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基础教育课程
主办: 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发展中心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672-6715
CN: 11-5187/G
邮发代号: 80-447
投稿邮箱:jcjykczz@163.com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基础教育课程
曾用刊名:中小学图书情报世界
创刊时间:1993
探讨游戏在小学体育教学中的运用
【作者】 马 磊
【机构】 新疆乌鲁木齐市第二十小学
【摘要】【关键词】
【正文】 【摘 要】 游戏逐渐成为小学体育教学中的重要内容,小学体育课程淡化了甄别与选拔功能,而更加突出了鼓励学生自主锻炼、培养身心健康的教学目标。游戏在小学生体育教学中,意义重大,对于小学生健康成长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 小学体育;游戏教学;体育教学
小学生因为其年龄小,学习能力和模仿能力都十分的强,可以通过游戏的过程学会很多东西。如游戏中通过模仿各种社会角色,让小学生学会如何去处理各种人际关系,通过遵守游戏的规则,去了解做事情的规则。一些好的集体活动,学生在进行参与的过程时,可以互相配合帮助,一同游戏,对于学生集体意识的培养也有很大益处。游戏最显著的特点是学生在进行游戏活动中,身体可以得到锻炼,有利于学生强健体魄,促进身体发育。由此可见,游戏在小学体育教学中作用巨大,因此,研究运用游戏进行小学体育教学对于培养新时期青少年身心健康至关重要,本文主要对游戏在小学体育教学中运用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和分析。
一、根据学生特征设计游戏项目
学校在进行体育教育时应始终坚持“健康第一、终身体育”的指导思想。为了培养学生的体育素养,体育教师要在课堂教学中积极引导,激发学生参与体育运动的热情与兴趣。因此,在设定教学任务、选择游戏项目时,教师应根据小学生的年龄特点选择符合他们兴趣爱好的运动项目。例如,对于小学一、二年级的孩子来说,应该选用踢毽子、呼啦圈、跳绳等游戏类项目,培养学生的活动兴趣;对于中、高年级的学生,可以选用球类游戏,发展学生的协调能力和综合素质。教师还可以根据学生的性别特征选择游戏内容,比如男生喜欢对抗性、力量性、速度性较强的游戏,而女生在速度、耐力、体质等方面稍逊于男生,应该选择一些平衡性、协调性较强的体育游戏。
二、根据教学目标选择游戏方式
游戏的形式和内容是丰富多彩的,根据其使用目的可以分为一般性游戏和专项性游戏。一般性游戏组织起来比较容易,方法也比较简单,主要用于准备活动和辅助游戏教学中,能起到热身和调节气氛的作用;而专项性游戏带有较强的专业色彩,主要应用于专项技术的训练教学中,目的是为了避免学生在专项运动中感到枯燥与乏味。在游戏中培养学生专项运动的感觉,是体育技术教学中不可缺少的必要手段。因为小学生并不是专业的运动员,所以采取游戏化体育教学的模式遵循了学生的心理接受能力,而且对技术和技能的掌握要求不高,也没有很强的目的性。因此,采用游戏化教学方式主要目的在于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运动兴趣。
三、根据教学对象选取游戏内容
在实际运用中,同一种游戏对于不同年级也应提出不同的要求,比如“十字接力跑”这一游戏就不宜在低年级中开展。因为,学生年龄较小,从来没有接触过弯道跑和传接棒等技术,完成起来比较困难。又如“推小车”这一游戏,虽然具有很强的趣味性,但是由于低年级学生的臂力支撑力较差,做起来容易出现安全事故,因此也不宜在低年级中开展。因此,在具体教学中,我们要根据不同的教学对象选取游戏内容。
四、根据教学成果进行评价总结
体育游戏教学结束后,教师要针对课堂教学成果,结合游戏规则和要求,进行及时的评价与总结,以满足学生心理需求,巩固教学成果。教师在评价时,应做到公正、准确,对于奋力拼搏、遵守纪律、关心同学、热爱班集体的学生要进行鼓励和表扬;对于在比赛类游戏中获胜的学生,在表扬之余还应告诫他们不能骄傲自满,继续努力,争取取得更大的进步。最重要的是,要启发学生将在游戏中获取的知识与能力,灵活运用到平时的学习与生活中,努力争当全面发展的优秀学生。
五、运用游戏进行体育教学应注意的问题
在小学体育教学中运用体育游戏可以给教学增添新的活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但是游戏的运用也应注意合理性,本人认为运用游戏进行体育教学中应注意以下问题:
1.选择内容、制订规则要具有针对性
体育教师在选择教学内容、制订游戏规则时,应根据学生年龄特征、密切结合教材内容,设计出科学、合理的游戏内容,以保证在符合学生身心发展的基础上让学生得到最大限度的发展,并促使学生在游戏中获得思维能力的发散,提高其创新意识。
2.游戏的组织过程要科学与合理
在组织游戏时,教师要充分考虑到学生的基础知识和技能水平,要在学生原有认知的基础上实现由浅到深、由难到易、循序渐进的发展。游戏过程中,教师还要密切观察每一位学生的身体运动状况,掌握他们的运动密度及运动量。
3.注意游戏过程的组织性和纪律性
教师要注重保持游戏的组织性与纪律性,有些游戏操作起来容易打乱秩序、造成混乱。特别是分组之后进行的球类、投掷类游戏,如果不能按照规定进行游戏,容易影响教学效果,甚至造成安全事故。
4.重视游戏结束后的总结评价
当游戏已经取得预期效果后,应立即停止。而且结束后,教师对游戏活动要进行评价,评价要做出公平、公正,对于胜利者要提出表扬和肯定,对于失败者应给予鼓励和激励,还要观察学生的身体及情绪变化,真正做到关爱、呵护学生,使他们感受到集体的温暖。
总之,教育的目的是让孩子成为一个快乐的人,教育的手段和方法也应该是快乐的。就像一根细小的芦苇管,你从这一头输进去的如果是苦涩的汁水,在另一端流出的也绝不会是甘甜的蜜汁。
参考文献:
[1]施海燕.农村小学体育场地器材设施的现状分析与对策[J].新课程研究(基础教育).2009(07).
[2]张玉英.农村小学体育教育现状调查与分析——以芜湖县农村小学为例[J].科技创新导报.2009(09).
[3苏转平,郑旗,郭礼文.山西省农村小学体育师资现状调查与对策研究[J].山西师大体育学院学报.2008(01).
【关键词】 小学体育;游戏教学;体育教学
小学生因为其年龄小,学习能力和模仿能力都十分的强,可以通过游戏的过程学会很多东西。如游戏中通过模仿各种社会角色,让小学生学会如何去处理各种人际关系,通过遵守游戏的规则,去了解做事情的规则。一些好的集体活动,学生在进行参与的过程时,可以互相配合帮助,一同游戏,对于学生集体意识的培养也有很大益处。游戏最显著的特点是学生在进行游戏活动中,身体可以得到锻炼,有利于学生强健体魄,促进身体发育。由此可见,游戏在小学体育教学中作用巨大,因此,研究运用游戏进行小学体育教学对于培养新时期青少年身心健康至关重要,本文主要对游戏在小学体育教学中运用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和分析。
一、根据学生特征设计游戏项目
学校在进行体育教育时应始终坚持“健康第一、终身体育”的指导思想。为了培养学生的体育素养,体育教师要在课堂教学中积极引导,激发学生参与体育运动的热情与兴趣。因此,在设定教学任务、选择游戏项目时,教师应根据小学生的年龄特点选择符合他们兴趣爱好的运动项目。例如,对于小学一、二年级的孩子来说,应该选用踢毽子、呼啦圈、跳绳等游戏类项目,培养学生的活动兴趣;对于中、高年级的学生,可以选用球类游戏,发展学生的协调能力和综合素质。教师还可以根据学生的性别特征选择游戏内容,比如男生喜欢对抗性、力量性、速度性较强的游戏,而女生在速度、耐力、体质等方面稍逊于男生,应该选择一些平衡性、协调性较强的体育游戏。
二、根据教学目标选择游戏方式
游戏的形式和内容是丰富多彩的,根据其使用目的可以分为一般性游戏和专项性游戏。一般性游戏组织起来比较容易,方法也比较简单,主要用于准备活动和辅助游戏教学中,能起到热身和调节气氛的作用;而专项性游戏带有较强的专业色彩,主要应用于专项技术的训练教学中,目的是为了避免学生在专项运动中感到枯燥与乏味。在游戏中培养学生专项运动的感觉,是体育技术教学中不可缺少的必要手段。因为小学生并不是专业的运动员,所以采取游戏化体育教学的模式遵循了学生的心理接受能力,而且对技术和技能的掌握要求不高,也没有很强的目的性。因此,采用游戏化教学方式主要目的在于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运动兴趣。
三、根据教学对象选取游戏内容
在实际运用中,同一种游戏对于不同年级也应提出不同的要求,比如“十字接力跑”这一游戏就不宜在低年级中开展。因为,学生年龄较小,从来没有接触过弯道跑和传接棒等技术,完成起来比较困难。又如“推小车”这一游戏,虽然具有很强的趣味性,但是由于低年级学生的臂力支撑力较差,做起来容易出现安全事故,因此也不宜在低年级中开展。因此,在具体教学中,我们要根据不同的教学对象选取游戏内容。
四、根据教学成果进行评价总结
体育游戏教学结束后,教师要针对课堂教学成果,结合游戏规则和要求,进行及时的评价与总结,以满足学生心理需求,巩固教学成果。教师在评价时,应做到公正、准确,对于奋力拼搏、遵守纪律、关心同学、热爱班集体的学生要进行鼓励和表扬;对于在比赛类游戏中获胜的学生,在表扬之余还应告诫他们不能骄傲自满,继续努力,争取取得更大的进步。最重要的是,要启发学生将在游戏中获取的知识与能力,灵活运用到平时的学习与生活中,努力争当全面发展的优秀学生。
五、运用游戏进行体育教学应注意的问题
在小学体育教学中运用体育游戏可以给教学增添新的活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但是游戏的运用也应注意合理性,本人认为运用游戏进行体育教学中应注意以下问题:
1.选择内容、制订规则要具有针对性
体育教师在选择教学内容、制订游戏规则时,应根据学生年龄特征、密切结合教材内容,设计出科学、合理的游戏内容,以保证在符合学生身心发展的基础上让学生得到最大限度的发展,并促使学生在游戏中获得思维能力的发散,提高其创新意识。
2.游戏的组织过程要科学与合理
在组织游戏时,教师要充分考虑到学生的基础知识和技能水平,要在学生原有认知的基础上实现由浅到深、由难到易、循序渐进的发展。游戏过程中,教师还要密切观察每一位学生的身体运动状况,掌握他们的运动密度及运动量。
3.注意游戏过程的组织性和纪律性
教师要注重保持游戏的组织性与纪律性,有些游戏操作起来容易打乱秩序、造成混乱。特别是分组之后进行的球类、投掷类游戏,如果不能按照规定进行游戏,容易影响教学效果,甚至造成安全事故。
4.重视游戏结束后的总结评价
当游戏已经取得预期效果后,应立即停止。而且结束后,教师对游戏活动要进行评价,评价要做出公平、公正,对于胜利者要提出表扬和肯定,对于失败者应给予鼓励和激励,还要观察学生的身体及情绪变化,真正做到关爱、呵护学生,使他们感受到集体的温暖。
总之,教育的目的是让孩子成为一个快乐的人,教育的手段和方法也应该是快乐的。就像一根细小的芦苇管,你从这一头输进去的如果是苦涩的汁水,在另一端流出的也绝不会是甘甜的蜜汁。
参考文献:
[1]施海燕.农村小学体育场地器材设施的现状分析与对策[J].新课程研究(基础教育).2009(07).
[2]张玉英.农村小学体育教育现状调查与分析——以芜湖县农村小学为例[J].科技创新导报.2009(09).
[3苏转平,郑旗,郭礼文.山西省农村小学体育师资现状调查与对策研究[J].山西师大体育学院学报.2008(01).