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基础教育课程
主办: 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发展中心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672-6715
CN: 11-5187/G
邮发代号: 80-447
投稿邮箱:jcjykczz@163.com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基础教育课程
曾用刊名:中小学图书情报世界
创刊时间:1993
提高幼儿数学教学有效性的策略探寻
【作者】 杨 梅
【机构】 四川省岳池县罗渡小学校
【摘要】【关键词】
【正文】 【摘 要】 要提高幼儿园数学教学有效性,我们可通过增强教学趣味性、活动性、生活性和思维性来实现,以此让幼儿获得更好的数学教育。
【关键词】 幼儿园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提高
随着幼教改革的不断发展,幼儿园教育模式也发生了巨大变化。特别是关于新的幼儿教育理念的出现,课堂教学在有效性提升方面已有了很大改观。作为幼儿教育一线教师,我们如何提高自身所教学科教学有效性,帮助幼儿更好地快乐学习,为以后发展奠定基础,是我们应着力探究的实践课题。我们知道,数学是幼儿园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幼儿时期重要的学习内容。为了让幼儿学得更好,打下良好基础。提高幼儿园数学教学有效性,就显得格外重要。下面,我结合自身幼儿数学教学实践,谈谈提高教学有效性的实践策略。
一、激发幼儿学习兴趣,凸显主体性
俗话说得好:“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幼儿参与数学学习的动力源泉。因此,在幼儿教学中,我们应加强幼儿学习兴趣培养。特别是在新课改推进中,强调幼儿主体理念,我们更应加强他们兴趣培养,使之在兴趣内驱下成为“我要学”的积极践行者。我们知道,数学是一门具有抽象性和逻辑性的学科,如果简单地“复制”到幼儿的头脑中,那么,就会失去数学知识对幼儿大脑、思维等各方面的开发过程,不能使幼儿得到有效的培养。为此,我们应增强教学趣味性,凸显幼儿主体性,积极创建幼儿数学教学情境,通过各种幼儿感兴趣的教学模式引发孩子的好奇心,激发他们学习兴趣,调动其求知欲,使其积极、主动的参与到学习中来。只有这样,通过激发幼儿学习兴趣去引导他们积极学习,在使他们获得较多知识的同时,数学的多方面能力也会得到有效的发展和提高。
二、搭建游戏平台,增强教学活动性
爱游戏是人之于性,幼儿更乐于其中。新幼儿教育理论倡导我们,让孩子在玩中学、学中玩,从而实现变“苦学”为“乐学”,变 “低效学习”为“高效吸收”。而采取游戏教学,就是将教学寓于精心设计的游戏中,让幼儿在玩中学。这既能体现寓教于乐原则,体现活动化教学思想,又能满足幼儿好动好游戏的年龄需求。我们知道,数学知识普遍比较抽象,容易造成幼儿学习上的困难。如果教学方法不当,更会使幼儿对数学感到枯燥与乏味。喜欢游戏是孩子的天性,如果能把抽象的数学知识与生动活泼的游戏紧密结合起来,可以使幼儿自发地应用数学,获得有益的经验。例如,在教学数学“守恒”内容时,我们可搭建游戏平台,用自制的扑克牌,通过玩“抽牌配对”或“抽牌比大小”的游戏帮助学生学习守恒的相关内容。对于水平较低的幼儿,提供给他们的是同一花色的扑克牌,形状和颜色相同,且排列的形式也比较规则和单一。让幼儿彼此抽出一张牌,比一比谁的牌大或谁的牌小,对于水平较高的幼儿,则使用不同花色的扑克牌。由于这些扑克牌中花色、形状、颜色及排列的形式都不同,他们就必须充分调动多种感官进行多向的思维,排除多种因素的干扰,去正确地分析、比较和判断牌中花色图案的数量,使每个幼儿在不同起点上都得到发展。又如,在教学“分类”时,我们可将此内容设计成《逛超市》游戏,通过引导幼儿认识超市物品、摆超市、购物的途径,来学习分类、对应、感知物体数量的数学知识。这样教学,幼儿不仅学到了知识,还形成了一定数学思想。在游戏中,幼儿能伴随愉快的情绪体验,获得数、形的经验和知识,形成初步的数的概念。所以,提高幼儿数学教学有效性,增强教学活动性就显得极为重要。
三、实施生活化教学,增强实践性
数学是一门源于生活的学科。幼儿数学教学,我们仍然坚持生活化理念。只是这种理念更应基于幼儿生活实际来设计与开展覅图片。我们知道,幼儿年龄小,记忆力都不是很强,在数学的学习中,如果孩子只是单纯的学习而没有实践,孩子则不会记忆太久,会很快忘记。为此,我们可在幼儿数学教学过程中,将活动化和生活化两理念结合起来实施,在引导幼儿“玩中学”的同时,还应极其重视让他们将所学知识联系生活,引导他们去实践、巩固、强化所学习的知识,以便将知识形成能力,让他们在体验知识的实用性中明白学有所用。例如,在学习了一些简单的加减后,教师可模拟生活中的购物情境,给学生十块钱,让学生当顾客,教师当商家,出示一些布娃娃、玩具等之类的商品,标上价格,让学生用手中的钱来买东西,看看手中的钱能买到些什么,钱不够了该如何?超过了又该找回多少?如此这样生活化教学,通过创设生活情境,让幼儿进行实践体验,在强化他们学习成果的同时,也培养了幼儿们的实践能力。
四、强化思维培养,提高诱思性
学起于思。在幼儿数学教学中,我们仍然要强调数学在育人思维中的重要作用,通过增强教学诱思性,鼓励幼儿积极思考。心理学研究告诉我们,幼儿思维是一个整体结构,幼儿的数学发展只是表面现象,最主要的是通过学习能够促进幼儿思维结构的发展。而实践告诉我们,数学知识是变化的,而数学思维是千变万化的。如果在幼儿时期培养幼儿的数学思维,对他们深入的数学学习有着很大的意义。数的组成是数概念教育内容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开展“10以内数的组成教育时,我们创设诱思情境,鼓励幼儿探索、体验,感受其中所蕴含的一些简单的数量关系,如总数与部分数的包含关系、等量关系、互换关系、互补关系、分合的有序性,应该说是赋予幼儿一种获得新知识的智力上的潜在能力,帮助幼儿解决日常生活中的一些问题,对促进幼儿思维发展具有重要的价值。这也是我们提高幼儿数学教学有效性的一个重要内容。
总之,要提高幼儿园数学教学有效性,我们应增强教学趣味性、活动性、生活性和思维性,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发挥幼儿数学的学科优势及其作用,才能让幼儿获得更好的数学教育。
参考文献:
[1]邢茹,提高幼儿数学教学有效性的策略[J].江西教育,2019年。
【关键词】 幼儿园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提高
随着幼教改革的不断发展,幼儿园教育模式也发生了巨大变化。特别是关于新的幼儿教育理念的出现,课堂教学在有效性提升方面已有了很大改观。作为幼儿教育一线教师,我们如何提高自身所教学科教学有效性,帮助幼儿更好地快乐学习,为以后发展奠定基础,是我们应着力探究的实践课题。我们知道,数学是幼儿园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幼儿时期重要的学习内容。为了让幼儿学得更好,打下良好基础。提高幼儿园数学教学有效性,就显得格外重要。下面,我结合自身幼儿数学教学实践,谈谈提高教学有效性的实践策略。
一、激发幼儿学习兴趣,凸显主体性
俗话说得好:“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幼儿参与数学学习的动力源泉。因此,在幼儿教学中,我们应加强幼儿学习兴趣培养。特别是在新课改推进中,强调幼儿主体理念,我们更应加强他们兴趣培养,使之在兴趣内驱下成为“我要学”的积极践行者。我们知道,数学是一门具有抽象性和逻辑性的学科,如果简单地“复制”到幼儿的头脑中,那么,就会失去数学知识对幼儿大脑、思维等各方面的开发过程,不能使幼儿得到有效的培养。为此,我们应增强教学趣味性,凸显幼儿主体性,积极创建幼儿数学教学情境,通过各种幼儿感兴趣的教学模式引发孩子的好奇心,激发他们学习兴趣,调动其求知欲,使其积极、主动的参与到学习中来。只有这样,通过激发幼儿学习兴趣去引导他们积极学习,在使他们获得较多知识的同时,数学的多方面能力也会得到有效的发展和提高。
二、搭建游戏平台,增强教学活动性
爱游戏是人之于性,幼儿更乐于其中。新幼儿教育理论倡导我们,让孩子在玩中学、学中玩,从而实现变“苦学”为“乐学”,变 “低效学习”为“高效吸收”。而采取游戏教学,就是将教学寓于精心设计的游戏中,让幼儿在玩中学。这既能体现寓教于乐原则,体现活动化教学思想,又能满足幼儿好动好游戏的年龄需求。我们知道,数学知识普遍比较抽象,容易造成幼儿学习上的困难。如果教学方法不当,更会使幼儿对数学感到枯燥与乏味。喜欢游戏是孩子的天性,如果能把抽象的数学知识与生动活泼的游戏紧密结合起来,可以使幼儿自发地应用数学,获得有益的经验。例如,在教学数学“守恒”内容时,我们可搭建游戏平台,用自制的扑克牌,通过玩“抽牌配对”或“抽牌比大小”的游戏帮助学生学习守恒的相关内容。对于水平较低的幼儿,提供给他们的是同一花色的扑克牌,形状和颜色相同,且排列的形式也比较规则和单一。让幼儿彼此抽出一张牌,比一比谁的牌大或谁的牌小,对于水平较高的幼儿,则使用不同花色的扑克牌。由于这些扑克牌中花色、形状、颜色及排列的形式都不同,他们就必须充分调动多种感官进行多向的思维,排除多种因素的干扰,去正确地分析、比较和判断牌中花色图案的数量,使每个幼儿在不同起点上都得到发展。又如,在教学“分类”时,我们可将此内容设计成《逛超市》游戏,通过引导幼儿认识超市物品、摆超市、购物的途径,来学习分类、对应、感知物体数量的数学知识。这样教学,幼儿不仅学到了知识,还形成了一定数学思想。在游戏中,幼儿能伴随愉快的情绪体验,获得数、形的经验和知识,形成初步的数的概念。所以,提高幼儿数学教学有效性,增强教学活动性就显得极为重要。
三、实施生活化教学,增强实践性
数学是一门源于生活的学科。幼儿数学教学,我们仍然坚持生活化理念。只是这种理念更应基于幼儿生活实际来设计与开展覅图片。我们知道,幼儿年龄小,记忆力都不是很强,在数学的学习中,如果孩子只是单纯的学习而没有实践,孩子则不会记忆太久,会很快忘记。为此,我们可在幼儿数学教学过程中,将活动化和生活化两理念结合起来实施,在引导幼儿“玩中学”的同时,还应极其重视让他们将所学知识联系生活,引导他们去实践、巩固、强化所学习的知识,以便将知识形成能力,让他们在体验知识的实用性中明白学有所用。例如,在学习了一些简单的加减后,教师可模拟生活中的购物情境,给学生十块钱,让学生当顾客,教师当商家,出示一些布娃娃、玩具等之类的商品,标上价格,让学生用手中的钱来买东西,看看手中的钱能买到些什么,钱不够了该如何?超过了又该找回多少?如此这样生活化教学,通过创设生活情境,让幼儿进行实践体验,在强化他们学习成果的同时,也培养了幼儿们的实践能力。
四、强化思维培养,提高诱思性
学起于思。在幼儿数学教学中,我们仍然要强调数学在育人思维中的重要作用,通过增强教学诱思性,鼓励幼儿积极思考。心理学研究告诉我们,幼儿思维是一个整体结构,幼儿的数学发展只是表面现象,最主要的是通过学习能够促进幼儿思维结构的发展。而实践告诉我们,数学知识是变化的,而数学思维是千变万化的。如果在幼儿时期培养幼儿的数学思维,对他们深入的数学学习有着很大的意义。数的组成是数概念教育内容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开展“10以内数的组成教育时,我们创设诱思情境,鼓励幼儿探索、体验,感受其中所蕴含的一些简单的数量关系,如总数与部分数的包含关系、等量关系、互换关系、互补关系、分合的有序性,应该说是赋予幼儿一种获得新知识的智力上的潜在能力,帮助幼儿解决日常生活中的一些问题,对促进幼儿思维发展具有重要的价值。这也是我们提高幼儿数学教学有效性的一个重要内容。
总之,要提高幼儿园数学教学有效性,我们应增强教学趣味性、活动性、生活性和思维性,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发挥幼儿数学的学科优势及其作用,才能让幼儿获得更好的数学教育。
参考文献:
[1]邢茹,提高幼儿数学教学有效性的策略[J].江西教育,2019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