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基础教育课程
主办: 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发展中心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672-6715
CN: 11-5187/G
邮发代号: 80-447
投稿邮箱:jcjykczz@163.com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基础教育课程
曾用刊名:中小学图书情报世界
创刊时间:1993
谈小学语文中的古诗教学
【作者】 段晓静
【机构】 山东省济南市莱芜区方下镇方下中心小学
【摘要】【关键词】
【正文】 【摘 要】 小学语文教学中古诗教学是非常关键的一部分,基于小学阅读的基础上,小学阶段的学生,在语句的理解能力、词汇量以及思维能力方面都有所局限,教师根据学生的这些特点,在教学方法以及古诗课文讲解等方面,需要更加合理化,适当提升深度,对于学生的古诗理解能力培养会更有帮助。
【关键词】 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策略
小学语文课堂中所涉及的到古诗不仅语言精炼,且意境动人、内涵丰富,不仅可以丰富小学生的内心情感,同时更可以帮助他们正确地建立自己的人生观和情感观,让他们的道德素质得以有效培养。不过,因为古诗的历史较为久远,其文字体系更是与今日的白话文大相径庭,所以小学生很难对其全面理解,这也就让小学生对古诗的学习很快没了兴趣,甚至产生厌烦感和枯燥感。下面结合教学实践谈谈自己在这方面的几点做法和体会。
一、培养学生对古诗的兴趣。
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让学生喜欢上古诗,他们才能愿意学并学好古诗。因此,教师要千方百计培养学生对古诗的兴趣。首先,教师要不断提高业务水平,用精彩的授课吸引学生注意力。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教师特别要特别重视新课的导入部分,精心设计导语,充分发挥语言的魅力,让学生对接下来的古诗学习产生兴趣。导语的效果如何会直接影响一节课的成功与否。比如在学习苏轼的《春江晚景》时,教师就可以提问学生一些问题,如你从哪些迹象看出春天来了?春天来了周围的景物有哪些变化?哪些花会先开等。其次,教师要丰富课堂形式,不要采取单纯性知识授课的方式。小学生的注意力集中时间比较短,因此,教师要注意时刻与学生互动,并且利用提问、讨论等环节,始终把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教学内容上来。在教学过程中巧用设疑,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和热情。此外,经常在课堂上举行一些小活动,比如朗诵古诗比赛、诗句接龙等,小学生都喜欢这些集体活动和竞赛性质的活动,愿意参与其中。并且这些活动可以提高学生背古诗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二、创设具体的教学情境
新课标指出,教师在讲解古诗词时,应以背诵诗词为主,对诗词的内容和意境不需要做出过多的探讨与分割。教育家梁衡也主张背诵书本内容是学生的首要功课。并着重谈论小学生应该在脑海里存储大量的诗词内容,这样在写作时能够做到得心应手。就算不理解诗词的内容和内涵,只要能够熟记并将其背诵出来,在以后的学习过程中,当接触到类似的情况时,就可以对诗词内容恍然大悟。因此,在该教學要求下,小学语文教师将重心放在学生的背诵方面,从而忽略了诗词内容的深入剖析和创作者的思想情感,这样不仅会让学生对诗词学习提不起任何兴趣,还不利于培养学生的自我发展能力。针对这一情况,教师应该改变教学观念,结合学生的个性化特征和心理特征,借助多媒体设备创设具体的教学情境,从而实现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和课堂教学质量的目的。比如教学《望庐山瀑布》一课时,教师应先让学生熟读内容,再带领学生赏析诗句。在鉴赏过程中,可以借助多媒体设备播放《望庐山瀑布》的视频和《望庐山瀑布》歌曲,让学生在观看视频内容和倾听歌曲过程中,将自身身临其境,从而使学生主动感受古诗的意境,实现提高学生思维想象力和加深文章理解的教学目的。
三、教学中启发学生的想象力
古诗教学中诗情画意不可缺少,古诗教学中要本着诗不离画,画不离诗。诗与画之间相通相融,主要是因为两者之间的色彩结构和韵律美。诗歌本身就是一幅画,培养学生根据诗的内容画画,这也是古诗词教学常用手段。如《枫桥夜泊》一诗:“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尽管字数不多,只有28个字,但是却为读者呈现了一幅美不胜收的国画;学生能够想象在深秋之夜,月亮已经落下,霜满天,天地之间寂静祥和,在不远处鸟啼传来,这时候就会倍感寂寥。作者写作过程中的几个关键词:月落,霜满天,鸟啼,渔火零星,虽然画面比较美,但在画面中每一样事物中都透露出凄凉,面对此情此景诗人为什么不高兴,如果告诉学生这时正是诗人落第,感觉生命飘零,就能理解作者的愁字来源了,在短短的28个字中没有一个字是愁,但是却句句不落愁,这就是古诗的含义。
四、绘画方式提高古诗的理解能力
教师在古诗教学中,需要充分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引导学生对古诗的阅读能力提升。教师可以教学生根据古诗句的相关意义进行分析,将自己理解的诗句内容绘制到纸面上,这有利于加深學生对于诗句的理解含义。如,《小池》中写道“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这句诗描绘了荷花、蜻蜓的一个画面,教师在教学中可以让学生拿起画壁,将诗句中描绘的画面绘制出来,提高学生对于古诗的学习兴趣,为古诗的学习养成良好的学习效果。又如,《咏柳》中写道“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这种富有动感的“绿丝绦”是什么样的,这只有作者知道。然而,学生可以将自己想到的柳树的美妙形态绘制处理啊,加深学生身临其境的诗境感悟。通过有效的绘画,可以让学生切身的加强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利用修辞分析的方法,提高小学生对于诗歌中诗句的理解水平。另外,我国的古诗是具有历史文化色彩的,在教学中教师需要适当的对诗人的时代背景进行介绍,这也有利于提高小学生对于古诗的学习。
五、发挥朗读教学
指导感情朗读,让学生体会音乐美。感情朗读,能再现诗的意境,加深体会诗的含义与感情。因此在学生理解诗的内容的基础上重视朗读,强调背诵。指导朗读就是要让学生掌握感情朗读的方法和技巧。首先指导确定感情基调,然后指导处理重音与节奏。如杜甫的《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是首抒情诗。全诗充满了喜悦、激动之情。起句与七、八句节奏要急促,第五、六句要舒缓;“忽传”、“喜欲狂”、“即从”、“便下”读重音。这样朗读抑扬顿挫,学生的感情自然与作者的感情产生共鸣。除掌握上述教学要点外,教师还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教学前要理解教材的编排意图。有的课文两首诗,要理解其编在一起的缘由;这篇古诗课文在本单元的作用,与前后古诗课文的联系。二是可以适当补充课外古诗让学生学习。三是适当安排改写训练,将叙事诗改写成小故事,将写景诗改写成散文。这样读写结合,一举两得。四可以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展开想象进行画画,真正走到如临其境、如见其人、如闻其声的境地。根据以上的古诗教学要点,我们可以让学生学习古诗由被动变为主动的探求,自学能力大大增强,学习兴趣更加浓厚,同时把古诗学习当作一种乐趣和享受,从而真正是古诗教学发挥其特有的魅力。
祖国文化源远流长,古诗在我国文化史上有着不可替代的地位。小学语文中的古诗教学,教师要充分发挥古典诗词的审美教育功能,运用多种教学手段,渗透审美教育,带领学生走进古代艺术殿堂,让学生的心灵受到美的熏陶,从而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进而促进德、智、体、美和谐发展。
参考文献:
[1]王立刚.小学语文的古诗教学策略探析[J].中国校外教育,2018(11).
[2]路艳.小学语文古诗教学方法探析[J].教育观察,2017(18).
[3]卢丽容.刍议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问题及其对策[J].考试周刊,2015(12).
【关键词】 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策略
小学语文课堂中所涉及的到古诗不仅语言精炼,且意境动人、内涵丰富,不仅可以丰富小学生的内心情感,同时更可以帮助他们正确地建立自己的人生观和情感观,让他们的道德素质得以有效培养。不过,因为古诗的历史较为久远,其文字体系更是与今日的白话文大相径庭,所以小学生很难对其全面理解,这也就让小学生对古诗的学习很快没了兴趣,甚至产生厌烦感和枯燥感。下面结合教学实践谈谈自己在这方面的几点做法和体会。
一、培养学生对古诗的兴趣。
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让学生喜欢上古诗,他们才能愿意学并学好古诗。因此,教师要千方百计培养学生对古诗的兴趣。首先,教师要不断提高业务水平,用精彩的授课吸引学生注意力。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教师特别要特别重视新课的导入部分,精心设计导语,充分发挥语言的魅力,让学生对接下来的古诗学习产生兴趣。导语的效果如何会直接影响一节课的成功与否。比如在学习苏轼的《春江晚景》时,教师就可以提问学生一些问题,如你从哪些迹象看出春天来了?春天来了周围的景物有哪些变化?哪些花会先开等。其次,教师要丰富课堂形式,不要采取单纯性知识授课的方式。小学生的注意力集中时间比较短,因此,教师要注意时刻与学生互动,并且利用提问、讨论等环节,始终把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教学内容上来。在教学过程中巧用设疑,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和热情。此外,经常在课堂上举行一些小活动,比如朗诵古诗比赛、诗句接龙等,小学生都喜欢这些集体活动和竞赛性质的活动,愿意参与其中。并且这些活动可以提高学生背古诗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二、创设具体的教学情境
新课标指出,教师在讲解古诗词时,应以背诵诗词为主,对诗词的内容和意境不需要做出过多的探讨与分割。教育家梁衡也主张背诵书本内容是学生的首要功课。并着重谈论小学生应该在脑海里存储大量的诗词内容,这样在写作时能够做到得心应手。就算不理解诗词的内容和内涵,只要能够熟记并将其背诵出来,在以后的学习过程中,当接触到类似的情况时,就可以对诗词内容恍然大悟。因此,在该教學要求下,小学语文教师将重心放在学生的背诵方面,从而忽略了诗词内容的深入剖析和创作者的思想情感,这样不仅会让学生对诗词学习提不起任何兴趣,还不利于培养学生的自我发展能力。针对这一情况,教师应该改变教学观念,结合学生的个性化特征和心理特征,借助多媒体设备创设具体的教学情境,从而实现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和课堂教学质量的目的。比如教学《望庐山瀑布》一课时,教师应先让学生熟读内容,再带领学生赏析诗句。在鉴赏过程中,可以借助多媒体设备播放《望庐山瀑布》的视频和《望庐山瀑布》歌曲,让学生在观看视频内容和倾听歌曲过程中,将自身身临其境,从而使学生主动感受古诗的意境,实现提高学生思维想象力和加深文章理解的教学目的。
三、教学中启发学生的想象力
古诗教学中诗情画意不可缺少,古诗教学中要本着诗不离画,画不离诗。诗与画之间相通相融,主要是因为两者之间的色彩结构和韵律美。诗歌本身就是一幅画,培养学生根据诗的内容画画,这也是古诗词教学常用手段。如《枫桥夜泊》一诗:“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尽管字数不多,只有28个字,但是却为读者呈现了一幅美不胜收的国画;学生能够想象在深秋之夜,月亮已经落下,霜满天,天地之间寂静祥和,在不远处鸟啼传来,这时候就会倍感寂寥。作者写作过程中的几个关键词:月落,霜满天,鸟啼,渔火零星,虽然画面比较美,但在画面中每一样事物中都透露出凄凉,面对此情此景诗人为什么不高兴,如果告诉学生这时正是诗人落第,感觉生命飘零,就能理解作者的愁字来源了,在短短的28个字中没有一个字是愁,但是却句句不落愁,这就是古诗的含义。
四、绘画方式提高古诗的理解能力
教师在古诗教学中,需要充分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引导学生对古诗的阅读能力提升。教师可以教学生根据古诗句的相关意义进行分析,将自己理解的诗句内容绘制到纸面上,这有利于加深學生对于诗句的理解含义。如,《小池》中写道“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这句诗描绘了荷花、蜻蜓的一个画面,教师在教学中可以让学生拿起画壁,将诗句中描绘的画面绘制出来,提高学生对于古诗的学习兴趣,为古诗的学习养成良好的学习效果。又如,《咏柳》中写道“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这种富有动感的“绿丝绦”是什么样的,这只有作者知道。然而,学生可以将自己想到的柳树的美妙形态绘制处理啊,加深学生身临其境的诗境感悟。通过有效的绘画,可以让学生切身的加强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利用修辞分析的方法,提高小学生对于诗歌中诗句的理解水平。另外,我国的古诗是具有历史文化色彩的,在教学中教师需要适当的对诗人的时代背景进行介绍,这也有利于提高小学生对于古诗的学习。
五、发挥朗读教学
指导感情朗读,让学生体会音乐美。感情朗读,能再现诗的意境,加深体会诗的含义与感情。因此在学生理解诗的内容的基础上重视朗读,强调背诵。指导朗读就是要让学生掌握感情朗读的方法和技巧。首先指导确定感情基调,然后指导处理重音与节奏。如杜甫的《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是首抒情诗。全诗充满了喜悦、激动之情。起句与七、八句节奏要急促,第五、六句要舒缓;“忽传”、“喜欲狂”、“即从”、“便下”读重音。这样朗读抑扬顿挫,学生的感情自然与作者的感情产生共鸣。除掌握上述教学要点外,教师还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教学前要理解教材的编排意图。有的课文两首诗,要理解其编在一起的缘由;这篇古诗课文在本单元的作用,与前后古诗课文的联系。二是可以适当补充课外古诗让学生学习。三是适当安排改写训练,将叙事诗改写成小故事,将写景诗改写成散文。这样读写结合,一举两得。四可以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展开想象进行画画,真正走到如临其境、如见其人、如闻其声的境地。根据以上的古诗教学要点,我们可以让学生学习古诗由被动变为主动的探求,自学能力大大增强,学习兴趣更加浓厚,同时把古诗学习当作一种乐趣和享受,从而真正是古诗教学发挥其特有的魅力。
祖国文化源远流长,古诗在我国文化史上有着不可替代的地位。小学语文中的古诗教学,教师要充分发挥古典诗词的审美教育功能,运用多种教学手段,渗透审美教育,带领学生走进古代艺术殿堂,让学生的心灵受到美的熏陶,从而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进而促进德、智、体、美和谐发展。
参考文献:
[1]王立刚.小学语文的古诗教学策略探析[J].中国校外教育,2018(11).
[2]路艳.小学语文古诗教学方法探析[J].教育观察,2017(18).
[3]卢丽容.刍议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问题及其对策[J].考试周刊,2015(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