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基础教育课程
主办: 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发展中心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672-6715
CN: 11-5187/G
邮发代号: 80-447
投稿邮箱:jcjykczz@163.com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基础教育课程
曾用刊名:中小学图书情报世界
创刊时间:1993

中、日、泰三国足球发展体制对比分析

【作者】 钟东昌

【机构】 海南省东方市八所中学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摘 要】 通过有关中、日、泰三国足球后备人才培养的相关文献资料收集,阐述我国足球青训体系的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并对中、日、泰三国足球青训人才培养体系进行对比分析后发现,日、泰两国都很重视校园足球联赛的开展,日、泰两国逐步将校园足球视为本国足球青训中最主要的方式。相反在中国想走职业道路只能就读足球学院,但足校的费用高,使许多孩子读不起,从而出现人才的断层。所以现阶段国家教育部门和体育部门应联手制定并完善规章制度,为青少年足球运动发展创造有利的条件”,同时搭建青少年足球运动在各级校园普及和开展的基础平台,从而使成才途径多元化。只有这样中国足球才能往更好的方向发展。
  【关键词】 后备人才;校园足球;基层;培养模式

  第1章 导论
  1.1前言
  众所周知足球是世界第一运动,因其极具观赏性深受人们的喜爱。中国作为一个体育大国,许多运动项目都具有世界顶尖的水准,但对于贵为世界第一运动的足球,一直被诟病。尤其是近期1—5负于泰国队后更是将其推向风口浪尖。但是近几年国家对于足球还是有许多积极的投入,包括聘请优秀的外国教练,将外国先进的足球理念带进来,但效果并不是很明显,没有结合中国的实际情况开展出一条适合中国的道路。而且将太多的精力投入到成年队中,而对青年队以及基层足球近乎漠视。同为东亚国家的日本,从2002年依靠一批青年军闯进16强后,至今一直保持着亚洲一流的水准。在十几年中日本足球之所以能如此高速的发展,主要的原因是日本一直很重视青少年人才的培养,能一直源源不断的往成年队输送优秀的人才,如此循环保持着一种良性的竞争。而一直以来都处于亚洲二流中下游水准的泰国足球,今年来迅速强大,备受外界关注。尤其是2013年在合肥以一支青年军5比1击败中国队后,更是让外界开始重新审视这支神秘之师,各路媒体更是一致认为这只泰国将成为亚洲足球一股不可忽视的力量。
  1.2选题的目的与意义
  1.2.1选题的目的
  “中国有十三亿人口,为什么就找不出十一名优秀的足球运动员来踢球呢?为什么就进不了世界杯呢?”这已经是一个老生常谈的话题,那为什么就找不出呢?所有必须通过对日、泰两国足球体制发展的研究来改变我国足球所面临的问题,为国足的发展提供一个科学的依据。
  1.2.2选题的意义
  纵观世界足坛,无论亚洲还是欧洲,每一个足球强国都一个特点:那就是完善的青少年足球培养体制。正是因为有了这些完善青少年足球培养体制,这些足球强国才有源源不断的优秀的足球人才补给。正是这些优秀的、源源不断的青少年为这些足球强国提供了源源不断的发展的动力和发展的保障。可见青少年足球人口数量的多少是一个国家能否成为足球强国的必要因素,青少年足球人口的基数大才能源源不断的向成年队输送优秀的人才。
  世界上的足球强国都会根据自身的人口数量和实际情况制定符合自身的青少年培养机制。我国也很早意识到了这点,我国也制定了一些培养机制,其中包括组织球员赴欧洲南美学习,聘请外国教练等等,但一直以来的努力收效甚微,都没有取得实践性的进展。究其原因,就是没有形成具有我国特色的符合我国国情的一条可持续发展的道路。我们只是学到了皮毛,没有学到其精髓。国家把大量的时间、金钱投入到成年队上,却忽视了对青少年后备人才的培养,造成足球人口基数减少基础薄弱,由青年队向成年队输送人才的这一环节出现了断裂,成年队缺少了后备力量的及时补充,使得成年队失去了持续发展的动力。
  处在亚洲的日本,人口很少,但是足球排名却是亚洲第一,因为,日本的青少年培养体制十分的完善,足球人口的基数很大,正是这些青年才俊让其长期霸占了亚洲足坛的第一把交椅。另一个处在亚洲的泰国国家,一直以来都是处在亚洲的二流水平。但是,这几年,通过改革青少年培养体制,培养了很多优秀的足球人才,使得泰国的国家对有了长足的进步。泰国正在朝着亚洲一流不断的前进。
  所以中国足球想要改变自身现状就必须在基层狠下功夫,大力的培养我国的足球人口,不断的增加我国足球青少年人口基数,不断夯实青少年足球培养的基础。制定符合我国自身国情的青少年培养体制。并且,要虚心的学习和借鉴日、泰两国在青少年培养体制上的的成功经验,使其应用到我国的培养体制中。因此研究日、泰两国对青少年足球人才培养的方式及特点对于中国足球来说具有重要的意义。
  1.3研究对象与方法
  1.3.1研究对象
  与日、泰两国的足球发展体制作为研究对象,来我国足球体制的发展现状提供研究资料
  1.3.2研究方法
  (1)文献资料法
  本文通过对图书馆中有关足球后备人才以及互联网上有关中、日、泰足球后备人才的资料,进行了大量的查阅与整理。
  (2) 比较分析法 
  根据获得的数据和信息进行比较分析,分析出我国足球的开展现状。
  第2章 正文
  2.1泰国足球的体制发展历史
  泰国足球,曾经长期处于亚洲二流的水平,它的足球发展也受到了许许多多的政治因素和腐败因素的影响,丑闻也层出不穷。从另一方面看,就像是中国足球体制的一个缩影。畸形的顶级联赛人才培养模式,业余的管理模式等等。
  然而,泰国唯一能自豪的就是并未受到政治因素、腐败因素影响的青少年培养体制。正是这些不受影响,稳定发展的青少年培养体制让泰国人近来对中国队有了一定的优势。
  上世纪90年代末,中国还有超过65万的球员注册。然而,如今却不到当年的十分之一。反观泰国,一个只有6600万人口的国家,却因为长期和稳定的青少年培养体系使得了注册的足球球员数稳步上升,达到了今天的28万人。
表1中、泰两国职业足球运动员注册人数





  著名的青少年足球联赛——曼谷足球联赛,过去20年一直在举办,跨越的年龄组从4岁到19岁,每个年龄组注册的青少年球员多达500人。除了每周末的正规联赛,每年还有两次杯赛的比赛。其中U15和U13年龄组有9支球队参加,U19年龄组则可以参加成年男子业余联赛。
  曼谷足球联赛共分为7个级别,其中U6、U8和U13/U15级别是男女混合比赛,U10、U12和U15是男子组,U8-U15是女子组。2001年开始,曼谷足球联赛又和泰超俱乐部联合创办了曼谷青年联赛。同时邀请了国际米兰和马德里竞技的U15和U13梯队在冬季参加比赛,增加联赛的水准。每个年龄组有6支球队参赛,期间还有每个年龄组8支球队参加的杯赛。与此同时,中国的青少年足球体系却在过去10年日渐崩塌,甚至连稳定的青少年联赛都没有。讽刺的是,不仅是泰国,东南亚区域内的少年足球赛(U12,U15,U18)在过去20年从未间断过,规模越来越大

表2.中泰两国联赛架构对比























  此外,2012年底由泰国最大的球迷协会“加油泰国力量”推广的10年足球规划,是泰国在青训方面的另一个独创。这个10年规划名为“泰国足球新生”计划。这份规划涵盖了许多方面的建设,从足协的管理方式改革到青少年培养体制的确定接着道成年国家队训练和比赛,应有尽有。
  2015-2017年,建立覆盖泰国全境统一标准的青训、基层教练和裁判培训体系。启动超新星培养计划,一个6-12岁青少年草根足球联赛体系,以及泰超所有俱乐部都要建立从13-22岁分为5个年龄组的足球学校。预计2018—2022年期间,泰国将晋升为亚洲一流的球队。
  2.2日本足球的体制发展历史
  日本,长期稳坐亚洲足球的第一把交椅,必然有其独到的地方,而这个地方正是我国需要学习和借鉴的地方。这个不同的地方就在于青少年培养的体制方面。
  日本注册的球员人口数量将近两百万人。这些足球人口的正是来源于青少年的培养。日本有着一套完善的青少年培养体制,国家政府的大力支持和资金投入,使得青少年培养体制能得以稳步的发展。使得国家成年队能后获得源源不断的球员补充和持续发展动力。
表3.中、日两国职业足球运动员注册人数





  私营足校,日本有着许多的私营足校,这些足校都是退役了的J联赛球员开办。具有正规的青学少年足球培养资质。日本的许多家长也愿意把孩子送到这些学员去学习足球。在他们看来,足球是一项使人受益匪浅的运动,不仅强身健体,而且还可以培养他们的团队意识和心理承受的能力。让他们的孩子学到在课本上学不到的东西。
  校园足球是日本足球发展的一个重点,也是日本青少年培养体系的基点。日本在校园中大力开展足球教育,发展足球文化。12-15岁这个年龄段的学生喜欢足球的话,会参加学校课外开展的,以校为单位的足球队,并且会举办一系列的青少年足球联赛。这些年龄段的孩子也可以参加日本J联赛的梯队,这些梯队的训练非常的系统,但是对于青少年的水平有一定的要求。
  日本每年都会组织12岁到14岁的各级校园足球联赛。据日本官方统计,参加这一联赛的球队达到了250支左右,这些参赛的球队仅仅是一小部分。从小学到高中,日本的每一所学校都有属于自己的足球队。相应的这些学校的各级校队都有全国性质的联赛踢。日本足协和日本的职业联盟组织了有U18、U15、U12的全国性质的学校比赛。
  青少年留洋,中国也有类似的经历。但是,日本的立足点与中国是有区别的。日本人认为,最基本最基础的足球教育还是应该放于国内。这样才更有利于自身国家的足球发展。日本的基层足球教师都是由退役的职业的足球运动员组成。这样,就能够更好的保障青少年培养的系统化和职业化,就能培养出更多的好苗子。
  第3章 结论
  3.1结论
  “少年强,则中国强”。中国在知识教育上早就深知了这一点。但是,在足球的青少年培养体制上却出现了严重的差错。中国足球的青少年培养体制在最近十几年的时间了,经历了严重的挫折。受到了社会上的利益驱使,使得青少年培养的体制土崩瓦解。导致足球的人口基数不断的减少,使得各级成年队的球员得到不补充。这样就使得成年队,国家对的整体足球水平不断的下降。
  3.2建议
  要想打破这种现象,就必须要狠抓青少年的培养。我国应该要学习和借鉴日本,泰国等国家成功的青少年培养体制,结合我国自身的国情。制定好属于我们自己的青少年培养体制。并且,“打扫好,整顿好”我国青少年培养体制中出现的“脏、乱、差”等现象。从根本的制度上为青少年培养的体制建设扫清障碍。
  建立相应的制度大力发展校园足球,让孩子真正的在实践生活中接触足球,使得足球的培养圈涉及到校园中,扩大这个圈子的范围。同时,相应的提升校园足球教学的系统化和专业化,聘请一些退役的足球运动员来指导学生的日常训练。这样就能在无形之中夸大足球人口的基数。同时,也能打破中国现有的要学习专业的足球知识只能去足球学校的现状。也减轻了许多想学习足球,但是迫于家庭经济水平不能实现的一下家庭的现状。
  在建立了庞大的校园足球网络的同时,也应大力的发展相应的足球联赛。这样才能让校园足球更好的发展,才不是表面的功夫。也只有这样才能让青少年培养体制进一步的完善。
  所以,中国要想发展足球,就必须要有长远的眼光。要重视和大力发展青少年足球的人才培养。建立符合我国基本国情的青少年培养体制。只有这样,才能为我国的足球发展提供基本保障和可持续发展的动力。
  总之,青少年培养是足球发展的重要途径,也是最基本的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