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基础教育课程
主办: 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发展中心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672-6715
CN: 11-5187/G
邮发代号: 80-447
投稿邮箱:jcjykczz@163.com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基础教育课程
曾用刊名:中小学图书情报世界
创刊时间:1993

对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几点思考

【作者】 张小丽

【机构】 四川省南充市嘉陵区李渡小学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语文是一门需要知识积累的学科,阅读是积累的重要渠道。因而小学语文教师的阅读教学受到了广泛的关注。为了提高自身阅读教学的质量,教师必须秉承“以学生发展为根本”的教学理念,进而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去探究最适合他们的阅读教学策略。如小学生活泼好动,教师就需要创设阅读情境来激发他们的学习欲望;小学生思维简单,教师就需要通过设计问题来培养学生的阅读思维;小学生阅历有限,教师就需要扩展学生的阅读素材。
  1.创设阅读情境,激发学生阅读兴趣
  阅读是一项需要用心去体验的活动,小学生之所以无法做到这一点,就是因为他们并无法对教师单一的阅读教学活动产生兴趣。这时小学语文教师就需要丰富自己的教学手段,为枯燥的阅读教学活动增添一丝趣味,进而促使学生积极主動地进行知识的学习和探究。创设阅读情境就是其中一种行之有效的手段,它可以让学生在感官的刺激中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进而产生阅读的强烈欲望。例如:在进行《花的学校》这一篇文章的阅读教学中,为了让学生感受到甜美纯净的儿童世界,笔者首先利用多媒体展示了学生每天在学校中学习和生活的各种场景,此时生动鲜明的多媒体画面就会让学生感受到学校生活的快乐。接下来笔者就会用语言来将学生带入到花的学校中去,笔者会告诉学生:“你们每天需要上学校,美丽的花儿也有它们自己的学校,你们想不想去体验一下呢?”然后笔者就会利用多媒体向学生展示了雨后花朵的各种形态,并配上文章的朗诵,进而让学生在视觉和听觉的双重刺激中对文章有着浓厚的阅读兴趣。这样一来,他们就会积极地投入到笔者的阅读教学中去。
  2.确立清晰的语文阅读教学目标
  在制定教学目标的过程中要发挥语文阅读教学的长处,从尊重小学生性格特点,去制定一个适合、具体的语文教学目标,在教学过程中发挥学生们的创造性。制定一个符合语文课程标准规定的年段目标,并且满足教科书的编排要求。以求适合本班学生的最近发展。用具体的目标来清晰化学生学习达成的效果,这个不仅仅是书本上的知识掌握,还有语文阅读对其行为和思想的影响,这种课检测方式可以看到的就是明确的目标。不提倡过多繁复的教学模式,要让学生们在原有的阅读水平基础上提高,螺旋式上升发展。例如,小学语文课文《小小的船》,重点读“小小的、弯弯的、闪闪的、蓝蓝的”帮助学生们记忆,同时也让学生们记住月亮的特点是弯弯的,星星的特点是闪闪的,天空是蓝蓝的,叠词着重阅读,结合事物本身特点,会方便学生记忆,也符合一年级小学生的学习情况。在像“培养”“启发”一类的对教师教学行为进行描述的动词不应当出现在教学目标中。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必须尊重学生这个主体,培养儿童的阅读能力,培养儿童的阅读兴趣。
  3.给学生创造良好的阅读情景
  小学语文教师要在教学过程中满足新课改的要求,就需要给学生们创造一个优良的阅读情景。在阅读课程上,由于小学生年纪小活泼好动,很难安静的阅读,就会出现趁着教师不注意,与同学闲聊,自己摆弄小东西等行为,这会对其他认真阅读的学生产生不太好的影响,为了应对这样的情况,教师就应该激发所有学生的阅读兴趣,以期在阅读课堂上所有学生都能够认真阅读。当所有同学都认真阅读的时候,这种阅读的氛围就会弥漫在整个教室,让学生们都能够认真地阅读。例如:《故乡的风景》这一课文的阅读前,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放映自己家鄉的照片或者视频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再让学生们描述自己的家乡是什么样子的,在引导同学们想象爷爷家乡的风景是什么样的,再让同学们去阅读,看看与自己想象的爷爷家的风景是否一致。带着这样的好奇心,学生们会非常认真的阅读。
  4.精心设计问题,培养学生阅读思维
  小学语文教师要想让学生在自己的阅读教学活动中真正有所收获,就必须要引发学生的思考。因为学生对通过思考所得到的知识总是有着深刻的理解,他们也能够将之灵活地运用到自己的实际生活中去。这时教师就需要为学生精心地设计问题,因为问题是激发学生思维最有效的方式。学生在该过程中能够有效培养自己的阅读思维。但教师要注意的是,所设计的问题必须遵循由浅入深的原则,才能够让学生在层层递进中深刻理解知识。例如:在进行《在牛的肚子里旅行》这篇文章的阅读教学中,笔者在学生进行文章的阅读之前就向他们提出了如下问题:1、谁在牛的肚子里旅行?2、它为什么会在牛的肚子里旅行?3、通过阅读文章后对牛胃的特殊构造及功能进行简单的概括。4、你们从这篇文章中学到了哪些知识?有什么样的启发?这样一来,学生就会带着问题和思考去进行文章的阅读,他们也就不会身在曹营心在汉,进而白白地浪费阅读时间。对于前两个问题,笔者会选择语文基础较差的学生进行回答,对于后两个问题,笔者则会选择语文基础较好的学生来回答。这样一来,所有的学生都能够在阅读的过程中有所收获,他们的阅读思维也会得到培养。
  5.扩展阅读素材,促进学生阅读积累
  小学生阅读的主要素材是课本教材,但有限的内容并无法弥补学生在年龄和生活阅历上的缺陷,他们只有通过更多的阅读素材积累更多的知识,才能够达到质的飞跃。写作能力的提升就是其中一种具体的体现。这时小学语文教师就需要对学生的阅读素材进行扩展。因为小学生明辨是非的能力不强,他们扩展阅读的素材必须得到教师的认可。这样才能够帮助学生积累更多有益的知识。例如:在进行《司马光》这篇文章的阅读教学中,学生从司马光砸缸的小故事中学到了他的聪颖机智,以及遇事沉着冷静的优点。因而笔者根据这篇文章向学生推荐课外阅读素材的时候,就会让学生要么选择同样是名人的故事,要么所表达的主题和该故事一致的素材。笔者会为学生推荐四大名著,进而让他们去自主选择自己喜欢的章节去进行阅读。在学生课外阅读的过程中,笔者还会为学生布置一定量的阅读任务。这样一来,笔者就可以督促自制力不强的学生进行课外阅读,学生也因此能够在阅读中积累到更多知识。
  教学有方,但教无定法。小学语文教师阅读教学质量的提升并不是一蹴而就的,它需要教师不断地去进行有效阅读教学策略的探究和实践。但教师要注意的是,他们所有的教学策略都必须是在以学生为主体的基础上提出来的,这样才能够激发学生对阅读的兴趣,促使性格活泼好动的学生积极主动地去展开阅读这项活动,进而为其未来语文的学习和发展奠定坚实的知识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