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基础教育课程
主办: 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发展中心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672-6715
CN: 11-5187/G
邮发代号: 80-447
投稿邮箱:jcjykczz@163.com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基础教育课程
曾用刊名:中小学图书情报世界
创刊时间:1993
让学生动起来,感悟语文
【作者】 李文芳
【机构】 德州镇果园小学
【摘要】【关键词】
【正文】 语文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学生只有动起来,才能在自主、合作、探究中得到真正的发展,语文课堂才能焕发生命与活力。
一、创设情景,在兴趣中学习
学生求知的兴趣一旦被调动起来,就会极积参与,主动学习。教师在教学中若能创造性地开发教材,将课堂教学内容创设在多个情境中,学生就会被感染,内心被触动。
首先,导课创设情境,让学生耳目一新。任何一堂课,开头的导入很重要。如学习《望庐山瀑布》一首诗,可配乐播放展现课文内容的图片,学生一边聆听轻缓的音乐,一边欣赏瀑布壮观的图片,情不自禁地发出感叹:瀑布真美!此时,音乐和画面就会把学生的心牵住,学习兴趣被激发起来,教师趁机引导:同学们,这些美丽的风光是哪个地方,从图中你感悟到瀑布的什么?从图片中你还体会到什么?看哪个同学最先找到答案。很快,学生怀着好奇心,抱着“我最棒”的心理,兴趣盎然地读起课文来,并围绕问题展开热烈讨论。此时学生的求知欲、阅读能力、理解能力、表达能力被调动起来,全身心投入到课堂中。当然,新课开始创设情景的方法还有很多,如谈话情境、故事情境、音乐情境、问题情境,让学生自己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快问题。
其次,课中创设情境,让学生始终保持“心动”状态,课堂中创设情境,会让学生始终保持学习兴趣。如学习《恐龙的灭绝》一课,学生借助拼音读通课文后,为了让学生学习兴趣再次被调动起来,教师课件出示关于恐龙灭绝的种种说法的段落,让学生知道恐龙为什么会灭绝?关于恐龙的灭绝有哪些说法,为什么说恐龙的灭绝至今仍是一个谜?学生或独立思考,或互相讨论,一个个问题都得到了解决。
二、调动感观,在参与中学习
心理学认为,课堂上只有经常性启发学生动手、动口、动脑,自己去发现问题,解快问题,才能使学生真正动起来,学有所获。教学中,教师要经常引导学生动口说一说,读一读,遇到不懂的问题动手画一画,动脑想一想,或者小组内议一议,说一说。这样,学生就会在读中感悟,做中积累,想中发展,议中提高。同时,多种感观参与教学,课堂才会生机勃勃,充满活力。
学习《紫滕罗瀑布》一课,可以让学生反复品读课文语言,在读中感悟紫滕罗生命的顽强,同时懂得怎样面对人生中的困难和挫折。学生小组合作,可说、可写、可画,然后在组内交流、探讨。由于学生相互启发,相互补充,相互纠正,讨论的问题更有个性化,更完整,提高了学生的参与积极性。
三、放飞心灵,在自主合作中学习
新课程强调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让学生无拘无束地思考、合作、交流,发展思维,活跃心智。怎样让学生在自主合作中学习呢?
自主学习,就是学生主动地学习,在课堂上让学生自主选择学习方法,个性化地学习。如在课文背诵上,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方法去记忆生字,可默读默记,可大声地朗读记忆,也可唱读记忆或编顺口溜记忆。多种方法的记忆,发展了学生个性,发挥了创造力。
合作学习,不仅指生生之间,也有师生、亲子之间通过分工、交流进行的学习。充满活力的课堂离不开合作交流,在教学中可以选择学生感兴趣又有争议的部分去合作。如《爱迪生救妈妈》一课,对于课文中爱迪生怎样救妈妈这个问题,学生争议不休,这时就可以开展小组合作,集中集体的智慧攻破难关。合作展示的方式很多,如分角色表演读,课本剧表演等等。通过这些别具特色的合作展示,活跃了课堂,发展了自我,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得到锻炼,语文综合素养得到提高。
语文课堂上,老师应做好“引路人”,努力为学生创造条件,提供展示机会,营造自主、合作的氛围,和学生一起,探究、交流,让学生在“动”中学习语文,在“动”中体验语文,在“动”中感悟语文。
一、创设情景,在兴趣中学习
学生求知的兴趣一旦被调动起来,就会极积参与,主动学习。教师在教学中若能创造性地开发教材,将课堂教学内容创设在多个情境中,学生就会被感染,内心被触动。
首先,导课创设情境,让学生耳目一新。任何一堂课,开头的导入很重要。如学习《望庐山瀑布》一首诗,可配乐播放展现课文内容的图片,学生一边聆听轻缓的音乐,一边欣赏瀑布壮观的图片,情不自禁地发出感叹:瀑布真美!此时,音乐和画面就会把学生的心牵住,学习兴趣被激发起来,教师趁机引导:同学们,这些美丽的风光是哪个地方,从图中你感悟到瀑布的什么?从图片中你还体会到什么?看哪个同学最先找到答案。很快,学生怀着好奇心,抱着“我最棒”的心理,兴趣盎然地读起课文来,并围绕问题展开热烈讨论。此时学生的求知欲、阅读能力、理解能力、表达能力被调动起来,全身心投入到课堂中。当然,新课开始创设情景的方法还有很多,如谈话情境、故事情境、音乐情境、问题情境,让学生自己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快问题。
其次,课中创设情境,让学生始终保持“心动”状态,课堂中创设情境,会让学生始终保持学习兴趣。如学习《恐龙的灭绝》一课,学生借助拼音读通课文后,为了让学生学习兴趣再次被调动起来,教师课件出示关于恐龙灭绝的种种说法的段落,让学生知道恐龙为什么会灭绝?关于恐龙的灭绝有哪些说法,为什么说恐龙的灭绝至今仍是一个谜?学生或独立思考,或互相讨论,一个个问题都得到了解决。
二、调动感观,在参与中学习
心理学认为,课堂上只有经常性启发学生动手、动口、动脑,自己去发现问题,解快问题,才能使学生真正动起来,学有所获。教学中,教师要经常引导学生动口说一说,读一读,遇到不懂的问题动手画一画,动脑想一想,或者小组内议一议,说一说。这样,学生就会在读中感悟,做中积累,想中发展,议中提高。同时,多种感观参与教学,课堂才会生机勃勃,充满活力。
学习《紫滕罗瀑布》一课,可以让学生反复品读课文语言,在读中感悟紫滕罗生命的顽强,同时懂得怎样面对人生中的困难和挫折。学生小组合作,可说、可写、可画,然后在组内交流、探讨。由于学生相互启发,相互补充,相互纠正,讨论的问题更有个性化,更完整,提高了学生的参与积极性。
三、放飞心灵,在自主合作中学习
新课程强调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让学生无拘无束地思考、合作、交流,发展思维,活跃心智。怎样让学生在自主合作中学习呢?
自主学习,就是学生主动地学习,在课堂上让学生自主选择学习方法,个性化地学习。如在课文背诵上,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方法去记忆生字,可默读默记,可大声地朗读记忆,也可唱读记忆或编顺口溜记忆。多种方法的记忆,发展了学生个性,发挥了创造力。
合作学习,不仅指生生之间,也有师生、亲子之间通过分工、交流进行的学习。充满活力的课堂离不开合作交流,在教学中可以选择学生感兴趣又有争议的部分去合作。如《爱迪生救妈妈》一课,对于课文中爱迪生怎样救妈妈这个问题,学生争议不休,这时就可以开展小组合作,集中集体的智慧攻破难关。合作展示的方式很多,如分角色表演读,课本剧表演等等。通过这些别具特色的合作展示,活跃了课堂,发展了自我,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得到锻炼,语文综合素养得到提高。
语文课堂上,老师应做好“引路人”,努力为学生创造条件,提供展示机会,营造自主、合作的氛围,和学生一起,探究、交流,让学生在“动”中学习语文,在“动”中体验语文,在“动”中感悟语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