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基础教育课程
主办: 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发展中心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672-6715
CN: 11-5187/G
邮发代号: 80-447
投稿邮箱:jcjykczz@163.com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基础教育课程
曾用刊名:中小学图书情报世界
创刊时间:1993

合作学习中的问题和对策

【作者】 刘 静

【机构】 山东省诸城第一中学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合作学习,顾名思义,就是学生们通过分工协作的方式共同完成一个任务,并在共同完成这个任务的过程中进行互助学习的一种学习方式。对于小学语文教学,新课标明确提出要打造的是一个自主性的、合作性的、探究性的学习方式。在新课标的引导下,在小学语文课堂中开展合作学习是一个有效提高学生语文素质的方式。综观当前的课堂教学,课改倡导的合作学习方式得到众多老师的认可。合作学习的确为我们的课堂注入了新的活力,也为我们的课堂教学带来了崭新的气象。但是,有些教师在指导学生开展合作学习的过程中存在一些问题,没有在具体环节上下工夫,这样的合作学习就会事与愿违。下面是我就合作学习实施过程中易出现的一些问题所谈的几点看法。
  问题:学习小组构成——“乱”
  由于教师经常是让学生自由组合,这就使小组的人数、学习能力的差异较大,这样在合作学习时就很难实现互助。
  对策:小组构成要“优势互补”
  教师要有意识地组织好分组。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基础、爱好、特长、性格、性别的不同,本着“条件均衡,优势互补”的原则,把学生分成若干个学习小组,并且做好每个成员的思想工作,让学生养成团结友爱、互帮互助、民主平等的学习习惯。
  常见的分组方法有:
  1、固定座位组合。根据学生的常规固定座位,就近组成学习小组。这种学习小组是教学中普遍使用的。教师在安排座位时要考虑到合作学习的分组。
  2、自主群体组合。学生中自然形成的“小群体”,成员之间的共同的行为模式,有较强的凝聚力,自由宽松,孩子的天性能得到充分发挥,成员之间互相促进。教师把分组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学生根据自己的“小群体”。改变平时固定的座位,这种学习小组的学习伙伴是相对稳定的。
  3、知识能力组合。从学生的知识与能力的差异性角度把合作学习小组分成以下几种类型:(1)差异组合式。通常有四人组成,其中一人为优等生,两个为中等生,一个为学习暂时落后生。他们的分工是:在各自努力完成学习任务的前提下,优等生对中等生的“拔高”学习和学习暂时落后的“达标”学习负有辅导责任。(2)同等生合作。A“优—优”合作。由于优生的基础扎实,思维敏捷,学习能力强,因此他们能够适应并且也喜欢一些具有挑战性的学习任务。通过这种学习成员之间的合作,能够使他们得到跨越式的发展。B“差—差”合作。如果老师不加辨别地单一地使用“交叉合作”,容易使学习困难的学生产生自卑心理,进一步扼杀他们的学习积极性,从而降低合作学习的效果。因此,在完成某种学习任务的时候,让学习暂时落后的学生互相合作,由于基础相同,他们反而无所顾忌地发表自己的意见,从而使他们得到进一步的提高。
  问题:学生讨论技巧—“弱”
  在课堂上,我们常常会发现总是只那么几位学生参与讨论,积极发言。其余学生则充当看客,究其原因,并不是他们不想说,而是他们不会讨论。
  对策:讨论技巧要“有章可循”
  如何才能使学生真正参与讨论和学会讨论呢?我认为可以从以下两方面入手。
  1、讨论要有目标。教师要明确告诉学生讨论的议题、范围、方向。一般来说,讨论的内容主要来源于课前的预习题,课后的思考题,或者是学生初读课文后提出的种种疑问。这样,学生讨论时才能有的放矢,而不至于茫然失措,无话可说。
  2、讨论要有方法。这是关系到小组合作学习优劣成败的关键。我们应该要求学生做到:独立学习在前,合作交流在后。学生应该根据学习目标,自己先认真的读一读,想一想,写一写,然后再小组议一议,辨一辨,问一问。当然,与同学的合作要有诚心,不讲题外话,不议浅显明了的问题,而要着重商讨有广度、深度、难度的问题,并能做到各抒己见,博采众长。讨论方法:(1)补充完善式。由小组长指定一位同学作中心发言,其他同学进行补充,得到正确的答案,由组长归纳。(2)热烈辩论式。由小组长负责,组员提出不同的意见,并说明理由,经过争论、比较,由小组长综合归纳。(3)各抒己见式。组员依次谈看法,提出各自见解,组长归纳。
  问题:学习的反馈评价——“偏”
  在开展合作学习的过程中,集体反馈时,教师往往只求问题的答案,不求解决问题的过程;只满足于预定问题的解决,不鼓励新问题的提出;只限定于一个答案,不接纳问题的多解性;只夸小组的代言人,忽视组内其他人员的智慧。
  对策:反馈评价要“激发动力”
  小组汇报交流时,各小组推荐的发言人不光要汇报自己的观点,还要概括本组合作学习的结果;不仅要汇报学习的成果,还要提出不明白的问题;不仅要汇报学习的内容,还要汇报学习的过程,尤其是新的学习方式。除了代表发言外,还要留机会给组员作补充。在汇报的过程中,教师要随机引导学生对诸多意见进行比较、归纳,表扬新观点、新做法。汇报结束时,最好能集体评选出小组活跃分子、协助成功的学习小组。及时表扬各种类型的突出学生,从而激发合作学习的动力。
  合作学习是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生主动学习的有效方式,适用于新课程标准下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能力的要求。合作学习看似简单,其实实施起来颇费周折,在主体教育思想回归课堂的今天,开展好小组合作学习,对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和群体智慧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