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基础教育课程
主办: 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发展中心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672-6715
CN: 11-5187/G
邮发代号: 80-447
投稿邮箱:jcjykczz@163.com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基础教育课程
曾用刊名:中小学图书情报世界
创刊时间:1993

奏响一年级优质作业三步曲

【作者】 1.罗国松 2.廖思琼

【机构】 1.四川省宜宾市筠连县景阳小学 2.四川省宜宾市筠连县腾达镇小溪小学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最近,听到一些刚参加教学工作的新教师感叹,一年级的孩子不好教,尤其是班上某些孩子的作业,更是做得一塌糊涂,问我有没有什么好的办法。我反问了他(她)们三个问题:
  1、一年级的孩子作业常见的问题有哪些,你心中有数吗?
  2、一年级的孩子作业存在的各种问题背后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3、你是否去深入了解过学校优秀教师班级的优质作业背后的一些秘密呢?
  教师解答了这三个问题,一年级学生同样也能做出优质作业来。这三个核心问题,共同谱成了一年级优质作业的三步曲。
  第一步、心中自有丘壑
  一年级孩子的作业出现问题,主要存在以下一些现象:
  1、作业格式不美观。
  (1)书写不工整。(2)书面不整洁。(3)格式安排不合理。
  2、做作业拖沓。
  (1)数学速度慢,所花时间长。
  (2)不专心做作业,做作业的时候,同时做其他游戏、活动,如看电视、吃零食等。
  (3)不会正确的用笔、削笔。隔几分钟就削一次笔。
  3、不做作业
  (1)不知道每天的作业是什么。
  (2)做不起当天的作业。
  (3)做得起,但是因为心理原因或行为习惯不做。
  4、作业本脏、乱、烂、卷。
  5、经常丢失作业本。
  6、作业内容漏做。
  7、作业内容张冠李戴的错做。
  8、照抄他人作业现象。
  9、代做他人作业现象。
  10、不会检查作业。
  11、做作业的时候爱讲话。
  12、漠视家长教导,只认教师要求。
  作为一名一年级教师,只有清楚地预判孩子做作业时可能出现的种种问题,才能提前做好引导,为孩子优质作业奠定良好的基础。
  第二步、眼中洞悉根源
  原因一:儿童身心理特点影响孩子作业质量
  1、未分化期
  未分化期现象指的的一年级上册的孩子,在九月、十月的行为意识还停留在幼儿园水平,所以在未分化期的有些孩子,是不会太把作业当回事的。
  2、身体特征
  一年级的孩子,神经系统、身高、体重、骨骼、肌肉都发育良好,但是手指的小肌肉群依然不够发达,特别是一些在幼儿园就写字较少的孩子,要一次书写较多的内容,对他们来说也是一个巨大的考验。
  3、注意力时间
  一年级孩子注意力一般在15—20分钟,多数教师往往都会在一堂课的第35—40分钟做作业。如果此时孩子的注意力已经在专注橡皮擦、文具盒等,就需要教师更智慧地创设作业情境,才能确保作业质量
  4、形象思维
  一年级孩子虽然具有一定的抽象概括能力,但思维水平总的来说仍是非常低的,仍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我曾听过一老师组织孩子进行第一课时的“凑十”训练,老师一致认为凑十简单,就只靠口述习题,孩子们没有了具体表象的支撑,单靠老师的语言,举手者是寥寥无几。
  5、表现欲
  一年级的孩子喜欢在别人面前表现出自己很了不起的样子,他(她)们是最爱出现在老师眼前的,也喜欢做一些稀奇古怪的事情来吸引教师的注意。如果一个孩子平常得到老师的关爱不够,希望通过不做作业,得到老师的辅导,感受老师单独关爱的幸福与自豪,为师者还真不好说这种孩子观念就一定是百分之百的全错。照抄者和帮别人做题的孩子,他们最初的想法也依然含有一丝美丽的成分。
  6、极端崇拜
  一年级的孩子,他们对老师的印象几近神圣和完美,他们对教师特有的期望和依赖,往往使他们在观察、学习老师时会产生一种“放大效应”。这也造成了一部分孩子在校作业做得好,在家作业做得差。
  由此看来,当我们怒斥懂得孩子作业存在的各种问题时,恰恰是因为我们不懂得理解孩子、尊重孩子、引导孩子。
  原因二:教师对新课改作业观的认识水平,影响作业质量。
  1、认识作业的意义
  作业一般是指通过独立思考,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主要学习活动。一年级初期的作业还有一些的抄写内容,其目的在于巩固所学得知识。过多的机械重复,过多的题海战术会影响作业意义与效果,造成一年级孩子学习的负面影响。
  2、把握作业布置原则
  (1)基础性原则
  (2)针对性原则
  (3)层次性原则
  (4)综合性原则
  (5)趣味性原则
  (6)长远性原则
  3、合理安排作业类别:
  (1)常规作业
  (2)辅助作业
  (3)特色作业 
  (4)实践作业   
  (5)其它作业
  4、正确的作业格式和批改格式。
  (1)作业格式关键词:课题,要求,正文数量,书写位置,书写质量,修改方式,上下左右间距……
  (2)批改格式关键词:红笔,标记含义,等级,评语,日期,……
  其中需要告知孩子的标记含义有:错误标注方式,图案与作业质量。
  5、及时的作业批改记录。
  6、及时的作业更正反馈。
  7、多样的作业检查方式。
  第三步、优质源自细节
  许许多多优秀的一年级教师,所教的学生作业看起来赏心悦目,正确率高。除了是教师对一年级作业的认识到位外,往往都是通过关注细节,确保作业质量,具体来说,有以下一些细节值得一年级教师重视。
  1、低起点。
  一年级的孩子小,认识少,教师一定要站在学生的角度设身处地地去想,说学生能够听得懂得话。比如完成“5——10”的认识”这一课题的作业,老师说请同学们把练习册翻到20页,老师就要考虑到有些学生,连“20”这个数字都还没有学会认的情况。老师从学生认知起点角度出发,可以说:“练习册的右下角,有一个“2”,一个“0”,你能找到这里吗?”
  2、细要求
  我们可以从两位不同的一年级老师布置作业的情况,认识细致要求的重要性。
  A老师说:“你们把练习四的1.2题做完,老师明天要检查,记住了吗。”(孩子们回答“记住了”.)第二天老师一看,有20多个学生的作业还是空白,老师火冒三丈,指着一个个孩子的鼻子吼道:“昨天我说得清清楚楚的,你们的耳朵呢?”
  B老师说:请同学们把书翻到第×页,比比看哪个小朋友动作最麻利,(师巡视),今天咱们的作业是练习四的1.2题,你找到了吗?用手指一指,找到的孩子请举手。把咱们今天要做的1.2题用笔做上记号,折好。明天老师检查的时候,要看哪些小朋友的作业做得最好,就奖励他(她)一个五角星。第二天老师一看,全班孩子都完成得非常好。
  3、严训练
  提出的要求,如果不能进行持之以恒的训练,要求就会在孩子头脑中淡化,要求就成了一句空话。所以在一年级作业初期,一定要严格按标准完成作业,不达要求一律返工。刚开始的时候要花很多时间,但是经过强化训练,学生形成了自觉习惯,效率自然就提高了。如果让孩子形成了一两学期的错误作业习惯,再慢慢去矫正,所花的时间会比一年级上册开始的时候训练多得多。
  4、勤检查
  在学生作业的时候,部分教师因为上课累了就坐在讲台的板凳上休息会儿,看着学生做题。等收起来改的时候,又觉得交来的作业这份不满意,那份不满意。学生上课完成作业时,教师一定要多巡视,勤检查,及时把学生的问题处理在萌芽状态。
  5、善评价
  一年级的学生缺乏自我审美意识,但是模仿能力很强,教师一定要多表扬作业完成得好,树立学生学习的榜样。往往教师表扬一个学生书写工整的时候,全班同学都在3-5分钟内写更用心。但是,评价的时候,我们不能只评价学生完成的正确率。在评价一年级学生作业的时候,更应该关注书写、卷面、作业状态、作业时间的评价。这样老师在课堂上的口头禅就变成了:“某某同学真了不起,做得作业既……又……”
  6、多示范
  (1)写字姿势的示范。
  (2)作业内容在作业本上的空间分布示范。
  (3)先读要求后做题的示范。
  (4)检查方法的示范。
  (5)修改格式的示范。
  (6)优质作业公开展示交流。
  7、实帮扶
  问题现象1:某老师让一位作业完成得不好的孩子,在教师办公室守着他做,学生就一直在那里慢慢做,老师在办公室做自己的其它事情,也不管孩子过程,等孩子终于做完了,递给老师批改,老师又批评学生这里有问题,那里有问题,然后让学生矫正,又让学生一个人在那里慢慢摸索半天。
  问题现象2:某学生作业完成得不好,老师就指派一个学生干部去守着他做,结果指派的人为了早一点离校,几下子把答案给他说了,一份充满水份的作业送到老师面前,老师还是打“√”。
  因此,在辅导学生过程中,辅导者一定要密切关注学生做作业的过程,做到:
  (1)督促时间,提高做题速度。
  (2)关注状态,不随意打断思维。
  (3)指导方法,找到解题突破口。
  (4)总结肯定,培育学生作业信心。
  一个好的教师,不仅仅在于他(她)能够上出一节好课;能否教会孩子做出优质的作业,也是对教师素质的一个重大考验。教学质量的提高,除了要做好课前准备,搞好四十分钟课堂教学,还必须要重视良好作业习惯的培养。把握现象,找准根源,关注细节。奏响优质作业三步曲,从一年级教师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