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基础教育课程
主办: 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发展中心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672-6715
CN: 11-5187/G
邮发代号: 80-447
投稿邮箱:jcjykczz@163.com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基础教育课程
曾用刊名:中小学图书情报世界
创刊时间:1993

道德与法治课高效课堂的构建策略

【作者】 李小君

【机构】 四川省资阳市雁江区临江镇初级中学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摘 要】 高效课堂重视的是学生对知识的自主探究,以学生的学习发展为教学的目的,初中道德与法治作为一门实践性较强的基础课程,学生需要在教师的指导下完成对知识的探索。教师在初中的道德与法治教学中,要注重对学生的道德指引,加强对学生的法治教育,促进学生的健全发展。
  【关键词】 教师素质;结合实践;激发兴趣

  追索高效合理科学的课堂教学模式,提高初中道德与法治技术课堂的教学效率势在必行。要结合不同区域的学生实际情况,处理好教与学、理论与实践、理性与感性、传统与创新的关系。构建中学道德与法治高效课堂不仅可以提高中学道德与法治教学效率與教学质量,还可以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品质,培养学生规范性行为习惯,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以及世界观,从而加强我国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构建和谐社会。
  一、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
  初中的道德与法治课程涉及到伦理道德、心理健康等相关问题,这就需要相关教师在保证专业基础知识储备的基础上,不断丰富课外知识储备,不断完善道德与法治教育体系,呈现给学生一个多方位、立体化的知识结构。此外,在现阶段信息技术不断发展的今天,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应该添加多媒体教学等现代教学辅助手段,一方面可以提升学生的课堂积极性。另一方面可以使传统的教学课堂更加多样化,从而打破传统的教学方式,提升课堂的教学质量。
  二、实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效果
  初中道德与法治学习可以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世界观和人生观。它对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也有着重要的作用。初中生的思维、逻辑和价值观都还在发展阶段,尚未形成。在实践教学中,道德与法治学理论知识过多,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教学内容单一,教学方法单一,学生对道德与法治课的学习不感兴趣。因此,为了改变这种状况,教师应该以这种形式教授现实生活,或者设计一个合理的情境。在道德与法治学习中调动学生的能力的教学和发展,也使学生认识到道德与法治与生活的密切关系,使学生认识到学习道德与法治课程的价值。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只有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方法才能解释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存在的困惑。例如,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参加志愿者活动,或为学生播放教育电影,向学生们只管的展示抽象知识想要表达的内容,让学生在娱乐的过程中学习,激发学生对道德与法治科目的学习兴趣。在学习新网络空间的过程中,教师可以找到真实的案例来教育学生,如当前网络的发展,许多犯罪分子开始使用网络记忆欺诈,有的诈骗团体选择年龄较低的青少年群体,或者通过网上诈骗,对受害人身边的朋友造成的危害和经济损失是由于互联网上缺乏健康的人际交往所致。通过实践,教学不再单调,学生的记忆将加深。因此,学生认识到健康网络传播的重要性。
  三、电子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相结合
  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教学中,我们可以使用更多的多媒体。我们可以采用“微观课”教学模式。通过在内容教学中引入一个简单的视频,可以使学生进入一个可以思考、提问和学习视频内容的学习环境。例如,在“正义是人类良知的声音”的研究中,教师可以编辑人的不良行为短片,制作一部关于“你如何选择”等问题的电影,给学生一定的思考时间,使学生对社会有一个更清晰的认识。把握“正义”的意义,在生活中形成“正义”的品格。
  四、激发学生对道德与法治课程学习的兴趣
  道德与法治课程是以理论知识为基础的,在理解理论知识后需要牢记下来。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针对理论知识方面,学生通常会死记硬背的方式采用。这种单调的背诵方法让学生记忆知识点显然是达不到理想的教学效果。在实际应用中学生在道德与法治课程学习中仍然存在不能灵活运用等问题。经过长时间的复刻版式学习,学生对于知识的记忆会逐渐变得分散、模糊,最终导致学生对道德与法治学习失去兴趣。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激发学生对道德与法治课程学习的兴趣,使学生能够主动对道德与法治学科进行深入的学习。
  五、改革教学方法
  初中思想道德与法治教师应逐步建立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教学理念,明确学生在教学中的主导地位,积极改革和创新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的热情,提高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提高教学质量。在教学方法方面可以大胆的创新,运用情境教学法和合作学习法可大大的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初中学生积极加入到道德与法治类的教学环境中,提高学生的学习的热情,从而促进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的效果。例如:在爱国主义教育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可以组织学生按座位划分学习小组,在小组讨论后对小组进行相关的问题提问:“你知道我们的爱国者是谁吗?他们的行为是什么?”经过讨论后,学生们在小组中集思广益,会给出一个有效的答案。因此,教师应该培养学生发现问题,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而不是对一些除考点以外的问题避重就轻的解答。教师不应该为学生解决问题,而应该引导学生如何解决问题。
  六、尊重学生个性化发展并提供发展空间
  创造力是学生学习自主性的最高层面。与生俱来的创造性是不存在的,学生的创造能力都是后天培养成的,学生创造性的培养需要教师自身具有主动创造的能力,只有这样,在潜移默化的环境下,加之正确的引导,才能培养出具有自主创造能力的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是提高学生素质教育,学生全面发展的终极目标,是培养学生养成良好学习习惯的最佳路线。尊重学生的个性化发展,让学生能够勇敢的表达出自己的观点和看法,运用自己的独立思维和感知能力来探索世界。凡事没有标准答案,要学会辩证的看待事物,鼓励学生学会在自己的大脑中思考,引导学生以同样的方式发现差异,与自己的生活联系起来,尝试反向联想,用自己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想法,并与其他人的想法碰撞,或融合。
  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的效率来源于良好的教学氛围,丰富的教学资源,以及有效教学方法对学生的调动。因此,只有完善道德与法治课的教学体系,充分的在课堂上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才能提高教学活动有效性。
  参考文献:
  [1]郭莉雅.初中《道德与法治》学科有效教学策略之我见[J].考试周刊,2018(27).
  [2]蔡斌.基于信息时代背景下的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设计[J].考试周刊,2018(25).
  [3]刘德东.试论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方法[J].中国校外教育,2017(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