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基础教育课程
主办: 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发展中心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672-6715
CN: 11-5187/G
邮发代号: 80-447
投稿邮箱:jcjykczz@163.com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基础教育课程
曾用刊名:中小学图书情报世界
创刊时间:1993

新课改背景下初中数学教学策略的创新

【作者】 方文丽

【机构】 四川省岳池县乔家小学校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摘 要】 创新教学策略,运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不仅能创新课堂,激活学习主体,提升教学效果,还能促进学生获得良好数学教育,实现全面发展。
  【关键词】 初中数学;教学策略;新课改;创新

  在新课改全面推进的今天,我们收获了不少新理念。这些理念又化作实践指导经验,让我们再次扬帆启航。初中数学就是这样的背景下推进新课改的,在这几年的实践中,我们在课堂上、教学方法与手段上都与之前传统教学发生了显著变化,让学生获得了更好的发展,这也推动了数学教育改革的深入,特别是在教学质量上,学生受益更明显。这些成果的获得,与我们一线教师化理念为指导、创新教学策略是分不开的。下面,我结合数学教学,谈谈新课改背景下教学策略的创新。
  一、创新设计教学内容,实现“用教材教”效果
  随着新课改的推进,与之配合的教材编排也发生了很大变化,不仅图文并茂,而且还留给我们教师大量的操作空间。教师就可利用大量的信息资源,整合教材,变传统的“教教材”为“用教材教”。这样教学,不仅能增大课堂信息量,拓展学生视野,还能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就在身边,有很强的实用性。如在“数据的收集”讲数据的作用时,书上的例子太少。在网上搜集有趣的数据事例或新闻片段,丰富教材内涵。如:1.NBA火箭队中锋姚明身高2.26米。2.我国首人载人飞船——神舟十一号是2016年10月17日7时30分在中国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的神舟载人飞船,2016年11月18日下午,顺利返回着陆。从这些鲜活的课程资源中分析数据的作用,让学生养成用数据说话的习惯。为了拓展学生视野,培养他们的爱国情操,结合七年级上册阅读教材《华罗庚的故事》这一内容开展《中国数学家的故事演讲会》。课前教师将有关数学家的肖像图片一一展播,然后同学们把利用网络平台上搜集到的中国古代、近代、现代数学家的故事,讲得绘声绘色,同学们都为祖国的古代文明感到骄傲,为中国的高科技领域而赞叹。随后并引导学生解决一些生活中的数学问题,从而激发他们学习数学的信心。
  二、开展组内合作,通过竞争激发学生主体性
  新课改倡导以学生学习主体的“双主双优”理念,把这一理念践行到课堂教学中,就需要我们数学教师大力实施学生主体策略,其方法就是改变传统接受式为主的学习方式,让学生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实践证明,引导学生开展这几种学习,有利于激发学生主体性,增强他们学习能力。而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可能会出现动力不足的情况。这时有效的方法就是开展组内合作,通过竞争来激发学生主体性,效果更明显。其方法就是在组织学生小组学习的基础上,提倡组内合作,组间竞争,效果明显优于单纯的竞争。因为学生不仅要完成自己的任务,同时要与其他组员密切合作,只有这样才能超过别的组。比如同一个问题,看哪一组先解决,解决的方法多,找到了最佳解决办法,这样大大激发了学生数学学习的积极性,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在培养学生数学素养的同时,也能提升其学习能力。
  三、严防“题海战术”,注重数学实践
  学习数学的最终目的,是发展学生数学应用意识和创新实践能力,能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实际问题。我们知道,任何一种能力的提升,都需要反复实践。传统数学教学,在“教以应试”思想支配下,为培养学生良好的解题能力,可谓是把时间全都运用于上面了。而在新课改全面推进的背景下,强调的是素质教育,注重的是学生全面发展。因此,如果我们再重蹈“题海战术”复;辙,让学生反复、机械抄写生字、词语、或其他练习作业,不仅加重学生课业负担,还使学生学习兴趣大减,苦不堪言。而且,培养学生的能力还是在“应试”上,一样的“单一”。在实施新课改的今天,我们不能再以“题山题海”扼杀学生个性,为了让学生有更多时间和空间发展数学能力、提高数学素养,我们要以形式新颖、个性化的作业取代机械、过多的重复性的练习,让学生在快乐地数学实践中提升数学能力。
  四、加强学习兴趣培养,促使形成乐于数学学习的良好习惯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最好的老师自然应注重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苏霍姆林斯基说:“如果学生没有学习的兴趣和愿望,我们的一切意图,一切探求,一切理论都会落空。”可见,要提高数学教学效果,促进学生获得良好的数学教育,就必然应加强学生兴趣培养,使之在兴趣内驱下主动学数学,用数学。久而久之,在这种兴趣刺激下,就会形成乐于数学学习与实践的良好习惯。新课标告诉我们,培养学生学习习惯也是我们数学教学的重要任务,具体化为“三维”之中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但它需要时间训练和外力督促。我们在坚持落实知识与技能教学的同时,能把习惯培养贯穿在整个数学教学过程中,做到严格要求,示范诱导,让良好的学习习惯成为促进学生不断学习的强劲动力。在这几年的新课改实践中,我们加强了学生上课听讲习惯的培养,在作业中,强调了学生认真读题、审题、解题和检验习惯的培养。合作学习中注重了学生交流探讨习惯、认真倾听、发言习惯等,这些习惯的培养,又反过来形成一种内驱力,进一步促进学生主动学习,乐于数学探求发现。实践证明,当学生有了强烈的学习兴趣和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我们数学教学效果提升就有了良好的“群众基础”,提高也就在意料之中了。
  总之,在全面推进新课改的当今,我们一线老师还要结合教学内容和学生实情大胆创新,尽可能让课堂新颖有趣,能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其与我们老师共同配合,形成良好的师生互动,从而提高教学有效性,实现数学新课标“让学生人人获得良好的数学教育”的伟大理想目标。
  参考文献:
  [1]孙思翘,新课改背景下,创新初中数学教学方法的策略[J].中华少年,2018年。
  [2]胡艳丽、朱会明,新课程背景下初中数学课堂有效教学的策略研究[J].教师,2011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