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基础教育课程
主办: 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发展中心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672-6715
CN: 11-5187/G
邮发代号: 80-447
投稿邮箱:jcjykczz@163.com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基础教育课程
曾用刊名:中小学图书情报世界
创刊时间:1993
浅析小学美术教学中创新意识的培养
【作者】 刘 燕
【机构】 四川省南充市高坪区东观万福小学
【摘要】【关键词】
【正文】 创新是民族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的动力。《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指出:创新不仅是学生个人发展的要求,更是国家进步的需要。构建面向21世纪的创造力已成为当代美术课程的基本取向。美术学科作为小学的一门基础学科,是学校进行美育的主要途径,特别是在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方面起着独特作用,是其他任何学科不可替代的。对于如何在平时的美术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自主意识,帮助学生树立主体自我,展现独特的个性,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是每一个美术教育工作者在教学工作中的核心目标与方向。通过多年的美术教学实践我在这方面也积累了些许的经验。下面,就我在美术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谈一点自己的体会。
一、美术教学要以学生创新为主旨
课堂上必须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在人的心理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而在儿童的精神世界中,这种需要特别强烈。这就要求教师围绕学生这一基本需要,为学生多提供创新的机会。中国高等教育学会、中国教育学会专家郭成志先生也提出的创意法教育认为:“孩子是天生的创意家”、“孩子的涂鸦,非大师所能及!”强烈的好奇心和旺盛的求知欲是儿童的天性,而传统的教法是老师问学生答,“满堂灌”,扼杀了儿童的这一天性,限制了学生的思维的发展。因此,课堂上必须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改变由教师确定目标,引导学生达标的教学模式,放手让学生尝试性阅读,做到学生自明目标,自寻学法,教师以学定教。例如,我在教学《多变的树叶》时,先让学生按自己的想象画喜欢的树叶。学生画好后,我把部分作品贴在黑板上,然后拿出事先准备好的各种树叶,让学生比较观察,使学生既获取了美术知识,又培养了在生活中寻找美、发现美、表现美的能力。
二、美术教学要注重观察
在美术课的教学过程中,我们所面对的课本当中的教学内容,大都是人们长期积累和经过提炼的间接经验。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思维等创新性素质,教师必须注意用潜移默化的熏陶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感受到创新思维的喜悦。比如,在《小动物盖房子》的教学中,我先制作了一些房子和树的活动教具,在讲台上摆出前后方位不同的房子和树的组合图案,让学生们观察、讨论、激发学生发散性思维,从多角度、多方位提出自己的设计方案。
又如我在教二年级美术《大树的故事》一课时,利用上课前的课间时间带同学们来到学校的小树林和生物园。指导学生认真观察各种树木的形状,为学生讲解树木的作用,同时也讲到了不少坏人为图个人利益乱砍滥伐树木,造成水土流失,人们和动物的家园被破坏等事例,很好地激发了学生想了解大树和保护大树的兴趣,为课堂教学的顺利进行打下了良好的基础。课堂上,我把主要的时间留给学生,让他们根据自己的了解与大家分享大树的故事,共同商量如何保护大树,学生都能积极参与,纷纷发表自己的看法,课堂气氛非常活跃。很快,学生便萌发了用绘画表现自己想法的激情,自主地开始了联想和创作。有个学生拿着自己的作品介绍说:“我画的是一名美丽的树姑娘……”我很惊讶,难道树也分姑娘和小伙子吗?原来这个小家伙让这棵翠绿的树结满了火红的果子,可不就像是戴满蝴蝶结的小女孩嘛!还有学生把自己画成一名解放军的样子,手拿着枪威武地站在大树的旁边,大树爷爷乐得开怀大笑。呵呵,看到学生自豪的样子,我知道了学生想要表达的是什么。我不禁感叹:真是一群了不起的孩子!
儿童在原生态的绘画作品中能找到自己的精神家园和快乐生活,这样不仅会更好的提升我们对儿童的艺术教育,更能激励儿童的创造精神。同时,我们要对儿童以及对他们绘画的作品给予尊重。因为儿童艺术也是人的艺术。通过这一教学活动,使学生感受到大胆创新的益处和乐趣,学生学习的热情高了,探究学习的兴趣随之就浓了。
三、美术教学要注重启发想象
在小学美术教学中,培养学生想象力是培养创造力的关键。只要多给学生想象的空间,就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在当前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学生只有在学习中真正地以客观实物为立足点,以生活为基础,认真观察生活,去体验生活的乐趣,才能绘画出丰富多彩的画面。他们的绘画可能幼稚,表现能力也很有限,但他们的构思往往很新颖,别有趣味,教师不要指责学生把太阳的脸涂成绿色,也不要训斥学生把草莓画在树上,对于学生们这些天马行空的创造性火花必须给予肯定,断言他们今天的奇思妙想明天能够现实。培养学生的想象力,要从孩子们的心理特征、知识、社会环境、自然环境等方面出发,引导他们张开想象的翅膀,创造更新、更奇的图画。例如让大家先在画面一侧临摹一头牛,然后开动脑筋添画另一侧,用智慧和幽默合成一幅有趣的画。画好后,可以互相观摩,加工提高,大家会越画越来劲儿。通过这种愉快的创作活动,让孩子们自己体验、感受创作的意义和喜悦,也不失为一种好方法。
四、通过丰富的活动给学生提供创新的条件
每个人都有被关注的需求,小学生更是如此。教师应该多给学生创造表现的机会。在创造力培养的过程中,开展一些别开生面的活动。如进行某一绘画教学时,让学生在特定内容的基础上,展开合理想象。例如,让学生画一只小鸭子,然后通过想象编成故事,用绘画的方式予以体现,并在同学面前讲解;或者通过分组进行看图说话等。由于我所在的是农村小学,自然资源比较丰富所以我也会在平时的教学中有意识的带领学生到校园内外去综合实践,把所想所看表现在自己的作品中,收到了很好的效果。通过综合实践,我深深体会到,小学美术教学应该让学生到大自然中、生活中,去观察、去实践,既开阔了学生的视野,活跃学生的思维,也最大限度的培养了他们的创新意识。这样既提高了学生的创造力,又活跃了课堂氛围,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总之,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我们的教育也在通过创新机制为教学的创新进行着指导。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也顺应了时代的发展规律。小学的美术教学,正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良好途径。作为教师,我们应该不断总结,不断提升自身教育水平,努力为教育的可持续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
一、美术教学要以学生创新为主旨
课堂上必须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在人的心理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而在儿童的精神世界中,这种需要特别强烈。这就要求教师围绕学生这一基本需要,为学生多提供创新的机会。中国高等教育学会、中国教育学会专家郭成志先生也提出的创意法教育认为:“孩子是天生的创意家”、“孩子的涂鸦,非大师所能及!”强烈的好奇心和旺盛的求知欲是儿童的天性,而传统的教法是老师问学生答,“满堂灌”,扼杀了儿童的这一天性,限制了学生的思维的发展。因此,课堂上必须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改变由教师确定目标,引导学生达标的教学模式,放手让学生尝试性阅读,做到学生自明目标,自寻学法,教师以学定教。例如,我在教学《多变的树叶》时,先让学生按自己的想象画喜欢的树叶。学生画好后,我把部分作品贴在黑板上,然后拿出事先准备好的各种树叶,让学生比较观察,使学生既获取了美术知识,又培养了在生活中寻找美、发现美、表现美的能力。
二、美术教学要注重观察
在美术课的教学过程中,我们所面对的课本当中的教学内容,大都是人们长期积累和经过提炼的间接经验。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思维等创新性素质,教师必须注意用潜移默化的熏陶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感受到创新思维的喜悦。比如,在《小动物盖房子》的教学中,我先制作了一些房子和树的活动教具,在讲台上摆出前后方位不同的房子和树的组合图案,让学生们观察、讨论、激发学生发散性思维,从多角度、多方位提出自己的设计方案。
又如我在教二年级美术《大树的故事》一课时,利用上课前的课间时间带同学们来到学校的小树林和生物园。指导学生认真观察各种树木的形状,为学生讲解树木的作用,同时也讲到了不少坏人为图个人利益乱砍滥伐树木,造成水土流失,人们和动物的家园被破坏等事例,很好地激发了学生想了解大树和保护大树的兴趣,为课堂教学的顺利进行打下了良好的基础。课堂上,我把主要的时间留给学生,让他们根据自己的了解与大家分享大树的故事,共同商量如何保护大树,学生都能积极参与,纷纷发表自己的看法,课堂气氛非常活跃。很快,学生便萌发了用绘画表现自己想法的激情,自主地开始了联想和创作。有个学生拿着自己的作品介绍说:“我画的是一名美丽的树姑娘……”我很惊讶,难道树也分姑娘和小伙子吗?原来这个小家伙让这棵翠绿的树结满了火红的果子,可不就像是戴满蝴蝶结的小女孩嘛!还有学生把自己画成一名解放军的样子,手拿着枪威武地站在大树的旁边,大树爷爷乐得开怀大笑。呵呵,看到学生自豪的样子,我知道了学生想要表达的是什么。我不禁感叹:真是一群了不起的孩子!
儿童在原生态的绘画作品中能找到自己的精神家园和快乐生活,这样不仅会更好的提升我们对儿童的艺术教育,更能激励儿童的创造精神。同时,我们要对儿童以及对他们绘画的作品给予尊重。因为儿童艺术也是人的艺术。通过这一教学活动,使学生感受到大胆创新的益处和乐趣,学生学习的热情高了,探究学习的兴趣随之就浓了。
三、美术教学要注重启发想象
在小学美术教学中,培养学生想象力是培养创造力的关键。只要多给学生想象的空间,就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在当前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学生只有在学习中真正地以客观实物为立足点,以生活为基础,认真观察生活,去体验生活的乐趣,才能绘画出丰富多彩的画面。他们的绘画可能幼稚,表现能力也很有限,但他们的构思往往很新颖,别有趣味,教师不要指责学生把太阳的脸涂成绿色,也不要训斥学生把草莓画在树上,对于学生们这些天马行空的创造性火花必须给予肯定,断言他们今天的奇思妙想明天能够现实。培养学生的想象力,要从孩子们的心理特征、知识、社会环境、自然环境等方面出发,引导他们张开想象的翅膀,创造更新、更奇的图画。例如让大家先在画面一侧临摹一头牛,然后开动脑筋添画另一侧,用智慧和幽默合成一幅有趣的画。画好后,可以互相观摩,加工提高,大家会越画越来劲儿。通过这种愉快的创作活动,让孩子们自己体验、感受创作的意义和喜悦,也不失为一种好方法。
四、通过丰富的活动给学生提供创新的条件
每个人都有被关注的需求,小学生更是如此。教师应该多给学生创造表现的机会。在创造力培养的过程中,开展一些别开生面的活动。如进行某一绘画教学时,让学生在特定内容的基础上,展开合理想象。例如,让学生画一只小鸭子,然后通过想象编成故事,用绘画的方式予以体现,并在同学面前讲解;或者通过分组进行看图说话等。由于我所在的是农村小学,自然资源比较丰富所以我也会在平时的教学中有意识的带领学生到校园内外去综合实践,把所想所看表现在自己的作品中,收到了很好的效果。通过综合实践,我深深体会到,小学美术教学应该让学生到大自然中、生活中,去观察、去实践,既开阔了学生的视野,活跃学生的思维,也最大限度的培养了他们的创新意识。这样既提高了学生的创造力,又活跃了课堂氛围,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总之,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我们的教育也在通过创新机制为教学的创新进行着指导。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也顺应了时代的发展规律。小学的美术教学,正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良好途径。作为教师,我们应该不断总结,不断提升自身教育水平,努力为教育的可持续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