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基础教育课程
主办: 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发展中心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672-6715
CN: 11-5187/G
邮发代号: 80-447
投稿邮箱:jcjykczz@163.com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基础教育课程
曾用刊名:中小学图书情报世界
创刊时间:1993
以地理景观图为切入点培养学生的读图、析图能力
【作者】 李维玢
【机构】 山东省诸城市第一初级中学
【摘要】【关键词】
【正文】 地理景观图是一种集发散与综合与一体的思维载体,能够结合所学知识与景观图提供的信息将景观转化为文字,使学生的思维由抽象转变为具体化,是培养学生读图、分析图、图文转换的重要途径。在教学和做题中,学生会面对各种各样的景观图,学会观察、阅读、提取景观图隐含的地理信息,是学生轻松学习与应考必不可少的地理能力。
景观图是反映地理景观空间分布的一种专题地图。它是地理地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地理信息呈现的重要载体。以地理景观图为切入点可考查考生的地理观察能力、信息提取能力、地理空间想象能力、描述能力、分析判读能力和正确评价能力等,是现在考试中常考的形式。景观图用画面直接表示地理事物和现象,更形象、直观,与人们生活密切相关的地理画卷呈现在学生面前。既体现了“能够从学习和生活中发现地理问题”的考查目标与要求,又体现了“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的考查目标与要求。因此,教师必须重视培养学生提取景观图信息能力和研究景观类试题的判断技巧。
教师只有具备精深的专业知识,才能通过系统的地理知识传授以达到培养学生地理知识素养。教师要对整个地理学科体系通盘了解,对教材吃透、钻透、充分运用景观素材,才可能对智力发展水平不同的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也只有准确的把握教材的难易点,适当的利用景观素材引导学生进行学习。
教师在景观教学中运用自己广博的知识,全面的分析景观所隐含的东西,从化学、生物、物理等边缘学科角度加以解释,让学生理解得更为深刻。如利用喀斯特地貌的景观图,来讲解其成因时,教师就要利用化学方面的知识来讲解,更能够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要想出色的完成景观教学,教师就得具有对景观图全方位的解读能力。不但要对景观图像的表面含义要准确把握,还要对他的深层含义全面知晓。我们在课堂上展现给学生的每一个景观图像,我们教师都要做好充分全面的分析,特别不能忽视一些隐藏在景观图像背后的一些知识点。地理景观中的事物、现象都不是凭空产生的,具有定的地域性和关联性,因此教师要努力提高自己对地理景观图像的解读能力。教师对地理景观图象的解读能力要达到看到某个自然景观图像,就马上能联想到相关的知识点的程度。如一看到骆驼就会考虑到其分布在我国的区域分布、气候类型、土地利用类型、农作物种类、发展农业的限制因素、存在的生态环境问题及原因、解决措施等相关地理知识。教师的解读能力越强,学生在听教师清晰透彻的讲解中也在不断的提高自身的分析、提取能力。
现代多媒体在教学中的应用越来越普遍,可以更为形象、直观的为学生讲解对空间想象力要求高的内容。多媒体技术为地理课堂摆脱长期以来仅用语言、板图艰难表达生动活泼、丰富多采的地理世界的尴尬局面创造了条件。现代化教学手段不但改变了教学形式,也对教师提出更高的要求,需要我们教师要借助多媒体技术创新教学方式,更好地服务于地理景观图的展示、讲解,以期达到更高的景观图解读。
在教学中,以课本景观图为案例来引导学生读图,识图,并引导学生总结归纳地理景观图信息提取的方法,让学生学会有步骤有目标的去提取地理信息。同时,知识来源于生活,地理景观图也来源于生活,培养学生善于观察的生活习惯,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让学生主动参与到学习中。如诸城所在的华北平原的植被景观为落叶阔叶林,学生可以通过拍摄自然景观照片和人为景观照片来感悟生活中地理,将地理知识与景观图联系在一起。
地理景观图现在已经成为中考出题的一种常用考查形式,让学生提前了解中考试题的考查形式,学会地理景观图的信息提取方法会让学生在未来的考试中掌握主动权。
重视地理景观图的信息提取,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综合和逻辑归纳能力对于帮助学生理解问题和提高识图能力显得更为重要。考生通过景观图可以找出区域内各地理要素的发展规律、揭示各要素间的相互关系、对具体区城进行分析和研究。在分析此类试题中培养的观察和识别能力会迁移应用到其他类型题目和各学科中,为备考打好坚实的基础。
地理景观信息提取“五步走”
(1)区域定位
任何一种景观都占有一定的空间,有些景观还成为一些区域的象征,如埃及金字塔、巴黎埃菲尔铁塔、北京天安门、悉尼歌剧院、纽约自由女神像、拉萨布达拉宫、黄土高原窑洞、东南亚吊脚楼、温带的苹果梨桃、亚热带的柑橘、热带的芒果等,它们都出现在特定的位置和气候区,由此可以推测景观所在区域的其他地理事象。有些景观只能在某些区域的特定时间才会出现,如秋天的红叶、冬季落叶的树干、结冰的湖面、极地的极光等,由此可以推测景观图所示区域的季节和时间。根据区域位置推测其他地理要素的分布及特点。
(2)把握联系
把握要素联系,形成区域的整体认知。地理环境各要素间是相互联系的和相互制约的,分析各要素间的相互关系,推断该区域地理环境的整体发展变化规律。通过要素的联系把握区域的整体特征,如确定出该区域的地形、气候、河流、农业、工业等要素间在该景观形成中的相互关联,分析得出景观的形成原因。
(3)找准关键
先要仔细观察图,根据提取的信息准确定位,在图中众多的信息中提取与主题有关的信息,不要被无关信息迷惑,准确判读景观图所表示的地理事物或要说明的地理现象,然后根据设问作答。
(4)联系知识
根据景观图的定位、提取的信息,联系所学地理知识,针对题目的设问,确定所需地理知识。
(5)准确作答
根据所提取的信息,精确找准知识点,紧密结合,准确作答。
景观图是反映地理景观空间分布的一种专题地图。它是地理地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地理信息呈现的重要载体。以地理景观图为切入点可考查考生的地理观察能力、信息提取能力、地理空间想象能力、描述能力、分析判读能力和正确评价能力等,是现在考试中常考的形式。景观图用画面直接表示地理事物和现象,更形象、直观,与人们生活密切相关的地理画卷呈现在学生面前。既体现了“能够从学习和生活中发现地理问题”的考查目标与要求,又体现了“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的考查目标与要求。因此,教师必须重视培养学生提取景观图信息能力和研究景观类试题的判断技巧。
教师只有具备精深的专业知识,才能通过系统的地理知识传授以达到培养学生地理知识素养。教师要对整个地理学科体系通盘了解,对教材吃透、钻透、充分运用景观素材,才可能对智力发展水平不同的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也只有准确的把握教材的难易点,适当的利用景观素材引导学生进行学习。
教师在景观教学中运用自己广博的知识,全面的分析景观所隐含的东西,从化学、生物、物理等边缘学科角度加以解释,让学生理解得更为深刻。如利用喀斯特地貌的景观图,来讲解其成因时,教师就要利用化学方面的知识来讲解,更能够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要想出色的完成景观教学,教师就得具有对景观图全方位的解读能力。不但要对景观图像的表面含义要准确把握,还要对他的深层含义全面知晓。我们在课堂上展现给学生的每一个景观图像,我们教师都要做好充分全面的分析,特别不能忽视一些隐藏在景观图像背后的一些知识点。地理景观中的事物、现象都不是凭空产生的,具有定的地域性和关联性,因此教师要努力提高自己对地理景观图像的解读能力。教师对地理景观图象的解读能力要达到看到某个自然景观图像,就马上能联想到相关的知识点的程度。如一看到骆驼就会考虑到其分布在我国的区域分布、气候类型、土地利用类型、农作物种类、发展农业的限制因素、存在的生态环境问题及原因、解决措施等相关地理知识。教师的解读能力越强,学生在听教师清晰透彻的讲解中也在不断的提高自身的分析、提取能力。
现代多媒体在教学中的应用越来越普遍,可以更为形象、直观的为学生讲解对空间想象力要求高的内容。多媒体技术为地理课堂摆脱长期以来仅用语言、板图艰难表达生动活泼、丰富多采的地理世界的尴尬局面创造了条件。现代化教学手段不但改变了教学形式,也对教师提出更高的要求,需要我们教师要借助多媒体技术创新教学方式,更好地服务于地理景观图的展示、讲解,以期达到更高的景观图解读。
在教学中,以课本景观图为案例来引导学生读图,识图,并引导学生总结归纳地理景观图信息提取的方法,让学生学会有步骤有目标的去提取地理信息。同时,知识来源于生活,地理景观图也来源于生活,培养学生善于观察的生活习惯,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让学生主动参与到学习中。如诸城所在的华北平原的植被景观为落叶阔叶林,学生可以通过拍摄自然景观照片和人为景观照片来感悟生活中地理,将地理知识与景观图联系在一起。
地理景观图现在已经成为中考出题的一种常用考查形式,让学生提前了解中考试题的考查形式,学会地理景观图的信息提取方法会让学生在未来的考试中掌握主动权。
重视地理景观图的信息提取,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综合和逻辑归纳能力对于帮助学生理解问题和提高识图能力显得更为重要。考生通过景观图可以找出区域内各地理要素的发展规律、揭示各要素间的相互关系、对具体区城进行分析和研究。在分析此类试题中培养的观察和识别能力会迁移应用到其他类型题目和各学科中,为备考打好坚实的基础。
地理景观信息提取“五步走”
(1)区域定位
任何一种景观都占有一定的空间,有些景观还成为一些区域的象征,如埃及金字塔、巴黎埃菲尔铁塔、北京天安门、悉尼歌剧院、纽约自由女神像、拉萨布达拉宫、黄土高原窑洞、东南亚吊脚楼、温带的苹果梨桃、亚热带的柑橘、热带的芒果等,它们都出现在特定的位置和气候区,由此可以推测景观所在区域的其他地理事象。有些景观只能在某些区域的特定时间才会出现,如秋天的红叶、冬季落叶的树干、结冰的湖面、极地的极光等,由此可以推测景观图所示区域的季节和时间。根据区域位置推测其他地理要素的分布及特点。
(2)把握联系
把握要素联系,形成区域的整体认知。地理环境各要素间是相互联系的和相互制约的,分析各要素间的相互关系,推断该区域地理环境的整体发展变化规律。通过要素的联系把握区域的整体特征,如确定出该区域的地形、气候、河流、农业、工业等要素间在该景观形成中的相互关联,分析得出景观的形成原因。
(3)找准关键
先要仔细观察图,根据提取的信息准确定位,在图中众多的信息中提取与主题有关的信息,不要被无关信息迷惑,准确判读景观图所表示的地理事物或要说明的地理现象,然后根据设问作答。
(4)联系知识
根据景观图的定位、提取的信息,联系所学地理知识,针对题目的设问,确定所需地理知识。
(5)准确作答
根据所提取的信息,精确找准知识点,紧密结合,准确作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