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基础教育课程
主办: 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发展中心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672-6715
CN: 11-5187/G
邮发代号: 80-447
投稿邮箱:jcjykczz@163.com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基础教育课程
曾用刊名:中小学图书情报世界
创刊时间:1993

浅谈如何在体育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

【作者】 宁力

【机构】 四川省广元市利州区范家小学

【摘要】利用体育课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要以科学性、时代性和民族性为基本原则,以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为核心,分为文化基础、自主发展、社会参与三个方面。综合表现为人文底蕴、科学精神、学会学习、健康生活、责任担当、实践创新六大素养。
【关键词】体育教学;核心素养
【正文】


体育课堂教学对培养学生核心素养具有重要地位。通过该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体育与健康基础知识、基本技能与方法,增强体质;学会学习与锻炼,发展体育与健康、实践与创新能力;体验运动的乐趣与成功,养成体育锻炼的习惯;发展良好的心理品质、合作交往能力;提高自我维护健康的意识,基本形成健康的生活方式和积极进取、乐观开朗的人生态度。

一、掌握理论知识  培养学生素养

有的教师认为,体育课仅仅就是教会学生各种运动技能、运动方法,理论课可有可无。其实不然,学生接受不到全面、系统的体育理论知识的学习,没有对体育正确深刻全面的认识,就没有体育参与的动机与愿望。从发展学生核心素养来说,理论课的有效学习有助于发展学生体育文化基础。我在教学过程中,除了讲授教材上的内容外,借助风雨天气室内课的机会,拓展学生体育知识。例如:讲体育名人故事,体育的趣闻轶事,不同体育项目兴起和最初雏形(比如:标枪最早由于打猎)等。通过老师传授体育理论知识,提高学生体育文化素养、指导体育与健康实践等。

二、拓展课程内容  提升学生素养

1、教学武术,培养学生爱国情怀。

当前许多家长和学生热衷于学习跆拳道,对于中国的武术只是从电视剧或者电影里有些了解。在武术课上我会明确指出:武术是中华民族灿烂文化之一,在增强人民体质和防治疾病中起到积极作用。并会列举一些事例,让学生们感受到武术的作用。比如:给学生讲述中国近代被称为“东亚病夫”的屈辱,李小龙用中国武术创造好莱坞功夫影视的奇迹等,用来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责任感和爱国热情,并要求他们从小树立远大的理想,为中华民族的振兴,锻炼身体。

2、强化安全意识,学会自我保护。

体育学科与其他许多学科有着十分明显的区别,体育与健康课程是一门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以学习体育与健康知识、技能和方法为主要内容,以增进学生健康,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和能力为主要目标的必修课程。很明显体育课程的主要手段就是身体活动,所以体育课上存在很大的安全风险。尤其以足球、篮球更为突出。因此,在教学中,我除了讲授项目的竞赛规则和安全注意事项,更注重学生自我保护能力的培养。例如:在教授前滚翻时,告知学生这不仅仅是一项技巧的基础动作,也是一种自我保护方法。并建议学生在足球、篮球比赛中,突然失去重心时尝试运用。既教会学生自我保护,又让学生学以致用,增加知识与生活的联系。

3、培养团队意识,维护集体荣誉。

团队竞技起到了多重作用:增强学生的团队意识,培养相互合作的意识、创新意识,增强集体凝聚力,培养学生良好的合作精神和强烈的团队精神,从而培养学生的集体荣誉感。小学生具有天生的争胜心理,以团队的形式进行比赛,把每一个学生都变成比赛的主体,每个人的成绩都对最终比赛结果产生影响,确立了学生的主人翁地位。比如:立定跳远比赛,素质好的同学,始终位居前列,其他同学难以望其项背,导致素质好的同学难以进一步提高,较差同学没有信心,从而失去兴趣和积极性。通过分组比赛,将同学平均分配,团队之间分出胜负。由此,素质较好的同学主动承担大任,尽可能地为差生创造领先优势,必然竭尽全力;素质较差的同学既努力为团队做出贡献,同时又感受到自己的重要性,体会到自己在团队中的主体地位,从而激发了学生的集体荣誉感。在完成教学目标的同时,培养了学生团队意识,维护了集体荣誉。

5、突破自我,敢于争先。

     个人竞技在教学中也是必不可少的。与团队竞技不同,个人竞技重在让学生突破自我,让部分同学在团队中出类拔萃,让学生敢于争先。能够争先的前提是能够战胜自我,顽强拼搏。比如:在耐久跑的教学当中,采取个人竞技的方法,并采取多次比赛的方式,鼓励同学们敢于挑战强者,敢于接受强者挑战,每次比赛自我总结成功或者失败的经验或教训,通过课下请教老师或同学或者自我训练迎接下一次的挑战。从而培养学生勇敢顽强永不服输的精神,在期待每一次比赛的同时对体育课产生期待也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6、突出技巧训练,培养审美情趣。

技巧是基本体操类主要内容之一,它是发展学生在支撑、滚动、平衡等动作水平和身体柔韧、协调、平衡、速度等素质和为今后学习体操类运动奠定基础的重要内容,也具有自我保护和实用价值。利用韵律和舞蹈培养学生审美情趣不难理解,利用技巧的学习如何做到这一点呢?我在教学中,利用多媒体向学生展示奥运会运动员完美的表演,同时向学生介绍体操评分方法,既让学生学习了体操的知识,又培养了学生的审美情趣和体操意识。

三、创新练习形式,让学生乐学善学。

体育课学习的内容是多种多样的:既有跑、跳、投、投掷,球类,又有技巧,还有游戏等,这些都是学生非常感兴趣的活动。但这种兴趣并不是因为学生意识到体育有多重要而产生的,而是由于在体育运动中感受到这些活动蕴涵的乐趣而感兴趣。体育的魅力在于竞争性和游戏性的比赛,通过竞争、比赛,激发学生体育兴趣。由于跑与其他运动项目相比,没有器械、娱乐性较差,相对比较枯燥,于是我在跑的教学中采取比赛的形式唤起学生争胜心理,调动学生积极性。比如:在50米快速跑的教学中:第一堂课我把学生分成四路纵队,横排三个人水平相当进行30米快速跑;第二堂课我采用30米来回折返接力比赛;第三堂课我采用男女混合迎面接力比赛。通过竞争性和游戏性比赛,让学生充分体会获胜的滋味,从而对体育运动产生浓厚的兴趣,让学生从兴趣变为习惯,进而形成终身体育锻炼的习惯。

四、适当放手,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教学是学生学和教师教的共同活动。教师是课堂教学的导体,学生是主体,是最积极的教学因素。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不要一手包办,从头讲到尾。应该让学生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让学自己发现问题,自己去解决问题。比如:在水平四——技巧组合动作的教学过程中,由于学生已经掌握多个技巧动作,教师说明组合动作编排的原则和方法,让学生分组合作,设计自己组的组合动作。教师可以邀请各组组长与老师一起做评委,评价每个学生的动作。又如:水平五——各种方式的跳,教师可以充分相信学生,让学生自己创造出与众不同的跳跃的练习方式,既能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又增强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总之,培养学生自主锻炼、终身体育的意识,提高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等内容,这些都是培养体育学科核心素养的直接体现。每一个学校、每一个课堂、每一个家庭、每一个人都可以从自身做起,从现在做起。在当今的社会大环境下,帮助学生培养其核心素养,让他们在体育活动中能够放松身心,劳逸结合,能够很好地适应社会的发展,真正达到提升学生体育核心素养的目的。

参考文献:

[1]《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

[2]《体育课程标准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