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基础教育课程
主办: 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发展中心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672-6715
CN: 11-5187/G
邮发代号: 80-447
投稿邮箱:jcjykczz@163.com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基础教育课程
曾用刊名:中小学图书情报世界
创刊时间:1993

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方法探寻

【作者】 林 静

【机构】 四川省邻水县北城学校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摘 要】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我们应加强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这既是新课标的要求,也是处于竞争社会的历史使命。作为一线教师,我们应创新策略,运用多种方法加以培养。
  【关键词】 小学数学;创新能力;培养

  随着社会竞争加剧,创新能力显得越来越重要。作为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学校教育,要为社会培养合格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就必须加强学生创新能力培养。而小学数学作为学校教育的重要学科,其本身在培养学生创新思维极具学科优势,因而,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就是其不可推脱的重要责任。下面,我结合多年实践的小学数学教学,谈谈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实践策略。
  一、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
  美国著名心理学家罗杰斯德曾经说到:“学生只有在亲密、融洽的师生关系中,才能真实地表现自己,充分地表现自己的个性,创造性地发挥自己的潜力。”我们知道,创造能力的生成需要一个宽松的环境。因此,在教学中我们应积极营造良好教学氛围,有了这种氛围,学生就有一种心理自由感和安全感,有利于思维放飞。但由于角色的特殊性,学生对教师存有一种天然的敬畏感,如果教师不注意氛围营造,学生就很难放松,进而影响他们思维灵活性。为此,教师要善于融洽师生关系,调适学生心理,努力营造宽松的学习环境。教师要善于与学生沟通,了解学生的心理发展规律,特别是根据小学生好玩爱动的特点,做好课外的交流;教师要善于控制自己的情绪,不要把自身的消极情绪带进课堂,要努力把乐观向上的一面展示给学生;教师要理解素质教育的真正内涵,不唯成绩论优劣,做到一视同仁,让学生在一个宽松平等的学习环境中充分展示个性和发挥创造力。
  二、引导学生积极质疑思考
  学起于思源于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培养学生创新思维是发展创新能力的关键。那如何来培养创新思维呢?多年数学教学实践告诉我们,首先要让学生思维动起来,方法就是“教有疑”策略,通过提问法来启发学生质疑思考,让学生在动脑中找到问题解决的方法和途径。当然,这过程中不要直接向学生陈述知识或传递知识,而是通过提出问题,让学生通过思考来回答问题,得出结论,认知真理。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启发,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创设独立思考的教学氛围,使课堂教学充满新意,以激起学生的创新精神。首先要设疑引思。思源于疑,疑问是思维的火种,有疑问才有思维,经过思维才能释疑解惑,有所进取。在课堂教学中引起疑问,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对培养学生创新素质起着很大的作用。其次,要以辩促思。课堂集体讨论和辩论是启发学生积极思维,开发学生智力,培养创新头脑的有效途径。教师应搭建平台,让学生参与到其中来。
  三、利用生活化教学,诱发学生创新欲望
  荷兰数学教育家弗赖登塔尔曾经把传统数学教学方法称之为“模仿数学”,其效果为“无价值数学”。原因在于他认为那种方法是不利于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于是他提出:“将数学作为一种活动进行解释和分折,建立在此基础上教学方法,我称之为再创新方法。”将数学学习作为一种活动进行,基于数学本质,我认为有效的做法就是实施生活化教学,使源于生活的数学在活动化的策略中让学生从中学数学,用数学,便可实现学生创新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问题的应用能力和意识。这过程本身就一种创新实践。为此,我们应创造条件,让学生主动参与,发现和揭示数学原理和方法。如教学“万以内加法”时,有效的方法就是实施生活化教学,创新生活情境——让学生到商场去购物:电视3600元,电脑5700元,电子琴3900元,书包50元,电饭锅240元。你喜欢买哪些物品?怎样计算,让学生自己动手,动脑,动口,去实践,引出课题,把学生的“要我学”为“我要学,充分调动了他们学数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培养了学生的浓厚学习兴趣,激发他们的强烈求知欲望,让他们懂得知识源于生活,也在生活中得以运用和探索。这样教学,就能使学生从中感受到数学知识的实用性和趣味性,从而利于激发他们的探索精神和创新欲望。
  其实,我们每位学生都有很强的创新欲望,他们强烈的好奇心与“凡事都想问个为什么”的探究心理,都说明其心底那种创新欲望是潜在的。只有我们能诱发出来,能发掘出来,都能生成创新成果。故而,在实际教学中,我们应为学生创设情境,激发他们创新热情,使他们善于创新。例如,在学习平年、闰年的判断时,教师首先提出问题:如何判断平年、闰年呢?闰年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同学们非常好奇,想一下弄清是怎么一回事,这时教师先讲“一日”、“一月”、“一年”是怎么来的,然后让学生任报一个年份,教师都随口说出是平年还是闰年,而当全班学生感到惊讶、好奇时,这时教师适时引导学生总结出课本上没有的判断闰年的简便方法,那就是:四年一闰,百年不闰,四百年又闰。在数学教学中,学习氛围的一个重要方面是师生关系,师生情感融洽,学生才敢想、敢问、敢说,从而诱发创新意识。
  总之,创新能力是一种智力活动,需要一定的知识,同时它更是一种发现问题,积极探求的心理取向,是一种积极改变自己,改变环境,创造条件以解决问题的应变能力。我们只有把创新能力的培养自始至终的贯穿于整个数学教学中,才能发掘学生的创新潜能,培养学生的创新素质,使他们早日成为国家的栋梁之材。故而在日常教学过程中,作为一线教师担责的数学教师,我们应始终体现“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原则,有意识的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努力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在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同时,体现素质教育理念,发展学生创新素质。
  参考文献:
  [1]陈立新,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J].新课程,2015年。
  [2]邢介梅,为唤醒学生的创新意识而教学[J].中国校外教育,2009年。
  [3]王素霞,素质教育中要重视创新意识的培养[J].科技信息(科学教研),2007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