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基础教育课程
主办: 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发展中心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672-6715
CN: 11-5187/G
邮发代号: 80-447
投稿邮箱:jcjykczz@163.com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基础教育课程
曾用刊名:中小学图书情报世界
创刊时间:1993
阅读教学法在历史课堂中的应用
【作者】 尹 莉
【机构】 四川省岳池县城关中学校
【摘要】【关键词】
【正文】 【摘 要】 阅读教学法在初中历史课堂中的应用尝试,是对新课改的一种探索。实践发现,对于历史这样文本的学科教学中应用这种策略,不仅能激趣,培养学生探究学习能力,还能教与学民主,增强师生互动。
【关键词】 初中历史;阅读教学法;应用
任何文本都需要阅读,从广义的阅读来看,阅读的对像不仅有文字、还有符号、图表、视频。历史学科,是由于文字、符号和图表按照一定逻辑关系组成的,都是阅读的对象,因此,在历史课堂中应用阅读教学法,就是一种有效教学探索。下面,我结合多年实践,谈谈阅读教学法在初中历史课堂中的应用。
一、应用阅读教学法,能激发学生历史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苏霍姆林斯基说:“如果学生没有学习的兴趣和愿望,我们的一切意图,一切探求,一切理论都会落空。”虽然,在历史课堂中应用阅读教学法,很新颖,但我们也应注重学生历史学习兴趣的培养。为此,我们在教学中要最大限度地去把握教材,发掘教材与现实的联系,确立合适的能激发学生兴趣的话题导入新课,激发学生求知欲,激发阅读的兴趣,使之带着悬念、疑问、感动或惊奇进入学习活动之中,实现“要我学”为“我要学”的巨大转变。大多历史教材每课都设有导入框或大量鲜活的历史人物图像、历史故事、文物等各种图片,教师可以灵活取舍引导学生去阅读,同时也可以根据课文主题去课外选择相关意义的材料来激发学生阅读。例如,在教学《美国独立战争》一课时,我们可这样设计一段阅读导入话题:美国是世界上最年轻、最民主、最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你知道200多年前的美国是什么样子?美国是怎样建国的,民主制度又是怎样确立起来的吗?那么请阅读这篇课文,这些问题将迎刃而解。在这样的教学语言激励下,学生就有了阅读的兴趣和需求了。
二、应用阅读教学法,能促使课堂教与学民主
课堂民主是学生可以实质性地参与教学过程的课堂。传统的历史课堂以“传授知识为主导”模式,虽然有“质疑与探究”的环节,但效果不佳,甚至有形同虚设之嫌,因为课堂不是信息互换、成果分享的课堂,而是居高临下的施舍与强灌。课改当下,应用阅读教学法,目的就是让学生真正成为阅读主体,能充分发挥在阅读中的主体作用。例如,在《工业革命》的教学中,我让学生在自学“三次技术革命”的选文后,再上网查找每次技术革命的代表人物和重要发明及对历史的推动作用,并归纳三次技术革命对人类社会发展的利与弊,最后谈谈你对“三次技术革命”的感想?课堂展示中,同学们在小组内争论得面红耳赤,有叹气、有修正、有欢笑、有静思,在组间展示时,同学们对“三次技术革命”的重要人物、发明、作用的呈现,对“三次技术革命”利弊的分析,对“三次技术革命”给大家的感想都阐述得非常到位。这样的历史阅读教学课堂不得不让执教者深思:什么才是真实有效的课堂?什么才是学生快乐有趣的课堂?对课堂教学改革还存疑的教育者,在你的教育生活中是否感受过学生智力劳动的真正愉悦和智慧之花的尽情绽放的场面?民主课堂,它确实充满理智、充满挑战。
三、应用阅读教学法,能增强师生互动交流
教学是师生的互动对话。其实,在新课改中,我们不仅倡导师生间的互动,还是生生互动。而我们发现,学生曾养成了依赖式学习思想,没有参与互动的主动性,就需要我们创新策略去激励。德国著名的教育家第斯多惠告诉我们说:“教育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的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当下,课堂教学追求的是课堂的生命活力,使课堂能成为师生互动、心灵对话的舞台。通过互动,通过碰撞,知识就能产生美丽的邂逅。例如,我们在与学生学习《明清小说》时,提出了这样引发学生互动交流的话题:从今天的角度看,小说《西游记》在描述唐僧师徒西去取经经历了“九九八十一难”的目的是什么?这下,整个课堂炸开了锅,学生们在小组中七嘴八舌地、热烈地讨论,最终形成了两种观点:一是对唐僧师徒聪明才智和战胜困难的考验;二是告诉读者,要求得“真经”,必需经历种种磨难。最后在师生的互动下形成了共识:我们要正视人生中的挫折,生活中的许多光环都是失败外壳褪下的“彩蝶”。所以,激励互动在历史课堂教学中也是点燃学生智慧的火把。
四、应用阅读教学法,能凸显学生角色
这里的学生角色,是指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所担当的不同角色,在这儿一是课堂角色,二是文本角色。应用阅读教学法,能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主体文本的阅读概览,片段分享,精彩赏析,展示碰撞,主题归纳,无不体现学生的课堂主体角色;而在阅读解析时,学生如果不走进文本,身临其境,怎能把咏出作者的呐喊?在《唐诗宋词》教学中,学生登台朗颂李白的《望庐山瀑布》,从“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中感受盛世唐朝时大诗人的浪漫奇想;从杜甫的《三吏》《三别》感触走向衰落的唐朝凄景;从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领略北宋词人的豪迈奔放;从辛弃疾的《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与作者一起为北望故土的光复充满信心……这样,学生不仅成为课堂主体,而且还走进文本,与作者一起同呼吸、共心情,感受不同角色的内心世界。有效地阅读让历史课堂角色鲜明,眼界放大,本真彰显。值得注意的是,在阅读教学法实践中,我们应授予方法,让学生学有途径、读有方法、思有策略。
总之,教无有法,但无定法,贵在得法。是我们心中的对教学辩证的科学看法,但不宜成为我们采用劣质教学的借口,特别是在新课改探索中。阅读教学法作为初中历史课堂教学的新尝试、新动力和新的突破,在文学性强的历史课堂中的一种教学探索,我们能相信它定会在课程改革的道路上越走越远,越走越自信,能为学生的历史素养提升、探究学习能力的提升都能充分发挥奠基作用。
参考文献:
[1]刘如艳,阅读教学法在历史课堂中的应用[J].成才之路,2015年。
[2]张咏梅,阅读教学法在历史课堂中的应用[J].中学历史教学参考,2015年。
【关键词】 初中历史;阅读教学法;应用
任何文本都需要阅读,从广义的阅读来看,阅读的对像不仅有文字、还有符号、图表、视频。历史学科,是由于文字、符号和图表按照一定逻辑关系组成的,都是阅读的对象,因此,在历史课堂中应用阅读教学法,就是一种有效教学探索。下面,我结合多年实践,谈谈阅读教学法在初中历史课堂中的应用。
一、应用阅读教学法,能激发学生历史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苏霍姆林斯基说:“如果学生没有学习的兴趣和愿望,我们的一切意图,一切探求,一切理论都会落空。”虽然,在历史课堂中应用阅读教学法,很新颖,但我们也应注重学生历史学习兴趣的培养。为此,我们在教学中要最大限度地去把握教材,发掘教材与现实的联系,确立合适的能激发学生兴趣的话题导入新课,激发学生求知欲,激发阅读的兴趣,使之带着悬念、疑问、感动或惊奇进入学习活动之中,实现“要我学”为“我要学”的巨大转变。大多历史教材每课都设有导入框或大量鲜活的历史人物图像、历史故事、文物等各种图片,教师可以灵活取舍引导学生去阅读,同时也可以根据课文主题去课外选择相关意义的材料来激发学生阅读。例如,在教学《美国独立战争》一课时,我们可这样设计一段阅读导入话题:美国是世界上最年轻、最民主、最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你知道200多年前的美国是什么样子?美国是怎样建国的,民主制度又是怎样确立起来的吗?那么请阅读这篇课文,这些问题将迎刃而解。在这样的教学语言激励下,学生就有了阅读的兴趣和需求了。
二、应用阅读教学法,能促使课堂教与学民主
课堂民主是学生可以实质性地参与教学过程的课堂。传统的历史课堂以“传授知识为主导”模式,虽然有“质疑与探究”的环节,但效果不佳,甚至有形同虚设之嫌,因为课堂不是信息互换、成果分享的课堂,而是居高临下的施舍与强灌。课改当下,应用阅读教学法,目的就是让学生真正成为阅读主体,能充分发挥在阅读中的主体作用。例如,在《工业革命》的教学中,我让学生在自学“三次技术革命”的选文后,再上网查找每次技术革命的代表人物和重要发明及对历史的推动作用,并归纳三次技术革命对人类社会发展的利与弊,最后谈谈你对“三次技术革命”的感想?课堂展示中,同学们在小组内争论得面红耳赤,有叹气、有修正、有欢笑、有静思,在组间展示时,同学们对“三次技术革命”的重要人物、发明、作用的呈现,对“三次技术革命”利弊的分析,对“三次技术革命”给大家的感想都阐述得非常到位。这样的历史阅读教学课堂不得不让执教者深思:什么才是真实有效的课堂?什么才是学生快乐有趣的课堂?对课堂教学改革还存疑的教育者,在你的教育生活中是否感受过学生智力劳动的真正愉悦和智慧之花的尽情绽放的场面?民主课堂,它确实充满理智、充满挑战。
三、应用阅读教学法,能增强师生互动交流
教学是师生的互动对话。其实,在新课改中,我们不仅倡导师生间的互动,还是生生互动。而我们发现,学生曾养成了依赖式学习思想,没有参与互动的主动性,就需要我们创新策略去激励。德国著名的教育家第斯多惠告诉我们说:“教育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的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当下,课堂教学追求的是课堂的生命活力,使课堂能成为师生互动、心灵对话的舞台。通过互动,通过碰撞,知识就能产生美丽的邂逅。例如,我们在与学生学习《明清小说》时,提出了这样引发学生互动交流的话题:从今天的角度看,小说《西游记》在描述唐僧师徒西去取经经历了“九九八十一难”的目的是什么?这下,整个课堂炸开了锅,学生们在小组中七嘴八舌地、热烈地讨论,最终形成了两种观点:一是对唐僧师徒聪明才智和战胜困难的考验;二是告诉读者,要求得“真经”,必需经历种种磨难。最后在师生的互动下形成了共识:我们要正视人生中的挫折,生活中的许多光环都是失败外壳褪下的“彩蝶”。所以,激励互动在历史课堂教学中也是点燃学生智慧的火把。
四、应用阅读教学法,能凸显学生角色
这里的学生角色,是指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所担当的不同角色,在这儿一是课堂角色,二是文本角色。应用阅读教学法,能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主体文本的阅读概览,片段分享,精彩赏析,展示碰撞,主题归纳,无不体现学生的课堂主体角色;而在阅读解析时,学生如果不走进文本,身临其境,怎能把咏出作者的呐喊?在《唐诗宋词》教学中,学生登台朗颂李白的《望庐山瀑布》,从“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中感受盛世唐朝时大诗人的浪漫奇想;从杜甫的《三吏》《三别》感触走向衰落的唐朝凄景;从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领略北宋词人的豪迈奔放;从辛弃疾的《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与作者一起为北望故土的光复充满信心……这样,学生不仅成为课堂主体,而且还走进文本,与作者一起同呼吸、共心情,感受不同角色的内心世界。有效地阅读让历史课堂角色鲜明,眼界放大,本真彰显。值得注意的是,在阅读教学法实践中,我们应授予方法,让学生学有途径、读有方法、思有策略。
总之,教无有法,但无定法,贵在得法。是我们心中的对教学辩证的科学看法,但不宜成为我们采用劣质教学的借口,特别是在新课改探索中。阅读教学法作为初中历史课堂教学的新尝试、新动力和新的突破,在文学性强的历史课堂中的一种教学探索,我们能相信它定会在课程改革的道路上越走越远,越走越自信,能为学生的历史素养提升、探究学习能力的提升都能充分发挥奠基作用。
参考文献:
[1]刘如艳,阅读教学法在历史课堂中的应用[J].成才之路,2015年。
[2]张咏梅,阅读教学法在历史课堂中的应用[J].中学历史教学参考,2015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