行独立地思维和想像、有无探索和创新精神等都有着密切的关系,可见,区角材料的投放尤为重要。为此,应注意以下几点:
  一、材料广泛、新鲜,能激发幼儿学习数学的兴趣
  幼儿对外界新鲜事物有着强烈的好奇心,他们在学习中通常以兴趣作为出发点,非常容易被新的刺激所吸引。这就要求给幼儿提供的操作材料必须新颖、丰富多彩,符合其身心发展规律和年龄特征。但幼师在平常的集体教学中往往要面对很多幼儿,一堂课要反复教好几遍,所以出于方便省心的角度考虑,幼师通常是几套操作材料反复使用,当他们给幼儿发放操作材料时,幼儿对材料早已接触过,已经有了印象,所以当他们再看到已经用过的材料时会产生“怎么还是这个”的抱怨。陈旧单调的操作材料,极易使幼儿产生厌倦情绪,影响操作活动的效果。而数学角中操作材料的准备则相对量比较小,来源就相对较多,如,请幼儿帮助收集自己家的废旧物……甚至是孩子们带来的玩具等都可以成为数学角的操作材料。因此,投放材料更能做到丰富、多样、趣味,做到适时、适量、适宜,能激发幼儿学习数学的兴趣和他们的求知欲,培养探索精神。
  二、数学区角活动材料需要体现操作性、探究性
  在教学过程当中,数学教师将对数学区角活动材料的综合应用视作提高幼儿数学经验与技能的有效途径之一。但活动材料一味地关注操作性,会使幼儿简而易之,无法实现对幼儿数学思维的发散性培养。因此,建议对幼儿数学区角活动材料的选择在体现操作性的同时,也关注其探究性的体现。
  从数学区角活动材料体现探究性的角度来说,就是要求幼儿能够在应用活动材料的过程当中,实现手、脑并用,确保思维意识能够始终处于活跃状态,将幼儿所处年龄段在创造性方面的优势充分地发挥出来。为了达到上述目的,这就要求教师在对数学区角活动材料进行选择与设计的过程当中,充分把握材料的多样性、灵活性特点。一方面,教师需要使幼儿能够自主地与材料进行互动;另一方面,教师需要通过与材料的互动,使幼儿实现对相关数学概念的感知。
  举例来说,教师可以在数学区角中为学生提供细绳、泡沫板、扭扭棒等活动材料,引导幼儿尝试应用扭扭棒以及细绳,在泡沫板上模仿蜘蛛结网的形状。幼儿积极参与活动的过程,可以逐步实现自简单地应用细绳围泡沫板绕一圈的做法,发展至主动选择能够绕得长的绳子,同时也可以对所围绕的形状进行灵活的变动。在这样一种探究性的操作过程中,幼儿不单单提高了自身的实践动手能力,同时也获取了有关空间、单位等方面的基本概念。
  三、数学区角活动材料需要体现开放性、趣味性
  数学区角活动材料的来源一部分通过外购的方式实现,另一部分则需要数学教师开动脑筋,结合数学教学的实际情况,进行自主的设计与制作。教师对数学区角活动材料进行制作的过程,需要特别注意活动材料开放性以及趣味性的体现。
  幼儿园数学学科教师在结合数学区角特点,对活动材料进行设计与制作的过程当中,还可通过对一部分成品材料的应用,发掘这部分成品材料当中所蕴涵的活动价值以及数学意义。以幼儿园学生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积木为例,现阶段大多将积木与培养幼儿的创造性、想象力关联起来,但同时,通过对积木的应用,也能够显著提高幼儿对数学学科的认知能力。在数学区角活动材料的设计中,教师可以安排幼儿自主建立活动单位或小组,应用形态不一、色彩各异的积木配合完成大楼、桥梁等建筑物的搭建工作。在此过程当中,幼儿会展开对积木排列规律、组合模式等问题的思考。这种活动方式的优势不单单体现在对材料操作的轻松性与自由性方面,同时也可锻炼学生的空间思维能力。
  四、数学区角活动材料需要体现层次性
  幼儿的思维是由低级到高级、由直观到抽象逐步发展的,因此教师在开展同一类的数学区角活动时,可投放实物、图片和符号等三个层次的材料,以满足不同发展阶段幼儿的需要,使他们在每个阶段都能获得充分的发展,并适时引导他们向下一阶段过渡。
  层次性还体现在根据同一目标的不同层次要求,提供难度不同的材料,以适应同年龄段幼儿的不同能力水平。如在小班“图形分类”区角活动中,教师提供维度不网的操作材料,包括颜色、大小相同,形状不同;颜色相同,大小、形状不同;颜色、大小、形状均不同,这样可以让不同能力水平的幼儿自由选择,促使每个幼儿都能得到发展。
  五、投放的材料要精心的管理
  教师往往有这样的感触,幼儿对数学区角材料的整理总是有些“零乱”,操作材料在使用一段时间后,幼儿的兴趣不断减弱……面对这些问题,教师要与幼儿一起做好数学区角的管理工作。
  首先,日常材料的布置和整理。为了保证幼儿顺利地进入区角活动,日常的材料布置和整理是不可少的,包括材料归位,修补被损坏的材料,提供和补充必需的消耗性材料。教师要给幼儿充足的整理时间,让幼儿认识到他们对所用材料应负的责任,意识到他们对教室环境的影响等,这样也能逐渐培养幼儿分类、排序和合理摆放的能力。
  其次,材料的更新和变换。数学区角的活动内容和材料不是一成不变的,应该随着时间的推移和幼儿兴趣的变化而加以更新和变换。经验证明,如果操作材料不加以变化,幼儿很容易失去新鲜感。根据这一特点,我们可以定期地更新和变换数学区角中的材料。
  最后,建立必要的活动规则。数学操作活动必须建立在一定的规则基础上。在摆放新材料和增添新内容后,教师可与幼儿一起确定操作活动的规则,使幼儿知道怎样做、怎样玩,还可以引导幼儿用图示的方法记录并在区角展示,当然教师在活动过程中要予以提示等。
  因此,在数学区角活动材料的选择与设计中,教师应当拓宽视野,尽量选择与设计开放性、游戏性、低结构的环境和材料,让幼儿去接触、感知、应用数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