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基础教育课程
主办: 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发展中心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672-6715
CN: 11-5187/G
邮发代号: 80-447
投稿邮箱:jcjykczz@163.com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基础教育课程
曾用刊名:中小学图书情报世界
创刊时间:1993
浅议高中音乐课堂“双基”与活跃课堂相统一
【作者】 王 星
【机构】 四川省成都市第三中学
【摘要】【关键词】
【正文】 【摘 要】 “立德树人”是“十八大”提出教育的根本任务,音乐学科核心素养是审美感知、文化理解、艺术表现。所以本文作者认为高中音乐教学要基于传授这一个点——“双基”教学,同时指出,“双基”教学往往会带来课堂的模式化和理论化,学生学习兴趣不高,应让学生动起来,活跃起来,重点谈了让课堂活跃起来的策略。总之,高中音乐课堂要做到“双基”与活跃课堂相统一。
【关键词】 高中音乐课堂;双基教;活跃课堂策略
普通高中《音乐课程标准》(2017版)指出,“形成学科核心素养,延续审美核心,强化音乐实践。呈现音乐形式的多元课程,自主、选择及学业发展得以进一步体现。”可见,就音乐核心素养和延续审美核心的要求,普通高中音乐课堂教学要做好“双基”教学,即让学生掌握音乐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一、怎样做好“双基”教学
(一)要采用多种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新课程标准把“培养音乐兴趣,树立终身学习的愿望”作为音乐课的教学目标之一,要求营造宽松、民主、和谐的课堂氛围,与学生一起探索音乐奥妙,感悟艺术人生,共同完成课堂教学任务。一线教师在音乐教学中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深化双基教学,例如采用游戏进行节奏教学,如击鼓传花,通过鼓声来进行节奏的感受,采用朗朗上口的韵律歌提高学生音乐知识的记忆,如“渐强符号小喇叭,声音越来就越大。如在欣赏课《高山流水》的乐器简介教学环节中,我播放各乐器发出的每一种音乐的片段,同时展示乐器图片给学生看,引导他们分辨不同乐器的音色,感受乐曲所表现的意境和情绪,教学效果较好。
(二)要利用学生敢于创作的热情进行双基教学。例如教学《多彩的民歌》中,基础知识是掌握民歌的基本特点;基本技能是学生了解“长调、囊玛”等民歌题材。教师鼓励学生利用学习的旋律进行民歌创作,并进行“我歌我原创”歌曲展演,在实践活动中进行双基教学。同时,改革双基教学的方式,作为高中一线音乐教师,要准确把握新课改的要求,把双基教学融入音乐教学实践中。
(三)要重视学生之间的合作。学生之间的合作,能使学生的体验和感悟得到交流,在对比中提高兴趣和感受成功,从而让学生掌握“双基”。如在教唱歌曲《五星红旗》,教师利用“啊”音教唱旋律,采用创编的韵律激发学生学习的欲望。在熟悉韵律中,教师可以让学生进行男女分组,组内进行“你唱我听”训练,互相提问,互相改正。旋律熟练之后,教师让学生分组创编,小组成员共同改进,形成完整的表演并展示。这样使得双基教学更顺畅的得到掌握,提高学生音乐素养。
当然,我们要注意到,“双基”教学往往会带来的课堂的模式化和理论化。在当前的高中音乐课堂上,当教师在音乐课上尽心讲解教材中的歌曲时,即使反复教唱,由于真正涉及音乐的内容少,文字解说多,会唱的歌曲多,能够唱出情感的少,这就让音乐课成为了一门枯燥的知识技能传授课,乐趣不足。在这样的教学氛围下,学生的学习兴趣难免低下,课堂教学效果不佳。所以,如何让学生在课堂上动起来,活跃起来,就显得非常重要。
二、如何活跃课堂
(一)利用多媒体活跃课堂
多媒体进入课堂,以丰富的信息资源成为广大高中生喜爱的教学方式,提高了教学效率,取得良好的效果。因此,一线教师应充分发挥多媒体在高中音乐课堂中的作用,更好地为音乐教学服务。同时,我们要充分用好多媒体教学的优势,它能较好地满足学生的心理,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从想、视、听等方面综合去欣赏音乐,能极大地提高学生欣感受、理解的能力,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总之,多媒体辅助教学激发了音乐课堂的改革,给音乐教学以新的活力与生机,应在音乐教学中充分发挥多媒体作用。
(二)创设教学情境活跃课堂
心理学研究表明:当学习内容和学习熟悉的生活实际越贴近,学生自觉接纳知识的程度越高。根据这一点,在设计音乐课堂教学时,我们要利用中学生的心理特点,通过悦耳动听的音乐、言简意赅的解说、生动形象的画面,创设动画、音视、图文的教学情境,让学生积极参与音乐教学活动之中。这样学习内容就会变枯燥无味为生动形象,拓宽了学生的音乐视野,还较好地培养了学生音乐思维,提高了学生的审美能力。如,教学《装扮蓝色地球》这首歌时,我通过多媒体将儿歌唱、野蜂飞舞、鸟太阳温暖的大自然景色呈现在学生面前,学生在充分欣赏、自由想象之后,入情入境地体会歌词的意境……创设教学情境,也就增强了教学效果。
(三)借助学具、乐器活跃课堂
新课标指出,“应充分考虑到地域城乡的差异以及各个层面所能达到的要求,在课程资源的开发上更具有弹性,呈现出多样化。”例如,在教学“非洲鼓乐”这一章,我组织全班同学一起参与,一部分节奏感好的、表现力强的学生用事先准备好的各式乐鼓在讲台上演奏,另一部分同学用其他如双响筒、木鱼等乐器演奏,剩下的同学一边模仿飞禽、一边舞蹈来感受非洲人民的热情,理解鼓在非洲人民心中的位置。这样,学生自由自在地参与音乐活动,课堂气氛也就活跃了起来。
(四)利用流行音乐活跃课堂
流行乐现实性、娱乐性、短暂性、传播范围广等特点,流行音乐成为音乐中受众最广的音乐。高中学生更是容易被流行音乐征服的群体,大多数的学生都对流行音乐有一种特别的喜好。他们在生理和心理的双重发展变化下,情感更为炽热。所以,教师在音乐课堂教学的过程中,应该在适当的时候适当播放一些健康向上的流行音乐,如《荷塘月色》《最炫民族风》等带有民族风的歌曲,这样不仅可以让学生产生共鸣,淡化乐理知识教学带给他们的厌倦感,还能够活跃我们的音乐课堂气氛。
三、结语
总之,新课程改革下高中音乐课应该富于变幻的形式,具有多姿多彩、有深厚优美,还有形形色色、美不胜收的景象,使得学生在学到乐理知识的同时,沉醉其中得到音乐美的感受。教师在高中音乐课堂教学中,应当从多方面促使该课程在高中生成长的过程中发挥出应有的作用,做到“双基”教学与活跃课堂相统一。
参考文献:
[1]普通高中《音乐课程标准》(2017版)
[2]中学生心理学教育之我见——关于加强中学教育中心理学教育的几点建议.《教育教学论坛》.2012年41期.李顺周.
[3]高中音乐欣赏教学主体参与研究.作者:杜云福.音乐教育辽宁师范大学2006.
[4]浅析高中学生音乐素养.《读写算素质教育论坛》.2015年24期.宋晓英.
【关键词】 高中音乐课堂;双基教;活跃课堂策略
普通高中《音乐课程标准》(2017版)指出,“形成学科核心素养,延续审美核心,强化音乐实践。呈现音乐形式的多元课程,自主、选择及学业发展得以进一步体现。”可见,就音乐核心素养和延续审美核心的要求,普通高中音乐课堂教学要做好“双基”教学,即让学生掌握音乐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一、怎样做好“双基”教学
(一)要采用多种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新课程标准把“培养音乐兴趣,树立终身学习的愿望”作为音乐课的教学目标之一,要求营造宽松、民主、和谐的课堂氛围,与学生一起探索音乐奥妙,感悟艺术人生,共同完成课堂教学任务。一线教师在音乐教学中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深化双基教学,例如采用游戏进行节奏教学,如击鼓传花,通过鼓声来进行节奏的感受,采用朗朗上口的韵律歌提高学生音乐知识的记忆,如“渐强符号小喇叭,声音越来就越大。如在欣赏课《高山流水》的乐器简介教学环节中,我播放各乐器发出的每一种音乐的片段,同时展示乐器图片给学生看,引导他们分辨不同乐器的音色,感受乐曲所表现的意境和情绪,教学效果较好。
(二)要利用学生敢于创作的热情进行双基教学。例如教学《多彩的民歌》中,基础知识是掌握民歌的基本特点;基本技能是学生了解“长调、囊玛”等民歌题材。教师鼓励学生利用学习的旋律进行民歌创作,并进行“我歌我原创”歌曲展演,在实践活动中进行双基教学。同时,改革双基教学的方式,作为高中一线音乐教师,要准确把握新课改的要求,把双基教学融入音乐教学实践中。
(三)要重视学生之间的合作。学生之间的合作,能使学生的体验和感悟得到交流,在对比中提高兴趣和感受成功,从而让学生掌握“双基”。如在教唱歌曲《五星红旗》,教师利用“啊”音教唱旋律,采用创编的韵律激发学生学习的欲望。在熟悉韵律中,教师可以让学生进行男女分组,组内进行“你唱我听”训练,互相提问,互相改正。旋律熟练之后,教师让学生分组创编,小组成员共同改进,形成完整的表演并展示。这样使得双基教学更顺畅的得到掌握,提高学生音乐素养。
当然,我们要注意到,“双基”教学往往会带来的课堂的模式化和理论化。在当前的高中音乐课堂上,当教师在音乐课上尽心讲解教材中的歌曲时,即使反复教唱,由于真正涉及音乐的内容少,文字解说多,会唱的歌曲多,能够唱出情感的少,这就让音乐课成为了一门枯燥的知识技能传授课,乐趣不足。在这样的教学氛围下,学生的学习兴趣难免低下,课堂教学效果不佳。所以,如何让学生在课堂上动起来,活跃起来,就显得非常重要。
二、如何活跃课堂
(一)利用多媒体活跃课堂
多媒体进入课堂,以丰富的信息资源成为广大高中生喜爱的教学方式,提高了教学效率,取得良好的效果。因此,一线教师应充分发挥多媒体在高中音乐课堂中的作用,更好地为音乐教学服务。同时,我们要充分用好多媒体教学的优势,它能较好地满足学生的心理,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从想、视、听等方面综合去欣赏音乐,能极大地提高学生欣感受、理解的能力,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总之,多媒体辅助教学激发了音乐课堂的改革,给音乐教学以新的活力与生机,应在音乐教学中充分发挥多媒体作用。
(二)创设教学情境活跃课堂
心理学研究表明:当学习内容和学习熟悉的生活实际越贴近,学生自觉接纳知识的程度越高。根据这一点,在设计音乐课堂教学时,我们要利用中学生的心理特点,通过悦耳动听的音乐、言简意赅的解说、生动形象的画面,创设动画、音视、图文的教学情境,让学生积极参与音乐教学活动之中。这样学习内容就会变枯燥无味为生动形象,拓宽了学生的音乐视野,还较好地培养了学生音乐思维,提高了学生的审美能力。如,教学《装扮蓝色地球》这首歌时,我通过多媒体将儿歌唱、野蜂飞舞、鸟太阳温暖的大自然景色呈现在学生面前,学生在充分欣赏、自由想象之后,入情入境地体会歌词的意境……创设教学情境,也就增强了教学效果。
(三)借助学具、乐器活跃课堂
新课标指出,“应充分考虑到地域城乡的差异以及各个层面所能达到的要求,在课程资源的开发上更具有弹性,呈现出多样化。”例如,在教学“非洲鼓乐”这一章,我组织全班同学一起参与,一部分节奏感好的、表现力强的学生用事先准备好的各式乐鼓在讲台上演奏,另一部分同学用其他如双响筒、木鱼等乐器演奏,剩下的同学一边模仿飞禽、一边舞蹈来感受非洲人民的热情,理解鼓在非洲人民心中的位置。这样,学生自由自在地参与音乐活动,课堂气氛也就活跃了起来。
(四)利用流行音乐活跃课堂
流行乐现实性、娱乐性、短暂性、传播范围广等特点,流行音乐成为音乐中受众最广的音乐。高中学生更是容易被流行音乐征服的群体,大多数的学生都对流行音乐有一种特别的喜好。他们在生理和心理的双重发展变化下,情感更为炽热。所以,教师在音乐课堂教学的过程中,应该在适当的时候适当播放一些健康向上的流行音乐,如《荷塘月色》《最炫民族风》等带有民族风的歌曲,这样不仅可以让学生产生共鸣,淡化乐理知识教学带给他们的厌倦感,还能够活跃我们的音乐课堂气氛。
三、结语
总之,新课程改革下高中音乐课应该富于变幻的形式,具有多姿多彩、有深厚优美,还有形形色色、美不胜收的景象,使得学生在学到乐理知识的同时,沉醉其中得到音乐美的感受。教师在高中音乐课堂教学中,应当从多方面促使该课程在高中生成长的过程中发挥出应有的作用,做到“双基”教学与活跃课堂相统一。
参考文献:
[1]普通高中《音乐课程标准》(2017版)
[2]中学生心理学教育之我见——关于加强中学教育中心理学教育的几点建议.《教育教学论坛》.2012年41期.李顺周.
[3]高中音乐欣赏教学主体参与研究.作者:杜云福.音乐教育辽宁师范大学2006.
[4]浅析高中学生音乐素养.《读写算素质教育论坛》.2015年24期.宋晓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