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基础教育课程
主办: 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发展中心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672-6715
CN: 11-5187/G
邮发代号: 80-447
投稿邮箱:jcjykczz@163.com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基础教育课程
曾用刊名:中小学图书情报世界
创刊时间:1993

物理教学中应加强学生自学能力培养

【作者】 李成高

【机构】 四川省岳池县城关中学校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摘 要】 在初中物理教学中,我们也应担当起培养学生自学能力,为学生长远发展奠基的重任。因为我们所面对的学生将来要面临竞争非常激烈甚至残酷的社会,没有良好自学充电能力,就难以在竞争中成为胜者。
  【关键词】 初中物理;自学能力;培养;加强

  联合国科教文组织终身教育局长保罗·郎格郎曾经说过“未来的文盲不再是不认识字的人,而是不会自主学习的人。”这充分说明即将到来的知识经济和信息社会中自主学习能力的重要性。我们也知道,当今科技日新月异,知识更新周期变短。在这样一个综合竞争日趋激烈的社会,不可能仅靠学校学的那点东西作为“长期的饭票”,必须要有与之世界发展同步的持续充电能力,才能与科技同行,做一个不被社会淘汰的好公民。因此,作为奠基教育平台的物理教学,我们应加强学生自学能力培养,使之能主动学习,有强烈的学习兴趣和习惯。下面,我结合初中物理教学,谈谈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策略。
  一、培养学生物理学习兴趣
  兴趣是学生自主学习、乐于学习的源动力。心理学研究告诉我们:人的情绪和兴趣,对人的认识活动有很大的影响,情绪高涨、精神愉快,认知效果就好,学习兴趣强烈就能积极主动地学,喜欢学和坚持学。因此,我们要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就必须加强学生自主学习兴趣的培养,使之成为一个“我要学”的乐于学的自觉学习者。在物理教学中,能有效激发学生兴趣的方法很多,如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营造愉悦教学氛围、介绍物理学的现代发展、多媒体辅助、积极评价等手段,都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而我常在教学中运用诗词音乐激发,如在教学“光的直线传播”时,用苏轼的诗“峰多巧障目,江远欲浮天”顺理成章地得出光沿直线传播的结论;用“夕阳近照桃花渡、柳絮飞来片片红”来讲物理颜色的成因,用“墙内栽花墙外香”来描述扩散现象……这样教学以诗词激趣、以意激情,不仅能使学生自然进入最佳学习状态,还可启发学生思维,调节学生情绪,集中学生注意力,起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有了兴趣,学生参与度,与教师配合就有了浓厚的兴趣基础。
  二、提供足够多的自学时间 
  进入初中物理第一课,“绪论”就要求充分利用课本,加强学生阅读。这也告诉我们物理学习的一个重要方法,物理是可以读懂的。因此,我们应创设条件,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读物理教材。然而,受传统“应试教育”的影响,教师奉行“满堂讲”,不留时间让学生与教材接触,最后连书本上最基础的东西因教师“讲忘”而学生“永不知晓”。长此以往,学生就成了教师襁褓中的婴儿,永远需要教师“哺乳”,这就是接受式学习容易形成的依赖习惯。现代教学理论认为,教是为了不教,不教就需要教师指导学法,授予方法,让学生能自学,自行探究物理知识。在平时教学中,每教学一篇新课,我都安排大量时间让学生自学,自读教材,并要求学生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习惯,做到边读边勾画,记下已懂的和未懂的,以便为后来的汇报交流找到“话题”,为教师“怎样教”指明方向。现在中学科目繁多,各科作业也很多,学生感到做作业都来不及了,哪有时间去看书啊!这就要求我们教师一方面必须改革教学方法,改变那种填鸭式的“满堂灌”,做到少讲少用时间,让学习的主体们占用课堂学习时间。
  三、引导学生积极预习
  预习是课堂教学的“前奏曲”,它直接影响着课堂教学质量,影响着学生的发展。我们知道,预习是学生自主学习的重要平台,是学生自主学习实践,在这过程中,就需要学生多种能力参与其中锻炼。因此,培养学生良好的预习习惯是非常必要的,培养学生良好预习习惯是养成学生自主学习的重要手段,培养学生良好的课前预习习惯也是教育改革的呼唤和学生终身发展的需要。在初二开始上物理课时,我就向学生提出“以课本为主,课前要预习,要学会读书”的要求,为了帮助学生学会读物理书,我们应加强方法指导,开始时还应提出预习指南:①看完一节内容后要了解这节课文讲了什么物理现象?某个实验是怎样进行的,说明什么问题?②这一节讲了几个什么物理概念和规律?这些概念和规律是什么意思?在日常生活、生产实际中有哪些实例?③在阅读课本过程中还要经常提些“为什么?”并要设法解决。④看完了课文后,有什么不懂,不理解的问题,并把不懂的,有疑问的问题记在记本上,以便上课时认真听讲,或向老师提问。除此之外,在开始时,我在课前还拟定了一些预习提纲,用小黑板写好,挂在班级上,供他们预习时参考。例如,在教学《摩擦力》这一节课前列出以下提纲:①什么叫做滑动摩擦力?是否两个物体只要接触,就一定有摩擦力?②在教材插图所示的实验中为什么要强调木块在木板上要做匀速运动?为什么弹簧称读出的拉力,就知道了木块和木板之间的摩擦力?③滑动摩擦力的大小跟哪些因素有关?有什么关系?通过预习提纲引导学生边阅读边思考,帮助他们有的放矢的进行阅读课本,了解其课文的中心要点,并逐步学会提出问题,并设法解决,从而不断的提高阅读能力。最后,在每上完一个单元后,还要引导学生自觉的进行整理复习,要求他们再进行一次全面阅读,在阅读过程中指导他们通过前后联系,纵横对比,将知识系统化、条理化,形成完整的知识结构,并进一步地理解概念的内涵和外延,明确公式和定律的成立条件和适用范围,使之做到理解知识并融会贯通。
  当然,在物理教学中,培养学生自学能力,还有很多方法。作为一线教师,要有为学生长远发展的思想,并把培养任务落实到日常教学中,搭建平台,提供机会,让他们在持续参与中形成能力,获得自学方法,这样他们在面对学习任务时才会有的放矢,而且取得良好自学效果。
  参考文献:
  [1]楚向义,谈物理教学中对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J].新课程,2012年。
  [2]韩爱英,物理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J].佳木斯教育学院学报,1998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