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基础教育课程
主办: 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发展中心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672-6715
CN: 11-5187/G
邮发代号: 80-447
投稿邮箱:jcjykczz@163.com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基础教育课程
曾用刊名:中小学图书情报世界
创刊时间:1993
初中英语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探索
【作者】 刘文杰
【机构】 山东省临沂市临沂第十六中学
【摘要】【关键词】
【正文】 【摘 要】 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是教师提高教学效率的重要方法,同时有助于培养学生综合运用语言的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关键词】 初中英语;小组合作;学习;作用;评价
一、合作学习的含义
合作学习起源于20世纪70年代的美国,是目前世界上许多国家都普遍采用的一种富有创意和实效的教学理论和策略体系,被人们誉为“近十几年来最重要和最成功的教学改革”。合作学习追求“不求人人成功,但求人人进步”的一种教学模式,指学生在小组或团队中为了完成共同的任务,有明确责任分工的互助性学习;有指导地进行小组教学,通过集体智慧的充分发挥,使所有学生的学习效果最佳化。它强调学生之间在学习过程中展开真诚的合作,学生不仅从教师那里获取知识,还可以从同伴身上获取知识。
二、合作学习的基本理念
1、互动观 合作学习强调课堂教学过程中的多边互动,不仅要求教师对整个课堂教学设计进行整体把握,分配学习任务,控制教学进程,同时要求教师关注与学生的交流互动,注重学生之间的相互启发、相互帮助。
2、目标观 在小组活动中,成员之间可以互相交流,彼此讨论,共同提高,既充满温情和友爱,又像课外活动那样充满互助与竞赛。在小组中,每个人都有大量的机会发表自己的观点与看法,倾听他人的意见,使学生有机会形成良好的人际技能,当学生在一起合作融洽、效果突出时,他们学到的知识和技能就会更多,学的也就更加愉快,从而达到认知、情感与技能均衡的教学目标。
3、师生观 在合作学习中,教师是合作者。教师与学生之间变成了“指导——参与”的关系。合作学习提倡教师当好“导演”,学生当好“演员”,从学生主体认识特点出发,巧妙地运用了师生间的互动,把“导”与“演”进行了分离与分工,把大量的课堂时间留给了学生,使他们有机会进行相互切磋,共同提高。
4、形式观 在教学形式上,合作学习强调以集体授课为基础,以合作学习小组活动为主体形式,力求体现集体性与个体性的统一。
5、情境观 合作性的情境,学生在既有利于自己又有利于他人的前提下进行学习,在这种情境中,学生们会意识到只有在小组其他成员都成功的前提下,自己才能获得成功,小组成员之间是“荣辱与共”的关系,这是一种“利人利己”的学习情境。
6、评价观 合作学习将常模参照改为标准参照评价,把个人之间的竞争变为小组之间的竞争,形成了“组内成员合作,组间成员竞争”的新格局,使得整个评价的重心由鼓励个人竞争达标转向大家合作达标。
三、小组合作学习的作用
1、有效提高了英语教学效率。英语不是我们的母语,初中学生在课下说、练的机会是少之又少。而在一个将近六十人的班级要想在有限的45分钟内让每个学生都有说、练的机会又是不现实的。但小组合作学习的开展,使得每个学生在小组里都有展现自己的机会,并且小组成员间的互相帮助能够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学有所获。这样学生就在有限的时间内有了比平常学习模式下多得多的收获,学习效率大大提高,实际就是提高了教师的课堂教学效率。
2、激发了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增强了学生的自信心。小组合作学习创设了轻松、民主、平等的学习氛围,使得原本在课堂上不敢开口说的后进生,消除了自卑心理,激发了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变得更加自信。
3、有利于培养学生创造性学习的能力。小组成员对共同学习中发现的问题,利用教师所提供的感性材料,通过分析、比较、抽象和概括等一系列积极的思维活动,总结出语法规则以达到举一反三创造性地运用语言,实现认识上的飞跃。小组共同探索和创造有利于集思广益和发展求异思维。
四、合作学习的问题思考
虽然英语课合作学习对提高学生语言交流能力、与他人的合作能力有很大的促进作用,但在实际操作中还会遇到如下问题:
1、学生合作不主动。
教师在开展小组合作活动时,出现“冷清”场面,主要原因是教师的设计和引导不恰当,另一原因是学生没有掌握基本的合作技能。
2、学生的合作不充分。
有时教师没有给学生充足的思考和讨论时间,个别小组展示了自己的成果,教师就匆忙结束任务,进入下一个教学环节。
3、学生的参与度不均衡。
学习困难的学生参与度远远低于优等生,存在组内“权威”“搭车”现象。
4、角色落实不到位。
学习困难的学生充当总结人,使他们的能力得不到全面发展。
5、教师的评价不全面。
在对合作学习进行评时,许多教师只重视对整个小组的评价而容易忽视对成员个人的评价,或只重视对合作成果的评价,而忽略对合作过程的评价。
五、建立科学的评价机制
学生在合作学习之后,对别人和自己的发现、体会进行反思、评价,捕捉有用的观点和思想,找出其中的不足和问题,使认识深化,促使他们在宽松、开放的合作评价中正确认识自我,学会反思,学会评价。评价是课堂教学必不可少的手段,通过评价,使学生有反思的机会;通过评价,使学生掌握运用英语的各种技能。因此,评价是激活学生思维的有力的措施和方法。然而,建立科学的评价机制关键在于要处理好以下两方面的关系。
1、自我评价与合作评价相结合。
自我评价与合作评价相结合可以使教师得到测试手段无法获得的过程性信息,如学生的体验、学生的内心活动、学生的学习障碍和学生的学习困难等;也可以有效地培养学生的自我评价和自我调整能力,使每个学生能够与他人相互检查、相互要求、相互帮助,主动地、积极地参与教学活动。让学生自我评价有利于培养学生对学习负责的态度,并能促使学生学会思考,随时看到自己的成绩和不足,帮助反思学习的进程,帮助树立新的超越自我的学习目标。同时要让学习小组成员认识到合作小组是一个学习共同体,个人目标的实现必须依托于集体目标的实现,从而防止个人英雄主义,小组歧视等不良现象的出现。当然,在小组评价时也要对个人合作学习的参与度、积极性、独创性(下转第61页)(上接第49页)等给予恰当的评价,这样可在小组内部树立榜样,激发组内的竞争,调动每位成员参与的积极性,打消依赖别人的思想。合作学习把“不求人人成功,但求人人进步”作为评价的最终目标,合作学习形成“组内相互合作,组间相互竞争”的局面,使得整个评价的重心由鼓励个人竞争达标转向小组合作达标。
2、合作学习过程评价与合作学习结果评价相结合。
把学习过程评价与学习结果评价结合起来,可以促进学生更关注合作学习的过程,并认识到从合作学习过程中体验合作学习方式,发展合作学习精神的重要性。就过程和结果两者而言,应侧重于对学习过程的评价。在学期结束评选最佳学习小组和最佳学习个人时,不仅参照学习情况表中的得分高低,还要参考小组成员间的合作效率、合作态度和合作技能等。这样,学生对合作学习评价的关注程度得到了进一步加强,在一定程度上也推动了合作学习的开展。
总之,合作学习以目标设计为先导,以师生、生生、师师合作为基本动力,实现多元的信息交流方式,以小组活动为基本教学形式,以团体成绩为评价标准,以大面积提高学生的学业成绩,改善班级内的社会心理气氛,形成学生良好的心理品质和社会技能为根本目标。实践证明,在初中英语课堂中采用小组合作式学习,可以促使学生通过自主学习,成为课堂的主人,成为能够对自己学习负责的人,真正在学习实践中学会学习;同时通过合作式的交流,可以发挥同学间相互鼓励、相互启发的教育作用,并在主动参与的活动中完成合作意识的内化,提高协作能力。英语教师可以创造性地将合作学习方法与面向全班授课、个体学习等教学形式相结合,优化英语教学效果,达到英语教学的终极目标——促进学生认知、情感和技能同步发展。
【关键词】 初中英语;小组合作;学习;作用;评价
一、合作学习的含义
合作学习起源于20世纪70年代的美国,是目前世界上许多国家都普遍采用的一种富有创意和实效的教学理论和策略体系,被人们誉为“近十几年来最重要和最成功的教学改革”。合作学习追求“不求人人成功,但求人人进步”的一种教学模式,指学生在小组或团队中为了完成共同的任务,有明确责任分工的互助性学习;有指导地进行小组教学,通过集体智慧的充分发挥,使所有学生的学习效果最佳化。它强调学生之间在学习过程中展开真诚的合作,学生不仅从教师那里获取知识,还可以从同伴身上获取知识。
二、合作学习的基本理念
1、互动观 合作学习强调课堂教学过程中的多边互动,不仅要求教师对整个课堂教学设计进行整体把握,分配学习任务,控制教学进程,同时要求教师关注与学生的交流互动,注重学生之间的相互启发、相互帮助。
2、目标观 在小组活动中,成员之间可以互相交流,彼此讨论,共同提高,既充满温情和友爱,又像课外活动那样充满互助与竞赛。在小组中,每个人都有大量的机会发表自己的观点与看法,倾听他人的意见,使学生有机会形成良好的人际技能,当学生在一起合作融洽、效果突出时,他们学到的知识和技能就会更多,学的也就更加愉快,从而达到认知、情感与技能均衡的教学目标。
3、师生观 在合作学习中,教师是合作者。教师与学生之间变成了“指导——参与”的关系。合作学习提倡教师当好“导演”,学生当好“演员”,从学生主体认识特点出发,巧妙地运用了师生间的互动,把“导”与“演”进行了分离与分工,把大量的课堂时间留给了学生,使他们有机会进行相互切磋,共同提高。
4、形式观 在教学形式上,合作学习强调以集体授课为基础,以合作学习小组活动为主体形式,力求体现集体性与个体性的统一。
5、情境观 合作性的情境,学生在既有利于自己又有利于他人的前提下进行学习,在这种情境中,学生们会意识到只有在小组其他成员都成功的前提下,自己才能获得成功,小组成员之间是“荣辱与共”的关系,这是一种“利人利己”的学习情境。
6、评价观 合作学习将常模参照改为标准参照评价,把个人之间的竞争变为小组之间的竞争,形成了“组内成员合作,组间成员竞争”的新格局,使得整个评价的重心由鼓励个人竞争达标转向大家合作达标。
三、小组合作学习的作用
1、有效提高了英语教学效率。英语不是我们的母语,初中学生在课下说、练的机会是少之又少。而在一个将近六十人的班级要想在有限的45分钟内让每个学生都有说、练的机会又是不现实的。但小组合作学习的开展,使得每个学生在小组里都有展现自己的机会,并且小组成员间的互相帮助能够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学有所获。这样学生就在有限的时间内有了比平常学习模式下多得多的收获,学习效率大大提高,实际就是提高了教师的课堂教学效率。
2、激发了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增强了学生的自信心。小组合作学习创设了轻松、民主、平等的学习氛围,使得原本在课堂上不敢开口说的后进生,消除了自卑心理,激发了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变得更加自信。
3、有利于培养学生创造性学习的能力。小组成员对共同学习中发现的问题,利用教师所提供的感性材料,通过分析、比较、抽象和概括等一系列积极的思维活动,总结出语法规则以达到举一反三创造性地运用语言,实现认识上的飞跃。小组共同探索和创造有利于集思广益和发展求异思维。
四、合作学习的问题思考
虽然英语课合作学习对提高学生语言交流能力、与他人的合作能力有很大的促进作用,但在实际操作中还会遇到如下问题:
1、学生合作不主动。
教师在开展小组合作活动时,出现“冷清”场面,主要原因是教师的设计和引导不恰当,另一原因是学生没有掌握基本的合作技能。
2、学生的合作不充分。
有时教师没有给学生充足的思考和讨论时间,个别小组展示了自己的成果,教师就匆忙结束任务,进入下一个教学环节。
3、学生的参与度不均衡。
学习困难的学生参与度远远低于优等生,存在组内“权威”“搭车”现象。
4、角色落实不到位。
学习困难的学生充当总结人,使他们的能力得不到全面发展。
5、教师的评价不全面。
在对合作学习进行评时,许多教师只重视对整个小组的评价而容易忽视对成员个人的评价,或只重视对合作成果的评价,而忽略对合作过程的评价。
五、建立科学的评价机制
学生在合作学习之后,对别人和自己的发现、体会进行反思、评价,捕捉有用的观点和思想,找出其中的不足和问题,使认识深化,促使他们在宽松、开放的合作评价中正确认识自我,学会反思,学会评价。评价是课堂教学必不可少的手段,通过评价,使学生有反思的机会;通过评价,使学生掌握运用英语的各种技能。因此,评价是激活学生思维的有力的措施和方法。然而,建立科学的评价机制关键在于要处理好以下两方面的关系。
1、自我评价与合作评价相结合。
自我评价与合作评价相结合可以使教师得到测试手段无法获得的过程性信息,如学生的体验、学生的内心活动、学生的学习障碍和学生的学习困难等;也可以有效地培养学生的自我评价和自我调整能力,使每个学生能够与他人相互检查、相互要求、相互帮助,主动地、积极地参与教学活动。让学生自我评价有利于培养学生对学习负责的态度,并能促使学生学会思考,随时看到自己的成绩和不足,帮助反思学习的进程,帮助树立新的超越自我的学习目标。同时要让学习小组成员认识到合作小组是一个学习共同体,个人目标的实现必须依托于集体目标的实现,从而防止个人英雄主义,小组歧视等不良现象的出现。当然,在小组评价时也要对个人合作学习的参与度、积极性、独创性(下转第61页)(上接第49页)等给予恰当的评价,这样可在小组内部树立榜样,激发组内的竞争,调动每位成员参与的积极性,打消依赖别人的思想。合作学习把“不求人人成功,但求人人进步”作为评价的最终目标,合作学习形成“组内相互合作,组间相互竞争”的局面,使得整个评价的重心由鼓励个人竞争达标转向小组合作达标。
2、合作学习过程评价与合作学习结果评价相结合。
把学习过程评价与学习结果评价结合起来,可以促进学生更关注合作学习的过程,并认识到从合作学习过程中体验合作学习方式,发展合作学习精神的重要性。就过程和结果两者而言,应侧重于对学习过程的评价。在学期结束评选最佳学习小组和最佳学习个人时,不仅参照学习情况表中的得分高低,还要参考小组成员间的合作效率、合作态度和合作技能等。这样,学生对合作学习评价的关注程度得到了进一步加强,在一定程度上也推动了合作学习的开展。
总之,合作学习以目标设计为先导,以师生、生生、师师合作为基本动力,实现多元的信息交流方式,以小组活动为基本教学形式,以团体成绩为评价标准,以大面积提高学生的学业成绩,改善班级内的社会心理气氛,形成学生良好的心理品质和社会技能为根本目标。实践证明,在初中英语课堂中采用小组合作式学习,可以促使学生通过自主学习,成为课堂的主人,成为能够对自己学习负责的人,真正在学习实践中学会学习;同时通过合作式的交流,可以发挥同学间相互鼓励、相互启发的教育作用,并在主动参与的活动中完成合作意识的内化,提高协作能力。英语教师可以创造性地将合作学习方法与面向全班授课、个体学习等教学形式相结合,优化英语教学效果,达到英语教学的终极目标——促进学生认知、情感和技能同步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