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基础教育课程
主办: 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发展中心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672-6715
CN: 11-5187/G
邮发代号: 80-447
投稿邮箱:jcjykczz@163.com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基础教育课程
曾用刊名:中小学图书情报世界
创刊时间:1993

基于核心素养导向下的初中化学之学会学习

【作者】 夏春华

【机构】 福建省宁化第七中学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摘 要】 培养学生学科核心素养是当前的一个热门话题,作为初中化学教学,最为重要的应该就是让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学习也是新课改的一个重要目标。本文结合初中化学教学实际,从乐学善学、勤于反思、信息提取等三个方面探讨了让学生学会学习的途径。本文对于今后初中化学教学有一定的启发和借鉴意义。
  【关键词】 初中化学;乐学善学;勤于反思;信息提取

  核心素养是学生在接受相应学段的教育过程中,逐步形成的适应个人终生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与关键能力。它是关于学生知识、技能、情感、态度、价值观等多方面要求的结合体;它指向过程,关注学生在其培养过程中的体悟,而非结果导向;同时,核心素养兼具稳定性与开放性、发展性,是一个伴随终生可持续发展、与时俱进的动态优化过程,是个体能够适应未来社会、促进终生学习、实现全面发展的基本保障。培养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关键在于培养学生学会学习,下面,就结合初中化学课堂实践,从乐学善学、勤于思考、信息提取三个方面展开探讨。
  一、乐学善学
  在教学过程中,要想办法教会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学习的第一点是“乐学善学”。乐学善学是指学生能正确认识和理解学习的价值,具有积极的学习态度和浓厚的学习兴趣。其次,就是要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掌握适合自身的学习方法。
  1.增强课堂的趣味性
  在初中化学第六单元课题3《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的新课中引入“屠狗洞”的故事:在意大利某地有个奇怪的山洞,人走进这个山洞安然无恙,而狗走进洞里就一命呜呼,因此,当地居民就称之为“屠狗洞”,迷信的人还说洞里有一种叫做“屠狗”的妖怪。为了揭开“屠狗洞”的秘密,一位名叫波尔曼的科学家来到这个山洞里进行实地考察。他在山洞里四处寻找,始终没有找到什么“屠狗妖”,只见岩洞里倒悬着许多的钟乳石,地上丛生着石笋,并且有很多从潮湿的地上冒出来。波尔曼透过这些现象经过科学的推理终于揭开了其中的奥秘。
  原来,这个由大量钟乳石和石笋构成的岩洞,石灰岩岩洞。这里,长年累月地进行着一系列的化学反应,石灰岩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钙,它与二氧化碳和水反应,生成可溶性的碳酸氢钙CaCO3+CO2+H2O=Ca(HCO3)2。当含有碳酸氢钙的地下水渗出地层时,由于压力降低,碳酸氢钙分解又释放出二氧化碳,并从水中逸出Ca(HCO3)2CaCO3↓+CO2↑+H2O。因为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于是就聚集在地面附近,形成一定浓度的二氧化碳层。当人进入洞里,二氧化碳层只能淹没到膝盖,有少量的二氧化碳扩散,人只有轻微的不适感觉,然而处在低处的狗,却完全淹没在二氧化碳层中,因缺乏氧气而窒息死亡,这就是屠狗洞屠狗而不伤人的道理。
  可见,化学知识实践性强,内容涉及面广,在学习过程中既可以充分发挥每一个学生的想象力,又可以进行科学的教学“干预”,给每个学生创设最好的学习情景。
  2.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大凡学习成绩落后的学生,都有一些共同的特点,比如学习习惯差。要想让这些学生提高成绩,必须让他们养成以下几个学习习惯。
  (1)上课认真听讲的习惯。课堂是学生学习的基础,因此学生在课堂上要集中注意力,专心听教师讲课,针对重点、难点和疑点认真听,并在这一过程中,尽量多理解记忆所学的知识。
  (2)认真完成作业的习惯。很多学生认为家庭作业太简单,不重要,不如多做点课外资料。因此在做家庭作业时经常求快,有些直接抄答案,有些一边看答案一边做,还有一些就随便写一下应付老师检查。当然,这种对待作业的态度是完全错误的。作业是对当天老师课堂教学内容的检测,而且认真做可以起到巩固所学新知识的目的。一味的做课外资料,其实是舍本求末,把真正需要掌握的基础知识忽视了,自然拿不了好成绩。
  (3)善于提问的习惯。学问学问,学习就是要开口问,不懂装懂最终什么都不懂。学生要积极主动的问老师问同学。例如,演示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中,不断引导学生提出以下问题:铁丝在空气中为什么不能燃烧?铁丝为什么要绕成螺旋状?铁丝下端为什么要系一根火柴头?集气瓶中氧气可以用排水法收集,也可以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哪种收集方法收集到的氧气更适于铁丝的燃烧?盛氧气的集气瓶底部为什么要预先装少量水或铺一层细沙?在实验过程中,铁丝没有在集气瓶中燃烧,可能的原因有哪些?实验中观察到了哪些现象?这些现象说明了什么问题,得出了什么结论?通过这些问题的提出与解答,学生不仅掌握了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注意事项、现象和结论,还开拓了思维。提问是主动学习的表现,能提出问题的学生是学习能力非常强的学生,是具有创新精神的学生。
  二、勤于反思
  学生在平时的学习中做了大量习题,但是很多学生发现,以前做错的题目再次遇到时还是会做错,这就是学生对于错题没有真正弄懂,没有养成定期总结反思的习惯。因此应该要求学生定期对以前的错进行汇总复查,看看有哪些是同一个知识点的错误,对这些相同的错误进行归类并找出错误的原因,确保下次不会再错。经过不断归纳、纠错、反思,学生养成对自己的学习状态不断进行审视,以总结学习经验并根据不同情境和自身实际,选择或调整学习策略和方法,从而提高学习效率。
  1.创设问题情境,使学生乐于反思。
  问题情境的创设是引发反思的有效途径。在学习过程中,学生通常很难具备反思的意识,缺乏对自己的认识,较难发现自己的错误。因此在教学中老师要针对性地创设问题情境,培养学生良好的反思习惯,使学生勤于反思、乐于反思。在教学过程中,老师力求创新和改进,不能过于依赖教材,而要灵活运用教材,在教学目标和教材内容的基础上拓展和延伸,准确把握课程的教学要求和目标,有针对性的设计教学内容,全面考虑学生的认知水平和知识接受能力。
  2.反思解题方法,寻找更多解题途径。
  在初中化学学习中,学生经常碰到一题多解的情况。通常来说,问题的解法不是单一的,而是具有多种途径和方法。因此,在解答一道题时,学生不要局限于一种解题方法,而是应多角度思考,发散思维,找出多种解答方法,并选择最优的方法进行解答,从而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
  例如,某钢铁厂每天需要消耗5000t含氧化铁76%的赤铁矿石来冶炼生铁,该厂理论上可日产纯铁多少吨?解答这一问题,大多数学生采用了“根据化学方程式的计算”来解决问题。
  解:设该厂理论上可日产纯铁质量为x吨。
  Fe2O3 + 3CO   2Fe + 3CO2
  160      112
  5000t×76%   x
  ■=■
  x≈2660t
  答:该厂理论上可日产纯铁约2714t。
  也有少数学生采用了“根据化学式的计算”来解决问题。即:日产生铁质量=5000t×76%××100%=2714t。
  对解答问题进行反思,根据题目内容进行深入思考,能使学生正确解题,并找出解决问题的有效途径。由此可见,反思在化学学习过程中是非常重要的。
  三、信息提取
  信息提取指的是学生能自觉、有效地获取、评估、鉴别、使用信息;具有数字化生存能力,主动适应“互联网+”等社会信息化发展趋势;具有网络伦理道德与信息安全意识等。因此学会学习化学还要善于解答化学信息给予题。
  化学信息给予题又称化学新信息题、化学新情境题,是近年中考化学试卷出观的一种新的命题形式。这种题目由于取材新颖,往往以社会为课题、最新科技成果作为知识的载体,学生感到陌生,解答时要求学生根据试题提供的、初中化学课本中未曾出现过或学习过的新信息、新知识,在阅读、获取新信息的基础上结合利用已掌握的化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参照题目要求进行解题。因此此类试题能较客观地考查学生获取知识以及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和题给信息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特别有利于选拔有潜能、有创造力的学生。这类试题很好地考查学生符合中考命题从“知识型”向“能力型”、“素质型”转变的要求,因此此类试题成为近年中考命题的新题型,而成为发今各种测试时的主流题型。
  教学过程中要教会学生如何解答这种题型,形成能力。一是认真审题,获取信息;二是结合问题处理信息;三是根据信息,应变创新。解题中不单是机械模仿,也不是随意发挥。学生要能把现场自学所得概念迁移到新的“情境”中去,抓住信息特征,将“新”“旧”知识衔接,问题便迎刃而解。在学生提取有效信息的过程中,往往会发现新问题,经常会将课堂成为师生、生生互动的头脑碰撞的场所,进而激发学生探索化学知识的兴趣。
  教会学生学会学习,授予学生学习策略,这是发展了思维,培养了能力,这正是核心素养导向下的素质教育的核心之一。
  参考文献:
  [1] 卢敏.核心素养导向的初中化学情境化教学策略[J].化学教与学,2019(08):35-37.
  [2] 李志强.核心素养导向下初中化学实验教学现状与反思[J].当代教研论丛,2019(08):93-94.
  [3] 白苗苗.初中化学“引导——自主——引导”教学模式的构建与实践[D].延安大学,2017、06、01.
  [4] 王祖浩.化学教育心理学[M].南宁:广西教育出版社,2007、06.
  [5] 崔鹏.促进意义建构,引导学生学会学习——以“汽水中的化学”主题式溶液单元复习为例[J].上海课程教学研究,2019(01):48-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