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基础教育课程
主办: 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发展中心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672-6715
CN: 11-5187/G
邮发代号: 80-447
投稿邮箱:jcjykczz@163.com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基础教育课程
曾用刊名:中小学图书情报世界
创刊时间:1993
亲子绘本阅读有效性的策略研究
【作者】 1.潘玲花 2.严炳云
【机构】 1.浙江省玉环市东海渔岙幼儿园 2.浙江省玉环市清港中心幼儿园
【摘要】【关键词】
【正文】 【摘 要】 亲子阅读可以提高幼儿的阅读兴趣、发挥想象力。本文阐述了亲子绘本阅读有效性的缺失,归结为家长把幼儿的思维进行成人化解读,对儿童绘本的认知水平有限,受传统意识、社会压力的影响以及对创设良好的家庭阅读氛围缺乏概念等原因,为了提高亲子绘本阅读的有效性,可从提高孩子的参与度、逐渐退出以父母为主导角色,父母丰富自身知识提升教育素养,父亲积极参与到亲子阅读中,在固定的时间阅读并积极营造互动、温馨的阅读环境等几个方面开展。
【关键词】 幼儿;家长;绘本;亲子阅读;策略
一、亲子绘本阅读存在的问题分析
阅读的绘本,往往蕴含着有趣而滑稽、浅显而励志的道理,但是有些家长进行亲子绘本阅读时总会存在或多或少的问题,有如下几个方面:
(一)亲子绘本阅读中,体现不出幼儿的主体性
现代的父母大部分都是知识分子,有自己的思想观念,有自己的一套育儿方式。看上去家长真的很重视幼儿的阅读,但事实上父母总是代替幼儿选择绘本以及绘本主要以家长读为主,幼儿无表达机会。
1.父母成为选择图画书的主导者,幼儿被动接受
书是亲子间重要的媒介,绘本自从台湾引进后大受父母的欢迎,但现实生活中父母购买绘本时往往会根据自己的主观性,如果自身对绘本内容感兴趣就进行购买;有些父母选择朋友推荐的绘本,相信朋友的选择是正确的,极易受暗示;有些父母是在网上购书,他们会选择查看网上绘本的销售量以及购买者的评价再考虑是否应该购买,忽略查看绘本里面的内容是否适合自己孩子,导致选购的绘本过难或者过易,吸引不了孩子的兴趣。而且在购买绘本时,幼儿的参与度极低。
有句话是这样说的,大人喜欢的作品孩子可能也喜欢。但是如果你断定一本童书不能唤起你的喜爱和敬意,你就将它放弃的话,那就不是科学的观点,所以家长喜欢的作品只是孩子喜欢的一个前提,关键在于孩子与家长选择同一本绘本时能否产生共鸣。
2.绘本主要以父母读为主,幼儿无表达机会
母亲与孩子在阅读过程中,基本上不谈论或者很少谈论图画书内容。往往是在自顾自地读地说或者是读,基本上不提问题。而且孩子注意图画的时间非常短。他们往往心不在焉,游离于图画书母亲的阅读行为之外。虽然有的母亲尝试着用语气和语调的变化引起幼儿的注意,但他们的努力往往以失败告终。
由于父母的填鸭式阅读,忽视幼儿的情感需要。整个阅读过程中,父母与孩子的目光对视次数很少乃至为零,这样父母与孩子就会缺乏目光的交流,情感的传达;由于父母是主体,孩子与图画书之间的也缺乏交流,这样的亲子阅读就如同一场电影,父母是这场电影的主演,而孩子是这场电影的观众,在整个过程中,孩子就好像是一个局外人,无任何的表达机会。
(二)父母过多运用文字,而较少运用图像交流语言
绘本是一本“神秘”的读本,如果不对它加以分析、斟酌,就难以体现出绘本的真正价值;而很多父母在进行绘本解读之前,只是粗略的了解其内容甚至直接跟幼儿进行亲子共读,而在阅读过程中,较多的进行文字解读,忽略将图画与文字结合在一起。如:《母鸡螺丝去散步》整个故事中,文字并没有说明后面还跟着一只狐狸,只能从画面上才能观察到,而父母可能就按照文字讲述下来,缺少悬念的设置、故事的生动性。绘本中的图画不仅是用来欣赏的,而是另外一种语言和表达形式,文字在绘本中起到的只是辅助作用。
对于无字图画书,家长没有进行仔细揣摩,就给自己下了定义说看不明白,所以他们就觉得自己都看不懂,孩子又怎能看得懂呢,有时他们就会放弃这类绘本。
(三)阅读中母亲主导意愿强,父亲的角色边缘化
亲子阅读在当今社会已经非常流行,但父母之间所扮演的角色却是不对等的。有调查表明,726份调查问卷中,72.9%的家庭是与父母一起阅读的,父亲为幼儿阅读的家庭只占13.6%,父亲所占的比例极少,但是父亲却对幼儿的发展有重要影响,比如父亲的逻辑思维、空间感要比母亲强,所以常与父亲在一起的孩子更聪明。但由于生活中父亲是相对缺席的,所以孩子回忆起来都是母亲温柔的声音,孩子渴望得到书籍的沐浴时,往往首先想到的也是母亲。
(四)没有形成持续、温馨的家庭阅读氛围
阅读环境包括周围情绪环境和外界环境,在一个温馨、宽松的环境中阅读,幼儿的阅读兴趣会大大提高。
有些家长因为时间有限,在一周中陪伴孩子阅读的时间极不固定;但有些父母即使有时间阅读,也会将看电视、玩电脑、玩手机的时间取代亲子共读的时间,在这样的环境下,孩子又怎能有阅读的氛围呢?另外亲子阅读需要持之以恒才能达到一定效果,这对父母来说也是一种挑战,所以有部分父母坚持一周之后又会恢复原始状态,有部分父母情绪愉快时,与孩子进行共读的时间会更长一些;反之时间缩短甚至舍弃亲子共读。
外界环境对于幼儿的阅读来说是不容忽视的,但现今很多家庭没有供幼儿投放书籍的书架,没有舒服的地垫和靠垫;有些家庭即使有讲究式的书柜,但是却被家长用来当电脑桌,放各种杂物,书柜上的书却寥寥无几。
二、亲子绘本阅读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一)父母把幼儿思维进行成人化解读
大部分家长都知道绘本是培养孩子的阅读兴趣、发挥他们的想象力,但即使这样,部分家长在买书时又会出现另一种想法,认为从滑稽、诙谐的绘本幼儿学不到道理,也有家长认为故事里有些情境过于虚幻,现实生活中不可能发生,跟孩子讲这类故事毫无意义,就认为孩子应该要跟成人等同,认识一些文字,懂得故事里的道理才是重要的,所以导致大部分的绘本都是益智类
另外在阅读过程中,家长认为孩子既然能够听懂故事,也应该能跟上自己阅读绘本的速度,把孩子比作是小大人;甚至有些父母觉得从图片上得到的信息不如文字来的快,这样也就缺少提供幼儿观察图片的机会。
(二)父母自身对儿童绘本的认知水平有限
绘本自身所潜藏的秘密是需要成人、幼儿共同挖掘、发现,才能真正体现出它的真正价值,但是在阅读过程中,父母总会受到各种限制:
1.父母重视文字而忽略图画
图文并茂的图画书对于家长来说,他们首先注意到的会是大幅度的图,但注视几秒后又会将目光定位在文字上,家长凭着对图画书的感觉,自己能够完全读懂内容,所以也无须看图片。生活中,有些父母会从其他父母得知自己孩子认识了多少字,认为他们的孩子很聪明,所以为了与其他孩子同步,在指导过程中重视对文字的认识,盲目地进行指导,目的在于让孩子长点知识,能够懂得内容中的道理;,而忽略了图画,同时也觉得如果孩子会自主阅读了,可以节省家长的些许时间。
另外有些家长虽然自身文化水平高,但是对于图画书定义却未理解透彻,他们认为像故事书里面都附有插图,误将这些图画书与绘本等同,却不知道故事书里主要是以文字为主,图画为辅。而绘本里主要是以图画为主,文字为辅的特点。
2.对幼儿绘本接触有限
家长接触的书本基本上都是以文学类、小说等为主,根据自己的喜好来阅读,而对于幼儿的绘本接触甚少。对于条件宽裕的家庭来说,即使有足够的绘本数量家长却没有意识去进行解读,只有陪孩子共读时才会进行大致了解,文字对于家长来说才是核心,这样绘本的价值又如何体现呢?又由于绘本的价格昂贵,对于生活条件一般的家庭还是有一定负担,就造成购买绘本数量、接触到的绘本种类有一定限制。
(三)受传统意识、社会压力的影响
著名的心理学家荣格尔说:“父亲的出现是一种独特的存在,对培养孩子有一种特别的力量。大量研究都指出父亲参与育儿具有积极意义。但现代家庭中父亲缺少参与的主要原因有:
1.受传统意识的影响
现代很多父母都还没有从“女主内、男主外”的传统意识中走出来。还是认为母亲是养育儿童的核心,而父亲没有真正参与到亲子阅读的意识,也没有参与的气氛与角色,父亲没有真正理解亲子阅读的概念,也不知道父亲在家庭中要扮演一个什么样的角色?
2.受到社会压力影响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家庭的一切来源都离不开金钱,为了让子女过的更幸福,父亲通常是选择出门赚钱,而母亲则担任家庭主妇的角色,照料孩子的一切,自然亲子阅读也成了母亲的责任,而父亲却渐渐将其遗忘;也有些是父母亲都出门在外,将孩子给予长辈照料,父母亲参与到亲子阅读的时间极少。
(四)对创设良好的家庭阅读氛围缺乏概念
良好的阅读氛围需要家长有意识的去创设,但是现代家庭父母由于受到时间限制,白天上班、晚上加班,身心疲惫的父母挤不出足够的时间,即使有一定的时间,父母抵制不了电子设备的诱惑,如想着自己没看完的电视、想着聊天,这样的他们哪有精力与孩子一起阅读。而情绪也成为了主宰家长的因素,情绪的好坏直接影响着亲子共读的有效性。
虽然说现代父母都重视孩子的阅读,但是有些父母对幼儿阅读环境创设的概念不了解;也有些父母创设阅读环境的经验不足导致在环境布置上手足无措。
三、提高亲子绘本阅读质量的策略
(一)提高孩子的参与度,逐渐退出以父母为主导角色
1.绘本阅读时提高亲子之间交流、沟通频率
好奇、好问是3-6岁幼儿的年龄特点,幼儿在亲子绘本阅读中往往喜欢发表自己的观点,所以这个时候父母对于孩子的提问一定不能认为是一种干扰,不能因为怕破坏故事的整体性,而搪塞或是忽略幼儿提的问题,而是要进行及时地反馈,因为幼儿的阅读兴趣以及思维能力往往是在这些小细节中发生的。而且父母与孩子进行绘本阅读时,一定要适时地引导、提问,能够与幼儿共同投入到绘本中,问题不能过于简单或超出幼儿的范围,而且在阅读过程中,懂得激发幼儿的兴趣,用语言发挥幼儿的想象力。
如:大班的《母鸡螺丝去散步》中母亲与5周岁幼儿共读的一个片段
母亲:母鸡螺丝钻过了蜜蜂房,而狐狸又发生了什么事情?
孩子:(想了一想)狐狸在蜜蜂房后面想要扑过去。
孩子:妈妈,狐狸这是什么表情呀?
母亲:狐狸的表情有点狡猾。
母亲:嗯,狐狸想要扑过去抓住母鸡螺丝,那你觉得它会发生什么事情呢?
孩子:可能会被蜜蜂蛰
母亲:(翻到下一页)嗯,真棒,果然像你说的一样。
母亲:最后呀,母鸡螺丝回家了吗?那你觉得狐狸又会发生什么事情呢?
孩子:母鸡螺丝回家了,我觉得狐狸跳到水里了,回来后头上肯定很很多包包。(母亲与孩子都齐声哈哈大笑)
2.父母逐渐退出主导角色
绘本的选择是父母和孩子共同决定的,去书店选择绘本时,父母需要带着孩子进行共同精心挑选,拿到一本绘本时首先就要翻阅里面的内容,了解其内容,然后想想是否符合孩子的年龄特点,自己觉得适合时就可拿给孩子看,若幼儿感兴趣,家里经济条件又允许,便可以进行购买,并告诉幼儿这是她要购买的绘本;若幼儿不感兴趣,但家长觉得适合孩子以后阅读,可以进行选购收藏,这样通过家长和幼儿的共同决定才适合幼儿。而在网上进行选购时,家长不要着急看绘本的适合年龄,因为这只是给予参考的,要看绘本的内容是否适合孩子现今的阅读水平再进行选购。对于绘本的选择,3-4岁的幼儿,由于与绘本的接触程度不深,可以选择页数少且图画简单、鲜艳的绘本,如《好饿的毛毛虫》,4-5岁的孩子,在有了一定的阅读经验后,基本上能够准确地表达出自己的情绪和想法,选择的绘本可以是突出人际关系,线索鲜明,如《逃家小兔》、《蚂蚁和西瓜》;而5-6岁幼儿拥有了较强的学习能力和丰富的想象力,可以选择关于美丑善恶的绘本,如《母鸡螺丝去散步》、《狐狸爸爸和鸭儿子》。
家长可让孩子在自己的腿上或者是坐在自己旁边进行亲子共读,共读过程中家长需要提供一定的时间让幼儿观察图像,充分发挥他们的想象力,感受图画语言,使幼儿与绘本产生一种情感的交流;另外在阅读过程中,家长可以用自己的手摸摸幼儿的头部,亲亲幼儿的额头,产生亲子间的交流。
(二)丰富自身知识提升教育素养
1.学习幼儿心理学以及亲子阅读等相关知识
实践很重要,但是理论却是一切实践的支撑。尤其现代父母大都凭着自己的经验来进行阅读。《幼儿心理学》是家长必不可少的一本书,因为只有先理解孩子的心理年龄特点才能更好的了解自己孩子的心理发展。
另外父母可找幼儿教师共同分析、了解孩子的特点或者是在幼儿园组织的亲子活动交流会中共同讨论不同的家庭是如何进行亲子绘本阅读的。也可以多去图书馆或网上看看有关亲子阅读的书籍,如:陈鹤琴《家庭教育》、《世界图画书的阅读和经典》等等。
2.充分利用绘本价值
如果父母阅读的绘本数量多,那么父母为孩子选择绘本的范围就会扩大,父母可选择这几种方式:
(1)找一个空闲的时间同孩子到图书馆共同翻阅图画书,父母可以在那段时间享受绘本阅读的快乐,仔细斟酌图画上藏着什么秘密,将文字与图画以及自身所在的内涵结合在一块进行理解。
(2)在家时,父母也可随时拿起一本绘本专门对图像进行欣赏,提高自己解读图像的能力。有些绘本不是一次就能读懂,每阅读一次都会带来不同的收获,所以父母需要对一本绘本进行重复翻阅,达到真正理解。
(3)对于绘本的迷惑之处,可与幼儿园老师一同讨论绘本究竟要如何进行阅读,达到共同进步。
这样一次次的积累,既可以加强父母解读绘本的能力,使绘本突显出它的价值,又可以提升父母自身的文化素养。另外,要想孩子有良好的阅读兴趣,环境的创设是不容忽视的,家长一定要有一个专门供幼儿阅读的安静书房,最好有阳光的照射,订做适合幼儿拿书的小书架,可以是各种小动物的模型,上面放各种幼儿阅读的书籍;在整个房间上铺上柔软的地垫再放几个靠枕,专供幼儿趴着看、共读时可靠着看,父母和孩子可共同制作图片或玩偶贴在墙壁上。
参考文献:
[1]冯蕾.绘本在亲子阅读活动中的作用[J].图书馆学研究,2011,(10):78-79
[2]陈亮.由绘本打开阅读之门-谈儿童绘本绘本阅读推广工作[J].山东图书馆学刊,2012,(3):55-58
[3]谭旭东.享受亲子阅读的快乐[M].重庆:重庆出版社,2012.9:166
[4]周兢.早期阅读发展与教育研究[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13.1重印:161-162
[5]佚名.家长如何引导幼儿阅读绘本[EB/OL]http://wenku.baidu.com/link url=
bA8Ho5oshrN9rnLnCWLciTznzbU3AL
4xmbyesJ6HY8u-XlovyFfL3dB-rqLmtE8Yhr:S3-ypvmro6k6Kn-YZDqJL9xsaF-GknmbOvPepLKZq
[6]徐晓蓉,余捷.图画书亲子阅读的“不对称”现象省思[J].早期教育(教科研版),2013,(5):54-56
[7]望欢.父亲参与分享阅读的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3.6
[8]贾叶红.亲子阅读中的“五重五轻”[J].山东教育.2010,(7):81-83
[9]颜晓燕.早期阅读的整合课程[M].厦门:厦门大学出版社,2012.12:194
【关键词】 幼儿;家长;绘本;亲子阅读;策略
一、亲子绘本阅读存在的问题分析
阅读的绘本,往往蕴含着有趣而滑稽、浅显而励志的道理,但是有些家长进行亲子绘本阅读时总会存在或多或少的问题,有如下几个方面:
(一)亲子绘本阅读中,体现不出幼儿的主体性
现代的父母大部分都是知识分子,有自己的思想观念,有自己的一套育儿方式。看上去家长真的很重视幼儿的阅读,但事实上父母总是代替幼儿选择绘本以及绘本主要以家长读为主,幼儿无表达机会。
1.父母成为选择图画书的主导者,幼儿被动接受
书是亲子间重要的媒介,绘本自从台湾引进后大受父母的欢迎,但现实生活中父母购买绘本时往往会根据自己的主观性,如果自身对绘本内容感兴趣就进行购买;有些父母选择朋友推荐的绘本,相信朋友的选择是正确的,极易受暗示;有些父母是在网上购书,他们会选择查看网上绘本的销售量以及购买者的评价再考虑是否应该购买,忽略查看绘本里面的内容是否适合自己孩子,导致选购的绘本过难或者过易,吸引不了孩子的兴趣。而且在购买绘本时,幼儿的参与度极低。
有句话是这样说的,大人喜欢的作品孩子可能也喜欢。但是如果你断定一本童书不能唤起你的喜爱和敬意,你就将它放弃的话,那就不是科学的观点,所以家长喜欢的作品只是孩子喜欢的一个前提,关键在于孩子与家长选择同一本绘本时能否产生共鸣。
2.绘本主要以父母读为主,幼儿无表达机会
母亲与孩子在阅读过程中,基本上不谈论或者很少谈论图画书内容。往往是在自顾自地读地说或者是读,基本上不提问题。而且孩子注意图画的时间非常短。他们往往心不在焉,游离于图画书母亲的阅读行为之外。虽然有的母亲尝试着用语气和语调的变化引起幼儿的注意,但他们的努力往往以失败告终。
由于父母的填鸭式阅读,忽视幼儿的情感需要。整个阅读过程中,父母与孩子的目光对视次数很少乃至为零,这样父母与孩子就会缺乏目光的交流,情感的传达;由于父母是主体,孩子与图画书之间的也缺乏交流,这样的亲子阅读就如同一场电影,父母是这场电影的主演,而孩子是这场电影的观众,在整个过程中,孩子就好像是一个局外人,无任何的表达机会。
(二)父母过多运用文字,而较少运用图像交流语言
绘本是一本“神秘”的读本,如果不对它加以分析、斟酌,就难以体现出绘本的真正价值;而很多父母在进行绘本解读之前,只是粗略的了解其内容甚至直接跟幼儿进行亲子共读,而在阅读过程中,较多的进行文字解读,忽略将图画与文字结合在一起。如:《母鸡螺丝去散步》整个故事中,文字并没有说明后面还跟着一只狐狸,只能从画面上才能观察到,而父母可能就按照文字讲述下来,缺少悬念的设置、故事的生动性。绘本中的图画不仅是用来欣赏的,而是另外一种语言和表达形式,文字在绘本中起到的只是辅助作用。
对于无字图画书,家长没有进行仔细揣摩,就给自己下了定义说看不明白,所以他们就觉得自己都看不懂,孩子又怎能看得懂呢,有时他们就会放弃这类绘本。
(三)阅读中母亲主导意愿强,父亲的角色边缘化
亲子阅读在当今社会已经非常流行,但父母之间所扮演的角色却是不对等的。有调查表明,726份调查问卷中,72.9%的家庭是与父母一起阅读的,父亲为幼儿阅读的家庭只占13.6%,父亲所占的比例极少,但是父亲却对幼儿的发展有重要影响,比如父亲的逻辑思维、空间感要比母亲强,所以常与父亲在一起的孩子更聪明。但由于生活中父亲是相对缺席的,所以孩子回忆起来都是母亲温柔的声音,孩子渴望得到书籍的沐浴时,往往首先想到的也是母亲。
(四)没有形成持续、温馨的家庭阅读氛围
阅读环境包括周围情绪环境和外界环境,在一个温馨、宽松的环境中阅读,幼儿的阅读兴趣会大大提高。
有些家长因为时间有限,在一周中陪伴孩子阅读的时间极不固定;但有些父母即使有时间阅读,也会将看电视、玩电脑、玩手机的时间取代亲子共读的时间,在这样的环境下,孩子又怎能有阅读的氛围呢?另外亲子阅读需要持之以恒才能达到一定效果,这对父母来说也是一种挑战,所以有部分父母坚持一周之后又会恢复原始状态,有部分父母情绪愉快时,与孩子进行共读的时间会更长一些;反之时间缩短甚至舍弃亲子共读。
外界环境对于幼儿的阅读来说是不容忽视的,但现今很多家庭没有供幼儿投放书籍的书架,没有舒服的地垫和靠垫;有些家庭即使有讲究式的书柜,但是却被家长用来当电脑桌,放各种杂物,书柜上的书却寥寥无几。
二、亲子绘本阅读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一)父母把幼儿思维进行成人化解读
大部分家长都知道绘本是培养孩子的阅读兴趣、发挥他们的想象力,但即使这样,部分家长在买书时又会出现另一种想法,认为从滑稽、诙谐的绘本幼儿学不到道理,也有家长认为故事里有些情境过于虚幻,现实生活中不可能发生,跟孩子讲这类故事毫无意义,就认为孩子应该要跟成人等同,认识一些文字,懂得故事里的道理才是重要的,所以导致大部分的绘本都是益智类
另外在阅读过程中,家长认为孩子既然能够听懂故事,也应该能跟上自己阅读绘本的速度,把孩子比作是小大人;甚至有些父母觉得从图片上得到的信息不如文字来的快,这样也就缺少提供幼儿观察图片的机会。
(二)父母自身对儿童绘本的认知水平有限
绘本自身所潜藏的秘密是需要成人、幼儿共同挖掘、发现,才能真正体现出它的真正价值,但是在阅读过程中,父母总会受到各种限制:
1.父母重视文字而忽略图画
图文并茂的图画书对于家长来说,他们首先注意到的会是大幅度的图,但注视几秒后又会将目光定位在文字上,家长凭着对图画书的感觉,自己能够完全读懂内容,所以也无须看图片。生活中,有些父母会从其他父母得知自己孩子认识了多少字,认为他们的孩子很聪明,所以为了与其他孩子同步,在指导过程中重视对文字的认识,盲目地进行指导,目的在于让孩子长点知识,能够懂得内容中的道理;,而忽略了图画,同时也觉得如果孩子会自主阅读了,可以节省家长的些许时间。
另外有些家长虽然自身文化水平高,但是对于图画书定义却未理解透彻,他们认为像故事书里面都附有插图,误将这些图画书与绘本等同,却不知道故事书里主要是以文字为主,图画为辅。而绘本里主要是以图画为主,文字为辅的特点。
2.对幼儿绘本接触有限
家长接触的书本基本上都是以文学类、小说等为主,根据自己的喜好来阅读,而对于幼儿的绘本接触甚少。对于条件宽裕的家庭来说,即使有足够的绘本数量家长却没有意识去进行解读,只有陪孩子共读时才会进行大致了解,文字对于家长来说才是核心,这样绘本的价值又如何体现呢?又由于绘本的价格昂贵,对于生活条件一般的家庭还是有一定负担,就造成购买绘本数量、接触到的绘本种类有一定限制。
(三)受传统意识、社会压力的影响
著名的心理学家荣格尔说:“父亲的出现是一种独特的存在,对培养孩子有一种特别的力量。大量研究都指出父亲参与育儿具有积极意义。但现代家庭中父亲缺少参与的主要原因有:
1.受传统意识的影响
现代很多父母都还没有从“女主内、男主外”的传统意识中走出来。还是认为母亲是养育儿童的核心,而父亲没有真正参与到亲子阅读的意识,也没有参与的气氛与角色,父亲没有真正理解亲子阅读的概念,也不知道父亲在家庭中要扮演一个什么样的角色?
2.受到社会压力影响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家庭的一切来源都离不开金钱,为了让子女过的更幸福,父亲通常是选择出门赚钱,而母亲则担任家庭主妇的角色,照料孩子的一切,自然亲子阅读也成了母亲的责任,而父亲却渐渐将其遗忘;也有些是父母亲都出门在外,将孩子给予长辈照料,父母亲参与到亲子阅读的时间极少。
(四)对创设良好的家庭阅读氛围缺乏概念
良好的阅读氛围需要家长有意识的去创设,但是现代家庭父母由于受到时间限制,白天上班、晚上加班,身心疲惫的父母挤不出足够的时间,即使有一定的时间,父母抵制不了电子设备的诱惑,如想着自己没看完的电视、想着聊天,这样的他们哪有精力与孩子一起阅读。而情绪也成为了主宰家长的因素,情绪的好坏直接影响着亲子共读的有效性。
虽然说现代父母都重视孩子的阅读,但是有些父母对幼儿阅读环境创设的概念不了解;也有些父母创设阅读环境的经验不足导致在环境布置上手足无措。
三、提高亲子绘本阅读质量的策略
(一)提高孩子的参与度,逐渐退出以父母为主导角色
1.绘本阅读时提高亲子之间交流、沟通频率
好奇、好问是3-6岁幼儿的年龄特点,幼儿在亲子绘本阅读中往往喜欢发表自己的观点,所以这个时候父母对于孩子的提问一定不能认为是一种干扰,不能因为怕破坏故事的整体性,而搪塞或是忽略幼儿提的问题,而是要进行及时地反馈,因为幼儿的阅读兴趣以及思维能力往往是在这些小细节中发生的。而且父母与孩子进行绘本阅读时,一定要适时地引导、提问,能够与幼儿共同投入到绘本中,问题不能过于简单或超出幼儿的范围,而且在阅读过程中,懂得激发幼儿的兴趣,用语言发挥幼儿的想象力。
如:大班的《母鸡螺丝去散步》中母亲与5周岁幼儿共读的一个片段
母亲:母鸡螺丝钻过了蜜蜂房,而狐狸又发生了什么事情?
孩子:(想了一想)狐狸在蜜蜂房后面想要扑过去。
孩子:妈妈,狐狸这是什么表情呀?
母亲:狐狸的表情有点狡猾。
母亲:嗯,狐狸想要扑过去抓住母鸡螺丝,那你觉得它会发生什么事情呢?
孩子:可能会被蜜蜂蛰
母亲:(翻到下一页)嗯,真棒,果然像你说的一样。
母亲:最后呀,母鸡螺丝回家了吗?那你觉得狐狸又会发生什么事情呢?
孩子:母鸡螺丝回家了,我觉得狐狸跳到水里了,回来后头上肯定很很多包包。(母亲与孩子都齐声哈哈大笑)
2.父母逐渐退出主导角色
绘本的选择是父母和孩子共同决定的,去书店选择绘本时,父母需要带着孩子进行共同精心挑选,拿到一本绘本时首先就要翻阅里面的内容,了解其内容,然后想想是否符合孩子的年龄特点,自己觉得适合时就可拿给孩子看,若幼儿感兴趣,家里经济条件又允许,便可以进行购买,并告诉幼儿这是她要购买的绘本;若幼儿不感兴趣,但家长觉得适合孩子以后阅读,可以进行选购收藏,这样通过家长和幼儿的共同决定才适合幼儿。而在网上进行选购时,家长不要着急看绘本的适合年龄,因为这只是给予参考的,要看绘本的内容是否适合孩子现今的阅读水平再进行选购。对于绘本的选择,3-4岁的幼儿,由于与绘本的接触程度不深,可以选择页数少且图画简单、鲜艳的绘本,如《好饿的毛毛虫》,4-5岁的孩子,在有了一定的阅读经验后,基本上能够准确地表达出自己的情绪和想法,选择的绘本可以是突出人际关系,线索鲜明,如《逃家小兔》、《蚂蚁和西瓜》;而5-6岁幼儿拥有了较强的学习能力和丰富的想象力,可以选择关于美丑善恶的绘本,如《母鸡螺丝去散步》、《狐狸爸爸和鸭儿子》。
家长可让孩子在自己的腿上或者是坐在自己旁边进行亲子共读,共读过程中家长需要提供一定的时间让幼儿观察图像,充分发挥他们的想象力,感受图画语言,使幼儿与绘本产生一种情感的交流;另外在阅读过程中,家长可以用自己的手摸摸幼儿的头部,亲亲幼儿的额头,产生亲子间的交流。
(二)丰富自身知识提升教育素养
1.学习幼儿心理学以及亲子阅读等相关知识
实践很重要,但是理论却是一切实践的支撑。尤其现代父母大都凭着自己的经验来进行阅读。《幼儿心理学》是家长必不可少的一本书,因为只有先理解孩子的心理年龄特点才能更好的了解自己孩子的心理发展。
另外父母可找幼儿教师共同分析、了解孩子的特点或者是在幼儿园组织的亲子活动交流会中共同讨论不同的家庭是如何进行亲子绘本阅读的。也可以多去图书馆或网上看看有关亲子阅读的书籍,如:陈鹤琴《家庭教育》、《世界图画书的阅读和经典》等等。
2.充分利用绘本价值
如果父母阅读的绘本数量多,那么父母为孩子选择绘本的范围就会扩大,父母可选择这几种方式:
(1)找一个空闲的时间同孩子到图书馆共同翻阅图画书,父母可以在那段时间享受绘本阅读的快乐,仔细斟酌图画上藏着什么秘密,将文字与图画以及自身所在的内涵结合在一块进行理解。
(2)在家时,父母也可随时拿起一本绘本专门对图像进行欣赏,提高自己解读图像的能力。有些绘本不是一次就能读懂,每阅读一次都会带来不同的收获,所以父母需要对一本绘本进行重复翻阅,达到真正理解。
(3)对于绘本的迷惑之处,可与幼儿园老师一同讨论绘本究竟要如何进行阅读,达到共同进步。
这样一次次的积累,既可以加强父母解读绘本的能力,使绘本突显出它的价值,又可以提升父母自身的文化素养。另外,要想孩子有良好的阅读兴趣,环境的创设是不容忽视的,家长一定要有一个专门供幼儿阅读的安静书房,最好有阳光的照射,订做适合幼儿拿书的小书架,可以是各种小动物的模型,上面放各种幼儿阅读的书籍;在整个房间上铺上柔软的地垫再放几个靠枕,专供幼儿趴着看、共读时可靠着看,父母和孩子可共同制作图片或玩偶贴在墙壁上。
参考文献:
[1]冯蕾.绘本在亲子阅读活动中的作用[J].图书馆学研究,2011,(10):78-79
[2]陈亮.由绘本打开阅读之门-谈儿童绘本绘本阅读推广工作[J].山东图书馆学刊,2012,(3):55-58
[3]谭旭东.享受亲子阅读的快乐[M].重庆:重庆出版社,2012.9:166
[4]周兢.早期阅读发展与教育研究[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13.1重印:161-162
[5]佚名.家长如何引导幼儿阅读绘本[EB/OL]http://wenku.baidu.com/link url=
bA8Ho5oshrN9rnLnCWLciTznzbU3AL
4xmbyesJ6HY8u-XlovyFfL3dB-rqLmtE8Yhr:S3-ypvmro6k6Kn-YZDqJL9xsaF-GknmbOvPepLKZq
[6]徐晓蓉,余捷.图画书亲子阅读的“不对称”现象省思[J].早期教育(教科研版),2013,(5):54-56
[7]望欢.父亲参与分享阅读的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3.6
[8]贾叶红.亲子阅读中的“五重五轻”[J].山东教育.2010,(7):81-83
[9]颜晓燕.早期阅读的整合课程[M].厦门:厦门大学出版社,2012.12:1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