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基础教育课程
主办: 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发展中心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672-6715
CN: 11-5187/G
邮发代号: 80-447
投稿邮箱:jcjykczz@163.com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基础教育课程
曾用刊名:中小学图书情报世界
创刊时间:1993

论提高信息技术教学效果的有效方法

【作者】 陈明娟

【机构】 四川省广安代市中学校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摘 要】 提高信息技术教学效果,我们不能沿用计算机教学的匠人式教法,要创新教学策略,通过多样化的方法才能收到良好效果。本文从六个方面阐述了作者实践心得。
  【关键词】 高中信息技术;教学效果;提高;有效方法

  随着日新月异的信息时代的发展,信息技术这门课程也占据举足轻重的地位。现在高中信息技术不再是打打游戏、聊聊天、逛逛淘宝这样简单指令,信息技术已经关乎学生的学业水平,影响学生的发展,提升学生素质的重要学科。因此,作为信息技术的老师,就如何有效提高高中信息技术教学效果,让学生受到更好的信息技术素养培养,就成为我们时下新课改提高教学有效性的倡导要求呢?在这几年实践中,我做了以下归纳,总结,希望能够和同仁们探讨,共商提高教学效果的有效方法。
  一、强化引导,激发学生求知欲
  游戏是学生的兴趣所在,如何利用游戏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就是我们信息技术教师任务所在。我们必须正面引导学生,利用游戏,在玩中学习,在玩中成长。
  我在上课的时候经常利用上课时间,让学生玩耍益智健康的游戏,比如,学生在玩“三国”的时候我会给他们讲解,三国里人物形象,或者让他们给我讲解具体情节,这样不但可以提高学生的操作水平,还扩大了学生的视野,丰富了内涵,增长了知识,提高了兴趣。在学生玩益智游戏中,我要求学生自己下载,安装等,这些都进一步巩固了课堂的知识,提高了信息技术的实践操作能力。实践证明,正面引导,利用益智游戏,激发兴趣是有效提高信息技术的有效途径。
  二、创设情境,引人入胜,点石成金
  在信息技术教学过程中,我根据学生日常生活中所遇到的问题,合理安排到教学内容中。激发学生兴趣,引导学生自己思考,让学生自己动手,自己探索,稍加指点,点石成金,已到达事半功倍的效果。
  在如何处理文字教学中,我提前给同学一份规定的格式,让每位同学都按照我给的模式完成。同学们兴趣浓厚,自己慢慢摸索,我只需稍作点拨,他们立即顿悟。在教同学们的电子表格的时候,我先布置他们自己给自己安排“时间表”,他们既有兴趣,又倍感是自己所急需的,这个比较简单,完成得非常好。我接着布置稍微发展的班级“作息表”,通过他们互相探讨也完成了。我再布置全班同学的“成绩表”,同学们的名次,平均分,分数的排序等等,我从简单到复杂,让学生们尝到学习的甜头,遇到困难稍作指点,就水到渠成了。在教学中我结合学生自己实际情况,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兴趣,引人入胜,稍加点拨,有效提高教学质量。
  三、化抽象为形象,化难为易
  信息技术中有许多的内容非常复杂抽象,就是有自学能力的高中生也是不容易理解的。所以作为信息技术教师的我们,必须将抽象复杂的知识形象化,把难懂的事物简单化,以便学生理解掌握。在我讲解文字编辑的时候,有关文件夹、文件、文件的扩展名,目录等等,非常复杂枯燥,学生不容易理解。我就用学生的生活实际,运用打比方,好比“一个家族繁衍生枝,学生就很快就能够理解了。这样利用学生非常熟悉的,众所周知的事物比拟复杂的抽象的事物,让学生一目了然,触类旁通,化抽象为形象化,化复杂简单化,有效提高了教学质量。
  四、搭建平台,直观再现
  通过向学生展示具体的操作过程,让学生直观感受,一目了然,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如何借助电子表格进行数据统计与计算时,我先进行示范性操作;一边讲解,一边示范,一步步讲解;学生有疑惑时就讲解了清楚再进行下一步,这样抽象的理论和具体的操作相结合,让学生顿悟。通过演示不但提高学生的兴趣,而且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更能够掌握抽象的理论知识。最后让学生自己动手,不懂的可以自己思考,复杂的可以适当的提示、点拨,这样反复理解,加深印象,已达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事半功倍贼媒。
  五、具体实践,巩固练习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高中信息技术与其他课程最大的区别在于,信息技术课是一门实践操作很强的课程,这门课程的大部分知识点需要学生通过自己操作实践才能理解、运用,这就要求我们一定要搭建具体实践的平台,让学生能亲手操作,才能落到实处,学生不过过招,不能亲自操作是不算学到手的。因此,在教学中,每一节课我都让学生动手完成当堂的学习内容。不能让学生盲目上机,首先布置上机的具体内容,再说明达到的目的,然后留足够的时间学生自己动手摸索,遇到困难随时解惑。我在教学生如何制作电子表格的时候,首先明确任务:制作“作息表”,然后提出要求。一定要明确时间,具体内容;再让学生亲自动手。一步一步过过招,以加深理解。通过具体实践和实地操作,学生在深入练习基础上,其学习效果才能更加牢固。
  六、加大检测力度,用好教学反馈
  教学反馈在信息技术教学中是极为容易实现的,借助网络技术平台,可对学生学习效果直观了然地知道。因此,我们应用好教学反馈,为下步教学找准努力方向。对于学生的效果的检测,我们可采取小组考查的方式进行。当然,考试内容也不尽相同,应根据学生信息技术能力的高低将试卷分为A、B、C三种,小组各成员的平均成绩即为每个成员的成绩。没有人愿意给别人拉后腿,这样的考试安排可以使学生产生责任感。在教学过程中,也应时常让学生对于教学进行不记名评价反馈,以便教师能够及时把握学生的学习水平,更改教学方式,以适应学生的学习要求,尽可能地提升学生的科学素养。
  总之,在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中,寓教于乐,投其所好,创设情境,激发兴趣,让学生付诸于实践,喜欢学习信息技术,乐于学习信息技术,才会是行之有效的,才是事半功倍的,才是适应学生发展的有效教学方法。
  参考文献:
  [1]芦振刚,浅谈高中信息技术教学有效性的策略[J].中学课程辅导,2017年。
  [2]唐秀荣,提高高中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有效性策略的研究[J].内蒙古师范大学,2011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