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基础教育课程
主办: 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发展中心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672-6715
CN: 11-5187/G
邮发代号: 80-447
投稿邮箱:jcjykczz@163.com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基础教育课程
曾用刊名:中小学图书情报世界
创刊时间:1993

初中语文实施创新教育的实践探究

【作者】 黄 琴

【机构】 四川省岳池县城关中学校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摘 要】 在初中语文课堂中实施创新教育,就要求我们教师必须更新教学观念,优化教学手段,强调语文素养培养,才能真正地起到创新作用。
  【关键词】 初中语文;创新教育;实施

  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发展的不竭动力。创新的关键在人才,而人才的培养靠教育。新时代是竞争时代,需要创新人才。而创新人才的培养,就需要创新教育。作为新时期的教育工作者,我们应时代有所担当,充分实施创新教育,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这是时下教育发展的重要追求,也是我们老师不可推脱的重要责任。因此,我们迫切需要把创新教育渗透到各科教学中去。语文学科也不例外,因此,怎样把创新教育巧妙、有机地渗透到语文教学实践中就显得极为重要。那么,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如何渗透创新教育呢?在这几年的实践中,我们进行了大量探究。下面,我结合教学工作实际,谈谈如何在语文课堂中实施创新教育。
  一、更新教学观念,激发学生创新意识
  传统的教学观念就是“传道、授业、解惑”。所有习题答案都以教师答案为标准,课堂上教师一人说了算,提问成了教师的神圣专职。这样就控制了学生的思维,学生的思想意识总拘泥于固定的框架之内。所以必须转变观念,激发学生创新意识,从而拓宽学生视野,提高学生综合素质。
  (一)变“教师主体”为“师生互动”,激发学生兴趣。在传统语文教学实践中,大多老师都是“教师中心论”的实践者,把课堂占据为己有。这样的做法,不利于学生的调动,不能充分发挥主体作用。在新课标践行的今天,我们倡导“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思想,就要求我们教师在“促进学生主体作用”发挥的过程中充分发挥主导作用,这样才能更好的促进学生主动学习。但是,许多学生已经习惯了在课教学中由教师“实行三包”(包分析、包提问、包回答),尤其是对理解性较强的问题,总怕与老师答案不一致或出错而不回答。他们总期盼教师来发言,然后赞成,所以答案总是唯一的。久而久之,就形成了教师唱独角戏的尴尬局面。学生的思维能力、理解能力、概括能力、语言表达能力也直线下降。鉴于此,必须要把单一的课本知识传授变成互动式的探究合作学习;把教师“一言堂”变成“师生群言堂”;要鼓励学生多疑、多思、多问、多合作。教师对于学生口头或书面做出的各种答案,只要有理、合乎逻辑就要给予充分肯定。即使学生在课堂上回答问题闹出笑话来,教师也应及时对该生积极勇于答题的精神予以充分肯定。此外,语文教学中有许多问题客观上就存在不同的答案。因为很多时候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通过一题多问、一问多答等方法培养学生发散思维能力,不仅能使学生触类旁通,学会自主解决各种疑难,而且能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
  (二)变“狭义读写”为“广义读写”,拓宽学生视野。在传统的语文教学过程中,经常强调的是“立足课本,深挖教材,向四十分钟要质量”的教学思想。而在现实的教学评价中,往往又过于强调学生考试成绩的高低。也经常出现“教的不考,考的没教”现象。致使奋战在一线的语文教师大都感到迷惘。因此,必须在“阅读”和“写作”两大板块内容里进行新的探索。从而突破传统的“狭义读写”范围(仅限于课本和课内),开拓出“广义读写”的新范围(延伸到课外)。教师既要立足课内,适时地对课内重点段进行阅读指导,有针对性地出一些题目来训练学生的思维,以提高他们的阅读能力;同时又要加强课外阅读和学生自主阅读训练。只有通过大量的课外阅读才能真正开拓学生视野、丰富学生知识、培养学生能力;因此要对学生课外阅读进行有创造性的指导。①指导学生制定课外阅读计划。可每学期订一次,中途做必要修改,使其常新,保证切实可行。②指导学生获得基本阅读方法。教给他们默读深思、朗诵吟咏、精读提炼、速读猎取等方法,以达到开卷有益的效果。③阅读后要及时写出心得、体会,巩固在阅读过程中掌握的知识和形成的能力。④要指导学生及时反馈阅读情况,反省阅读方法。尝试用以上方法,也许能达到好的阅读效果。而写作只有做到“读书破万卷”,才能达到“下笔如有神”的效果。因此,学生对写作材料的积累尤其重要。在平时的写作训练中,教师可尝试采用以下方法来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积极发动学生充分利用课外阅读和上网浏览搜索的方式收集材料,然后分门别类整理,建立起个人写作的文字材料库。
  二、优化教学手段,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经过近几年的教育改革,传统单调的课堂一下子变得生动有趣了。多媒体教室走进了课堂,学生们尝到了课件教学的甜头。亮丽的色彩、迷人的背景、奇妙的动画、清晰的教学流程、新奇的拓展延伸,都激起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进而激发他们对知识的探究与创新,从而提高了课堂教学质量。网络化教学的合理利用,不仅提供了更多优质教育资源,搭建了自主学习平台,更让学生乐学其中有趣味,变成勇于创新的一代新人。在网络这个平台上,我们可引导学生通过个体或合作的方式进行探究学习,有利于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当然,我们应教给学生网络学习的方法,特别是资源查找搜索的方法。这都是多媒体进课堂,让语文教学更有生机的表现。在这过程中,不仅优化了教学手段和过程,也优化了教学环境,提高了教学效率和效果。
  总之,在初中语文课堂中实施创新教育是时代要求的必然,其也为我们语文教学注入了活力,使语文教学向更正确、健康、文明的方向发展。因此,作为一线语文教师,我们应大胆创新,从手段、方法中形成个性教学,这样才能列好地推进语文教学整体改革,培养出综合素质高的创新人才。
  参考文献:
  [1]周以国,创新教学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应用探究[J].时代教育,2012年。
  [2]刘慧平,浅谈初中语文教学中实施创新教育的方法[J].文化研究,2018年。
  [3]陈青芳,在初中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J].贵州教育,2017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