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基础教育课程
主办: 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发展中心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672-6715
CN: 11-5187/G
邮发代号: 80-447
投稿邮箱:jcjykczz@163.com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基础教育课程
曾用刊名:中小学图书情报世界
创刊时间:1993
低年级学生看图说话训练的实践探究
【作者】 于 燕
【机构】 四川省广安市前锋思源实验学校
【摘要】【关键词】
【正文】 【摘 要】 在小学低年级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看图说话能力是强化写话能力的重要手段。作为一线教师,我们可从指导看图过程中强化兴趣培养,教给学生看图方法,引导学生有序表达。
【关键词】 小学语文;低年级;看图说话;训练
看图说话,是写话的前提和基础,是提升学生看图写话能力的重要训练平台,特别是低年级。因为心理学研究表明:处于6-8岁的儿童获取认知事物的能力,主要以直观形象为主,抽象思维能力发展较缓慢。看图作为写话的方式,说话是写话的必经环节,加强看图写话训练,必然对写话有积极作用。我们知道,新课程对低年级写话的要求是“对写话有兴趣,写自己想说的话,写想象中的事物,写出自己对周围車物的认识和感想”。可以看出,要想让学生“写自己想说的话”,就必然使他们有话可说。小学低年级看图说话是看图写话的基础。所以,我们应从看图说话入手,教会孩子如何观察和想象,促进孩子语言的发展,培养孩子口语表达能力。那么,如何指导学生学会看图说话呢?下面,我结合多年的小学语文教学,谈谈低年级学生看图说话的训练策略。
一、指导学生看图是看图说话的前提
在看图说话训练过程中,看图是方式,说话是目的,方式应为目的达成服务。故而,看图写话的前提条件是学会如何看图。因为图画通过客观事物的形象来反映,比较单一,相对集中。指导学生看图是引导学生间接地观察客观事物的过程,而儿童在看图中学到的观察、思考的方法又可以用到对客观事物的观察思考上去。
首先,培养学生看图兴趣。训练学生看图,发展学生看图能力,首先应该是培养看图的兴趣。兴趣才是最好的老师,它是获取知识的源泉,激发学生动机,增强学生学习积极性的催化剂。只有学生对图画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才能仔细观察,才能观察细致,收获到更多的图画信息,才能有想象和联想,也才能写出精彩的语言。
其次,教给学生观察的方法。让学生掌握看图的方法,让学生通过仔细看图,判断事物发生的时间、地点、了解画面反映的主要内容。例如:在课堂教学中,可以针对课本中的某一幅插图,从整体入手,初步感知图画的主要内容,即这幅图的内容是什么,或谁在什么地方干什么。引导学生根据一定的画面材料,拓展画面内容,让学生进行口头描述。
再次,引导学生有顺序地观察。看图和观察客观事物一样,要有一定的顺序,在引导学生观察图画时,要教会他们按顺序分层次,一部分一部分地看,教他们看“全”,看“细”,看“深”上下功夫。实践中,我们发现,一些小学生在观察中容易出现或这或那的问题,如观察不细致,缺乏深入的观察。不能发现图中的一些重要信息,包括图中各种事物的特点及不同事物之间存在的联系;重点与细节描写不具体,过度概括了画面的内容。针对这些问题,我们引导学生有顺序观察就显得很有意义了。例如:有一个《小兔子运南瓜》的多幅图的看图写话,我设计了如下几个问题来引导学生观察。1.一幅图上画了谁?在什么地方?小兔的表情如何?可能发生了什么事情?2.这时,谁来了?看见这种情况后,小兔会怎么想?又是怎么做的?3.四幅图中兔子妈妈的表情、心情如何?4.能猜到第三幅图中的内容吗?兔子是用什么办法把南瓜运回家的呢?这样一幅图一幅图地看,使整幅图或多幅图画变成一个连贯、完整的事件,使故事情节更加生动有趣,人物形象更加丰满逼真。
二、培养学生的想象力是看图说话的关键
学生在仔细观察后,还是写不具体,其原因就是没有充分发挥想象力的作用,只是就物写物,就事写事。为了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表达能力,要特别重视“说话”这一环节。在看图的基础上,引导学生从画面出发,结合生活实际展开想象,进行对话练习;再在对话的基础上,进一步展开想象,表演图意。
启发学生的想象力,帮助他们打开了表达的思路,让他们愿意把自己的想法说出来。有时也许只是给学生一些点拨或提示,就可能激发了学生的说话的兴趣,学生的话匣子被打开,变得滔滔不绝。例如,在指导《捞皮球》这个看图写话时,孩子们展开想象,有的说:“可以用树枝把皮球赶到岸边就可以捞上来。”有的说:“叫大象用鼻子卷上来。”孩子们各抒已见,想象也充满了童真童趣。
看图说话要求学生通过观察和想象,把图上的内容转化为口头语言,要求学生观察要有顺序,要突出重点,还要合理地想象。说话的内容就要将观察所得,围绕图意,有条理地具体说出来。这样就有效地锻炼和发展了低年级学生观察事物的能力、想象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看图说话对培养学生的写话兴趣和写作的自信心,为以后打好写作基础,有着重要的作用。正因为看图说话有这样重要的意义,我们在低年级语文教学中就更要重视看图说话的教学,可结合到口语交际等课型进行,进一步强化学生语言表达能力训练。
三、开阔的视野是看图说话的动力
低年级儿童,对外界的认知有很大好奇心和求知欲,需要认识的事物很多,但观察事物无顺序、无方法、无目的,这就要求语文教师要采用多种形式让学生认识事物。可以适度地把学生带出校园去,让他们参加一些社会实践活动,拓展学生的视野,也可以充分利用校园内环境,让学生在校园里参加一些实践活动,比如组织学生在校园里“找春天”,还可以观察蚂蚁、蜗牛等小动物。尽量让儿童的生活丰富多彩,有了自己的认识和体验,就不愁“无话可说”了,说起话来也是有素材的。
总之,在语文教学中要重视保护学生说话的积极性,找准时机及时鼓励和表扬学生,并提出改进意见。学生听到老师的积极中肯的鼓励性话语,每个同学都有想把话说好的欲望。学生看图说话的能力就在这样训练的过程中逐步提高了。
参考文献:
[1]张焰,低年级学生看图写话的训练路径探究[J].教育艺术,2013年。
[2]黄伟群,低年级学生看图写话有效入门教学研究[J].时代教育,2017年。
【关键词】 小学语文;低年级;看图说话;训练
看图说话,是写话的前提和基础,是提升学生看图写话能力的重要训练平台,特别是低年级。因为心理学研究表明:处于6-8岁的儿童获取认知事物的能力,主要以直观形象为主,抽象思维能力发展较缓慢。看图作为写话的方式,说话是写话的必经环节,加强看图写话训练,必然对写话有积极作用。我们知道,新课程对低年级写话的要求是“对写话有兴趣,写自己想说的话,写想象中的事物,写出自己对周围車物的认识和感想”。可以看出,要想让学生“写自己想说的话”,就必然使他们有话可说。小学低年级看图说话是看图写话的基础。所以,我们应从看图说话入手,教会孩子如何观察和想象,促进孩子语言的发展,培养孩子口语表达能力。那么,如何指导学生学会看图说话呢?下面,我结合多年的小学语文教学,谈谈低年级学生看图说话的训练策略。
一、指导学生看图是看图说话的前提
在看图说话训练过程中,看图是方式,说话是目的,方式应为目的达成服务。故而,看图写话的前提条件是学会如何看图。因为图画通过客观事物的形象来反映,比较单一,相对集中。指导学生看图是引导学生间接地观察客观事物的过程,而儿童在看图中学到的观察、思考的方法又可以用到对客观事物的观察思考上去。
首先,培养学生看图兴趣。训练学生看图,发展学生看图能力,首先应该是培养看图的兴趣。兴趣才是最好的老师,它是获取知识的源泉,激发学生动机,增强学生学习积极性的催化剂。只有学生对图画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才能仔细观察,才能观察细致,收获到更多的图画信息,才能有想象和联想,也才能写出精彩的语言。
其次,教给学生观察的方法。让学生掌握看图的方法,让学生通过仔细看图,判断事物发生的时间、地点、了解画面反映的主要内容。例如:在课堂教学中,可以针对课本中的某一幅插图,从整体入手,初步感知图画的主要内容,即这幅图的内容是什么,或谁在什么地方干什么。引导学生根据一定的画面材料,拓展画面内容,让学生进行口头描述。
再次,引导学生有顺序地观察。看图和观察客观事物一样,要有一定的顺序,在引导学生观察图画时,要教会他们按顺序分层次,一部分一部分地看,教他们看“全”,看“细”,看“深”上下功夫。实践中,我们发现,一些小学生在观察中容易出现或这或那的问题,如观察不细致,缺乏深入的观察。不能发现图中的一些重要信息,包括图中各种事物的特点及不同事物之间存在的联系;重点与细节描写不具体,过度概括了画面的内容。针对这些问题,我们引导学生有顺序观察就显得很有意义了。例如:有一个《小兔子运南瓜》的多幅图的看图写话,我设计了如下几个问题来引导学生观察。1.一幅图上画了谁?在什么地方?小兔的表情如何?可能发生了什么事情?2.这时,谁来了?看见这种情况后,小兔会怎么想?又是怎么做的?3.四幅图中兔子妈妈的表情、心情如何?4.能猜到第三幅图中的内容吗?兔子是用什么办法把南瓜运回家的呢?这样一幅图一幅图地看,使整幅图或多幅图画变成一个连贯、完整的事件,使故事情节更加生动有趣,人物形象更加丰满逼真。
二、培养学生的想象力是看图说话的关键
学生在仔细观察后,还是写不具体,其原因就是没有充分发挥想象力的作用,只是就物写物,就事写事。为了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表达能力,要特别重视“说话”这一环节。在看图的基础上,引导学生从画面出发,结合生活实际展开想象,进行对话练习;再在对话的基础上,进一步展开想象,表演图意。
启发学生的想象力,帮助他们打开了表达的思路,让他们愿意把自己的想法说出来。有时也许只是给学生一些点拨或提示,就可能激发了学生的说话的兴趣,学生的话匣子被打开,变得滔滔不绝。例如,在指导《捞皮球》这个看图写话时,孩子们展开想象,有的说:“可以用树枝把皮球赶到岸边就可以捞上来。”有的说:“叫大象用鼻子卷上来。”孩子们各抒已见,想象也充满了童真童趣。
看图说话要求学生通过观察和想象,把图上的内容转化为口头语言,要求学生观察要有顺序,要突出重点,还要合理地想象。说话的内容就要将观察所得,围绕图意,有条理地具体说出来。这样就有效地锻炼和发展了低年级学生观察事物的能力、想象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看图说话对培养学生的写话兴趣和写作的自信心,为以后打好写作基础,有着重要的作用。正因为看图说话有这样重要的意义,我们在低年级语文教学中就更要重视看图说话的教学,可结合到口语交际等课型进行,进一步强化学生语言表达能力训练。
三、开阔的视野是看图说话的动力
低年级儿童,对外界的认知有很大好奇心和求知欲,需要认识的事物很多,但观察事物无顺序、无方法、无目的,这就要求语文教师要采用多种形式让学生认识事物。可以适度地把学生带出校园去,让他们参加一些社会实践活动,拓展学生的视野,也可以充分利用校园内环境,让学生在校园里参加一些实践活动,比如组织学生在校园里“找春天”,还可以观察蚂蚁、蜗牛等小动物。尽量让儿童的生活丰富多彩,有了自己的认识和体验,就不愁“无话可说”了,说起话来也是有素材的。
总之,在语文教学中要重视保护学生说话的积极性,找准时机及时鼓励和表扬学生,并提出改进意见。学生听到老师的积极中肯的鼓励性话语,每个同学都有想把话说好的欲望。学生看图说话的能力就在这样训练的过程中逐步提高了。
参考文献:
[1]张焰,低年级学生看图写话的训练路径探究[J].教育艺术,2013年。
[2]黄伟群,低年级学生看图写话有效入门教学研究[J].时代教育,2017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