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基础教育课程
主办: 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发展中心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672-6715
CN: 11-5187/G
邮发代号: 80-447
投稿邮箱:jcjykczz@163.com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基础教育课程
曾用刊名:中小学图书情报世界
创刊时间:1993
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推进素质教育
【作者】 陈 燕
【机构】 四川省南充市五星小学
【摘要】【关键词】
【正文】 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落实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的集中体现,是提高教育现代化水平的核心内容。推进素质教育,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教学中,我们要从小学生的身心特点出发,为他们设计适合的学习内容、教学方法和理念,让他们在语文学习中明事理、强精神、长志气。我们要在素质教育的指导思想下,扎实推进基础教育改革,为学生提供更多更精彩的语文课堂。接下来,本文将从五个方面来谈一谈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开展素质教育。
一、要面向全体学生,树立学生主体的观念
素质教育就是既使每一位学生所具备的遗传素质得到充分的发挥,又使他们具备当今社会所需的各种素质,如思想道德素质,文化科学素质,劳动技能素质等。因此,语文教学中必须面向全体学生,充分考虑每位学生的智力与非智力因素,因材施教,启发自觉。不仅让每一位学生的潜在能力都得到很好的开发,而且要使后天的素技得到全面发展。在具体的语文教学中,就是要调动每一位学生的“表演天才”,废除传统的以老师为主体的对字、词、句、段的分割解剖的教学方法,在教师的精心策划下,让每一位学生依据手中的语文材料,能够主动的“设身处地”的去想、去做、去感悟,再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创造”出自己情感世界的美文佳章。不仅要让学生苦练听、说、读、写语文基本功,还要可能多地给学生以实践与磨练的机会,使他们动脑、动口、动手,在实践与磨练中,养成自觉质疑、解答的习惯。
二、加强朗读训练,培养语感,加深理解
从心理学角度说语感是一种心智技能。教师采用各种形式的朗读,使学生产生“顿悟”之感,让学生通过自身的实践活动,去感受,去体验,了然于心。小学语文教学大纲指出:“朗读所发展学生的思考,激发学生的情感,学生朗读能力逐步提高,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就会加深。”小学语文教材的绝大部分课文都要求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所以,在语文教学中,加强朗读训练,对于提高教学质量,培养高素质的人才有着重大的作用。教师要学生真正掌握语文知识,具有听、说、读、写的能力,指导学生掌握朗读的方法,让他们会读书,从而把书读懂。教师要根据课文表达了思想感情不同,指导学生采用不同的朗读方法,学生掌握了朗读基本功,口头表达能力自然而然也得了提高,在日常的语言交流或参加演讲的表达能力都会很大提高,自然理解能力也会大大提高了。
三、教师讲课时,既重教法,又重学法
以重学法为主,对教师而言,在教学过程中研究教法当然重要,但最终要通过教师的引和导,让学生学会和会学(掌握学习方法)。重要的不是授之以鱼,而是授之以渔,所以我们必须重视指导学生的学习方法。例如讲《小马过河》一课,第2自然段有一提示语:小马“连蹦带跳”地说。教师让学生理解“连蹦带跳”一词在这一段所起的作用。一般的讲授都是这样,先让学生在朗读时省略和读出“连蹦带跳”,比较二者的效果,学生认为有“连蹦带跳”这个词好,但这只是孤立地理解词。如果能够继续引导学生的思考将是对学生思维品质的有益引导和培养。教师继续提问小马为什么“连蹦带跳”地对妈妈说?学生会答:小马很高兴接受妈妈给的任务。教师继续问:小马为什么那么高兴呢?这时学生答不出。这时教师指导学生再读老马对小马说的话:“你已经长大了,能帮助妈妈做点事吗?”这一读,学生明白了:小马想到自己已经长大了,能帮助妈妈做点事,心中非常高兴!这样的讲授和引导学生学习的过程,学生不但真正理解了“连蹦带跳”这个词及这段话的含义,更重要的是使学生思维活跃,带着问题学,从小培养探究问题、周密思考的良好学习品质。
四、确立多元化教学目标
素质教育思想指导下的小学语文教学应确立多元化的教学目标,充分发挥小学语文教学自身的优势,从多方面、多角度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在完成基本的识字、写字、阅读和写作目标的基础上,还要发挥小学语文的道德教育功能,在小学语文教材中,很多课文都有着鲜明的道德评价含义,在教学中,要抓住这样的机会,因势利导地进行道德教育的渗透,让学生在学习中明白做人的道理,树立集体主义思想,摒弃极端利己的思想,做一个关心同学、关心集体、热爱祖国的小学生。要借助小学语文课文的教育功能,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并且坚守下去。
另外,小学语文还可以发挥其心理健康教育功能,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促进小学生心理健康发展,促进他们自我意识的提高,让他们都能在了解自我的过程中,逐渐做到接纳自我,在喜欢自己、相信自己的心态下迎接学习和生活中的一些挑战,培养他们顽强拼搏的意识、坚持到底的毅力。当然,最为重要的是,小学语文要培养学生的基本语文素质,让学生在自信的前提下,虚心学习,在听说读写等方面都能扎实学习,不断取得进步。
五、帮助学生打好语文基础,为综合素质的提升助力
切实抓好基础知识教学,大力推行素质教育与加强基础知识教学并不矛盾,而且基础的语文知识和语文技能是我国公民应当具备的最基本的文化素养。因此,必须扎实抓好语文基础知识的教学,加强语言文字的训练,切实提高学生语文素质。语文是一门基础性的学科,把基础打牢,才能越学越多,才会有更多学习的机会。很多小学生从小没有养成阅读的习惯,识字量少,理解力差,这就导致他们在语文以及其他学科的学习中都容易出现吃力的情况。所以,作为小学语文教师,一定要高度重视学生的基础功底,帮助他们打好功底,丰富他们的视野。
六、优化训练程序,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
施教之功,重在练能。通过科学的训练,让学生获得学习的技能,从而打下扎实的学习基础,是实施语文素质教育的关键。对小学生语文基础知识的训练要建立在充分了解小学生认知心理特点的基础上,同时也要结合语文学科每一项教学目标的特点来进行。例如,中国汉字的学习,因其形声和会意的特点,给生字的学习提供了科学的教学思路。在教学中,要让学生知道每一个汉字的演变特点以及与相关汉字的内在联系等。通过这样的教学,小学生对生字进行了一个综合的内在加工,记忆更加牢固,理解也更加深刻。有的小学语文老师会采用让学生书写十遍八遍的方式来达到记忆汉字的目的,这种方式本身不符合汉字的学习规律,只会让学生在疲劳中慢慢降低对语文的学习兴趣。
总之,实施素质教育,深化小学语文教学改革,是小学语文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但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进行素质教育,它涉及到教学思想、教学目标、教学方法等方面的综合性改革,因此,我们要深入研究,广泛学习,让小学语文课堂成为素质教育的重要基地。
一、要面向全体学生,树立学生主体的观念
素质教育就是既使每一位学生所具备的遗传素质得到充分的发挥,又使他们具备当今社会所需的各种素质,如思想道德素质,文化科学素质,劳动技能素质等。因此,语文教学中必须面向全体学生,充分考虑每位学生的智力与非智力因素,因材施教,启发自觉。不仅让每一位学生的潜在能力都得到很好的开发,而且要使后天的素技得到全面发展。在具体的语文教学中,就是要调动每一位学生的“表演天才”,废除传统的以老师为主体的对字、词、句、段的分割解剖的教学方法,在教师的精心策划下,让每一位学生依据手中的语文材料,能够主动的“设身处地”的去想、去做、去感悟,再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创造”出自己情感世界的美文佳章。不仅要让学生苦练听、说、读、写语文基本功,还要可能多地给学生以实践与磨练的机会,使他们动脑、动口、动手,在实践与磨练中,养成自觉质疑、解答的习惯。
二、加强朗读训练,培养语感,加深理解
从心理学角度说语感是一种心智技能。教师采用各种形式的朗读,使学生产生“顿悟”之感,让学生通过自身的实践活动,去感受,去体验,了然于心。小学语文教学大纲指出:“朗读所发展学生的思考,激发学生的情感,学生朗读能力逐步提高,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就会加深。”小学语文教材的绝大部分课文都要求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所以,在语文教学中,加强朗读训练,对于提高教学质量,培养高素质的人才有着重大的作用。教师要学生真正掌握语文知识,具有听、说、读、写的能力,指导学生掌握朗读的方法,让他们会读书,从而把书读懂。教师要根据课文表达了思想感情不同,指导学生采用不同的朗读方法,学生掌握了朗读基本功,口头表达能力自然而然也得了提高,在日常的语言交流或参加演讲的表达能力都会很大提高,自然理解能力也会大大提高了。
三、教师讲课时,既重教法,又重学法
以重学法为主,对教师而言,在教学过程中研究教法当然重要,但最终要通过教师的引和导,让学生学会和会学(掌握学习方法)。重要的不是授之以鱼,而是授之以渔,所以我们必须重视指导学生的学习方法。例如讲《小马过河》一课,第2自然段有一提示语:小马“连蹦带跳”地说。教师让学生理解“连蹦带跳”一词在这一段所起的作用。一般的讲授都是这样,先让学生在朗读时省略和读出“连蹦带跳”,比较二者的效果,学生认为有“连蹦带跳”这个词好,但这只是孤立地理解词。如果能够继续引导学生的思考将是对学生思维品质的有益引导和培养。教师继续提问小马为什么“连蹦带跳”地对妈妈说?学生会答:小马很高兴接受妈妈给的任务。教师继续问:小马为什么那么高兴呢?这时学生答不出。这时教师指导学生再读老马对小马说的话:“你已经长大了,能帮助妈妈做点事吗?”这一读,学生明白了:小马想到自己已经长大了,能帮助妈妈做点事,心中非常高兴!这样的讲授和引导学生学习的过程,学生不但真正理解了“连蹦带跳”这个词及这段话的含义,更重要的是使学生思维活跃,带着问题学,从小培养探究问题、周密思考的良好学习品质。
四、确立多元化教学目标
素质教育思想指导下的小学语文教学应确立多元化的教学目标,充分发挥小学语文教学自身的优势,从多方面、多角度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在完成基本的识字、写字、阅读和写作目标的基础上,还要发挥小学语文的道德教育功能,在小学语文教材中,很多课文都有着鲜明的道德评价含义,在教学中,要抓住这样的机会,因势利导地进行道德教育的渗透,让学生在学习中明白做人的道理,树立集体主义思想,摒弃极端利己的思想,做一个关心同学、关心集体、热爱祖国的小学生。要借助小学语文课文的教育功能,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并且坚守下去。
另外,小学语文还可以发挥其心理健康教育功能,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促进小学生心理健康发展,促进他们自我意识的提高,让他们都能在了解自我的过程中,逐渐做到接纳自我,在喜欢自己、相信自己的心态下迎接学习和生活中的一些挑战,培养他们顽强拼搏的意识、坚持到底的毅力。当然,最为重要的是,小学语文要培养学生的基本语文素质,让学生在自信的前提下,虚心学习,在听说读写等方面都能扎实学习,不断取得进步。
五、帮助学生打好语文基础,为综合素质的提升助力
切实抓好基础知识教学,大力推行素质教育与加强基础知识教学并不矛盾,而且基础的语文知识和语文技能是我国公民应当具备的最基本的文化素养。因此,必须扎实抓好语文基础知识的教学,加强语言文字的训练,切实提高学生语文素质。语文是一门基础性的学科,把基础打牢,才能越学越多,才会有更多学习的机会。很多小学生从小没有养成阅读的习惯,识字量少,理解力差,这就导致他们在语文以及其他学科的学习中都容易出现吃力的情况。所以,作为小学语文教师,一定要高度重视学生的基础功底,帮助他们打好功底,丰富他们的视野。
六、优化训练程序,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
施教之功,重在练能。通过科学的训练,让学生获得学习的技能,从而打下扎实的学习基础,是实施语文素质教育的关键。对小学生语文基础知识的训练要建立在充分了解小学生认知心理特点的基础上,同时也要结合语文学科每一项教学目标的特点来进行。例如,中国汉字的学习,因其形声和会意的特点,给生字的学习提供了科学的教学思路。在教学中,要让学生知道每一个汉字的演变特点以及与相关汉字的内在联系等。通过这样的教学,小学生对生字进行了一个综合的内在加工,记忆更加牢固,理解也更加深刻。有的小学语文老师会采用让学生书写十遍八遍的方式来达到记忆汉字的目的,这种方式本身不符合汉字的学习规律,只会让学生在疲劳中慢慢降低对语文的学习兴趣。
总之,实施素质教育,深化小学语文教学改革,是小学语文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但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进行素质教育,它涉及到教学思想、教学目标、教学方法等方面的综合性改革,因此,我们要深入研究,广泛学习,让小学语文课堂成为素质教育的重要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