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基础教育课程
主办: 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发展中心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672-6715
CN: 11-5187/G
邮发代号: 80-447
投稿邮箱:jcjykczz@163.com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基础教育课程
曾用刊名:中小学图书情报世界
创刊时间:1993

提高初中数学教学有效性的策略探寻

【作者】 宋红燕

【机构】 四川省岳池县高寺小学校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摘 要】 要提高初中数学教学有效性,就需要我们从营造宽松愉悦氛围做起,运用现代技术施教,加强学生自学能力培养,实施分层课堂作业实践等方法,提高教学效果,发展学生数学素养。
  【关键词】 初中数学;教学有效性;提高

  提高教学有效性是新课改的重要主题词,也是达成新课标“让学生获得最好数学教育”的重要举措。作为一名数学一线教师,我们应走出传统,创新教学策略,运用多种方法,提高教学效果,让学生在新颖有趣的教学活动中受到好的教育培养。下面,我结合多年实践的初中数学教学,谈谈提高教学有效性的实践策略。
  一、营造宽松愉悦的教学氛围
  美国心理学家罗杰斯认为:“成功的教学依赖于一种真诚的理解和信任的师生关系,依赖于一种和谐安全的课堂气氛。”因此,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我们不应忙着赶进度,而忽视学生教学氛围的营造。特别是在强调学生主体的今天,更需要我们营造氛围来激发学生学习参与兴趣。
  首先,要使学生积极主动地探求知识,要培养学生学习欲望,就必须激活学生主体。在教学中,我们教师必须要克服课堂上老师是主角,少数学生是配角,大多学生是观众、听众的旧的教学教学观念,以及这种观念支配下的教学模式。这种课堂教学往往过多地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限制了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发展。教师应以训练学生创造性能力为目的。保留学生自己的空间,尊重学生的爱好、个性和人格,以平等、宽容、友善的态度对待学生!使学生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能够与教师一起参与教和学,做学习的主人,形成一种宽松和谐的教育环境,只有在这种氛围中,学生才能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和创造想象的能力。值得注意的是,任何时候都不要让有的学生处于明显的从属地位,教师应细心把握,责任确定到每个学生,适时适度调动学生。
  其次,鼓励学生多向互动,促进学生合作交流。在数学教学中,我们应搭建平台,让学生有意识地参与合作学习,取长补短。使教师、学生的角色处于随时互换的动态变化中,设计小组活动,集体讨论、查缺互补、分组操作等内容,锻炼学生的合作能力,设计一些不易解决的问题,让学生在班集体中开展讨论,这是营造创新环境,发扬教学民主环境的表现。学生在轻松环境中,畅所欲言,各抒己见,学生敢于发表独立的见解,或修正他人的想法,几个想法组合为一个更佳的想法,从而在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集体创新能力。
  二、运用现代技术手段施教
  传统教学手段,简单单一,是造成教学效果低下的重要原因。在全面进行新课改,倡导教学媒体常态化的今天,以多媒体为核心的现代技术手段走进了课堂,成为教师提高教学有效性的首选工具。实践告诉我们,运用多媒体技术辅助初中数学教学,其效果是非常明显的,具有重大的运用价值,不仅能打破传统教学模式,让丰富多彩的文字、图像、音乐、视频等走进课堂,实现视觉与听觉的完美融合,刺激了学生的多个感觉器官,将抽象的事物具体化、形象化,将静止的事物动态化、生动化,激发学生思维能力,促进学生的创新能力得到提高,还能化抽象为直观,提高学生多感觉配合作用,让学生在单位时间内能更多地接受、内化知识,从而达到提高学习效果的的目的。此外,通过多媒体技术手段的运用,学生的学习兴趣得到提高,参与课堂活动的主动性得到调动,再加上教师有效的课堂组织,因而就具有良好的教学效果。在多媒体技术越来越发达的今天,以电子白板或智能电视为代表的多媒体与教学的整合越来越深,其效果也越来越明显。
  三、加强学生自学能力培养
  古人说得好:“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加强学法指导,让学生成为学习主人,是落实学生主体理念的有效做法。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我们教师必须应有“授方法比授知识更重要”的意识,只有这种意识的存在,我们才会在课堂中注重学法指导,让学生在获得知识的同时,也获得学习方法。为此,我们可在每节课课前预习中,让学生自己进行知识点的自主学习,并且对各种例题做到基本的了解,从而在强化学生独立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基础上,有效推进了课堂教学工作的有序进行,对于提高初中数学教学有效性具有积极的意义。同时,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学生会产生较多的疑问,当学生向教师发出疑问时,教师不要直接给出学生正确的解题方法和结果,而是要从分析问题的角度出发,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解题思路,通过自己的努力得出正确的答案。由此可见,在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中,教师必须要注重细节问题,特别是在部分知识点的分析、观察、解读、记忆中,学生的自学能力提升了,必将带动教学有效性的全面提高。
  四、分层设计数学课堂作业
  要提高教学有效性,让不同学生有不同的发展,是我们落实“让学生获得最好数学教育”的理想做法。而对于基础不一的学生,要达到这样效果,唯有实施分层教学,特别是在作业实践中,让学生根据自我学力来选择作业难度,这样就可保证每个学生都可以在自我能力基础上实现“跳一跳摘桃”的效果。为此,我们在进行数学作业设计时,要根据学生掌握知识层次和学习能力高低来设计,分层布置作业。对于数学基础不错的学生,可以适当提高题目的难度,减少题目的数量,促进他们的数学上一个新的台阶;对于基础稍微差点的学生,可以降低作业的难度,但是要增加一点点题多练习,让学生对知识更加的熟练掌握,并逐渐取得进步。在长期的因材施教的作用下,学生们能发挥出自己的优点,改善自己的缺点,满满取得不错的数学成绩。
  总之,要提高初中数学教学有效性,我们应创新教学策略,运用多种方法施教,这样才能让学生在一个新颖有趣的学习环境中学数学,做数学,从而在快速提高学习效果中提升数学素养。
  参考文献:
  [1]时晓天,提高初中数学教学有效性的策略[J].中国校外教育,2017年。
  [2]林荣莲,提高初中数学教学有效性的策略[J].数学学习与研究,2015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