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基础教育课程
主办: 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发展中心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672-6715
CN: 11-5187/G
邮发代号: 80-447
投稿邮箱:jcjykczz@163.com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基础教育课程
曾用刊名:中小学图书情报世界
创刊时间:1993
运用多媒体优化数学新课导入教学
【作者】 王志平
【机构】 四川省自贡市荣县旭阳镇富南学校
【摘要】【关键词】
【摘 要】 在小学数学新课导入教学中,我们可运用多媒体来进行优化,使之更好地为新课教学奠定兴趣、智力基础。本文先阐述了多媒体运用应遵循的原则,再谈了多媒体运用的导入实践。
【关键词】 小学数学;多媒体;优化;运用
常言说得好,教学有法,但无定法,贵在得法。而良好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具有先声夺人,顺风拉船的作用。特别是我们教师新课导入得好,不仅还能吸引住学生,唤起学生的求知欲望,而且能点燃学生智慧的火花,使学生积极思考,勇于探索,主动地去获取知识。相反,学生很难马上进入角色,学习不会积极主动,教学就达不到预期的效果。因此,在课堂教学中,一定要重视教学伊始的导入艺术。而运用多媒体,不仅能优化数学课的导入,节省时间,而且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用。下面,我结合多年实践的小学数学教学,谈谈运用多媒体优化新课导入教学的实践与思考。
一、运用多媒体,优化新课导入教学应遵循的原则
多媒体是辅助工具,要科学合理运用,才能使其作用最大化,帮助我们获得最优化的开场白。故而,我们应遵循一定原则,让预期更好地实现。
(一)直观性原则:小学生爱看好动,处于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阶段。抽象的问题,学生往往感到乏味而百思不得其解。而运用多媒体具有形象、直观的特点,利用它可使数学课的导入符合学生认知规律。通俗直观,浅显易懂,从具体事物到抽象理论,通过学生的直接感知去理解知识,然后能灵活实践。
(二)承上启下原则:数学课的引入要成为联系新旧知识的纽带,体现数学知识内在结构的连续性及数学思想的先进性。而多媒体具有连续移动屏幕,简洁明了,操作简单的功能,利用可增加导入知识的科学性,容量大,节省时间,提高了课堂效益,优化了导入艺术。
(三)趣味性原则:导入数学课要寓趣味于其中,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唤起他们的好奇心与求知欲。比如导入直线教学时,只简单用语言描述“直线可以想象为黑板边无限伸长”。学生会觉得乏味,空洞。但利用多媒体的几何作图功能,进行旋转缩放会使学生在兴致勃勃的观察中引起求知的欲望,留下深刻的印象。还有多媒体具有强大的音象等功能,也能使导入自然,趣味横生。对于农村孩子来说,更是拉近了生活与数学的距离。
二、运用多媒体,优化新课导入的有效实践
多媒体,是科技助力教育的重要工具,只要我们科学合理运用于新课导入教学中,就能把其功能优势化为教学优势,助力新课导入高效,为新知教学打好基础。
(一)以旧联新,搭桥连线。温故而知新是新课导入教学的重要做法,其方式就是在“温故”中唤醒中学生记忆,激活学生已有知识网络。而“知新”,就是点燃追求新知识的渴望,使已有知识产生认训矛盾,无法解决新的知识,自然就使学生产生了需求某种知识的欲望。而运用多媒体辅助,通过平台呈现,在“温故”中展示问题,启发学生思考,让学生产生“意犹未尽时”导入新课。这样导入,既符合数学知识系统自身的逻辑性和连续性,也符合认知需求的规律。是否能高效,其关键在于我们是否遵循这一规律的精心设计。为此,我们应深入钻研教材,找出新旧知识的连接点,设计的问题要具有似在温故,实在知新的效果。例如,在教学“通分”时,我们就可通过多媒体导入,先复习因数、倍数的概念,多媒体以习题与定义的形式呈现出来,很快能唤起学生对因数与倍数的记忆,然后,引出相同倍数,即公倍数,再引导学生找到最大的和最小的公倍数。多媒体以集合的方式呈示给学生,用彩色标出公倍数。实践中,学生只能找到最小的公倍数而没有最大的,自然“最小公倍数”就进入学生知识视野中了,难点不攻自破,为新课教学打下了坚实基础。
(二)联系实际,创设情境。数学源于生活,新课标明确要求:“重视学生已有的经验,使学生体验从实际背景中抽象出数学问题、构建数学模型、寻求结果、解决问题的过程。”而导入,作为联系学生生活,从学生数学现实出发的重要平台,更应注重从学生现实生活经验出发。而运用多媒体,就能把学生新知源于背景搬上银屏,架设起数学与生活的桥梁,为学生理解教材提供特定的情境。例如,在教学“角的认识”的导入教学时,就可运用多媒体创设情境:在屏幕上出示一幅游乐场的画面,在各种游玩器材中分别呈现出物体的锐角、直角、钝角、平角,这样既把“角”的概念在联系生活中直观化了,就能让学生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的影子。这祥,学生就会产生浓厚兴趣,积极主动地学,并参与到知识的探究过程中来。
(三)激发兴趣,启动认知。著名特级教师于漪说过:“课的第一锤要敲在学生的心灵上,激发起他们思维的火花,或像磁石一样把学生牢牢地吸引住。”导入教学,不仅要激趣,更要诱发学生思考。这二者,都是新课教学不可或缺的重要追求。实践中,我们可抓住小学生爱听故事这一特征来激趣,使之调动“最近发展区”,启动认知。而运用多媒体的作用,就是来呈现与新课有关的数学历史故事或播放数学家的事迹。例如,在教学“圆周率”时,我们就可运用多媒体呈现我国古代数学所取得的辉煌成就,然后说到祖冲之的故事,让学生在愉快轻松的环境下感知数学。在自然过渡到即将要学习的知识的同时,也加强了爱国主义教育和民族自信心的教育。这种利用多媒体讲故事的方法,不但图文并茂,而且表演力更强,使学生印象更深,同时更能唤起学生的好奇心与求知欲,激发了学生学数学热情,为新课教学奠定了良好人脉基础。
总之,多媒体在优化数学新课导入教学中,作用是巨大的,只要我们用得好,用得合理,其能帮助我们迅速取得顺风拉船,敲山震虎效果,让学生在新颖有趣的场景中激发兴趣,激活旧知,激发思考,为探求新知识提供大量的兴趣和动力。
参考文献:
[1]张有文,运用多媒体技术 优化数学教学方法[J].新课程,2010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