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基础教育课程
主办: 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发展中心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672-6715
CN: 11-5187/G
邮发代号: 80-447
投稿邮箱:jcjykczz@163.com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基础教育课程
曾用刊名:中小学图书情报世界
创刊时间:1993

初中语文群文阅读构建高效课堂的方法探究

【作者】 廖天煜

【机构】 四川省岳池县乔家小学校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摘 要】 在初中语文课堂中开展群文阅读教学,要提高其有效性,我们就应构建让学生感兴趣的、能让学生开阔视野的,能培养学生思维的课堂。
  【关键词】 初中语文;群文阅读;高效课堂;构建;教学方法

  “群文阅读”教学,是新课改背景下,语文教学的一种积极探索,就是我们教师在一个单位时间内指导学生阅读相关联的多篇文章。“群文阅读”教学是拓展阅读教学的一种新形式,更关注学生的阅读数量和速度,更关注学生在多种多样文章阅读过程中的意义建构,对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在农村初中实践“群文阅读”教学,一节“群文阅读”课上完之后,总是出现在规定的时间内不能完成既定的教学目标的问题。究其根源就是学生的阅读方式太单一,或者说没有浏览文章的能力。学生没有掌握默读、略读、浏览、跳读等阅读文章的方法,阅读理解归纳文章的能力也有限,导致“群文阅读”举步维艰。
  教师观念的革新是教学改革的关键,教师教学信念的坚定才会增进教学勇气,教师的变革勇气是打造卓越课堂的关键。因此,农村初中“群文阅读”应该构建这样的课堂。下面,我结合自身多年对初中语文教学的实践与探究,谈谈构建高效群文阅读课堂的有效策略。
  一、构建让学生开阔视野的群文阅读课堂
  如何开阔学生视野,拓宽学生知识面,以获得现代社会所需要的语文实践能力,已成了摆在我们每一位语文教师面前的一个新课题。作为农村学校语文教师,我们有必要引导学生接触更多的人类文化,让他们充分品味各种各样的书籍精品,只有这样,才能丰富学生的情感,拓展学生的认知,陶冶学生的性情,完善学生的人格。学习是学生建构知识的过程,教师应该更多关注学生的学习而不只是自己的“备课”,传统的“备课”虽然也谈到“以学定教”,但在实际课堂中,却常常是教师“走教学过程”。教室是学生的舞台,而不是教师的舞台。课堂是学习语文的主阵地,课内阅读是课外阅读的基础,“群文阅读”又是阅读的扩展,要由课内带动课外,以群文丰富课内。在学习一篇课文时,教师可以根据实际情况有意识地给孩子们推荐一些课外书藉,不仅协调好了课内和课外阅读的关系,还让学生积累了“群文阅读”经验,丰富了阅读体验,从而激发起他们的读书热情。“群文阅读”要突破传统语文课堂“教师讲——学生听”的课堂模式,把阅读的自主权还给学生,把课堂变成学生开阔视野的舞台,让教师成为学生学习的引领者和陪伴者。
  二、构建让学生感兴趣的群文阅读课堂
  兴趣是人们力求认识事物、掌握某种事物的心理倾向,它伴有一定的积极情绪,在生活中的意义是很大的,甚至可以说是一种动力。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如果对学习产生了浓厚的兴趣,积极主动而且愉快的学习,就能使之取得好的效果。因此,老师要根据群文内容,结合学生的知识基础,有意识地设计一些富有趣味、容易质疑的问题,在课堂上巧妙地造成悬念,以疑激趣,以境致趣,让学生产生渴望得到答案的心理,使学生想学、愿学,并且带着疑问去学。“群文阅读”的每一单元的设置,都带着阅读目标和要求。“群文阅读”的学习任务,和传统教科书中的习题或课后思考题有本质的不同。教科书课后的习题,常常把课文切割成语言理解片段,提出的问题学生不感兴趣且不容易回答。
  “群文阅读”后的探究问题,会把学生还原为读者,设想一位读者在阅读时,他会有哪些困难?有哪些想法?因此,“群文阅读”的单元设置角度是多样的,有的是人文专题,有的是作家专题,更多的是从文章内部切入,例如,“班上最可爱的人”“我的愿望”“找找坏习惯”,这些话题的设置,看上去很难,但因为照顾了学生的阅读整体性,学生将更感兴趣。实践表明,学生参与度高,高效教学便可成为现实,实现我们教学预期。
  三、构建能有效训练学生思维的群文阅读课堂
  新课程标准指出:“在发展语言能力的同进,发展思维能力,激发想象力和创造潜能。”课堂教学是思维活动的教学,而学生思维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有赖于教师的精心启发,运用多媒体为学生创造一种说话空间,造成这种舒适愉快的气氛,使学生思想放松,展开多向思维,自由联想。这样的环境就会让学生想象力丰富,且他们创新能力的发展依赖于想象力的提高。只要教师创造条件,正确诱导,让他们展开想象的翅膀,就能很好地发展学生的创造思维能力。“群文阅读”教学要传授给学生思考的技巧。在传授思考技巧时,一方面教师要改善课堂提问的质量,引导学生高层次的思考;另一方面要鼓励学生学会提问,教师要帮助学生练习如何提出一个好问题。阅读力就是思考力,教师要了解基本的儿童哲学的观念,提高课堂教学的思考质量。“群文阅读”的课堂,强调教师要做示范,把思考的过程展示给学生。它要改变传统语文教学的流俗,例如,提出问题后让学生马上举手回答;学生要先想清楚再完整表达。同时,“群文阅读”还教会教师一些新鲜的理解文本的方法。例如,在文学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探究“角色”“场景”“对话”“结构”;在图画书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探究文与图的合奏关系;在书写对文本的理解时,学生可以使用范恩图、情节梯、思维脑图、文学日志、对照表等形式;在文学圈的讨论中,从书的选择到书的讨论,都给予教师实际的指导。这些新鲜教学手段的使用,需要教师逐步熟悉。
  总之,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我们要构建高效群文阅读课堂,就应创新策略,让学生感兴趣,并在参与中拓展视野,获得见识,发展语文关键能力。这应在我们探索群文阅读教学有效性实践中的出发点,也是追求的核心。
  参考文献:
  [1]朱江洪,初中语文“群文阅读”教学方法探究[J].教育研究,2017年。
  [2]徐娜,初中语文阅读教学高效课堂的构建策略研究[J].新课程,2016年。
  [3]赵利,构建初中语文高效课堂的有效策略[J].读与写,2017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