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基础教育课程
主办: 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发展中心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672-6715
CN: 11-5187/G
邮发代号: 80-447
投稿邮箱:jcjykczz@163.com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基础教育课程
曾用刊名:中小学图书情报世界
创刊时间:1993
新课改背景下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
【作者】 段 练
【机构】 四川省武胜县城南小学校
【摘要】【关键词】
【正文】 【摘 要】 新课改背景下的数学课堂教学,需要我们充分应用新课改所取得的实践经验和理论成果,创新教学策略,注重学生兴趣激发,通过搭建活动学习平台,练习课堂练习,采用发展性评价等方式去提高教学质量,让学生获得最好的数学教育。
【关键词】 小学数学;新课改;课堂教学
新课改是教育推进过程中的热词,是我们实现教学改革的一种手段或载体。在我县这几年的积极探索中,新课改成为了学校、师生的共识。而我在所担任的小学数学学科教学中,也在新课改这个大背景下作出了积极探索,对课堂教学“如何教”、“教什么”有了一些实践心得。下面,与共仁分享。
一、加强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心理学研究表明,浓厚的学习兴趣可以使学生注意力集中,产生愉快紧张的心理状态,让大脑处于活跃状态。这种状态是学生接受教学信息的最佳时期。它能够诱发学生学习动机,产生“我要学”之需。学生对数学是否有兴趣将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效果。因此,在小学数学中,特别是在新课改背景下的课堂教学,我们应把培养学生数学学习兴趣放在首位,尽可能创新策略,通过新颖有趣的教学方式,帮助学生摆脱“要我学”的被动局面,变为“我要学”的主体实践。新课改背景下的数学课堂激趣方式是多样化的,常用方法就是游戏、讲故事、儿歌、表演、竞争、多媒体、音乐融入、创设生活情境等,这些方式与教学内容相结合,就构成了一个生动的数学课堂,就能有效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让他们积极成为探究者。
二、尽可能让学生动起来学习
新课改背景下的数学课堂,不再是传统被动接收为主的学习模式了,倡导“动中学”、“教学做合一”等理念,把“让学生思维在指尖上绽放”作为了动起来学习的重要追求。落实到实践中,就是要搭建活动平台,让学生去探索知识,发现知识、建构知识。例如,在教学“认识三角形”时,我们可先让学生观看一组由三角形组成的各种图案,多媒体呈现,以此来揭示课题:认识最简单的多边形——三角形,然后让学生拿出他们准备的三角形纸片,在教师的引导下,分组进行观察、测量、比较,来揭示三角形的概念,认识三角形的组成元素。再让学生对现有的三角形图片和纸片进行分类,教师来归纳总结三角形的分类情况:最后,再出示一组课堂练习,强化知识点。这样融合多种感官参与学习的教学,不仅体现了“教学做合一”理念,更让学生真正意义上的动起来了,他们不仅获得了知识,更在活动中感受到了数学学习的乐趣,有探究学习的成功体验感。
三、优化课堂练习作业
课堂练习作业是学生学习数学、内化技能、发展思维的一项经常性的实践活动,是检验学生对所学知识掌握、应用的一个重要标准,是教学过程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新课改背景下的课堂练习作业,讲究方式的多样性和实效性,不能搞“题海战术”,加重学生课业负担。因此,其倡导“简”“实”“趣”的理念。因此,在数学课堂练习作业设计时,我们应可能地使学生掌握系统的数学基础知识,训练学生的技能、技巧,培养学生学习能力、发展学生智力,其效果直接影响到教育教学质量。因此,在设计时,我们应做到由浅入深、逐步提高、突出重点与关键、合理搭配题型,同时强化习题的趣味性与训练性、层次性与全面性、探索性与开放性,让学生“能飞的飞起来”,“能跑的跑起来”,“该扶的扶一把”,使学生在做经过精心设计与安排的课堂练习作业时,不仅能够积极地内化当堂的数学知识,而且能获得创造性思维的培养,成为一种能解决实际问题的实践能力。
四、采用发展性评价策略
“以分论英雄”是“学以应试”“逼”出来的做法,在新课改背景下,我们倡导发展性评价策略,应用这种方式对学生学业进行评价,就是对学生学习数学所取得的发展与进步进行评价。这种评价的目的不在于给学生下一个精确的结论,更不是给学生一个等级或分数并与他人比较、排队,而是要通过对学生过去和现在状态的了解,分析学生存在的优势和不足,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具体的改进建议,促使学生在原有水平上的提高。而课堂教学是由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共同组成的双边活动,学习是一种共同性行为,知识是合作掌握、主动建构的。所以教学中的交流应该是多向的,包括师生之间和生生之间的互动。传统数学教学,在形式上虽然能够体现教师的主导作用,却很难突出学生作为学习主体的地位。因此,在新课改背景下的数学课堂教学中,我们应采用师生互动的组织形式,如小组讨论、师生对话、情景扮演等,并把其与发展性学生评价结合起来,让学生获得的不仅是数学能力,还能有更多的非智力因素的培养。学生学业评价改革的且的是要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变消极学习为积极学习。改变以往注重终结性评价而忽略过程性评价的弊端,充分关注学生成长的过程,把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有机结合,并通生过设计多元化的评价指标,采用自评、互评、教师评的评价手段,让学在评价的各个环节中参与进来,让他们自主学习,自主评价,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性,激发学生参与评价的热情,在评价中综合全面地反映学生真实学习效果,以达到激励学生积极学习的目的。
当然,新课改背景下的数学课堂教学,还要很多方式方法。特别是教育信息化的今天,多种教学策略、教学手段浮出水面,给我们课堂教学更多选择。作为一线教师,我们应有大胆探索的热情,有积极改革的动力,在新课改推进的路上且教且学且研且总结,尽可能地找到适合本班学情和自我善长的教学方法策略,这样才能更好地与学生共同走向教学未知领域的探索实践中去。
参考文献:
[1]秦燕华,新课改下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反思[J].素质教育,2012年。
[2]徐锦,新课改背景下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创新探析[J].新课程,2014年。
[3]刘晓丹,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研究[J].小学教学参考,2012年。
【关键词】 小学数学;新课改;课堂教学
新课改是教育推进过程中的热词,是我们实现教学改革的一种手段或载体。在我县这几年的积极探索中,新课改成为了学校、师生的共识。而我在所担任的小学数学学科教学中,也在新课改这个大背景下作出了积极探索,对课堂教学“如何教”、“教什么”有了一些实践心得。下面,与共仁分享。
一、加强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心理学研究表明,浓厚的学习兴趣可以使学生注意力集中,产生愉快紧张的心理状态,让大脑处于活跃状态。这种状态是学生接受教学信息的最佳时期。它能够诱发学生学习动机,产生“我要学”之需。学生对数学是否有兴趣将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效果。因此,在小学数学中,特别是在新课改背景下的课堂教学,我们应把培养学生数学学习兴趣放在首位,尽可能创新策略,通过新颖有趣的教学方式,帮助学生摆脱“要我学”的被动局面,变为“我要学”的主体实践。新课改背景下的数学课堂激趣方式是多样化的,常用方法就是游戏、讲故事、儿歌、表演、竞争、多媒体、音乐融入、创设生活情境等,这些方式与教学内容相结合,就构成了一个生动的数学课堂,就能有效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让他们积极成为探究者。
二、尽可能让学生动起来学习
新课改背景下的数学课堂,不再是传统被动接收为主的学习模式了,倡导“动中学”、“教学做合一”等理念,把“让学生思维在指尖上绽放”作为了动起来学习的重要追求。落实到实践中,就是要搭建活动平台,让学生去探索知识,发现知识、建构知识。例如,在教学“认识三角形”时,我们可先让学生观看一组由三角形组成的各种图案,多媒体呈现,以此来揭示课题:认识最简单的多边形——三角形,然后让学生拿出他们准备的三角形纸片,在教师的引导下,分组进行观察、测量、比较,来揭示三角形的概念,认识三角形的组成元素。再让学生对现有的三角形图片和纸片进行分类,教师来归纳总结三角形的分类情况:最后,再出示一组课堂练习,强化知识点。这样融合多种感官参与学习的教学,不仅体现了“教学做合一”理念,更让学生真正意义上的动起来了,他们不仅获得了知识,更在活动中感受到了数学学习的乐趣,有探究学习的成功体验感。
三、优化课堂练习作业
课堂练习作业是学生学习数学、内化技能、发展思维的一项经常性的实践活动,是检验学生对所学知识掌握、应用的一个重要标准,是教学过程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新课改背景下的课堂练习作业,讲究方式的多样性和实效性,不能搞“题海战术”,加重学生课业负担。因此,其倡导“简”“实”“趣”的理念。因此,在数学课堂练习作业设计时,我们应可能地使学生掌握系统的数学基础知识,训练学生的技能、技巧,培养学生学习能力、发展学生智力,其效果直接影响到教育教学质量。因此,在设计时,我们应做到由浅入深、逐步提高、突出重点与关键、合理搭配题型,同时强化习题的趣味性与训练性、层次性与全面性、探索性与开放性,让学生“能飞的飞起来”,“能跑的跑起来”,“该扶的扶一把”,使学生在做经过精心设计与安排的课堂练习作业时,不仅能够积极地内化当堂的数学知识,而且能获得创造性思维的培养,成为一种能解决实际问题的实践能力。
四、采用发展性评价策略
“以分论英雄”是“学以应试”“逼”出来的做法,在新课改背景下,我们倡导发展性评价策略,应用这种方式对学生学业进行评价,就是对学生学习数学所取得的发展与进步进行评价。这种评价的目的不在于给学生下一个精确的结论,更不是给学生一个等级或分数并与他人比较、排队,而是要通过对学生过去和现在状态的了解,分析学生存在的优势和不足,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具体的改进建议,促使学生在原有水平上的提高。而课堂教学是由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共同组成的双边活动,学习是一种共同性行为,知识是合作掌握、主动建构的。所以教学中的交流应该是多向的,包括师生之间和生生之间的互动。传统数学教学,在形式上虽然能够体现教师的主导作用,却很难突出学生作为学习主体的地位。因此,在新课改背景下的数学课堂教学中,我们应采用师生互动的组织形式,如小组讨论、师生对话、情景扮演等,并把其与发展性学生评价结合起来,让学生获得的不仅是数学能力,还能有更多的非智力因素的培养。学生学业评价改革的且的是要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变消极学习为积极学习。改变以往注重终结性评价而忽略过程性评价的弊端,充分关注学生成长的过程,把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有机结合,并通生过设计多元化的评价指标,采用自评、互评、教师评的评价手段,让学在评价的各个环节中参与进来,让他们自主学习,自主评价,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性,激发学生参与评价的热情,在评价中综合全面地反映学生真实学习效果,以达到激励学生积极学习的目的。
当然,新课改背景下的数学课堂教学,还要很多方式方法。特别是教育信息化的今天,多种教学策略、教学手段浮出水面,给我们课堂教学更多选择。作为一线教师,我们应有大胆探索的热情,有积极改革的动力,在新课改推进的路上且教且学且研且总结,尽可能地找到适合本班学情和自我善长的教学方法策略,这样才能更好地与学生共同走向教学未知领域的探索实践中去。
参考文献:
[1]秦燕华,新课改下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反思[J].素质教育,2012年。
[2]徐锦,新课改背景下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创新探析[J].新课程,2014年。
[3]刘晓丹,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研究[J].小学教学参考,2012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